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唐书(十八)
¥2.90
三代宫禁之职,《周官》详。自周已降,彤史沿革,各载本书,此不备述。唐因隋制,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御。龙朔二年,官名改易,内职皆更旧号。咸亨二年复旧。开元中,玄宗以皇后之下立四妃,法帝喾也。而后妃四星,一为正后;今既立正后,复有四妃,非典法也。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三位,以代三夫人,为正一品;又置芳仪六人,为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清史稿(二十二)
¥2.90
杨名时,字宾实,江南江阴人。康熙三十年进士,改庶吉士。李光地为考官,深器之,从受经学。散馆,授检讨。四十一年,督顺天学政,用光地荐也。寻迁侍读。四十二年,上西巡,肥乡武生李正朝病狂,冲突仪仗。光地时为直隶巡抚,请罪正朝,因劾名时。上斥名时督学,有意弃富录贫,不问学业文字,但不受贿嘱,从宽恕宥。四十四年,任满,命河工效力。旋连遭父母丧,以忧归。五十一年,服除,候补。五十三年,命直南书房。名时不投牒吏部,因不得补官,上特命充陕西考官。五十六年,授直隶巡道。时沿明制,直隶不设两司,以巡道任按察使事。政剧,吏为奸,名时革宿弊殆尽。五十八年,迁贵州布政使。

清史稿(十一)
¥2.90
圜丘九章郊庙乐,顺治元年定,乾隆十一年用旧辞重改。今以顺治所制分载句中。中和韶乐,黄锺宫立宫,倍夷则下羽主调。

民国往事(二)
¥2.90
什么是历史,历史其实就是当时人随笔记下的东西。什么是正史?正史就是官方的,皇帝想要的历史。在这里,你会非常惊奇的发现许多不为人知稀奇古怪的秘史传说,也许真实的历史就是这样。等待您的判断。

清代风云录(一)
¥2.90
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女真族(今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清代自努尔哈赤称帝至末帝溥仪,共历12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清史稿(七)
¥2.90
安徽:禹贡扬及徐、豫三州之域。明属南京。清顺治二年,改江南省,置凤阳巡抚及安庐池太巡抚,兼理操江军务,并统于淮阳总督。六年,俱罢。十八年,设江南左、右布政使,以左布政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淮安、扬州九府,暨徐、滁、和、广德四直隶州,驻江宁。康熙元年,始分建安徽为省治,复置巡抚,驻安庆。三年,江南分一按察使来治。五年,割扬州、淮安、徐州还隶江宁右布政。六年,改左布政为安徽布政使司。雍正元年,以两江总督统治安徽、江苏、江西三省。二年,升凤阳府属之颍、亳、泗三州,庐州府属之六安州,为直隶州。十三年,颍州升府,亳州复降属颍。乾隆二十五年,安徽布政使亦自江宁来驻。东至江苏溧水;西至湖北麻城;南至江西彭泽、浙江遂安;北至河南鹿邑。广七百三十五里,袤六百六十六里。宣统三年,编户三百一十四万二千一百八十四,口一千六百二十二万九百五十二。领府八,直隶州五,属州四,县五十一。其名山:霍、皖、黄、九华、陵阳、敬亭。其大川:大江、皖、泾、枞阳、巢湖、淮、颍、涡、滁、澮、西肥、北肥、洪泽湖。航路:东达江苏,西达江西、湖北。驿路:自安庆北逾北峡关渡淮达江苏徐州;自江心驿东南出清流关达江浦;自桐城西南达湖北黄梅。铁路拟设芜宁路。电线。

清史稿(十八)
¥2.90
张煌言,字玄箸,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时以兵事急,令兼试射,煌言三发皆中。慷慨好论兵事。顺治二年,师定江宁,煌言与里人钱肃乐、沈宸荃、冯元飏等合谋奉鲁王以海。煌言迎于天台,授行人。至绍兴,称“监国”,授翰林院修撰。入典制诰,出领军旅。三年,师溃。归与父母妻子决,从王次石浦,与黄斌卿军相犄角,加右佥都御史。

清史稿(十九)
¥2.90
图赖,费英东第七子也。初隶镶黄旗,后与兄纳盖、弟苏完颜改属正黄旗。天聪元年,太宗伐明,略宁远,二年,伐察哈尔,图赖皆从。三年,复伐明,薄明都,明大同总兵满桂入援,屯德胜门,图赖与战,所杀伤甚众。师还,授世职备御。四年,从贝勒阿敏守永平,明兵救灤州,阿敏遣巴都礼赴援,图赖及梅勒额真阿山皆在行。及阿敏弃永平出边,明将率步卒百人追击,图赖以十六人殿,还战,尽歼之,进世职游击。

清史稿(十三)
¥2.90
顺天府兼管府尹事大臣,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尹,正三品。丞,正四品。俱各一人。其属:治中,正五品。通判,正六品。经历司经历,从七品。照磨所照磨,司狱司司狱,并从九品。俱各一人,并汉员。儒学教授,正七品。训导,从八品。满、汉各一人。所辖四路,正五品。二十州、县,正七品。各一人。在京者大兴、宛平二县知县各一人,正六品。县丞正七品。四人,大兴一人,宛平三人。巡检从九品。七人,大兴三人,宛平四人。典史,闸官,崇文门副使,俱未入流。副使后隶监督。各一人。

全解明史演义
¥2.90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况乎稗乘杂出,代有成书,就令有志稽古,亦往往因材力之未逮,不遑搜览;即搜览矣,凭一时之獭祭,能一一记忆乎?且官私史乘,互相勘照,有同而异者,有异而同者,有彼详而此略者,有此讳言而彼实叙者,是非真伪之别,尤赖阅史者之悉心鉴衡,苟徒事览观,能一一明辨乎?鄙人涉猎史乘有年矣,自愧蠢愚,未敢论史,但于前数年间,戏成《清史通俗演义》百回,海内大雅,不嫌芜陋,引而进之,且属编《元明演义》,为三朝一贯之举,爰勉徇众见,于去年草成《元史演义》六十回,本年复草成《明史演义》百回。《元史》多阙漏,苦乏考证,《明史》多繁复,苦费抉择,不得已搜集成书,无论为官史,为私乘,悉行钩考,乃举一代治乱兴亡之实迹,择其大者要者,演成俚语,依次编纂。其间关于忠臣义士,及贞夫烈妇之所为,尤必表而出之,以示来许,反之,为元恶大憝,神奸巨蠹,亦旨直揭其隐,毋使遁形。

全解清史演义
¥2.90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欤?昔龙门司马氏作《史记》,蔚成一家言,其目光之卓越,见解之高超,为班范以下诸人所未及,而后世且以谤史讥之;乌有不问是非,不辨善恶,并置政教掌故于不谭,而徒采媟亵鄙俚诸琐词,羼杂成编,即诩诩然自称史笔乎?以此为史,微论其穿凿失真也,即果有文足征,有献可考,亦无当于大雅;劝善惩恶不足,鬻奸导淫有余矣。

迷一样的中国(一)
¥2.90
中国历史悠久,人物众多。既有英雄壮士的慨慷悲歌,又有帝王将相的传奇经历。而有些故事,就象谜一样牵动史学家……

认识唐朝
¥2.90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首都被攻占多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以及吐蕃都攻占过其首都。据史学家统计唐朝对外作战败仗多胜仗极少。打高句丽打了N年也久攻不下后联合新罗才占了朝鲜北部,到中亚被阿拉伯人打了回来。

中国全史(五)
¥2.90
秦汉时期,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至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历时440年。但实际上,到公元196年曹操劫汉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政权便已名存实亡,故一般意义上的秦汉时期是指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6年这一时期的历史,它包括秦、西汉、“新”莽王朝、更始政权和建世政权以及东汉。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
¥2.90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婺源人,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一三〇年),卒于宁宗庆元六年(公元一二〇〇年),出身于“婺源著姓”。他的著作很多,重要的有晦庵先生文集、朱子语类、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诗集传等。

北齐-文宣帝高洋
¥2.90
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其实大智若愚,聪慧过人,虽偶然被兄弟嘲笑或玩弄,但其才能甚得父亲欣赏。高澄被奴隶刺杀以后,高洋便牢牢地掌握了大权。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只好封他为丞相、齐王。高洋不甘当傀儡皇帝的大臣,就于550年就废掉了元善见,自立为帝,改元“天保”,建都邺,北齐建立,年仅二十岁。

北史(二)
¥2.90
隋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小名那罗延。本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十四世孙也。震八世孙,燕北平太守铉。铉子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皇考忠。初,祯属魏末丧乱,避地中山,结义徒以讨鲜于修礼,遂死之。周保定中,皇考著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兴城郡公。

北魏-文成帝睿
¥2.90
李氏(元皇后,赐死,追谥):按照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当年的规矩,凡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皆要赐死,以防母以子贵,专擅朝政。

北魏-孝武帝元脩
¥2.90
北魏孝武帝或称出帝,名元修,一说元脩(510年-534年),字孝则,是北魏后一位皇帝(532年-534年),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是妾李氏。遍体有鳞文,好武术,性格强硬胆大,为人无礼。

北史(九)
¥2.90
儒者,其为教也大矣,其利物也博矣!以笃父子,以正君臣。开政化之本原,凿生灵之耳目,百王损益,一以贯之。虽世或污隆,而斯文不坠。自永嘉之后,宇内分崩,礼乐文章,扫地将尽。魏道武初定中原,虽日不暇给,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人。天兴二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人。岂不以天下可马上取之,不可以马上临之?圣达经猷,盖为远矣。四年春,命乐师入学习舞,释菜于先师。明元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太武始光三年春,起太学于城东。后征卢玄、高允等,而令州郡各举才学。于是人多砥尚,儒术转兴。献文天安初,诏立乡学,郡置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后诏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学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学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学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太和中,改中书学为国子学,建明堂、辟雍,尊三老五更,又开皇子之学。及迁都洛邑,诏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孝文钦明稽古,笃好坟籍,坐舆据鞍,不忘讲道。刘芳、李彪诸人以经书进,崔光、邢峦之徒以文史达。其余涉猎典章,闲集词翰,莫不縻以好爵,动贻赏眷。于是斯文郁然,比隆周、汉。宣武时,复诏营国学。树小学于四门,大选儒生以为小学博士,员四十人。虽黉宇未立,而经术弥显。时天下承平,学业大盛,故燕、齐、赵、魏之间,横经著录,不可胜数。大者千余人,小者犹数百。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神龟中,将立国学,诏以三品以上,及五品清官之子以充生选。未及简置,仍复停寝。正光三年,乃释奠于国学,命祭酒崔光讲《孝经》,始置国子生三十六人。暨孝昌之后,海内淆乱,四方校学,所存无几。

北史(七)
¥2.90
王盟,字仵,明德皇后之兄也,其先乐浪人。六世祖波,前燕太宰。祖珍,魏黄门侍郎,赠并州刺史、乐浪公。父罴,伏波将军,以良家子镇武川,因家焉。魏正光中,破六韩拔陵攻陷诸镇,盟亦为其所拥。拔陵平后,流寓中山,复以积射将军从萧宝夤西征。宝夤僭逆,盟遂逃匿人间。及尔硃天光入关,盟从之。隋贺拔岳禽万俊志愿奴,平秦陇,常先登力战。及周文帝平侯莫陈悦,除盟原州刺史。孝武至长安,封魏昌县公。大统三年,征拜司空,转司徒。迎文帝悼后于蠕蠕,加侍中,迁太尉。魏文帝东征,以留后大都督行雍州事,节度关中诸军。赵青雀之乱,盟与开府李虎辅太子出顿渭北。事平,进长乐郡公,赐姓拓王氏。迁太保。九年,进位太傅,加开府仪同三司。盟姿度弘雅,仁而汎爱。虽居师傅,礼冠群后,而谦恭自处,未尝以势位骄人。魏文帝甚尊重之,及疾,数幸其第,亲问所欲。十一年,薨,赠本官,谥曰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