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简史:罗马时代至今
¥27.20
这是一本英国历史学家罗伊•斯特朗所著的英国历史读物。作者在本书中讲述的英国简史是从罗马时代一直写到今天,以一个个推英国历史程的重大事件来给读者梳理出了一条清晰的历史脉络,不仅写出了这个国家的演过程,而且写出了这个国家的性格形成,展现出一个立体的英国。
伊豆的舞女(和风译丛)
¥27.20
现代出版社和风译丛·川端康成作品集之《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以*人称描述了一名19岁的高二学生为排遣内心不可言喻的忧郁和苦闷,只身来到伊豆旅行,途中偶遇流浪艺人一行,并对14岁的舞女薰子产生了似恋非恋的思慕之情……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其中细腻地描摹一桩桩一件件小事,直到*后和薰子的离别,汩汩流淌出难以名状的感伤、情愫以及青春自我意识的苦楚……
大唐异闻录
¥27.20
本书从金銮密记到大唐远征军,从牛李党争到最后的士族,从段成式的迷宫到撒马尔罕的金桃,用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恢弘万千的盛大帝国。知名历史作家、编剧魏风华以别样的目光和独到的视角钩沉猎奇,根据唐人笔记中所录异闻怪谈的蛛丝马迹,结合《旧唐书》《新唐书》等古籍正史对照取证,唤醒被封印的民间记忆,探寻大唐盛世幽暗角落的隐秘历史。 如梦似幻的元盛世之后,曾经的雄主唐玄宗为何会被权宦孤身软禁于深宫?一代画圣吴道子灵感突至绘出旷世杰作《地狱变相图》的背后,曾因妒生恨而凶杀人?大唐远征军一路擒王灭国,声威远震,是怎样改变了世界文明格局?志怪小说《辛公平上仙》中皇帝被强迫“上仙”,暗喻了哪位皇帝被害的真相?中古世家贵族“贵”在何处,为何令皇帝也忌惮万分? 作者魏风华用灵动的笔法,全景式呈现这幅隐秘而盛大的历史画卷。从历史的细节中追寻真相、抽丝剥茧,以历史还原历史,将其间不为人知的奇闻诡事娓娓道来,带读者重回魔幻绚烂的唐朝奇妙夜,探寻光怪陆离的世相与人心。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
¥27.20
《纸上起风雷:中国文人(1900—1949)》以新闻史的视角,按照时间线索捞和挖掘了近现代史上的诸多细节和历史真相,详细梳理了1900—1949年的中国新闻人、报刊和重要新闻事件,涉及王韬、梁启超、鲁迅、胡适、徐志摩、邵飘萍、林白水、张季鸾、邹韬奋、王芸生、瞿秋白等近现代重要的历史人物,以及《新民丛报》《大公报》《新青年》《新月》《语丝》《民立报》《现代评论》《申报》等知名报刊,还原了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文人的时代气质。 作者从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兴起始梳理,从重新闻报刊、人物、事件等手去行研究,选取每一个年度发生的对现代中国历史极具影响力的新闻事件去书写,系统、全面地呈现了现代中国新闻史的全貌,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程中风雷激荡的历史样态。
当改革遇见王安石
¥27.21
王安石变法以财经改革为核心,兼顾军事与科举改革。王安石借鉴了桑弘羊的国家干预主义思想,强化了政府对商业的干预,并试图创借助金融资本扩大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的改革之路,实现国家利益与民生的双赢。 王安石变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并未实现富国强兵、制服“两蕃”的*终目标,神宗去世、司马光等保守派上台后,变法归于失败。 变法虽然失败,但王安石没有失败。 王安石超前的财经改革思想,令他与同时代的政治人物拉了距离。 王安石“矫世变俗”的抱负,“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气,清廉自守的品格,寄情山林的本色,以及卓著的文学成就、经学造诣,令他与历代政治人物拉了距离。
正德十六年欧洲那些事儿
¥27.30
本书内容以正德十六年(1521年)为中心,向前向后延伸到正德和嘉靖两位皇帝整个统治期,整个周期约六十年。 在此之前的欧洲各国,其经济、文化发达程度、综合国力尚不如大明帝国,远远不如。然而,就在这六十年里,欧洲通过大航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就像装上了三枚火箭推器,加快了速度,超过了大明。 让我们在轻松中,在幽默中阅读欧洲这些人,那些事。
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全二册)
¥27.30
本书跳出“礼崩乐坏”的旧视角,从国际政治博弈和国内政治演化的视角来解读春秋历史,是一部讲解春秋政治故事的大众历史读本。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为《齐桓篇》,下册为《晋文篇》。 《齐桓篇》围绕“齐桓霸业”这个关键词,从西周旧秩序的崩溃谈起,讲述各个诸侯国在这个大环境下,在谋求建立新秩序的过程中,为自身发展和争取更高地位所做的努力,重聚焦在齐国,分析了齐国经过四代君臣不懈努力,*终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终成霸业的历史过程。 《晋文篇》讲述晋国在变革中兴起,在磨难中壮大,在晋文公团队领导下称霸,并与南方霸主楚国共同建构天下新秩序的历程。在本书篇末,作者从宏观角度梳理了春秋国际秩序“迷茫—探索—新常态—制衡态”的演化脉络,展现了春秋前期历史的发展大势。
家园与天下——明代书文化与寻常阅读
¥27.30
本书发掘并重新审视一批明代流行图籍,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生产、传播、阅读、消费过程的回溯,对明代图文文献在明人阅读生活中的作用行了阐释,并试图构建新的有关明代文献研究理论与方法。本书2013年由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出版英文版,2015年获得美国列文森中国研究书籍奖,该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词写到:该书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对明代流行图籍从物品、商品以及文化工具等多个层面行了发掘和历史分析。对视觉文化、物质文化及文本传承的分析富有创见,并由此重现了由笑话、酒令、戏曲杂书、通俗类书等明代时尚读物所营造的人与书的世界。
《诗经》动植物图说(上下册)
¥27.30
《诗经》中的动植物充满了象征蕴意,它们是诗的一部分,其象征意义、比兴效果,使诗意大增、意境丰满。如果没有这些生灵,没有了感知的对象,就缺乏灵感,就难以产生诗歌。 本书详细介绍了《诗经》中的114种动物和137种植物,作者从训诂学手,借助现代生物学知识,对每种生物精心考订,力求做到名称的古今沟通、中外沟通,以真实可靠的图像展现风采,并介绍了相关的人文趣事,使读者既能理解、欣赏诗的优美,又能从生物学的视角去认识这些生灵,感受它们带来的比兴效果。
茶之三味(套装)(全四册)
¥27.30
《茶之三味》由《茶经 茶谱 茶疏》《大观茶论 煮泉小品 茗史》《续茶经》(上)《续茶经》(下)四种组成。《茶经》是世界上*部关于茶叶的专著,被称为“茶书中的圣经”。该书对唐代和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及栽培、采制、煎煮和饮用的知识技术都做了阐释。《茶谱》详细介绍采茶、制茶、烹试之法等。《茶疏》是明代茶文化的集成之作,详尽而务实地论述了茶事的各个方面。《续茶经》按《茶经》体例编撰而成,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富,并行了考辨。《大观茶论》详细介绍了宋代的主流茶道艺,在古代茶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煮泉小品》从水质选择、火候掌握等方面论述水对茶的重要性。《茗史》杂采古今茗事,生动有趣。通过《茶之三味》,可以阅茶史、赏茶艺、悟茶道,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
明清史评论(第二辑)
¥27.30
《明清史评论》(第二辑)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所编,一年两辑。本辑共收录文章15篇,包括江南研究专栏10篇、专题论文1篇、博论撷英2篇、学术动态2篇。作者均为当今明清史研究领域国内外的名家、专家,文章既聚焦于热论题,也有新的发现与拓,代表了当今学界有关这一领域特别是以江南为中心的明清史研究的前沿水平。
秦力山集(外二种)
¥27.50
《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秦力山集(外二种)》共收录秦力山、樊锥、毕永年三人的文集。之所以将他们的文集合编为一册,不仅仅是因为合并后篇幅相宜,而且是鉴于他们生平活动时间大体相同,事迹和思想大体接近,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也大体一致。 《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秦力山集(外二种)》收集了秦氏的现存全部著述,搜罗完备,编排合理,集中展现了这位英年早逝的革命者在近代史上的重要作用,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北魏平城时代(第三版)
¥27.50
本书将北魏前期政治史的研究,以首都平城为中心逐步展开,依时间顺序分四章作纵向探索,准确清晰地勾勒出它的变迁轨迹。作者的考察自始至终围绕着拓跋部落本身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汉族文化对其产生的曲折作用这两个影响平城政权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被考察的虽然是北魏平城政权封建化的历程,但其意义却已超越了论题本身,成为探索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汉族与游牧民族相互影响与融合规律的重要一例。在考证中,作者既不回避种种重大矛盾现象,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细微之处详加辨察,因而所得结论新颖而令人信服。
古城记忆
¥27.50
本书是作者历时3年独身考察中华大地古城遗迹的真实记录,从西域古于阗国的古城开始,沿着中华文化重要历史节点,寻找三晋的北魏都城、春秋战国的楼烦古国;燕蓟的幽州城、已沉入水中传说四千多年鲜为人知的共工城;穿越西藏阿里无人区,寻找苯教的历史、象雄文明古国遗址。这一切,只为灵魂深处的虔诚和一种对信仰的向往。每每看到那些保存完好、少有现代人踏入的千年古城遗址。总有声音从心底发出,仿佛来自远古的呼喊。
甲午大连之殇——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
¥27.54
《甲午大连之殇》一书从2014年5月始构思,经大连市中共党史(地方志)研究会同仁多次商讨,拟定了编写内容和体例。 本书特邀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关捷教授撰写导论和第五章;郭铁椿撰写、、二、四章;刘俊勇撰写第三章。王军会长通览全书,并行了必要的修改。后由大连市中共党史(地方志)研究会王军会长终定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大连市中共党史(地方志)研究会同仁和撰写者,曾数次到大连地区甲午战争旧地考察、采访,并对文献和传说等做了相应的考证,纠正了部分不实之词。今年正值甲午战争120周年,当年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在这块土地行了英勇抵抗,也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杀戮,约2万旅顺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历史不能忘却,我们谨以此书缅怀当年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爱国官兵和人民群众,深切怀念在旅顺大屠杀中殉难的同胞。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大连市委员会王乃波副主席及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大力支持;大连出版社编审张波女史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所有为本书编写和出版给以支持帮助的人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东西街: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的起源(获英国图书奖非虚构图书奖,入围坎迪尔历史奖!揭开尘封的档案,重述纽伦堡审判的传奇!)(汗青堂系列)
¥27.58
在今天被称为利沃夫的城市,赫希?劳特派特和拉斐尔?莱姆金,两个互不相识的人曾在同一所大学跟随同样的法学教授学习法律,根据各自的所见所闻、亲身经历以及家庭变故,劳特派特注重对个人的保护并提出了危害人类罪,将其引入《纽伦堡宪章》,终用于给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定罪;莱姆金则侧重对群体的保护,提出了灭绝种族罪,他们二人及其法律思想至今对国际司法体系影响重大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作者在讲述他们的同时,也追溯了自己的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在面对纳粹暴行时穿越欧洲的神秘故事。 作者运用小说式的写作技巧,围绕着外祖父莱昂?布赫霍尔茨、“二战”时期担任波兰总督的纳粹头目汉斯?弗兰克、国际法教授赫希?劳特派特以及检察官兼律师拉斐尔?莱姆金四个主要人物展开叙述;以不着痕迹的文笔、恰到好处的表述将几个家族的故事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春秋战国 : 中国文明的历史(二)(日本史学泰斗贝塚茂树编写,讲述中国春秋战国大动荡时代的历史,深入分析春秋战国时代留给中华文明的印记!后浪出品)
¥27.60
周王朝衰落的同时,中国社会秩序也逐渐崩溃,中国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代。在“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这个时代也孕育出了许多新生事物,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本书通过对《左传》《史记》等大量古典文献的引用,从这一新的角度来更加积极地解读这一段历史。
秦汉帝国 : 中国文明的历史(三)(日本京都学派著名历史学家编写,从不同角度展现稳定、强盛的秦汉时期的中国历史面貌!后浪出品)
¥27.60
本书以《史记》和《汉书》等史料为基础,结合大量考古发掘和实证研究,对秦汉时期的史实行了较为完整的叙述和简明扼要的评论。作者不仅介绍了秦汉时期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而且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启发读者对这段历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由于实证的研究方法及详细考证,本书可谓是历久弥新,是普及秦汉历史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
¥27.72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绝佳的窗口”,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本来面貌。其切既有医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医者形象的模塑、医患关系的探讨,亦有对古代的卫生体系、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性病对青楼文化的影响、宋代墓葬壁画背后的医药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中国古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研究(精)
¥27.72
楚辞图像研究,是楚辞学领域新兴的一个跨学科综合研究方向。本书以中国古代屈原图像和屈原作品图像为研究对象,选取七大专题,深探讨图像与屈原及其作品之间的关系。将图像与诗歌、史传文学相观照,通过图像与文本的互证,尽力还原历史中屈原的真实形象。细致梳理屈原作品图像的发展脉络,结合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审美思潮等因素,阐释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关系,揭示图像的历史发展规律。本书对历代屈原及其作品图像的叙录,具有一定的文献学价值。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7.72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就是作者尝试以多元角度对这段历史行解读的结果。 《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的主题,是对明清之际的历法改革行探讨,作者没有把视野局限于历法的结构、数据的推算、历理的辨析等历法要素本身,而是将全书分成五章,分别从崇祯改历中修历诸家的纷争、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在改历中的活动、康熙历狱的发生与审判、康熙历狱的翻案和康熙三十一年(1692)容教令的颁发诸角度着眼,探析明清之际历法改革的背景、宗教和皇权对历法改革走向的影响。作者把历法改革这一科学问题置于当时中西碰撞、朝代鼎革、皇权干预、宗教理念冲突等社会背景之下,全方位揭示这些社会因素是如何引发、影响历法改革这一科学活动的,并说明了科学因素本身在对抗和调适这些社会因素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的讨论有理有据,得出的结论多有启发性,证实了通过多元角度研究科技历史的可行性。 马伟华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是在笔者的指导下完成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就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一步修订改写形成的。正因为如此,笔者的评说,也许不无偏颇。倘若读者有不同意见,倘若读者发现《历法、宗教与皇权:明清之际中西历法之争再研究》在史料依据、论证方式乃至叙述细节等任何方面有所不妥,敬请告诉笔者或马伟华博士,以便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行更改,为学界奉献真正的学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