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目瞪口呆看智人
目瞪口呆看智人
[法]弗朗索瓦·邦
¥44.80
“智人”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 在文字诞生以前,他们如何社交、记录? 他们的社会身份差异产生于何时? 他们为什么要培养“专业人员”发展艺术? 在本书的八个章节中,史前史学家弗朗索瓦·邦带领我们近距离观察智人的饰品、墓葬、壁画,不仅回答了以上问题,还以考古专家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史前文明的丰富多彩,帮我们破对祖先的“刻板印象”,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体会他们的古老智慧。 让我们来一场真正的史前穿越之旅,在百万年的时光碎片中,探寻智人主宰世界的原因。
49元5本 宇航员的蜜蜂:改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史的50个发明
宇航员的蜜蜂:改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史的50个发明
[英]罗布·沃 Rob Waugh
¥44.80
本书从科学史的角度,按时间顺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自公元前322年以来具有突破性的50个改变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史的发明;在梳理了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史近3000年发展脉络的同时,清楚解析了每一个发明的背景、设计逻辑和历史影响。 在书中你会看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家们如何通过巧妙的构思,创造这些改变人类社会程的发明:安提凯希拉装置、尼古拉 · 特斯拉的“远程机器”、台无敌的下棋机器人、会思考的图灵机、改变世界的ChatGPT、火星探测器“机遇号”、NASA的宇航蜂等。 不论你感兴趣的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工业设计还是未来趋势,这本书都能让你找到许多有趣且深具启发性的解答。
49元5本 不可能的几何挑战:数学求索两千年
不可能的几何挑战:数学求索两千年
[美] 大卫•S· 里奇森(David S· Richeson) 著
¥44.90
本书以数学史上四大著名的“古代问题”——化圆为方、三等分角、倍立方、作圆内正多边形为基础,展现了两千多年来,数学家们为解决这些问题而留下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思想与成就。尺规作图“不可能”解决的问题成为欧几里得、笛卡儿、牛顿和高斯等数学巨擘攀登数学高峰的阶梯,其解决方法也延伸至整个数学领域,众多重大数学发现皆与它们息息相关。这段探索之旅将读者从古典时期引领到今天,纵观两千年来这四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何引导、启发人们数学思维的发展,并发掘了数学史中的种种细节。本书适合对数学及数学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49元5本 通信简史
通信简史
周圣君(@小枣君) 著
¥44.90
本书生动详细地介绍了通信技术的历史演和发展趋势,展现了通信行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揭秘了通信行业有名企业的成败得失,并讲述了重要通信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建立完整的通信历史观,为一步了解通信全领域做好知识储备。
几何学的力量
几何学的力量
[美]乔丹·艾伦伯格
¥44.90
在这本书中,《魔鬼数学》作者、数学家乔丹·艾伦伯格带领我们展了一场海阔天空的探索之旅,旅程的终极意义是:通过发现几何学的力量,我们能够更好地思考每一个现实问题,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世界。 一根吸管有几个洞?尼姆游戏的必胜玩法是什么?数字货币交易中的公钥和私钥是怎么生成的?我们如何做才能阻止一场流行病肆虐世界?人工智能在学下国际象棋方面得心应手,而在学习朗读句子方面却力不从心,这是为什么?古希腊的黄金分割比能用来预测股票市场的走势吗?如果你的孩子真想学会思考的方法,他们应该在学校学些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跟几何学有关,千真万确。 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何学是一门充斥着枯燥刻板习题的课程,高中一毕业,它就和你的牙套、你曾经追过的流行歌曲一起,被扔了“故纸堆”。当提起几何学时,如果你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步骤证明关于三角形的某个显而易见的性质,那么这并不是几何学,而只是几何学的很小一部分。个比方,三角形之于几何学,就好比一个动词之于一部精彩的小说。 这本书揭示了一些重要的科学、政治、经济、哲学、医学、信息技术、生物学等问题背后的几何原理,而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无法视而不见的。“几何学”一词的初含义是“丈量世界”,但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它的含义包罗万象,可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行机制。 我们生活在一座蓬勃生长、欣欣向荣的“几何城市”中。几何学并未超越时空,它就在我们身边,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推理交织在一起。这本书,你会在手不释卷的同时连连惊叹于几何学的伟大力量。
49元5本 带你走近“痛性”骨质疏松症
带你走近“痛性”骨质疏松症
张欣,陈辉,张君宏
¥44.90
骨质疏松症是我国当今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着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疼痛是其核心临床问题,即“痛性骨质疏松症”,近年来临床发病率与日俱增,造成极大的医疗支出。 对于“痛性”骨质疏松症,大众在认识上仍存在 欠缺,影响合理防治。因此,本书作者基于该问题的具体临床实践,结合优质文献依据,针对大众行专题科普,以此提高大众对该类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防治理念,而获得长足的社会发展效益。 本书在内容上兼顾科学性和普及性,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疾病的基础病因、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防治策略、相关危害行系统性地阐述。本书受众人群广泛,适用于社会各界人士,尤其适用于广大中老年人群。
49元5本 写给孩子的数学之美
写给孩子的数学之美
昍爸(本名:张国强)、昍妈(本名:范艳) 著
¥44.90
本书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数学知识出发,以代数(数论)和几何为基本知识,阐述了运算、逻辑、证明、归纳、类比、递归、数形关联等简单、实用而经典的数学思维,向读者们展现数学丰富多变的形式之美、简洁精确的逻辑之美、数形结合的奇妙之美、解答万物奥秘的创造之美。作者力图以孩子们能读懂、能理解、感兴趣的语言和形式,展现数学的非凡魅力,同时拓展读书的知识面,引领大家学会思考,喜爱思考,让数学成为知识的宝库和攀登思维高度的阶梯。
49元5本 谁在掷骰子?不确定的数学
谁在掷骰子?不确定的数学
[英] 伊恩•斯图尔特 著
¥44.90
几个世纪以来,在好奇心以及精确预测未来的“野心”驱动下,具有拓意识的数学家希望从概率论和统计学着手,减少各种“不确定性”。但他们发现,某些问题始终难以解决,而直觉也在不断误导人类。 本书探讨了关于“不确定性”的有趣故事和相关科学知识。科普作家伊恩·斯图尔特巧妙地建立起一个易于理解、充满想象力的数学框架,从概率论、统计学、贝叶斯方法、混沌理论等角度展现了“不确定性”在金融市场、天气预报、人口普查、医学、量子物理学和宇宙学等诸多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与不确定性问题紧密相关的科学门类的广阔研究前景。本书适合喜爱数学,对概率论、混沌理论、量子物理学等问题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现在:时间的物理学
现在:时间的物理学
[美]R·A·穆勒
¥44.99
“现在”的概念看似简单,实则玄之又玄,难以捉摸。 爱因斯坦指出,时间的流动会受到速度和引力这两者的影响,但他本人也无力解释“现在”的含义,并为此而灰心。同样令人困惑的是:时间为什么会流动?一些物理学家干脆放弃理解“现在”的尝试,把时间的流动称为一种幻觉。但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理查德·A·穆勒对此表示反对。他说物理学应该解释实在,而不是否认实在性。 要想理解“现在”,需要了解相对论、熵、量子物理学、反物质、时间反向旅行、量子纠缠、宇宙大爆炸和暗能量。本书的目标是把基本的物理学,就像拼图一样把它们拼起来,直到有关“现在”的清晰的图片出现。 穆勒指出,标准的大爆炸理论将宇宙的不断膨胀解释为不断创造新的空间。他认为,时间也在扩张,而新生成时间的前沿就是我们所经历的“现在”。这一发人深省的观对我们的一些重大问题有着无比重要的启示——不仅在物理学领域,而且在哲学领域,包括正在行的关于自由意志实在性的辩论。殊为重要的是,他的理论是可检验的。穆勒的著作将引发关于我们对于宇宙基本假设的大讨论,并可能解物理学中Z长久的谜团之一。 作者对物理学的热情激励着读者们去探索和理解复杂物理理论,此外他也阐明了对弦理论的质疑。这本著作将大大拓展你的知识面,颠覆你对所谓“现实”的过往认知。作者对物理学的钟爱甚至能动原本对这一话题毫无兴趣之人
49元5本 力学之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效应
力学之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效应
王长连
¥45.00
本书通过有趣的事例介绍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力效应。它趣说了有关力学的基本定义、定理,用实例诠释了力的实际应用,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是一本深浅出、涉及面很广的力学科普书。本书分为9章,从牛顿运动定律和常见的力说起,到生活中常见的力学问题,以及有关人体、工程、天体运行的力学问题,后还介绍了寓言故事中的力学知识。 本书的一个重要特是摒弃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方程描述,通篇只采用了几个必要的简单公式,以辅助读者理解:它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的生活实例,阐明相对复杂的力学现象。本书虽然涉及内容广泛,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并不高,适合广大青少年和对物理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49元5本 藏在厨房里的化学实验
藏在厨房里的化学实验
顾春晖
¥45.00
从北京大学化学院博士毕业的作者,结合他在重点中学的教学经验,将初高中教材与课程标准中的化学知识以漫画、家庭实验和游戏卡牌的形式制成化学启蒙和科普读物。 本书以家庭和厨房作为学习场景,记录了“饭店一家人”的生活,在购买食材和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将化学学习中涉及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轻松地分享给孩子。在每节结尾处作者还设计了简单、易操作的化学实验,指导孩子用家中易取的材料进行简单的操作,将抽象的化学学习转化成有趣的科学活动。 书中还附赠了充满创意的元素周期表海报,助力孩子用图示化方法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化学并喜欢上化学。
49元5本 给孩子的计算思维书:图形化编程及数学素养课(进阶篇)
给孩子的计算思维书:图形化编程及数学素养课(进阶篇)
昍爸 著
¥45.00
本套书通过学习编程的形式培养计算思维,并将数学融其中,分为基础篇和阶篇。本书为阶篇,一步提升学习难度,通过编程启发思考,从而锻炼与提高孩子的计算思维能力。书中特别设计“数学小知识”栏目,讲述相关的数学知识,包括概率、斐波那契数列、指数、素数、小公倍数、公约数等。与其他图形化编程图书相比,本书有两大特:一是数学与图形化编程的深度融合,二是计算思维在图形化编程中的无形渗透。同时,本书配有编程项目文件,可供孩子下载学习及实践。本书可以系统地培养并提高孩子的计算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孩子未来可轻松地切换到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
49元5本 趣味物理学·进阶篇
趣味物理学·进阶篇
(苏)雅科夫·伊西达洛维奇·别莱利曼著;李依臻译
¥45.00
看似波澜不惊的生活里,涌动着许多物理学原理! 比如说: 我们很难挤碎一枚鸡蛋,因为蛋壳的拱形结构; 旋转的陀螺不倒,全靠上面每一所做的圆周运动; 凸出的鱼眼提高了折射率,这样鱼儿在水下才能看清; 离舞台10米的观众,竟不如100千米之外的听众更快听到声音。 和别莱利曼一起,穿透日常事物的表象, 了解物理学的趣味与奥秘 !
49元5本 漫画灾难生存手册
漫画灾难生存手册
周辉
¥45.00
本书以普及民众应对各种危机的技能为目的,从衣食住行和疾病、安全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生存技巧,提高民众在灾害中的生存和应对能力,可能地行自救和自力更生。减轻国家的负担和压力,减少灾害时的社会动荡,快速恢复社会秩序。它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教我们利用手边很容易获取的资源来行灾难时期求生自救的小技巧。以漫画这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告诉读者怎么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和危机,以及在遇到灾难时如何生存下去的能力和办法。
49元5本 丈量世界的7种方式
丈量世界的7种方式
[意]皮耶罗·马丁(Piero Martin)
¥45.00
为什么过去的伟大文明都对统一计量给予了极大关注? 法国大革命与计量单位的统一有什么样的关系?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对计量单位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光速为什么可以取代铂杆成为定义米的基准? 时间计量的发展与人们对时间的理解是同步的吗? 以上问题都可以在《丈量世界的7种方式》中找到答案。有史以来,计量就与人类的经验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对自然、超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理解。本书作者、著名物理学家皮耶罗·马丁探索了7个国际基本计量单位的定义历史,它们分别是: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温度单位尔文、电流单位安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 马丁不仅介绍了7个国际计量单位的定义历史,还解释了计量单位与科学难解难分的关系。从经典物理学到量子力学,从相对论到化学,从宇宙学到基本粒子物理学,从医学到现代技术,所有这些科学领域都与计量单位的发展紧密相关。 马丁在晦涩的数字与有趣的轶事、严谨的科学与文学叙事之间取得了优雅的平衡。在这本书中,不仅有精准到小数后若干位的数字,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如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自己儿子求情、贝多芬成为第一批节拍器用户等等。马丁融会贯通的能力使这本书成为一本色彩丰富的画卷。
49元5本 翰墨鸿影:陈芳烈科学文化随笔
翰墨鸿影:陈芳烈科学文化随笔
陈芳烈 著
¥45.15
本书是作者在半个多世纪的科普创作和编辑工作的基础上,以科学文化为切的自选作品集,分为“文化记忆”“科普随笔”“编创杂谈”三部分。“文化记忆”部分收了作者记录自己人生经历中一些值得记忆的人和事的短文,既有受科普前辈启蒙的感动,又有一些难以忘怀的经历和感悟,与作者的科普创作历程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跌宕的笔墨人生。“科普随笔”部分通过一个个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科普叙事,勾画出人类通信的沧桑巨变,寻觅信息时代风云变幻的足迹,不仅传递了信息技术的历史和知识,也表达了作者对科普内涵的理解,以及对科学与人文融合等科普创新理念的认识和思考。“编创杂谈”部分,作者站在出版人的立场,对科普创新、精品造以及科普策划实践行了深思考,通过一篇篇短文表达自己对科普作品内涵、特以及科普图书策划的认识,对目前科普作品中存在的不科学、同质化等问题提出看法,并融职业生涯中的一些感悟。
忍耐力: 关于大脑和身体极限的科学
忍耐力: 关于大脑和身体极限的科学
亚力克斯·哈钦森
¥45.20
从100米比赛到100英里超级马拉松赛,在人类各项极限运动中,忍耐力是决定成功甚至生死的重要因素。 本书作者将科学与引人胜故事结合在一起,总结了过去10年科学家对人体耐力的诸多革命性的研究成果,并仔细分析了不同生理限制下,比如疼痛、肌肉、氧气、热度、口渴、燃料,大脑和身体之间微妙的相互作用,终提出:人体耐力的极限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由身体和大脑共同决定的。 作为《户外》杂志和《跑步者世界》杂志“出汗科学”专栏的长期作家,以及前国家长跑队队员和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的哈钦森曾是被允许实地参观耐克公司马拉松“破2”项目的记者之一,他将这一探求人类身体耐力极限的壮举贯穿于本书之中。他从跟踪世界上优秀运动员身上所获知的经验与从世界各地高科技实验室中所获得的结论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关于耐力,他写到:“是持续抵制不断增强的停止意愿所做出的努力”,人们总是能够将自己的身体耐力极限一步提高。
49元5本 大脑用户指南
大脑用户指南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英】艾莉森·乔治文字;【英】瓦伦丁娜·德菲里波插图;阳曦译
¥45.43
如果你正在读这段话,恭喜你!你拥有已知宇宙中超复杂的信息处理器。问题是,你没有拿到用户指南,只是即插即用。直到此刻。 大脑重量只有1.4千克,却包含着860亿个神经细胞,以及它们之间的近万亿个连,堪称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大谜团。《大脑用户指南》用迷人的科学研究、令你瞠目结舌的信息图,以及各种各样的DIY实验,揭晓这个既帮助你又欺骗你,既精巧无比又暗藏缺陷的重要器官的秘密,让你理解其运作原理,更学会如何对大脑行保养和升级。
从“肠”计议
从“肠”计议
[美]萝宾 · 丘特坎
¥45.50
希波克拉底曾说:“知道什么样的人会得病,比知道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 2020年1月20日,钻石公主号邮轮从日本横滨出发,离港口5天后,船上一名80岁的男子因发烧和咳嗽上岸寻求医疗照顾。一周后,这名乘客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结果,船上有1/5的人被感染,死亡率约为2%。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及未来的大流行病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极为重要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严重甚至致命的病毒性疾病,而其他人只有轻微症状或根本没有症状?为什么尽管反复触,有些人从未被感染?是什么决定了谁能完全康复?这一切只是偶然的运气,还是有重要的线索可以预测? 当与病毒战斗时,能够成为胜者并不是因为运气或巧合,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宿主的健康和病原体的毒力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这一观每天都被那些与病毒密切触但从未生病的人所证实,癌症、心脏病、病毒感染以及几乎所有其他疾病都是如此。 随着病毒传播得越来越广泛,触它们是不可避免的,但你不一定会患病。这一切都取决于你体内的生态系统,或者说“土壤”,也就是你的肠道微生物组——生活在你肠道里的数万亿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充当着你的身体几乎所有重要功能的副驾驶员:消化、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药物的新陈代谢、毒素的清除、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沟通、基因的激活;最重要的是,它们训练你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正确的平衡反应,既能有效地清除病毒,又能避免过度的免疫应答破坏组织。没有健康和平衡的微生物群,免疫系统就不可能正常工作。 要想拥有能有效抗病毒的肠道,并没有那么难。不需要限制多种食物,也不必服用一堆补充剂,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肠道菌群健康。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抗病毒肠道养成计划,包括一些具体可行的清晰步骤:增强体魄——停止损害肠道微生物组的行为,喂养有益菌;筑牢防线——防止肠道内壁“渗漏”,避免病毒侵,保持足够数量的胃酸来灭杀病毒,确保肠道内产生的黏液足够健康,能够捕获和驱逐病毒;掌控大脑、回归自然、谨慎用药——避免不必要的抗菌剂、过多的压力和不足的睡眠,尽量缓解焦虑,让新鲜空气、森林浴和泥土帮助你放松。这样一来,肠道菌群这台“抗病毒机器”就能全力启动,尽可能有效地保护你免受病毒侵害。
一周特价1.6-1.23 双缝实验和量子力学
双缝实验和量子力学
[印]阿尼尔 · 阿南塔斯瓦米
促销价:¥19.99|¥65.00
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双缝实验包含了量子世界的全部奥秘。” 我们在中学物理课都会学到,一道光穿过两道狭缝后将会发生干涉形成明暗条纹,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双缝实验。如果只让单个光子进入设备,光子竟然也会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在多次实验后同样形成明暗条纹。更神奇的是,一旦研究者试图探测光子到底通过了哪道狭缝,干涉条纹即刻就消失了,仿佛能感知到我们的意识一般。 托马斯·杨在19世纪早期设计了这个模型,以证明光像波一样运动,这与艾萨克·牛顿的粒子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近一个世纪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证明了光以量子或粒子的形式存在,这个实验成为爱因斯坦和尼尔斯·玻尔之间关于现实本质的激烈辩论的关键。可以说,双缝实验串起了人类对物质世界规律,乃至现实本质的探索。十年又十年,一个又一个假设,科学家们以这个实验为蓝本,回答了关于宇宙结构的越来越深的问题,它也催生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这本书中,作者周游世界,穿越历史,深入探索了我们尚未了解的物质现实的* 小尺度,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兼具科学与美感的画卷。
从一枚鹅卵石看地球通史
从一枚鹅卵石看地球通史
[英]扬 · 扎拉斯维奇
¥45.50
这是一枚鹅卵石的故事,它属于一枚普通的鹅卵石,就像你度假时在海滩上随手捡到的一样。 这也是关于地球本身的宏大叙事,追溯小小鹅卵石悠久历史的过程将带我们回顾地球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穿越到空间的深处和地球生命起源之时,领略深时之美。 我们会跟随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扎拉斯维奇,在书中一同见证平凡鹅卵石的不平凡“石生”—— ? 组成卵石的粒子在遥远的宇宙另一端形成,它们来自激烈的大爆炸和超新星爆炸; ? 在太阳系的构建中,这些粒子穿越太空而来; ? 我们现在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形成后,这些穿越地球上的山与海的星尘,终于在一枚鹅卵石中相遇…… ? 在遥远的未来,它们也将头也不回地离开,相隔越来越远;大部分颗粒将留在地球上,融入新的地层,随着时间推移,无数新的鹅卵石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点出现,每一块鹅卵石上都有我们的那枚鹅卵石的一小部分。 用达尔文的话说:“生命如是之观,何等壮丽恢弘!” 这本书还展示了地质学家深入研究地球历史的过程,他们通过对微量的矿物进行法医般的仔细分析,破译地球的演化奥秘。我们身边的每一块鹅卵石都满载着地球乃至宇宙的故事。一块鹅卵石可能很小,很普通,但它也是我们地球上不平凡的、永无止境的故事中雄辩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