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
¥34.14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辽金西夏、元代、明代和清代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史料种类、来源、内容等,对各个时期重要的史料及其使用行了系统梳理,并对其史料价值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在体例结构上与原有版本一致,并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些年新发现、整理的史料成果,修订了原书中的不妥之处,学术价值极高。
文选学研究(第一辑)
¥34.18
《文選》學是中國古代學術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受到嚴重衝擊而漸漸式微了。自1919年以迄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文選》學的發展可謂艱辛之至,學習和研究都進入了歷史的冰河期。這種狀況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由於國家學術昌明,學術界開始正視祖國的傳統文化遺産,《文選》學也因而蓬勃發展起來。這個艱難過程的結束,長春師範大學(原爲學院)《昭明文選》研究所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中國《文選》學届國際學術討論會就由長春師範大學《昭明文選》研究所承擔召開。會議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來自國内外的各界學者,在會上暢所欲言,並都提交了高品質的學術論文。會議論文後由長春師範大學交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這是大陸次召開大規模的學術討論會,也是次出版《文選》學的專題論文集,這些都將會寫入當代《文選》學史中。自1988年長春師範大學《昭明文選》研究所召開首届國際學術討論會後,1992年,他們又主辦召開第二届國際學術討論會,進一步鞏固了《文選》學的發展基礎,同時也爲促進成立中國文選學研究會作出了貢獻。因此,長春師範大學《昭明文選》研究所,在當代《文選》學的發展中,功不可没。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佛教--孙昌武文集(精)
¥34.30
孙昌武先生《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与佛教》一书,集中探讨我国历史上的十六国、北魏、西夏、辽、金、元、清这些北方部族建立的政权的佛教政策、佛教发展状况,以及佛教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所起的作用,凸显了佛教从理论、实践诸多层面为民族平等、民族交流、民族融合所提供的依据和动力。
大奥日本
¥34.50
德川幕府所在的江户城,是日本史上空前未有的复合建筑群,而“大奥”,是这建筑深处的存在,亦是位于权力中心的女性所建立的组织结构。 大奥的世界,因幽闭而引人遐想。至高统治的背后,将军与执掌大奥的御台所,如何度过一日三餐的常规生活?位分森严的种种规制之下,暗藏着怎样生动的人情细节?两百年的大奥一梦,如何开始,又如何落幕? “衹园精舍钟声,流响诸形无常,沙罗双树花色,显示盛者必衰,骄奢者不久长,犹如春梦一场,强梁者终败亡,恰如风前微尘。” 一部隐秘的幕府史话,悲欢虚实,从头道来。
傅熹年论文选(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34.72
傅熹年先生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泰山北斗,199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伊始,即当选为院士。同时,他还是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家、古籍版本目录学家,兼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职,成就卓著,饮誉中外。列“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的《傅熹年论文选》是傅先生的自选集,大致涵盖了其有关中国古代建筑史、书画鉴定和古籍版本等学术领域的重要成果,可谓字字珠玑、灿若列星。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方面,收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和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山西省繁峙县岩山寺南殿金代壁画中所绘建筑的初步分析》《明清都城北京城》四篇论文,除研究具体的古建筑实物、古遗址及其发展概况外,重探讨中国城市和宫殿、坛庙等大建筑群的规划布局和单体建筑物的设计规律,揭示出中国古代城市以宫城、里坊为模数,大建筑群以主院落为模数,单体建筑以用材和柱高为模数等一系列的规划设计方法,从而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风貌。 在古代书画鉴定方面,收《浅谈做书画鉴定工作的体会》《古代书画鉴定中的真伪和是非问题》等论文。作者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在大量例证的基础上,提出书画鉴定不仅需要坚实的书法史、绘画史的功底,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文献考据能力,一步达到“有目的地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建立起书画鉴定所需要的微观的标准系列和宏观的综合概念”。*后,作者还以《学术研究与艺术鉴赏的完美结合》为题,漫谈学习启功先生艺术史及书画鉴定论著的体会。 在古籍版本方面,收《访美所见我国善本书籍简记》《参观静嘉堂文库札记》两篇文章,记录了作者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访问美国、日本期间,在各大公私图书馆经眼的孤本秘籍,虽是“匆匆一瞥而过”,然则披沙拣金,颇足珍重。
砚田别识录(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34.72
程大利先生收书中的文章,有的是站在时代的高度,重新梳理传统文脉,解读古贤,拎出精粹,让今人警醒,化解学子困惑,不走弯路;有的是与当代学者和艺术家的对话交流,共同探讨并倡导“回归文脉、续传统”以“培根铸魂”;有的是从弘扬中华文化的担当大任出发,充分把握中国书画史的纵深和维度,发表真知灼见,充满着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阐发着传统艺术的时代意义和未来走向。我想,这样一些文字不仅是给同道和学生们看的,而更多的则是作为一个学者型画家心路历程的记录,可以留给历史。 在他看来,一个中国画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植根中华文化的沃土,培育中国古典哲学之根,涵养正气,熔铸当代人文之魂。所谓“文以载道”“澄怀观道”“体道义之合”,这里的道,皆是铸魂所得。他认为,中国书画艺术强调人文双修,绝不仅仅是“表现”“再现”的问题,而是“以文立心”“以文化育”,实现修为的大目标。绘画不仅仅是绘画,而要“内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以振斯文”。在绘画中陶冶万古心胸,提升自己并且提升社会。在优秀传统精神缺失的当下,更不能以“当下性”“全球化”为理由漠视传统,先生主张,古今东西没有藩篱,应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未来。
东晋士族的双重政治性格(精)
¥34.80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援引丰富的汉晋资料,论证东晋当权士族既有限制皇权、维护士族统治的倾向,又有加强皇权、削弱士族的倾向。即:自东汉以降,士人与士族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甚至荣辱与共,因此士族的代表人物不能不致力于保护家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士族利益又与皇族利益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共生关系。
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精)
¥34.80
书稿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道德整合机制研究(15BZX092)结项成果。作者梳理了中国传统祭祀仪式的基本形态,重点研究了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社会基础,主要包括农耕生活、天人关系、宗族社会、礼乐文明和政治权力等五个方面;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外部机制,主要包括祭司体系、仪式规范、情境熏染、榜样示范、重复固化等方面;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的内部机制,主要包括文化心理、思维统合、情感共鸣、价值整合、人格导向等方面。此外,对中国传统祭祀仪式道德整合机制做了调查,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重大祭祀仪式,即黄帝陵祭典仪式、中国抗战胜利纪念仪式、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重点研究、分析。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
¥34.80
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精)
¥34.80
在上海徐家汇的南部,有一处曾经极其重要的地标——土山湾。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土山湾画馆,是目前所知早以学徒方式培养中国西洋画人才的重要场所。近百年间,有三百余名学生先后在此受西洋画的严格训练,其培养人数之众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画馆的作品遍布中国及世界各地。因此,土山湾画馆被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誉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土山湾画馆人物志》聚焦历史上曾经为土山湾画馆的创建、运营而做出突出贡献的创者、一代又一代的继任者以及从这里走出的杰出的画家,当然还有无数默默无闻的中国画徒,通过爬梳史料、梳理人物事迹、采访土山湾画馆老人,配以珍贵的历史资料图等,全彩精印,系统地为读者全面呈现土山湾画馆的人物群像和历史发展轨迹。
廉吏传(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34.80
宋代费枢从历代史籍中辑录出上自春秋、下迄唐末共112位为官清正、有功于社稷、施仁政于百姓者的事迹,合编为《廉吏传》一书。明朝黄汝亨在费枢的基础上,增补了五代以前人物133人,续编宋、元两个朝代计64人。主要记述他们是如何砥砺操守,如何执政为民的。 黄汝亨将这些历史人物评定出上、中、下三等。他还在每位廉吏事迹的末尾加上自己的简短评语。以几个字、至多数十字,出人物为何值得效仿或何处显得偏狭不足为法。
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精)
¥34.80
天、神、君、民是建构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的四种基本力量,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分歧,就集中体现在对这四者关系的不同理解上。中国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道 (规律和规则)。天有天道,神有神道,君和民作为人都得遵循人道,君治理国家,对天、神、民均要有所交待和安顿,*终形成了以王道和霸道为主要形态的君道(治道)。天道、神道、人道和君道,正是建构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制思想的基本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法制,就是建立在这四道基础之上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法制的思想世界。
《史记》人物故事的戏剧重构——以楚汉战争主要人物为例--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
¥34.80
本书选择了元明清戏剧中重构次数较多,且具有典型性的项羽、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这五个人物展研究,分别从三个方面行分析:楚汉战争人物的重构缘由、楚汉战争人物的重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元明清戏剧重构对《史记》及中国文学的意义。
国家与市场--中大史学文丛
¥34.80
中国传统时期产权主体分散,这一背景下的王朝食盐贸易一方面体现出高度的市场依赖,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强烈的行政管控,这可视为理解传统中国经济的重要切入点之一。本书约258千字,纳入《中大史学文丛》,作者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黄国信教授。全书共分为六章,从食盐专卖、国家财政、食盐走私、官盐贸易等角度深入研究明清时期食盐贸易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偏重区域研究视角,重视食盐贸易在王朝财政收入中的意义,考察明清时期市场、社会以及行政运行机制之间的关系,有望帮助学术界理解传统中国经济的特质。
敦煌守望四十天
¥34.80
作者以四十天守望敦煌的独特经历、超出一般旅行者的深广视角,深浅出地展示了璀璨、多元、神秘,但又与你我相关联的敦煌。在此文化之旅中,我们得以窥见壁画和彩塑背后那些神佛、帝王、英雄、凡人的故事,揭众多洞窟的神秘面纱,领略窟顶治沙、洞窟数字化采集、壁画修复等绝技,感受莫高窟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真正学会欣赏敦煌之美。
川康近代社会略论稿
¥34.80
西康是中国旧省名,设置于1939年,是西藏与内地交流孔道,也是中国西南重要的交通、商贸枢纽。近代以来中国边疆危机日益严峻,西康地区战略意义凸显。抗日战争时期,西康建省、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和农业改,客观上有利于抗战大后方的巩固;各民族积极投身抗战,展现了民众的爱国热忱。 本书是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川院长的论文集,囊括了作者近年来对抗战前后西康地区研究的成果,也是四川师范大学“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项目成果之一。从政治联系,民族文化交流、经济交往三个方面,剖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川康地区政权建设、藏族民众抗战、民族生活文化交融、地方农商发展等方面情况。
陈梦家先生编年事辑(精)
¥34.80
陈梦家(1911—1966),浙江上虞人,生于南京,中国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本书详尽地搜集与陈梦家先生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条缕其生平事迹,不仅真切描绘出一代学术巨匠的人生轨迹,同时还揭示了陈梦家与闻一多、徐志摩、胡适、郭沫若、顾颉刚、朱自清、冯友兰、钱穆、杨绛、林徽因、梁思成、方令孺、方玮德、夏鼐等众多名人的交往脉络,更呈现了半个世纪的时代风云,是一部完整的个人史,也是一部缩小的时代史。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 第十六辑
¥34.90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六辑)》主要内容包括专稿:被遮蔽的学者——朱文藻其人其学述要,经子研究,史学研究,文献考证,书评。
海洋与文明 (美国《选择》杂志2014年度“杰出学术著作奖”,一部海洋视角的世界史,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汗青堂系列)
¥34.99
本书从海洋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世界历史,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海洋、河流与湖泊行交流与互动,以及交换和传播商品、物产与文化。旨在揭示,各个人群、民族、国家与文明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水路通道,在塑造自身文明的同时也在塑造着历史。作者展现了文明的兴衰与海洋之间的联系,引人胜地叙述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历程,谱写出一部关于航海者的史诗。??
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35.00
中国的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初认识,追溯到在这种认识之上的人类与自然神灵之间建立的契约关系,以及为了遵守这种契约关系而形成的关于人与人之间、个人—共同体—社会—国家四者之间、文化与政治之间、权威与权力之间 、民族属性与文化属性之间关系的认识。只有在这一宏观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掌握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历史脉络,理解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在各个时代的发展演变,理解各时代的民族关系和各个政权处理民族问题政策的得失,并进而思考近代民族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解构近代民族问题的钥匙。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
¥35.00
《与距离斗争: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是长江学者晏绍祥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合集,共收七篇古典历史研究和史学史文章,主要涵盖了他对波斯帝国、古罗马、古希腊以及秦汉帝国等的研究成果。前两篇文章有关波斯帝国。作者通过比较研究,反思“专制”的概念内涵,提供了对古代帝国政治制度的新解。第三篇文章是古希腊罗马史学的综论,作者详尽梳理了从早期希腊的史学萌芽到罗马帝国末期的史学发展,不仅涉及希腊化时代等较少提及的时段,同时对不同时期史家、史作的写作背景都做了具体介绍。第四、五篇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古典学研究,尤其是以日知先生为代表的古典学家的著作和经历。第六、七篇从古典政治思想和罗马帝国主义两个重要问题手,条分缕析地勾勒了西方的学术前史和当下关注。七篇文章独立而统一,既回应了古典学的诸多重大问题,又描绘了东西方古代世界史研究的学术概貌。全书兼顾中国和西方的视角,不仅有对古代东西方帝国的比较研究,而且从多个切口梳理了中外的古典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