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中医学的科学文化研究
中医学的科学文化研究
邢玉瑞
¥47.50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49元5本 中医经络理论研究进展
中医经络理论研究进展
赵燕平;陆健
¥47.50
本套丛书主要以“973”项目课题“现代中医学术创新的理论分析与总结”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的工作为基础,以省部级以上成果奖、97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体,对60余年来现代中医理论研究成果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医学概念问题研究、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中医藏象理论研究、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中医经络理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理论研究、中医体质理论研究、天人关系理论与中医学研究等专题,系统阐述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研究前景,并提炼其中具有标志性和一定影响的中医理论新概念、新学说,深考察其形成的实践基础及源流,确认其原创性及理论价值,揭示科学内涵,规范理论表述。
49元5本 学用黄煌经方临证录
学用黄煌经方临证录
孟彪;高立珍
¥47.50
经方主要指《伤寒杂病论》中的处方,是中医学中规范,特色的内容,历代医家对之都非常推崇。黄煌老师是经方的传播者,探索者,他被行业内称为“国际经方热的火者”,作者做为黄老师的弟子,对老师的书籍行了深研读,并长期跟师临证,故临床思路深受黄老师的影响。《学用黄煌经方临证录》是作者长期临床中智慧的结晶,是对黄煌经方的学用与发挥,是从成千上万的病历中精选出来的,每一则医案都能给人以启发,对中医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49元5本 外科心法真验指掌
外科心法真验指掌
(清)刘济川;周兴兰
¥47.50
《外科心法真验指掌》为天津医家刘济川所著,刊刻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全书共分元、亨、利、贞四部,一部一卷。该书吸取《外科正宗》、《医宗金鉴》之精华,在药、方、论等广有采择。重论述了外科疮疡的辨证治疗及方药。对外科某些特殊疗法如外用撚子、敷药、拨治、薰洗等亦有记述,作者对疮疡的内外治疗及后期康复颇有心得。此书内容全面丰富,理法方药具备,预后、康复、养生十分详备,所载外科方药较为广泛,另有刀针图式,图文并茂,对了解古代手术器械的名称、形制、用法等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部内容全面丰富,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外科文献。
49元5本 汤液本草经雅正
汤液本草经雅正
(清)钱雅乐等
¥47.50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汤液本草经雅正》为清末医家钱雅乐、钱敏捷、钱质和所辑的本草学著作,全书共10卷。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汤液本草经雅正》成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雅正即“其辞雅,其理正”,著者以此表明所辑内容不仅离雅不俗,更是纯正、正统之说,合乎规范。按原书总目收录药物364种,某些药后附有功用相类的药物,所以实际药物种类达400余种。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汤液本草经雅正》将药物分成草、木、金、石等部,每药先著录药物性味、主要功效,着摘录前代各家关于药物理论及功效等的精妙论述,从而体现药物内容的精华。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汤液本草经雅正》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汤液本草经雅正》稿本为底本。
49元5本 伤寒论集注
伤寒论集注
(清)熊寿试;王振国
¥47.50
《伤寒论集注》为清代医家熊寿试所编,约成书于清雍正年间(722N1735)。《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伤寒金匮18:伤寒论集注》共四卷,分别论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及合病并病、温病、痉湿喝病、霍乱病、痰病、差后病、阴阳易。每篇前有内容概括和分节论述,每条原文后集各家注释及自注。全书注释近800条,所引医家共约35家,颇有参考价值。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奉时堂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跟*名老中医王守儒做临床
跟*名老中医王守儒做临床
丁虹
¥47.50
本案例教材是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文献的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在王守儒教授的指导下行的工作,初次系统整理既往研究中散在的经验和成果,归纳和整理了临证医案中的学术经验,凝练学术思想,并使理论总结与医案分析相结合,二者互证互补。在编写题例上以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为主线,以案例为主题,以问题为中心行编撰,力求概念明确,重突出,思路清晰,简明准确,深浅出,启迪思考,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材分为王守儒教授学术思想和临证医案两个部分。其中学术思想部分重介绍王老“脾旺口和”的学术思想内涵及学术经验总结;临证医案分为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溃疡性疾病、斑纹性疾病、大疱性疾病、唇部疾病、舌部疾病、其他疾病医案等,每个医案均按照诊疗的时间、次序、过程行叙述,并在诊疗过程中提出相关问题以启迪学生思考,后针对相应的问题行解析。
49元5本 火神派示范案例点评.上
火神派示范案例点评.上
张存悌、王天罡
¥47.50
为帮助读者加深对火神派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本书精选了火神派名家的验案1025则(包括本书《续编》),比初版增加496则(包括本书《续编》)。临床特色:突出扶阳理路,彰显火神派特色;擅用附子,经验独特而丰富;倡用经方,用药简练,突出经典火神派风格;方药独到,别具一格,疗效迅捷。同时兼收不同风格者,囊括众家之长,广思路。编者对大多数案例予以评,明要义,评出特色。 增订版新增“上篇”——“火神派主要学术特色”一章,简要归纳了火神派的学术特,展示作者的*研究成果,以助读者对医案的理解。同时在编排上作了改,体现精益求精之旨。 本书涉猎广泛,涵盖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由于篇幅原因分为正编和《续编》);选案精严,堪为范例;编排精当,纲目清晣,可供火神派道友作为随时翻检的案头书。可以推动火神派的传承和发扬,有助于各家学说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界人士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学生会从中受到诸多启迪和教益。
49元5本 学习中医很简单:我的《四圣心源》习悟记
学习中医很简单:我的《四圣心源》习悟记
陈喜生
¥47.50
本书以《四圣心源》为研究背景,将阴阳和五行带自然现象和普通生活中,使得五行、阴阳理论不再玄乎难懂。用缜密、简洁、有趣的逻辑介绍了中医的整体理论——圆运动理论,可令读者迅速融到中医的氛围里。紧着,作者也对二十四脉和一些常见的中药行了解读,让我们看到了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中医。*后讲述了用中医理论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能引领读者从理论顺利地走向临床。本书简述了作者首创的阴阳蜡烛理论,极具趣味的脉诊分析,和许多革古鼎新的观。将中医道理用现代语言有趣生动地解剖出来,表现出了新一代学者对古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在中医略微停滞的如今,包括本书作者在内的,极具创新和拓精神的新生代中医学者,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复兴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49元5本 医案圭臬:历代名医脉案范例赏析
医案圭臬:历代名医脉案范例赏析
方祝元;陈四清
¥47.50
圭者,土圭也。臬者,水臬也。医案圭臬,医案中之规矩之作也,歧黄学者当置于床头案几,奉若神明,时习之,常悟之,多仿之。 为了加强对年轻医生中医临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好地传承中医学术,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医中药,我们特从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典籍中寻找疗效良好、言之有理、说理透彻、中规中矩的医案,编撰了这部《医案圭臬》,希望年轻的中医大夫们通过对45位著名中医学家的99则医案的反复研习和理解,能够在先贤们的引领下早日中医的神圣殿堂,养成独特的中医思维能力与水平,快速有效地提高运用中医药服务的能力,让中医的疗效能够更高、更快、更强,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不断提高的愿望和要求。
49元5本 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2,从伤寒六经到六机辨证
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2,从伤寒六经到六机辨证
文愈龙
¥47.50
本书稿在作者临床经验和学术研究基础上,重新注解伤寒条文,按病位重新定义相关方剂,独立出个人特色鲜明,并比较可贵的“六机辨证”的思维体系,实乃本学科及伤寒学术创新之举。相信能够引起行业内的关注与思考,在中医专业爱好者与研究者的群体里能够得到较大的影响。
49元5本 诸病源候论发微
诸病源候论发微
孙理军,李翠娟
¥47.50
本书对《诸病源候论》一书行了深的分析和总结。首先从文献角度对其行了论述,介绍了它在各方面做出的贡献。着对书中痰饮病、眼病、皮肤病、痹病等二十余种疾病行了总结。*后介绍了《诸病源候论》的释词、释义。
49元5本 仲景阴阳脉法
仲景阴阳脉法
陈建国
¥47.50
仲景阴阳脉法,并非仅仅是一种通过脉诊诊断的方法,而是在仲景学说原始思维的基础上,将经方的理、法、方、药行全面梳理的一套理论体系,是将病、脉、证、治贯穿起来的诊治疾病的准确高效的方法。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理论体系完全是按照中医经典的思维行梳理,对于其中融会贯通的延伸,我们也是始终保持谨慎严谨的态度,力求不偏离中医经典的出发与本意。仲景阴阳脉法体系包括“阴阳盛衰理论、升降治法理论与脉诊阴阳理论,也就是说涵盖了经方的“病机、诊断和治疗”这三个中医治病的主体方向。而从具体内涵上讲,仲景阴阳脉法体系,涵盖了经方学术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包括了一部分经方以外其他中医经典的内容。因此,更多地领会中医经典,对于全面掌握仲景阴阳脉法体系会有帮助,而深度领会经方学术的核心理论特,更是真正掌握仲景阴阳脉法的关键所在。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在阐释仲景阴阳脉法体系的同时,对于经方学术的核心理论也会行解析或界定,比如:经方的方证理论、仲景的脉法、经方用药的思路和依据、方证与脉证、脉证合参思想等。
49元5本 祁宝玉中医眼科经验集
祁宝玉中医眼科经验集
周剑
¥47.50
本书为著名中医眼科专家祁宝玉先生经验集。 祁宝玉先生从事中医眼科临床60余年,先后师从韦文贵、唐由之先生,深得其传,对多种眼科疑难病症深有体悟,如老年眼底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经验丰富,效果显著。 本书分为医家小传、专病论治、用药用方心得、诊余漫话及年谱等,详细介绍祁宝玉先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医德医风。尤其在专病论治中,对疾病的辨治思路、病症结合等颇具临床意义。
49元5本 中医抗癌进行时.4,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
中医抗癌进行时.4,随王三虎教授临证日记
王欢;吴喜荣
¥47.50
这本书是中医肿瘤专家王三虎在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这两年间从事抗癌过程的真实、动态记录。由其弟子跟师记录病案,抄写方药,总结老师辨证用药规律撰写而成,动态提供真实病例,全面反映众多信息,展现当代名医风采,抒发临床学习心得。对在临床工作的医生和学生有重要的启示。
49元5本 跟名老中医王松龄做临床
跟名老中医王松龄做临床
王伟民;赵彦青
¥47.50
本教材是对王松龄主要学术思想和临证医案行全面收集、归纳、整理,凝练提取而成,整理他的典型临床医案,发现他强调中医病名诊断确切,辨证分型认真,又能确定现代医学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时以中医药应用为主,急救时采用必要的西药。在编写体例上以王师的火清毒解内风熄、通腑降浊救急危、逐瘀利湿攻解颅、痰瘀并治通心脑、温阳利水平喘悸、标本同治愈痫病、疏肝活瘀除头风、滋髓益脑救痿证、逐痰安神宁癫狂、补脾温肾醒多寐十个学术思想亮为轴线,以典型案例为主题,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行撰写,力求概念明确,重突出,思路清晰,言简意赅,着力于中医思维能力培养,主要突出和实现王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的继承和发扬。 为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加强对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的继承和发扬,一步学习和研究,挖掘并领略其中所蕴含的学术精华、学术成就、辨证思路及临床经验总结;本书介绍王师近十余年心胸常见病和相关疑难杂证,内科常见缺血性中风、出血性中风、头风、痫病、痿病、解颅、风痱、不寐、多寐、郁病、癫狂、怔忡、心衰喘悸、胸痹心痛、心水瘀喘、眩晕、咳嗽、鼾眠、热痹、瘿病、消渴等二十一种常见疾病。先对其病因病机分析确定治法,再根据治法阐述方药的作用,总结提炼王师独到的治疗心得体会与学术创新亮。 本教材特色之处在于将王师的学术思想贯穿于每个医案的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可使学生有效掌握王师辨证施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理论时似诊疗活动之中,能达到跟名老中医临床诊疗实践的效果,为今后做临床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亦为临床医师不断拔高业务水平提供一部良好的参考教材。
49元5本 战胜癌魔
战胜癌魔
王彦晖
¥47.50
王彦晖教授于1983年7月在福建中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在厦门大学工作至今,主要从事中医诊断学和中医温病学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在科研临床方面,将癌症治疗、舌诊和湿病学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研和学科优势。此书总结王彦晖老师多年珍贵治癌经验, 整理临床中医治癌思路,有利于推广中医治癌方法。真实记录患者抗癌经历,普及整个社会对癌症以及治疗癌症对正确认识有深刻的积极意义
49元5本 浅针无痛疗法
浅针无痛疗法
张大勇,陈英晖
¥47.50
浅针源于“九针”之一的鍉针,其特色有三:*,“锋如黍粟之锐”,因浅针针体粗,尖稍锐,故“如黍粟之锐”;第二,“主按脉勿陷”,浅针仅刺皮肤,故“主按脉勿陷”;第三,“以致其气”,浅针施术时多用搔括等手法,使针尖产生麻感于穴内,即“以致其气”。 本书共三章,*章介绍浅针概述、治疗原理、优势病种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第二章论述浅针临床治疗常用的腧穴,第三章重阐述中风、眩晕等26种内科疾病的浅针治疗案例。书后附有经脉图供读者参阅。
49元5本 医经解惑论注评
医经解惑论注评
内藤希哲;张耕铭
¥47.50
《医经解惑论》日?内藤希哲著。成书于1731年。他立足于经典著作的根本理论,统一仲景三书,并参考金元以后医学,密切联系临床实际,着重阐发仲景理方法药的真髓,在汉方医家中是别具特色的。 鉴于国内目前尚无《医经解惑论》之校注本,内藤希哲之学术体系亦不为国人所知,遂湮没于无尽茫茫之医海,未免又是一大遗憾,故余不揣冒昧,抱着无愧于作者、对得起读者、服务于临床的态度担负起了这部书的校注任务。佛家禅宗有云:“千年暗室,一灯即明”,但愿此书的出版能为中医界增添一份新的生机与希望。此次出版,即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馆藏日本文化元年(1804)出云寺文治即山本为底本加以整理,改竖排繁体为横排简体,重新标。书中原注释性文字标于文中对应部分并加以“【 】”,耕铭按语则以楷体小字穿插于行文之中。对于书中出现的明显错字、误字,予以径改,不出注,对些许疑难字词和背景知识做了注解与补充。各序末原刻印章,今删。原《医经解惑论》卷之上、中、下目录分别见于卷上、中、下之卷首,今将三篇合并为一,并见于全书之首。需要注意的是《医经解惑论?上》中的《伤寒杂病论原始》一篇,为了便于读者区分《素问?热论篇》与作者所述原文,特将《素问?热论篇》原文示以楷体以作区分。
49元5本 气解伤寒论:经方三部六病新解
气解伤寒论:经方三部六病新解
李国栋
¥47.50
作者根据30余年的临床实践和学习心得,秉持“以经解经”的方法,以“气”的变化为基,对《伤寒论》(赵美刻本)原文逐条加以注释,并以“三部六病”学说为指导和现代人体解剖学为依据,统一划分三阴三阳六病证的疾病所在部位和治疗法则。 本书通过严密论证,提出《伤寒论》中的“六经”乃“六病”,乃因发病的时间命名,此提法与前代伤寒“六经”注家的专主经络、强调气化、等同脏腑、划分八纲、症候群等提法皆不相同。书中详解经方之法皆为顺应人体气机动向而治,气机向外则和解外气,气机向里则和解里气,病在何处即攻何处,不枉攻无病之处,总以谐和阴阳为目标。揭示外感风寒发病乃因水气为邪,水气能够发展为水饮。书中还重解析伤寒中风之人体气血由实变虚、由表里,或由虚复实、由里出表的脉证变化。 全书注释详尽,论理清楚,观鲜明,紧扣临床,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可供中医临床医师、中医院校师生、中医爱好者参考。
49元5本 金匮要略白话解
金匮要略白话解
郭霭春;王玉兴
¥47.50
《郭霭春全集》收录郭霭春教授著作共计800万字左右。《金匮要略白话解》为《郭霭春全集》之一,主要内容是对《金匮要略》行校勘和注释同时,予以语译,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形式解读。《全集》全面反映了他在中医药学领域的学术成就。郭霭春先生治儒通医,文理医理融会贯通,精通史学、国学,于目录、版本、校勘、训诂、音韵等专门之学,造诣精深,并善诗词。他深研中医基础理论,精医史、善临证,尤以文献研究和中医内科见长,有“津沽杏林三杰”之誉。治学精勤,著作颇丰,其代表作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灵枢经校释》《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灵枢经校注语译》《中国医史年表》《中国分省医籍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