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
最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
(美)约翰·托兰
¥9.99
《*后一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亡记》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约翰·托兰的代表作,被公认为20世纪*伟大的历史纪实作品之一。本书将读者真正地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百天的欧洲战场。雅尔塔会议、雷马根的突破、德累斯顿大轰炸、希特勒在地下堡垒中*后的日子不再只是抽象的历史名词,而是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托兰曾经对二十一个国家的见证人行了数百次的访谈,还查阅了数千份*手资料;事后报告、参谋部的日志、大量绝密信件和私人文献。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欧洲战场的*后一百天:不仅展现了美英苏三国之间波诡云谲的政治博弈以及对战后世界秩序的构想,第三帝国大厦将崩之际,纳粹政权内部的挣扎,还讲述了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命运。正如托兰自己所说:“也许,在人类的历史上,再没有另外的一百天,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后一百天更为举足轻重,更为影响深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战略与战术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战略与战术的历史
(英) J.F.C.富勒
¥9.99
世界所有大国卷其中,1亿军人投身沙场,战火烧遍四大洲四大洋,几十场局部战争和难以计数的战役,不同阵营、不同肤色、不同政治立场和信仰的人们相互厮杀。如何才能认识这场浩劫和前后两个不同的世界?本书是“20世纪的克劳塞维茨”、军史大师J.F.C.富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总结反思之作。他从全球的视角把握这场人类历*大的战争,从德、英、苏、美、日、法、中等多个角度,在战略的高度对参战各方的战略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做了自己极具理论思考深度的论断。在富勒看来,交战双方都做了许多违背自己*终战略意图的行动,无论这些行动当时看起来有多么成功,都无益于整体目标的实现。举例来说,富勒认为战略轰炸不仅挤占了本可以用在登陆舰上的大量资源,而且对敌方作战能力、工业体系和居民士气产生的影响是不成比例的。作为英国陆军少将,富勒有着*线的丰富经验;作为装甲兵理论的创者,他看到德国人将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幸运的是,他亲眼看到自己理论在战场上的实践,不幸的是,首先取得成果的是英国的敌人德国。富勒敏锐地指出,虽然武器更加现代化,但很多军事指挥者基于一战过时经验的指挥,是战役乃至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他正确地指出战争的目的不是胜利而是和平,如果和这个手段背道而驰,那么胜利也就变成了胜利者难以承受的东西。即使是正确的战略,如果不能克制胜利带来的诱惑,也无法达成自己的手段。德日熟知自己面对美国和英国时的弱,结果却无法坚持正确的战略,逐渐始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而美国和英国也囿于自己的观,加大了自己胜利的代价。富勒在叙述和分析时,同时具备超越时代的眼光和缅怀往昔的情绪,他既谴责那些落后于时代的军事家们,又用怀念的口吻写道:我们所处的时代物欲横流,科学发展而文化和道德却日渐衰败。战争也由此变成“匪帮的冲突”。
图说天下·全球通史系列 人类的文明
图说天下·全球通史系列 人类的文明
郭方
¥9.99
  地球,这颗蔚蓝色的星球在无垠的宇宙空间不过是沧海一粟,却是孕育人类的摇篮。当人类的始祖始用双手制造简陋的石器,便与猿相揖别,人类的历史也徐徐拉了帷幕。
图说天下·全球通史系列 两战风云
图说天下·全球通史系列 两战风云
郭方
¥9.99
   《全球通史》共分10卷,选取了600多个主题,1500余幅图片,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洪荒时代,到文明之光始从大河流域喷薄而出、普照后世,再到今日人类的文明百花绽放异彩,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画卷。    《全球通史9:两战风云(1914年至1945年)(彩图版)》中详细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
亚特兰蒂斯:太古的世界
亚特兰蒂斯:太古的世界
(美)伊格内修斯·唐纳利,陈娇婵
¥9.99
  本书作者康纳利坚信亚特兰蒂斯的确存在,在书中,他大胆尝试,提出了13个新的观。他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人类个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地区,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且这种文明远远超越现代文明;提出埃及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人早的殖民地,因为埃及文明基本上是亚特兰蒂斯岛文明的翻版;更详细分析了亚特兰蒂斯沉没后的状况,认为从亚特兰蒂斯岛上逃出的难民,逐渐散落到世界各地,他们在当地创造了许多的文明,而这些文明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金字塔现象。
德国通史
德国通史
丁建弘
¥9.99
  德意志兰?它在哪里?即德意志国土和国家的统一体由于两者长期分离而不存在,这是一个长期困扰德意志人的问题,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德意志兰才有了国土和国家相一致的含义。本书以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和考察了德国历史,从立国时代、封建时代、宗教改革时代、普鲁士崛起时代启蒙时代、改革时代、复辟时代、统一时代、工业化时代、英雄时代、强权时代、魏玛时代、纳粹统治时代、盟国监管时代到重新崛起时代和再统一时代,条理清楚地讲述了德意志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论述了德意志人和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德意志与非德意志即统一与分裂的较量和斗争,并且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来说明德意志民族和历史的特性,尤其是德意志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弥漫,以及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等。
虚构的以色列地:从圣地到祖国
虚构的以色列地:从圣地到祖国
(以)施罗默·桑德
¥9.99
何为“以色列地”?它既不是当代作为民族国家的以色列国,也不是历史上新月沃地出现的犹太王国。它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犹太复国主义不断累加、增添的历史概念,它的边界不断浮动,为当代以色列国扩张领土提供了历史合法性。 《虚构的犹太民族》出版之后,施罗默·桑德并未想到,在21世纪初还有如此多批评家引述历史权利的说辞,为犹太复国主义的殖民活动辩护。本书即是对这些质疑的回复。作为一个应由犹太人民统治的、变动着的领土空间,“以色列地”是如何被虚构出来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桑德从历史证据手,详述自《旧约》时期的犹太民族流亡神话到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和扩张,解构了犹太人对以色列地的“历史权利”概念以及相关的民族主义叙事。桑德认为,犹太民族所谓的法律—历史逻辑的*目的,就是构建领土攫取的道德正当性。 我没意识到,我的国家成立伊始就没有边界,有的只是永远提供着扩张可能的流动模块……揭这块土地神秘面纱的不是上帝之死,而是上帝的民族化,它把土地变成了新犹太民族能随心所欲地践踏和建设的一片土壤。 ——施罗默·桑德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美)伊恩·莫里斯
¥9.99
【作者简介】伊恩·莫里斯,全球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和古典文学教授。已出版12部著作。现在居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内容简介】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发现美洲的却是哥伦布?为什么康熙大帝、张居正挽救不了当时的中国?西方缘何主宰当今世界?东方为何沉寂多年?很多学者在文化、宗教信仰、价值观、社会制度,甚至盲目的随机事件中寻找解释,而没有关注确凿的物质现实世界。 伊恩·莫里斯站在长达5万年的东西方人类发展史上,指出为什么西方的统治地位既非长期注定,也非短期偶然。这两种理论都无法解释为何在落后的情况下,近现代西方的发展反而远远超过东方。他认为,关键是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决定了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脚步,社会发展又反过来改变了地理的意义。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将各个学科的发现联系起来,并独创“社会发展指数”,衡量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东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程度,展示了财富和力量如何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并就此奠定西方几百年来的统治地位。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并未止步于此,伊恩·莫里斯指出,我们越回溯历史,便越有可能展望未来;我们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会使现在变得更明朗。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西方为什么能崛起》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得以统治世界,同时通过对过去的梳理,结合战争、能源和气候变化等,大胆预测了在未来的几百年里,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日本科技150年:从黑船来航到福岛事故
日本科技150年:从黑船来航到福岛事故
山本义隆
¥9.99
有人说近代日本是从“黑船来航”始的,这也是大众有所触但是了解不深的一个话题,本书就从“黑船来航”带给日本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黑船带来能源革命,日本由此始走向近代化。其后,由国家主导,科技振兴所带来的“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经济增长、国际竞争”等目标,使得国民团结一致的总动员体制持续了150年。其间,日本科技何以取得“井喷”式成就?为此又付出了哪些惨重的代价?成也科技,败也科技。从明治时代始,日本的科学技术逐渐走向*,露出破绽。这是想了解日本科技的之书,也是发人深省的一册书。
不熟悉的欧洲世界遗产地理第42期
不熟悉的欧洲世界遗产地理第42期
世界遗产地理
¥9.99
随着欧洲免签国的增加,欧洲的门户正在对中国逐步打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尝鲜中东欧小众目的地.2018年"中欧旅游年",或将成为中国人前往欧洲旅游的新拐点.
图说天下·全球通史系列 殖民争霸
图说天下·全球通史系列 殖民争霸
郭方
¥9.99
    历史,源自于诸多巧合,混杂在其中的个人欲望与野心,将各种巧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庞大的历史洪流,滚滚而来,又隆隆而去。正是15世纪来自欧洲的探险家、野心家、航海家们,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那些臭名昭著却又功勋斐然的全球性拓荒者,在大海上辟出了一条条新航线,在海洋的那端发现了一块块新陆地。自此,一直因蒙昧而隔绝的世界被沟通起来,一个崭新的地球出现人们的眼前。可是,崭新未必意味着美好。因为人类固有的欲望,那些从“文明”的欧洲而来的拓者变成了疯狂的掠夺强盗的急先锋。
图说天下·全球通史系列 世界新格局
图说天下·全球通史系列 世界新格局
郭方
¥9.99
全球通史以历史编年为经,以各个时代影响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为纬,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诸多方面。全书共分10册,选取了500余个主题,1509余幅图片,生动、真实、客观、全面地再现了世界历史的精彩瞬间和丰富内涵。清新流畅的文字、异彩纷呈的图片、新颖活泼的版式、精美考究的装桢设计,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尽享全新的阅读感受。本册为《世界新格局》
美国精神(两项普利策奖、两项全国图书奖得主,研究美国历史的“活化石”大卫·麦卡洛作品!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陈琪 审定推荐!)
美国精神(两项普利策奖、两项全国图书奖得主,研究美国历史的“活化石”大卫·麦卡洛作品!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陈琪 审定推荐!)
[美] 大卫·麦卡洛
¥9.99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大卫·麦卡洛经常在美国白宫、美国国会、世界知名大学、美国历史学会等诸多机构发表重要演讲,本书是其中*为重要的演讲稿的精选集。在价值观紊乱、莫衷一是的当下美国社会,作者通过15篇关于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演讲,剖析了美国200多年发展史的立国原则和核心价值,在每一次转折时刻中所起到的指导性与决定性的作用,给人们传递出了宝贵的历史精神遗产和启示。
莱茵河
莱茵河
(法)吕西安·费弗尔
¥10.00
《莱茵河》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49元5本 日本发现欧洲,1720—1830
日本发现欧洲,1720—1830
唐纳德·金 译者 孙建军
¥10.00
本书勾勒了1720-1830年间,西学在日本的发展与实践。这段时期的前后两个年份中,前者标志着官方始关注西学,后者则是驱逐西博尔德出境的年份。如果说日本的近代化始于明治维新的话,那么,从1868年回溯到1720年的近150年,则可以说是酝酿这场近代化的漫长的准备期。彼时的知识分子奋起反抗锁国,拼命探索来自国外的新知识。像本多利明这样有着充沛精力并极富热情的人们,促使日本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 本多利明是本书的核心人物,其手稿中的任何一页都充分表明他已一个新的时代,即近代日本。在他的书中,人们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不安、好奇和受。本多好奇于新的发现,乐于阔眼界,甚至带着某种喜悦揭示日本只不过是大千世界中的一座小岛而已。对那些认为中华文明才是源远流长的日本人,他公然宣称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埃及才更为久远、更加崇高。他发现,世界充满了奇妙的事物,他坚持认为日本应该取诸所长。他尝试用西方人的视角观察日本,明了时局必将扭转,如今的国家已被严重耗费德行和物力。即便如此,他仍确信日本一定能够成为世界大国之一。
49元5本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奥斯维辛犹太医生纪述(既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同类题材中颇具争议性的纪述。汗青堂系列)
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奥斯维辛犹太医生纪述(既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同类题材中颇具争议性的纪述。汗青堂系列)
米克洛斯·尼斯利
¥10.01
1944年,纳粹帝国占领匈牙利。米克洛斯·尼斯利一家被遣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尼斯利曾在德国学习医学,后来成为一名法医。在集中营的“筛选”中,尼斯利被迫担任“死亡天使”门格勒的医学助手,参与了臭名昭著的人体实验。像尼斯利这一被迫与纳粹合作的人被称为“特遣队员”。虽然他们暂时逃脱死神之手,但也只能苟活三四个月的时间。在“纳粹地狱中”,尼斯利见证了犹太人和其他无辜民众遭受迫害的过程,也纪述了受害者群体难以为外人道的心路历程。 作者米克洛斯·尼斯利既曾协助过杀人如麻的狂徒,又是那个悲剧时代的忠实记录者。透过他的眼睛,我们仿佛亲眼目睹那些特殊时刻;通过他的记录,我们得以重温一个帝国的缓慢瓦解。
49元5本 通俗日本纪
通俗日本纪
华生
¥10.30
日本是一个让人或爱或恨或畏的国家,一个文雅与野性共存、政权频频更替的国家 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是个普通的亚洲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变成一个在20世纪横行于亚洲的国家 沿着历史长河,看日本的风云变幻,了解日本的发展历程。综览当下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通俗口木纪》让你深、全方位地一了解日本。
托克维尔回忆录(汉译名著本)
托克维尔回忆录(汉译名著本)
(法)托克维尔 著,董界良 译
¥10.40
小布什的成功连任,让我们想到太多的东西,也许我们的历史真的了一个新的时代。 1948年席卷整个欧洲的革命运动也曾经使那时的历史了一个新的时代,可是究竟到怎么一个时代,历史学家并没有定论。甚至有一位历史学家说:“1848年革命是一个历史的转折,不过,此后什么也没有改变。” 托克维尔,这位了不起的法国思想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他是1848年革命的当事人,也曾是第二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他留下了这部关于革命的回忆录,它不但是珍贵的历史记录,也是珍贵的思想记录。 1848年1月,也就是革命发生的前夕,托克维尔在众议院对政客们说:“诸位先生,现在我把我深信不疑的事情告诉大家:我们正睡在活火山上,我对此深信不疑……”可是,所有人报以嘲笑,觉得他夸大其辞。 也许,今天我们也同样睡在活火山上,只是我还半信半疑。是时候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汲取智慧了。
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寓言
日本“后战后”时期的精神史寓言
刘研
¥10.50
本书置身于日本“后战后”的历史语境,以身份认同这一场域作为出发,展示日本当代著名文学家村上春树对种种时代重大问题做出了怎样的关注和思考,呈现作家以怎样的姿态将时代课题编织文本,尤其对始终压抑日本人心灵的战争记忆问题以及近年来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行了怎样的书写,并剖析其内在动因。 本书与其他有关村上研究的专著*的区别在于,它没有停留在文学范式的解读上,而是将村上与时代结合在一起,着力于分析村上作品与战后日本思想文化空间、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之间的关系。本书立足于文本分析,但又超越了文本分析,不仅将村上视为一种文学现象,更视为一种时代现象。
49元5本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日]野村浩一;译者 张学锋
¥10.66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之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比这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逻辑之上来认识自己富强起来的原动力、摸索自己民族的前道路、探求自己民族应该担负的使命的呢?这就是野村浩一编著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国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中国观,其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是什么?在这些中国观的形成过程中,其主体——人的思想、行动的轨迹是如何的?这种种的中国认识中,其缺陷、误区又在哪里?这也是本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49元5本 战后欧洲史(卷二):繁荣与革命 1953-1971
战后欧洲史(卷二):繁荣与革命 1953-1971
托尼·朱特
¥10.99
《战后欧洲史》(套装全四卷)是当今世界受尊崇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托尼?朱特重要的代表著作,历经20年构思10年撰写,广泛运用6种语言文献资料,涉及34个国家,兼顾西欧东欧,囊括整个欧洲,部全面展现现代欧洲60年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的大师级历史杰作,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外长索拉纳等欧美政治首脑人物隆重推荐。 从残酷的种族灭绝到人权价值的倡议,从法西斯主义席卷全球到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集团解体,从自由资本市场到大政府福利主义国家,从军备竞赛到成立互助合作的欧盟,从关税壁垒到统一货币欧元……欧洲就是人类活动的实验室,它经历了各式各样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经济秩序、文化思潮的洗礼和试验。无怪乎,托尼?朱特说:“像狐狸一样,欧洲懂得很多。”对于现代公众而言,“不了解欧洲,无以了解世界”。 《战后欧洲史》是当代*的历史学家托尼?朱特历时十余载而成的心血巨著。从“二战”结束直至21世纪初,这本书展现整个欧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历史面貌,全面而简练地再现了欧洲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现实与精神历程,并揭示出欧洲走向联合自强的未来之路。托尼?朱特以敏锐的观察、深厚的人文关怀以及高超的叙述能力,将1945年至2005年的欧洲六十年历史,淬炼成了一部引人入胜、意义非凡且极具个人见解的伟大著作。 《战后欧洲史》出版后赞誉如潮,获奖无数,被誉为“关于战后欧洲历史的*著作”“短期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并已成为社会大众“理解现代世界不可不读的经典巨著”。 分卷内容简介: 《战后欧洲史》卷二《繁荣与革命1953—1971》内容简介: 随着斯大林的逝世、朝鲜战争的结束和柏林墙的出现,欧洲逐步进入政治稳定状态,迎来经济的繁华时代。 20世纪50年代后,让西欧各国头疼的大事,不是防范野心勃勃的莫斯科,而是各国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欧洲帝国撤离原有的殖民地,失去了往日的荣耀,却也促使它们专注于本土事务。大多数的欧洲人远离了全面运动型的政治,关注的不再是革命的希望和经济的绝望,而是政府能否提供完善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主流政党则强调政治改良和责任分工,尽力避免导致国家分裂的意识形态争论。政治稳定促进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欧洲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60年代,战后的人口爆炸成为引发社会、文化动乱的导火索。青少年仿效美国的消费方式,将几乎一无所知的美国看作自己的未来。时装、大众文化、性,甚至被浪漫化的“毛主义”,成为新一代与其祖父母时代一刀两断的方式。终于,法国爆发“五月风暴”,“1968年革命”席卷欧洲大陆。 在斯大林逝后,东欧诸国以微妙的方式试图摆脱苏联的掌控。新上台的赫鲁晓夫小心翼翼地进行“有控制”的改革,尝试在不损害体制的前提下,和斯大林时代划清界线。但这场非斯大林化运动,在东欧激起要求变革的呼声。对大多数东欧人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失去了它曾经有过的激进向前的、乌托邦式的理想,而成为必须忍受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已。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8年布拉格之春、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的转向以及诸国内政的改革,成为东欧未来变局的远方鼓声。 60年代在世界各地悲惨谢幕。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