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谁是日本人: 似近若远看日本
谁是日本人: 似近若远看日本
赵坚
¥26.00
日本有俗语“遥远的邻居”,其实日本就是我们遥远的邻居:虽仅隔一衣带水,却似远在天涯海角。日本很长时间都以中华为师,19世纪末近代化成功,中日关系逆转,在“爱恨情仇”之间跌宕至今。近代以来的日本介绍,笔头常带感情,不是喜爱,便是厌恶,此外就是不屑。本编所收随笔,为作者旅居日本期间,以平常心和平实态度观察的记录,主要发表于香港《文汇报》副刊与《澎湃新闻》“外交学人”专栏等。作者认为日本显远(距离),是因为我们不能辨识其近(现状),而把握其近,还得从远(文化、历史)手,尝试通过厘清日本历史、文化和信仰诸大端,将“近”在眉睫的邻国展现于读者。
学籥
学籥
钱穆
¥27.00
学籥,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之钥匙,即学习方法。钱先生一生浸淫学术,今举其成学之心得以告后学者,为读者示学门径。本书收录钱先生论治学方法论文十二篇,各重学问之一端,皆有精论,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获知孔门为学之要,而得为人之道;第二,根据朱子著作,逐条阐析朱子读书方法;第三,分析评近代大儒陈澧、曾国藩、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读书治学方法,更增其借鉴与指导意义;第四,钱穆先生结合自己读书治学谈论学问的“与出”“推寻与会通”等,并略谈当时学风之弊,读者可获知做学问“如何跑去,与如何走出来”。
蓝色经典·仰望星空——文化散文选
蓝色经典·仰望星空——文化散文选
梁衡
¥27.20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不会忘记。 依照我对经典的理解,在写作中,我总是努力选择那些不朽的人、事、景、情、理。《红色经典脠月留痕》的时间跨度有近百年,赞颂的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他们堪称不朽;《蓝色经典仰望星空》的时间跨度以千年计,记述的是一大批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贡献的文化名人及经典名作,他(它)们已经退入历史成为深邃的蓝色星空中的星辰;《绿色经典名山大川》的时间跨度有上万年,描写的是祖国大地上的名山秀水,历代以来它们已不知为多少人所吟诵。 希望这些从过去岁月中打捞出来的经典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由此享受文学的美感。
49元5本 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精)(中华书局出品)
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精)(中华书局出品)
韦力
¥27.30
藏书家韦力先生以爱书之心,凭一己之力,爬疏历史资料,走访古旧书店,与谈旧书店主,将其所见、所感与所思,集结成这套“芷兰斋书店寻访三部曲”,从私家古旧书店、古旧书市场与国营古旧书店三个不同角度,完整展现了当下中国古旧书业的现状。文章不仅记述了各家书店的创办始末、经营状况和库存菁华,同时还记录了来往与坚守在古旧书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彼此交游之掌故,文字风趣,图片丰富,读来既可拓宽眼界,又可作为“古旧书寻访指南”,按图索骥。 这本《书肆寻踪:古旧书市场之旅》是韦力先生对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古旧书街寻访的记录,以古旧书店的历史和现今状况为中心展叙述,能够管窥当今古旧书市场的状况。
49元5本 分类阅读:读物优化气质
分类阅读:读物优化气质
周燕妮等(编著)
¥27.90
本书借助权威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非常成熟的“分类阅读”理念,从“读物滋润人的心灵”的阅读文化学心理角度,具体叙述了如何依据图书分类的原理,根据不同读者群体,务实精准地行读物家庭推广、读物社区推广、读物校园推广等具体实践的方法论建议。
49元5本 在江南遇见二十四节气
在江南遇见二十四节气
沈卫林
¥28.00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和发展农业文明的窗口。 江南和二十四节气,这两个主题碰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有机地把这两个主题糅合在一起? 作者从一个普通江南人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再由小及大,透过绚丽多彩的节气画面去感受其背后所散发出的自然与文化之魅力。详细讲述了地处江南之地的桐乡在每一个节气时的风貌,通过大量唯美、写实的照片和朴实、准确的文字,展示了二十四节气中江南的生活日常,读之如徜徉在江南水乡之中。
49元5本 故人故事(精)
故人故事(精)
赵珩
¥28.36
  《故人故事》是一本着眼于近百年社会生活的掌故笔记。近年来,社会生活史已经成为近代学术的重要领域,我国对社会生活史的研究近三十年来也越来越得到普遍的重视和发展。社会生活史的内容与不同时期的政治历史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近百年的社会生活,随着社会形态的发展而变化急速。还原曾经发生过的生活场景不但需要史料的记述和现代影像资料,也需要凭借一代人的记忆。《故人故事》虽然涉及到不同的领域,但只是根据个人闻见的零星记录,希望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史料的参补。逝去的旧事和人物已经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忘,这本小书虽然内容芜杂,并且难免有个人闻见的局限,但是作者愿意就此与读者共同探讨社会生活史料的作用与价值。
49元5本 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
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
余斌
¥28.80
《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作者余斌因缘居法国一年,其间遍游欧洲各地,得以写成这册趣味盎然的欧洲居游记。细细读去,却又迥然不同于一般常见的游记或旅行指南,而是别有天地,更具风味,更有烟火气。所到之处,所见之景,所识之人,皆是经细腻的观察与深入的体悟之后,才以有趣的文字笔之于书,欧洲异域的风俗民情、饮食男女尤所关心,于是寻常巷陌皆有个性,各色人物均见性格,于是也成就了《一半是这里一半是欧洲》这本书里的各种“闲话闲说”。
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心的岁月:策兰、巴赫曼书信集(明德书系·文化译品园)
[德]保罗·策兰,[奥]英格褒·巴赫曼
¥28.80
  两个伟大诗人,一段心的岁月。   本书收录了两位诗人自1948年6月至1967年7月整整20年间的196封(件)书信、电报、明信片及作品赠言,其中包括了策兰寄给巴赫曼的90封(件),巴赫曼寄给策兰的106(封)件。另外,还收了策兰与巴赫曼的男友弗里希的16封相互通信、巴赫曼与策兰妻子吉赛尔的25封相互通信。   巴赫曼与策兰的爱情关系是1945年后的文学*富有戏剧性的章节。通过这本通信集,可以了解到这两位重要的德语诗人之间的关系及其文学与历史的维度,这是关于奥斯维辛之后的作家写作问题秘密的典型文案。
陈舜臣历史随笔:爱唠叨的幸卫兵
陈舜臣历史随笔:爱唠叨的幸卫兵
陈舜臣
¥28.99
本书为陈舜臣随笔集系列的其中一本,收录了《马和日本人》《历史剧中的“常规”》《蜗牛庐》《绍兴酒,绍兴人》等多篇随笔,用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生活中中日文化的不同之处。陈舜臣讲述某人某物,善于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深思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是一个参与者,又像是一个旁观者,冷静地挖掘中日文化背后的渊源。而他“祖籍中国,生于日本”这个特殊的身份无疑让中国和日本的读者都对其文字感到亲近。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说:“能够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历史的,只有陈舜臣。”读陈舜臣的随笔,恰似一杯香茶陪伴。听其侃侃而谈,无处不闻历史之苦涩、记忆之浓香。
49元5本 夜航船
夜航船
(明)张岱
¥28.99
《夜航船》是由明代文学家张岱编撰的一部初级小百科,列述一般中国文化知识;全书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个条目,涉及学科广泛,是一部比较有规模的古代百科全书。其内容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广采博收。 本书选用清朝观术斋绿格钞本作为底本行编校,遴选近百幅国内外馆藏(及私人藏品)艺术品图片作为彩插。
49元5本 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
鲁迅文学的内面——细读与通讲
张业松
¥28.99
本书为作者在近年发表的鲁迅研究讲稿和学术论文基础上整理条贯而成的鲁迅研究专著,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在相关课题上的代表性成就,具有高度的原创性和前沿性。 其中关于《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伤逝》《铸剑》等经典作品的细读,关于《野草》《朝花夕拾》“整本书”及鲁迅文学的思想底色、经典价值、后续影响等难问题的研究,关于课堂教学及文本细读的理论与方法的讨论等,都具有重新文本、激活领域、引领风气的作用。本书的出版,将使作者在相关领域的成就更为可见,对于引领新时代鲁迅文学阅读和普及亦将产生积极影响。
隧道的尽头……:陈原另一种回忆录
隧道的尽头……:陈原另一种回忆录
陈原
¥29.00
《隧道的尽头…:陈原另一种回忆录》收录陈原20世纪90年代撰写的兼具政论性质和往事漫忆的散文随笔,分为《不是回忆录的回忆录》《隧道的尽头是…》和《黄昏人语》三部分,内中将真实的经历、体验和思考融人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程,为当今读者展现了一代革命知识分子的精神理路和时代作为。 本书主要成文于20世纪90年代,文汇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先后以《不是回忆录的回忆录》(1997年)和《隧道的尽头是光明抑或光明的尽头是隧道》(2002年)为书名出版。虽然距离本书初版已过去了20年,无论当时作者的视角如何,文中描述的众多“故事”或“轶事”,仍给读者提供了新的立足,尽可以从当下的视角去品尝这些曾经的“故事”。
49元5本 既有集
既有集
刘铮
¥29.00
本书是作者继《始有集》出版后,八年以来的随笔结集。 分三辑,内篇论陈援庵、邓之诚、陈寥士、钱锺书、杨周翰、王佐良、黄裳、夏志清、吴兴华等现代文史诸家,外篇讨论狄更斯、普鲁斯特、卢卡奇、庞德、T.S.艾略特、霍布斯鲍姆、帕索里尼、约翰·伯格、埃科、桑塔格、希钦斯等文学文化名家,杂篇纵横阖,写中外交汇的人物与史迹。集中文章,从容有度,洞幽烛远,启人省思。
49元5本 迷人怪物:德古拉、爱丽丝、超人等文学友人
迷人怪物:德古拉、爱丽丝、超人等文学友人
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29.00
本书是世界文坛著名作家、藏书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所写的阅读随笔,描述和分析了伴随无数人成长的经典文学与影视、童话故事及民间传说中的不朽形象,比如小红帽、爱丽丝、德古拉、睡美人、超人、鲁滨逊、卡西莫多、约伯等的历史演变,以及对他人生的影响。作者一生以书为伴,他将书中人物当作良师益友,与他们一同成长、经历,共同思考。在作者看来,书籍关涉的是永恒的人生议题,书中所谓的“怪物”教会了他处世之道,教会了他对爱与真理的坚持。全书由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随笔构成,充满新奇有趣的思考,并配有作者所作黑白插图,图文并茂。作者也借此书鼓励读者去建立自己的文学友谊,以阅读丰富自己。
49元5本 此时怀抱向谁开
此时怀抱向谁开
袁一丹
¥29.00
“此时怀抱向谁”,取自顾随之词,作于北平沦陷时期。借为书题,因此集所录之文,多探求明暗之间的历史,微婉隐曲的表达,及历史中人欲言还止的心事。 文史互通,通向何处?其交汇处或许在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身上。对人——特别是历史中人的理解,不该被学科、家法所拘囿。本书侧重于 1937 至 1945 年间,沦陷下的人事与风景。*辑以人物为中心,探究沦陷下知识阶层的伦理境遇与修辞策略;第二辑以空间为单位,考察沦陷北平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氛围。第三辑为学术书评,不限于自家的专业背景,意在展现个人的读书趣味,力图探索书评作为一种述学文体的多样性。
49元5本 陈丹燕的上海
陈丹燕的上海
陈丹燕
¥29.00
《陈丹燕的上海》,18万字,150多幅图片。全书分“不是故土,却是家乡”、“川流不息”、“永不拓宽的街道”、“海上国潮,沪申摩登:注释1960-1990年代的上海时尚”四个部分。陈丹燕以非虚构的笔法,分别讲述了搬家与父母的八个箱子的故事,洋泾浜英语与上海办的故事,为保护城市记忆而永不拓宽街道的故事,喜欢登高俯瞰上海的年轻爬楼党的故事,柯灵故居的故事,傅雷故居的故事,贺友直和他的老上海插图的故事,作者14岁时的地理老师的故事,1981年中国大陆*场托福考试的故事,以及造和维护了上海乃至全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尊严的上海老品牌的故事……这些上海百年巨变中的日常生活、民间记忆与个人历史,是一个考据严谨、书写独特的作家眼中的上海的前世今生。上海作为十九世纪通商口岸城市*重要的码头之一、如今的国际大都市,它的来历、它的雄心、它同世界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它对日常生活的尊重,在陈丹燕笔下,都是我们热爱它的理由。因为,热爱上海的滋味,就是热爱世界的滋味。 全书以多变的视角,冷静的感性,绵密而细腻的文字,图文并茂地将一个鲜活流动着的、具有独特精神品格的上海,呈现在读者眼前。可以说,“陈丹燕的上海”已成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向中国、向世界传递着关于上海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
49元5本 旅行写作指南
旅行写作指南
彼得•奇尔森,乔安妮•B·马尔卡希
¥29.40
为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到了笔下却变得不疼不痒?为什么新鲜劲烈的体验,写出来却像跑气的可乐一样乏善可陈?为什么讲述不同地域的故事,读起来却千篇一律? 沉浸到新的语言、食物、潮流中去,像何伟在埃及做人物特写那样,以“快要溺水”的0距离参与垃圾工赛义德的生活。 选定一个主题,采访ZHI少两到三个观相反的人,像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切尔诺贝利那样收集不同声音。 从“第①个念头”始写下初稿,像玛格丽特 · 阿特伍德记录美国侨民社区那样,以“洗澡时唱歌”的自在状态起笔。 经历-构思-定稿,尽情试炼随笔、历史非虚构,特写、群像采写、双线叙事等写作方法的表达力;刻意练习即能创作出好看又耐读的故事。
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法)卡里埃尔,(意)艾柯,(法) 让–菲利浦·德·托纳克 
¥29.90
  玄奘穿越西域前往天竺取经,欧洲中古学者为了意大利修道院的一卷珍本,要横穿英吉利海峡,翻越阿尔卑斯山。如今,网络提供了一种人类无法抗拒的便利,在弹指之间近无穷的阅读可能。   数码时代,以“书”为载体的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我们找来了这个星球上或许有资格谈论这一话题的两人:安贝托?艾柯,让–克洛德?卡里埃尔。一位是耀眼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哲学家、符号学家、小说家;一位是电影泰斗、著名编剧、法国国家电影学院创始人。他们同是藏书家和珍本追踪者,对书籍有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文化载体在技术革命中的变局有敏锐的洞察。   当人类的一切视听遗产都消失了,我们还可以在白天读书,在夜里根蜡烛继续。书是人类的起和终,是世界的场景,乃至世界的末日。在过滤和传承中,我们的文化是幸存下来的东西,还是所有从此消失的书的墓园?那些经世流传的书,就是值得留下来的吗?我们如何为后代做出选择?为什么说人对过去的认知归功于傻子、呆子和敌人?互联网时代我们将如何面临知识的改变?……   欧洲两位重要的知识分子,充满奇思异想的渊博对谈。关于书籍的秘密,关于知识的真相。
49元5本 许倬云文明三书:我们去向何方【史学大家许倬云重磅力作!】
许倬云文明三书:我们去向何方【史学大家许倬云重磅力作!】
许倬云
¥29.90
  启蒙运动以来三百余年,以西方文明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席卷五洲四海,堪称人类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这一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渐露疲态……许倬云先生以纵深横阔的史学家视野,敏锐地洞察出:以美国为中心的第三期现代文明正在衰微,“现代文明正在走秋季,寒冬已经不远”。本书先从资本主义经济、主权国家、科学技术这三大支柱出发,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处境,指出了其面临的种种危机,后尝试在西方传统之外,引“生命现象的价值观”这一新的元素,作为新的人类共同文明结构的基础。       西方以五百年时间建立的“现代文明”,是迄今世界上完成式的现代型文明,但却不等同于具有典范地位。许倬云先生此书更清楚地阐明了“西方现代文明”已不具“现代文明”典范的正当性。站在文明变局的重要关口,我们将何去何从?
49元5本 许倬云文明三书:世界何以至此【史学大家许倬云重磅力作!】
许倬云文明三书:世界何以至此【史学大家许倬云重磅力作!】
许倬云
¥29.90
  许倬云文明三书,是当代史学大家许倬云重磅力作。他在此三本书中,首次系统性讲解文明史,70年博学深思熔铸一炉,以独树一帜的“大历史观”勾勒世界文明发展线路图——回溯过去的文明(《三千年文明大变局》),评述现在的文明(《世界何以至此》),探寻人类文明未来的走向(《我们去向何方》)。他以反思、审视的态度,直面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困境,力图以中国文化为基,拓人类文明共同体的革新之路。       “许倬云文明三书”是许倬云先生学术生涯上的又一浓墨重彩的一笔,光辉灿烂,蔚为大观。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