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精)--芷兰斋作品系列
¥40.80
《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收录著名藏书家、学者潘景郑旧藏清代文人郑文焯、朱祖谋、李慈铭、徐乃昌、俞樾、缪荃孙、刘春霖、莫友芝等人书札、便简及砚拓四十九件,内容言及官场、著述,以及文人酬唱、慈善捐款等等,而与藏书相关之书、卖书、刻书、借书、校书等事,更是频频涉及,清末文人风貌和往来之景象,由此册中可窥一斑,而李慈铭、俞樾、刘春霖、莫友芝等人,更是于札中音容具现,读来如见其人。每一书札后多附潘景郑题记,共计四十四篇,其中包括长短句四十一首。潘景郑将这批信札赠送给了郑逸梅,可为二人交谊颇深之见证。韦力先生为这些书札、题记作释文、小注,并为笺释本事,剖析书札背后隐藏的滴。
文献语言学(第十一辑)
¥40.80
《文献语言学》为学术集刊,每年两辑。主要栏目有:经典重刊、原创报道、学术综述、争鸣书评、青年论坛。 本刊着重刊发原创性研究作品,主要包括文献语言学理论与方法、汉字与汉字史、训诂与词汇史、音韵与语音史、语法与语法史、方俗语与方言史、语文与语言学史等研究领域的*成果。也刊登学术热与重的研究综述、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的书评、重要论题的纯学术争鸣或商榷性文章,并刊布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文献语言学研究资料。本刊更强调扶持年轻学者。
中国古代碑志文批评史
¥40.80
碑志文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体,从东汉时期盛行于世,其创作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碑志文创作与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兴衰更迭以及思潮变迁密切相关。碑志文批评发展演的历史,折射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也折射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本稿将碑志文批评置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历史长河中,对其产生、发展、演的历程行深剖析,力求客观、公允地梳理出一部碑志文批评发展的历史。在研究过程中,不仅注重既有的理论批评资料,还深、细致地从作家创作本身挖掘其文体主张与理论;不仅注重那些知名的学者,还发现了以往不被批评史研究关注的学者,如孙琮、储欣、林云铭等,以及一些以曲论、诗论、词论等名世的学者,如李先、沈德潜、谭献等,发掘他们独到的文章观念。因此,本稿不仅补充了中国碑志文批评史研究的空白,还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书画船边(精)
¥40.80
“书画船”代指中国传统文士特有的一种在船上行创作与鉴赏的风雅现象,作者以此为喻,从书山画海中勾勒出一篇篇故事,其间可见画家的心事,作品的含义,典故的变化,收藏家的命运,以至“收藏”本身在历史长河中发展变化的过程。
心鉴秋月:米芾的艺术史微观叙事(精)
¥40.80
中国艺术史的两大叙事体例于唐宋时臻于成熟:一是借用正史体例的艺术通史,二是传衍稗史志怪的私人艺术笔记。由于宋代及以后,以个人见闻、微观叙事见长的艺术笔记,无论是数量,还是学术影响力,都远超体现宏大历史叙事意识的艺术通史。因此,通过著述家及其文本案例,追问艺术史微观叙事勃兴的现象、缘由与价值,就是重审传统艺术史学的一个重要角度。作为著述家,米芾既参与过官方艺术通史的编撰,也因其自由、多变而具创见的五本笔记闻名于史。通过对其生平及著述的考察,米芾在宋前艺术著述的基础上,思考艺术著述的写作体例和艺术史论研究中的叙事对象问题,放弃了以朝代为类目、以艺术家为中心的宏观“叙史”品评体例,逐渐建构起以艺术作品为中心的微观“叙事”模式。
书问京都(精)
¥40.80
“书问”者,书信也;“书问”者,问书也。2012年至2021年,跨越十载,在作者从游学之地京都寄回故乡的信札里,四时更迭,人事代谢,但不变的是她对书的热爱与对知识的痴迷。此番收录的四十一通信札,见证了作者读书、书、访书乃至写书始终如一的热忱。
整合与重构——近代西南的边政与边疆学术
¥40.80
本书是已立项丛书四川师范大学“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之一种,汇集近代边疆史研究重镇四川师范大学重学者的新研究成果。 本书紧扣学术前沿热,把握中外中国边疆史研究动态。既从政治上探讨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与红军对边疆民族地区不同政策,也从经济上对近代内地农作物输边疆与边疆市场构建予以史实考证;不仅考察民国边疆基础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分析近代边疆研究机构的演变与学术形塑;在论及晚清、民国学人的不同学术道路选择、调适的同时,还剖析西方学界的中国边疆史研究流变。从史实和学理上,系统、立体地呈现了近代中国所经历的边疆巨变,政、学两界关于发展边疆和改良边政的各种努力,晚近以来中外学界的中国边疆研究情况。
万历传(精)
¥40.80
万历帝十岁登极,少年天子励精图治,与张居正联手造万历盛世。张居正死后,却对其抄家清算,掀起数十年党争。其后二十几年不上朝,被大臣痛批“酒色财气”。运筹“万历三大征”,战果辉煌,*后岁月却为辽东战事所困。在位四十八年,一生分为黑白分明的两段,心灵在成长中蜕变。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压抑、偏执与报复?他的人性弱为他的王朝带来了哪些厄运? 古代帝王操控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自己何尝不被“高处不胜寒”的身份操控?复旦大学教授樊树志从普通人性的视角,以专业的史学修养与生动的文学叙事,真实再现了万历帝和他的朝代。
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精)
¥40.80
本书撷取巴蜀与南亚之间所涉文化互动与融合的12个重要专题行了深梳理和探讨。内容涉及物质文化、宗教文化与语言文学艺术诸方面,各个专题相对独立,但又串联起不同地域之间文化互融的共同主题。两大地域空间不同文化因子双向间互相激荡、借鉴,甚至往返影响,共同塑造文化形态的生成与交融,旨在为读者勾勒一幅早期巴蜀先民渴望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主动借鉴吸收域外文明的历史图卷。
文学传播与接受论丛(第五辑)
¥40.80
《文学传播与受论丛》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和文艺学这个学科自然地融合贯穿起来,精选了优秀的论文,为推中国文学传播与受的研究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孙中山研究 第八辑
¥41.40
《孙中山研究》是孙中山基金会主办的连续出版的专论集,列“孙中山基金会丛书”,是目前在中国大陆以孙中山为主题,能够保持较高水准和保持持续出版的专论集。《孙中山研究(第八辑)》收专题论文19篇,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林家有、戴鞍钢、郑大华、李吉奎、裴京汉、严昌洪、张晓辉等提供的关于孙中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想与实践研究的*成果。
发现东亚(2024版)
¥41.40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是晚近才形成的概念,前者在清代逐渐定型,后者则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我们身处其中,并自以为熟悉的东亚世界,其实充满了神话与偏见,有待重新发现和认识。 本书书写的就是16世纪以来东亚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从1592的万历朝鲜之战启东亚现代程,到当下的东亚转向,学者宋念申在全/球史的视野中,深历史过程,重述被偏见遮蔽的故事,揭夹在黑白之间的真实,描绘了一幅名为“东亚”的历史脉络图,讲述五百年来,在今天被称为“东亚”的这片区域,历史是如何展的。
寻访中国古村镇
¥42.00
本书考察中国古镇古村落现状,提出保护古镇古村落的方法。近20年来,由于大力推城镇化建设,古镇古村落的消亡了高潮。中国的古镇古村落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在关乎传 统村落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带着这份焦虑和这份责任,作者先后深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00个古镇古村落行田野调查,并总结了全国各地拯救古镇古村 落的经验。
英伦历史漫步:探寻世外桃源之旅
¥42.00
18世纪,英国贵族子女在走上社交场前,会与他们的家庭教师共同前往意大利学习古典文学作为教育的最后一环——这就是壮游(Grand Tour)的热潮。这不仅是贵族的习俗,更在后期被制度化,游学的出发地和目的地每次都相同。这种行为有人称赞、有人讽刺,当法国大革命爆发,大游学被迫中断,这些贵族子女转而在英国国内的湖区之间旅行。他们拿着旅游指南,通过欣赏风景来磨练自己的审美意识。马车的普及导致了徒步旅行的热潮,人们被鼓励 “自己走路,加深他们的诗意想象”,而旅行游记的出现让平民对旅行更加憧憬。旧封建主义在旅行游记中被一种充满热情的冒险精神所取代,其结果是包括华兹华斯在内的世界著名浪漫主义英国诗人连不断地出现。在每一个时代和每一种情况下,英国人民都坚持他们的信念:"在旅行中学习 "和 "在旅行中成长"。
听古代考霸一声吼
¥43.99
科举考试制度从隋唐始,到明清结束,历时1300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 作者选择了几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名人,他们或是通过科举考试一鸣惊人,或是在看不到尽头的科举考试中蹉跎了青春。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创作出众多流传千古的 名篇佳作。 从他们的励志人生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科举考试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怎样深刻的影响。
银元时代生活史(2024版)
¥44.00
“银元时代的生活,讲起来,真有一番沧桑史。”——陈存仁 作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名医,陈存仁以个人亲身经历为线索,从细微处着笔,通过一个个故事,生动记述了上海由清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近半个世纪的经济、金融、贸易、医药、民情、风俗,描摹了他所接触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遗闻轶事,上至文化界、商界、政界风云人物——章太炎、于右任、蔡元培、杜月笙、黄金荣、荣氏兄弟等,揭开这些奇人名流普通生活的一面;下至底层小民——小伙计、巡捕、妓女、“白相人”、里弄瘪三、贩夫走卒,各有做派,娓娓道来的笔下是大时代里小人物的命运浮沉。 从柴米油盐到十里洋场,陈存仁从一个市民的生活视角出发,以银元流通为线索,串起老上海的经济变迁;通过有趣甚至惊心动魄的掌故逸闻,细致刻画了民国的人事风物,呈现出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此外,作为一位儒医,作者更在书中点滴记叙了传统教育浸润下的处世哲学、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理财方法,对今日年轻的读者不失为一种亲切的启发与鼓励。 本书写作风格平实、切近,充满人情味;书内还收录有120多张黑白老照片,带你回到历史现场,重返那个洋溢着明亮色彩的银元时代。
阿兰布拉宫
¥44.50
险峻而悲凉的荒山原野,具有南国情调的幽雅园林,质朴豪爽的西班牙人民,独特浪漫的风俗人情,有关摩尔人的神话和传说…… 《阿兰布拉宫》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的随笔,欧文在这里生活三个月,与当地居民深触,这才写出这部旷世之作。这也是迄今仅存的关于摩尔人历史与传说的作品,被誉为西班牙版《天方夜谭》。如果去西班牙只能看一个景,就看阿兰布拉宫;如果只能带一本书,就带《阿兰布拉宫》。
文徵明年谱(全二册)--年谱丛刊
¥44.87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仇英、唐寅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的后裔、门生,也将文徵明书法、绘画艺术发扬光大,对明代的书画艺术影响深远。 本书是目前*一部文徵明的年谱著作。作者周道振、张月尊研究文氏多年,有《文徵明全集》整理本,本年谱为其研究文氏生平、著作、书画、交游等的成果结晶。本书搜集了大量与文徵明及其家族、交游、门生有关的传记、诗文和书画作品信息,内容极为丰富,是了解和研究文徵明其人及其文学、艺术成就的书。
曦园拾零:在史学与文学之间
¥45.00
本书是复旦大学张广智教授的新文集,选录了36篇近些年来发表的文章。 全书以“往来不穷”“史海语丝”与“牧野之光”为题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论及中外史学交流,西方古代史与史学史,以及受到牧野之光照耀的文化随笔。所选史学文章注重概览、通识与趣味,小品散文则亲切生动,饱含人生阅历。这些文章篇幅长短错落,内容与题材不拘一格,作者作为深耕史学史的学界前辈,借此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借跨学科之势尝试“破圈”与“跨界”。 曦园是复旦大学历史系的园子,作者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继续在复旦于耿淡如先生门下攻读研究生,并且恰好是新中国首位外国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作为当今西方史学史资历的学者之一,作者编著过多部史学史教科书,并常年任教复旦直至退休,与诸多学界从习从业者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易中天带你读懂中国系列:大话方言
¥45.00
《大话方言》是易中天的一部别具特色的文化著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南腔北调""朝秦暮楚""东拉西扯""死去活来""张冠李戴""指桑骂槐"六个部分,对中国各地方言文化进行详细考察,并以其一贯风趣诙谐的笔调进行阐释,内容穿古越今、走州过省,追溯方言起源,展现方言特色,充满了奇闻异趣,读时忍俊不禁欲罢不能,常有恍然大悟眼界大开之感,令人回味无穷。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中国诗学研究专刊 (精)
¥45.60
本书以专论的方式论述了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 绪论采用对王国维词学研究的专论,通过对王国维延续、发扬传统词学的审美现代性走向的分析,表明本书的研究起和思路。 从“时间与空间”“情感与道德”“俗与雅”三个大的方面,分析唐宋词作为音乐文学在艺术样式上的特,作为抒情文学在创作论上的特,及其与传统艺术精神之间由冲突到调和的演特。*后,系统总结唐宋词在语词、节奏、意象、时空及深义等艺术结构方面的特,全面观照唐宋词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