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士谭荟--民国掌故(试读本)
免费
本书是掌故大家徐一士的文史掌故著作,记述了清代官场的种种怪象,晚清时期结对的大员荣禄与袁世凯、瞿鸿禨与张伯熙、陆征祥与许景澄,清末宫禁安全与摄政王被刺事,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人物。此次出版,以1944年再版本为底本,重新整理校订,并适当作注。

齐鲁戏曲与齐鲁文化精神(精)
¥68.60
本书梳理了齐鲁古典戏曲和近现代地方戏曲文献资料,挖掘其美学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对齐鲁戏曲如何体现齐鲁文化精神,行了文化解读,辟了齐鲁文化深研究的新路径,为齐鲁戏曲的振兴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旧制度与大革命
¥24.99
《旧制度与大革命》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法国大革命似乎要摧毁一切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却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解释之外,还提出了许多引发后来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思考与探索的现象与问题,例如,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王权
¥38.40
《王权》是英国古典人类学家A.M.霍卡的代表作。霍卡是20世纪早期英国人类学的重要学者,其对于王权神圣性和社会整体性的讨论,系统地提出了王权研究的经典问题,本书即霍卡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两大问题:一是试图证明人类社会结构的起源来自早期人类由于崇拜太阳而形成的王权制度;二是通过对各种文明历史的比较,试图证明王权制度的雏形来自共同的源头。因此,本书对太阳王权、加冕典礼、献祭仪式、会礼等仪式都行了跨文化的详尽考察研究,研究材料涉及了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印欧世界和埃及文明等多个区域。通过研究,霍卡不仅确认了社会整体性来源于王权,还通过寻找不同文明现象结构的有机相似性对王权制度的源头作出了推论。此外,霍卡还说明了整体性的社会分化是如何发生的,以及社会生成的动力为何。


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
¥55.00
《中国历代治边思想研究》一书聚焦中国历代政权治理边疆的主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从历时性的视野,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治边思想的丰富内涵、基本特征和重要影响,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认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治边思想历史脉络和演变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书共收录论文26篇,涉及自先秦到明清时期有关中国边疆治理思想的研究文章,梳理了中国历代王朝在治理边疆中运用的治边思想及其发展变化轨迹,总结了历代治边思想的利弊得失,对当前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书所选文章均先后发表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发表年代为2002年以后。作者均为边疆研究的专业学者,且因《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是边疆研究的权威杂志,它对稿件的选择、审核标准比较严格,因此文章总体的学术水平较高,是原创性的研究论文,符合学术规范要求,对学术问题的把握、对政策的掌握都具有较高的水准。

南宁通史·古代卷(试读本)
免费
《南宁通史》全书共3卷,由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组织专家编写。本书详细记录了南宁地区的发展历史,内容丰富、资料*,对南宁市的产生、演化、成长的历史作了比较*的阐述,给人予明晰的概念,为读者*的了解南宁的历史以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民主之殇—德国宪法史反思录
¥78.40
本书内文由前言(面向宪法的思)、1-8章正文以及作者后记构成。第1章论述“现代革命与现代宪法”,第2章交代“现代宪法史上德国问题的缘起”,第3章讨论“1848年革命失败对德国宪法史的根本影响”,第4章聚焦“帝制德国的宪制问题与韦伯的政治社会学诊断”,第5章梳理“1918年德国革命与魏玛制宪”,第6章探讨“魏玛德国的政治文化与宪法学术”,第7章研究“现代民主宪制理论的三种思想形态”,第8章从比较研究的视角论及“德国宪法史的思想启示”。

史学与民族精神(陈其泰史学萃编)
¥76.00
《陈其泰史学萃编》全书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学术史沉思录》《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梁启超评传》《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全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重大创新。 本书是陈其泰先生《陈其泰史学萃编》的第2本,全书内容安排, 前面为“总论”, 重论述关于史学与民族精神的几个理论问题, 然后按照传统史学前期、传统史学后期、近代史学, 分为上、中、下三编。书中大多数专题, 都曾先写成文章在刊物上发表。此次结集出版时,作者又对内容作了补充和修改。

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陈其泰史学萃编)
¥66.00
《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全书共分四部分,总论“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趋势”、上编“19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学”、下编“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学”,以及“增订篇目”。 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丰厚,形成了“三大干流”:新历史考证学派、马克思主义史学流派、新史学流派。“近代史学”的正式产生,以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以及在此前后出版的新型学术史和通史著作为标志。近代史学是发扬传统学术的精华与受西方新学理二者结合的产物。由于中国文化悠久的优良传统的滋养,又适逢中西文化交流提供的相互对话、切磋和启示,加上大量考古文物和稀有文献重见天日,凭借这些难得的时代机遇,20世纪中国史家人才辈出、成果丰硕。 通过分析龚自珍、魏源、徐继畬、夏燮、黄遵宪、梁启超、夏曾佑、陈寅恪、陈垣、郭沫若、范文澜、侯外庐、王国维、胡适等人的在史学研究上作出的贡献,探讨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途径,并阐发其理论意义。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陈其泰史学萃编)
¥56.00
《陈其泰史学萃编》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一)《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二)《史学与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四)《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五)《梁启超评传》;(六)《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七)《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八)《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九)《学术史沉思录》。汇集了陈其泰教授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史学和文化作了深发掘和阐释,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拓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是《陈其泰史学萃编》的*卷。此书1992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初版,1999年由学苑出版社再版。与书目文献版相比,学苑版增补了三篇内容:《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钱大昕治史的特色》《黄遵宪与儒学》。本次收《萃编》,即以学苑版的增订本为准,并由作者重新撰写自序和跋语。该书是对史学与文化双向考察的尝试,作者所注重的是中国史学演过程中史学思想*为活跃、史学风格变化*为明显的两头;采用了个案研究与总括论述相结合的方法,*后写在书中的是总论在前,而按实际研究过程说,自然只能是先作个案研究,*后作归纳概括。作者写出了对我们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珍品的热爱,写出了对实现振兴中华文化宏伟目标的渴求。

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精)全二册
¥131.60
《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套装上下册)》在10-14世纪中国民族融合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辽夏金元等政权及其主要宗教思想,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通贯性研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文化行了整体研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该时期各王朝的主体宗教思想与中原汉族之间文化认同的细节、路径与特;从宗教学和历史学视角,系统考察了这一时期各主流宗教思想文化的具体内涵和理论特,探讨了各种宗教形态、思想与辽夏金元社会的互动,及其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力图展现这一时期中国思想史、宗教史、民族史的全貌,揭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二十六辑)
¥96.60
.

蓬莱阁国学典藏丛书
¥143.00
国学丛书:在“整理国故”的号召下,清末民初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国学著作,本部分丛书精选了其中八种近代国学研究的代表之作,一部分为传统学术思想史的系统研究著作,另一部分则为目录学的经典著述,读后能识传统文化典籍之大概,可知中国传统学术发展之脉络,诚为今人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书目。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套装全十册)
¥602.00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下册)全二册
¥65.80
《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与文化认同(套装上下册)》在10-14世纪中国民族融合一步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对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辽夏金元等政权及其主要宗教思想,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通贯性研究。从文化认同的角度,对辽夏金元时代的宗教思想文化行了整体研究,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该时期各王朝的主体宗教思想与中原汉族之间文化认同的细节、路径与特;从宗教学和历史学视角,系统考察了这一时期各主流宗教思想文化的具体内涵和理论特,探讨了各种宗教形态、思想与辽夏金元社会的互动,及其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力图展现这一时期中国思想史、宗教史、民族史的全貌,揭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五册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四册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中国近代法制史料 (全十册) 第六册
¥75.25
本书是一套反映中国近代法制转型过程的史料汇编。既有中国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又有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人关于的法制的论著,与日本存在种种关联,作者或留学日本,或受到日本法学的影响而写作。如王鸿年的《宪法法理要义》,王系日本法学家学生,将其在日本听讲的内容编纂成此书。又如保廷梁的《大清宪法论》,以日本的宪法学为借鉴和批评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宪法学说。日本人关于中国法制的论著,如北鬼三郎撰写的《大清宪法论》,后来直成为清政府起草《钦定宪法草案》的参考书。有的间影响中国,如穗积八束的《宪法说明书》,是其为晚清五大臣出洋考察滞留日本的随从人员的讲座。 此外,《奉派赴日司法考察记录》是反映伪满洲国司法与日本交流的重要史料,伪《满洲帝国六法全书》更是研究伪满法制体系建构的资料。

王又旦年谱(精)--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果
¥68.60
王又旦(1636—1686),明末清初陕西合阳籍诗人,字幼华,号黄湄,著有《黄湄诗选》十卷,另有零星诗、词、文存于清人编选诗词总集、诗文别集、方志等文献中。又有《黄湄奏议》一卷,见《(雍正)陕西通志》卷七十五著录,已佚。 王又旦的诗歌创作,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高度评价,其晚年时,在京师与王士禛有“二王”之称。王士禛在编选《十子诗略》时,其《黄湄诗选》即名列其中。除了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王又旦在治行方面也多有可圈可之处。任湖北潜江县令时,地方水灾频仍,治理水灾,王又旦可谓呕心沥血。修筑河堤,始终坚守一线,与百姓同甘共苦。另外,在兴办地方文教方面,也不遗余力,热心提携年轻俊彦、落魄书生。居官给事时,直言敢谏,不避权贵。虽仕宦多年,依然家境贫寒,生活朴素,其德行受到友朋的交口称赞。王又旦交游广泛,大凡当时文坛政坛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大多都有往来。 本年谱以《黄湄诗选》及其他散佚作品为经,广搜同时代与王又旦有交游唱和的作家作品,旁及地方志、碑刻等资料记载,对其一生行踪、交游情况行了严谨而细致的勾勒,对其现存作品行具体微地系时系地探究,以期对清初文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阮元山左金石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2.22
《山左金石志》是清代学者阮元督学山东期间所编纂的一部金石学著作,首次将山东的金石碑刻汇于一编。不仅是著录、研究山东古代金石文献的一部划时代巨著,还是清代金石学发展史上重要的启后之作。正是鉴于《山左金石志》极大的学术价值与影响,《阮元山左金石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对其编修者、编纂始末、体例、内容、版本、学术价值等众多问题行探讨。既可加深对阮元治学特色及其学术思想的认识,又对中国金石学史、中国古代史研究有所裨益。

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全二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88.80
本书在中晚唐宦官政治这一颇具学术价值的课题上行了深而新颖的探讨,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表现。中晚唐“宦官政治”是继东晋“门阀政治”之后,皇权政治的另一种变态形式,也是永贞革新、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演发展的逻辑主线。它由皇权政治中来,*终又回归到皇权政治中去,对五代及宋初政治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