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5折 聊斋志异解读版(第五卷)
聊斋志异解读版(第五卷)
蒲松龄 崔志
¥19.99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全书内容涉及神怪、狐仙、鬼魅等超自然现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和人情世故。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蒲松龄通过这些故事,表达了对社会不公、人性善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本书采取原文和白话文结合的形式,旨在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部经典文学作品。
满3件5折 扶箕迷信的研究
扶箕迷信的研究
许地山
¥19.99
《扶箕迷信的研究》是许地山所著的一本关于扶箕这一迷信活动的研究书籍。 书中通过收集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的132则故事,详尽记述了扶箕的起源、形式以及古人借此想达到的目的。扶箕起源于唐代的“紫姑神”,古人在特定时间于厕间或猪栏边迎紫姑神以卜问未来之事。其形式多样,降笔的箕仙来源复杂,包括道教仙人、古代忠烈官臣、文人墨士等,箕仙会预告诸如试题、功名、生死、国事等事情,还能与人酬唱(如遣兴、唱和、猜谜、对对、辩论文体等)、谈道及教训、示人医药及技艺。 许地山从心灵学角度对扶箕进行分析,认为扶箕是心灵能力活动的现象,是观念力与灵感活动的表现,“箕动”是心灵作用的一种体现。他指出扶箕并非神灵降示,而是人自身心灵的作用,揭开了扶箕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揭露了操持扶箕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该书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剖析了扶箕这一迷信活动,对人们正确认识此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满3件5折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合集(共10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合集(共10册)
庄士敦;E.A.罗斯;【英】麦高温;阿瑟·史密斯;何天爵;约翰·本杰明·鲍威尔;德龄;阿绮波德·立德;哈雷特·阿班;司徒雷登
¥19.99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系列,以西方文化之眼 观中国社会之根 合集共10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紫禁城的黄昏》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变化中的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多面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穿蓝色长袍的国度》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的中国岁月》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在华五十年》 分集内容简介: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变化中的中国人》英文版出版于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作。本书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中国人的体质与精神、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中国的环境、工业、禁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因其视角的专业性,使其将东西方文化冲突在当时的中国所引起的变化描写得鞭辟入里,并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有趣见解。其中对中国人口、环境以及禁烟等问题的讨论,极富预见性和史料价值。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多面中国人》根据作者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以朴实生动、十分口语化且极富现场性的讲述,为读者展现了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模样。作者对中国的观察之细致,分析之精妙,褒扬时的真挚、诚恳,批判时的尖刻、犀利——尤其是对中国人传统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的分析批判,既切中要害,让人难为情,又丝丝入理,令人动容。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是作者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合集。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将那个时代的中国观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是这方面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颇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及社会地位。《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动画卷,其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商业精神等各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近现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20世纪初,美国记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历时25年的东方传奇经历。他在中国转遍大江南北,游历前苏联、日本、菲律宾等国,因此对二三十年代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格外熟悉,并对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报道。在中国,鲍威尔采访过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触过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底层生活;他常是各国达官显贵的座上嘉宾,也曾在“蓝钢皮事件”中遭土匪绑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沦为日军的阶下囚;他深入中苏边境了解日苏在我国东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的大轰炸……中国现代史那段风云为激荡的岁月在这本书中都留下记忆的痕迹。作者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感受与思索,对日军在华侵略罪行的体验与记录、揭露与批判,都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是美籍华人德龄以英文撰写的回忆录。书中采用西方文化的视角,以亲历者的口吻,详细讲述了她贴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间所观察到的清廷生活实情,包括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乘火车巡游的经历等。所涉人物有光绪皇帝、皇后、李莲英、袁世凯及其他官员,并提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宫廷秘闻。既有文学趣味,又有史料价值。相较于当前流行的后宫小说与后宫影视剧,《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真实全面,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穿蓝色长袍的国度》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风云、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我们不难了解到,但具体到民间,到作为个体的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就未必完全了然了。本书提供的正是手材料,有立德夫人租居中国民众之家观察到的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思想性格,有她游历各地见识到的田园风物、街巷状况以及西方生活方式渗入后中国民间的悄然变化,还有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以及同中国普通人之间的关系等。在他者之眼的审视下,彼时中国予我们的感觉固然有疏离和偏倚,但也呈现出一些新奇的方面,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是值得我们阅读和思索的。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的中国岁月》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在华势力日益坐大,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还有活跃在政坛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机会与民国要人过从甚密;而作为记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回忆录如同摄像机,准确细致地描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生动而真实,纤毫毕现。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在华五十年》这是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司徒雷登先生唯 一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反思与总结,以及他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事业的选择、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岁月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司徒雷登,还能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满3件5折 当大明遇上大清(全二册)
当大明遇上大清(全二册)
宿巍
¥19.99
《当大明遇上大清》系列全面再现1618-1662年发生在大明与大清之间的战争,带你重回明清鼎革之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被刻意隐藏的战争真相。 战争从偷袭抚顺开始,努尔哈赤喜欢不宣而战、里应外合,常常能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对迅速崛起的后金,而明朝起初显然低估了对手。从抚顺到萨尔浒,从沈阳、辽阳再到广宁,努尔哈赤一次次得胜。明清两军对抗十余年后,明朝派出洪承畴为主帅的强阵容,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关宁铁骑以及九边重镇精锐尽数出战。清军也尽起倾国之兵,重病缠身的皇太极更亲自到前线指挥。双方拼尽全力,明军元气大伤,来自明朝内部的农民军摧垮了这个帝国。 1644年,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并不意味着明清战争的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山海关之战,清兵入关杀败农民军入主北京。明朝南迁,史称为南明,但无论是南京弘光政权还是福建隆武朝廷,在清军的攻击下,均土崩瓦解。随后,南明形成以李定国部、郑成功部为主力的西南、东南两大抗清力量。1662年,南明在叹息声中终结,明朝与清廷的战争也正式宣告结束。 当大明遇上大清,是火器与弓箭的对抗,农耕文明与渔猎民族的碰撞。一衰与一兴之间,留给后人的思考却很多很多。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满3件5折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套装共两册)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套装共两册)
郁达夫
¥19.99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套装共两册)
满3件5折 呐喊·朝花夕拾
呐喊·朝花夕拾
鲁迅
¥19.99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从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所经历的生活,充满童趣,文笔清新优美,是鲁迅为数不多的极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经典作品。
满3件5折 梁启超书信集
梁启超书信集
梁启超
¥19.99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22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秀的学者,中国历*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梁启超书信集》收录了梁启超致孙逸仙、康有为、袁世凯、蔡锷等多位民国大师好友的9封书信。
沉思(K经典·卡夫卡中短篇德文直译全集)
沉思(K经典·卡夫卡中短篇德文直译全集)
[奥]弗朗茨·卡夫卡
¥19.99
本书属于《设计师联名书系·K经典》全6册的其中一本。《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 《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满3件5折 诗文臧否真性情(汪曾祺经典)
诗文臧否真性情(汪曾祺经典)
汪曾祺
¥19.99
《汪曾祺经典》丛书精选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杂文、小说、评论、书信等内容,并配有一些老照片及其书画作品,一步展现其美文佳作。 《诗文臧否真性情》为《汪曾祺经典》丛书之评论集,收录了大量作者创作的评论类文章,包括评文学创作、评作家作品、评创作心得,以及评书画、曲艺等其他艺术门类,如《黑罂粟花——<李贺歌诗编>读后》《从戏剧文学的角度看京剧的危机》《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等篇目。形式有文论、艺术随笔、演讲稿、发言纪要、自序、为他人作序等,并配有一些老照片及其书画作品。从这些文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代文学大家鲜明的性格,以及其对文学创作所秉持的正确、积极、充满能量的态度。
满3件5折 法数钩玄
法数钩玄
马一浮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法数钩玄》,此书乃其*佛学专著,是对佛家名相的整理与通释,全书次第分明,引经据典,释义精要。
满3件5折 唯识学概论(一九二三年)
唯识学概论(一九二三年)
熊十力
¥19.99
《唯识学概论》是熊十力早年在北京大学讲授唯识学的*部讲义。 本书从理论上概括唯识学体系,基本上依据佛家本义,忠实于在南京支那内学院所学世亲、护法、玄奘、窥基之学。
满3件5折 佛家名相通释(一九三七年)
佛家名相通释(一九三七年)
熊十力
¥19.99
《佛家名相通释》是熊十力诠释佛学名相的著作。上卷据世亲《大乘五蕴论》、安慧《大乘广蕴论》,综述法相思想体系,讲说五位百法。下卷据《百法明门论》、《成唯识论》及窥基《述记》,综述唯识思想体系,解释唯识诸名相。全书渗透了作者《新唯识论》的思想。
满3件5折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一九四四年)卷上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一九四四年)卷上
熊十力
¥19.99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凝聚了熊十力先生20多年心血,标志着熊十力哲学体系的*终完成。全书三卷曾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在重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四七年三月由该馆在上海重印。本书为上卷。
满3件5折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一九四四年)卷下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一九四四年)卷下
熊十力
¥19.99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凝聚了熊十力先生22多年心血,标志着熊十力哲学体系的*终完成。全书三卷曾于一九四四年三月在重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九四七年三月由该馆在上海重印。本书为下卷。
满3件5折 新唯识论(删定本,一九五三年)卷中
新唯识论(删定本,一九五三年)卷中
熊十力
¥19.99
本书系作者于一九五一年底至一九五二年删节《新唯识论》语体文本而成,一九五三年印出。此据一九五三年印本整理。作者在是书中坚持了他一贯的“体用不二”思想。本书为中卷。
满3件5折 体用论(一九五八年)
体用论(一九五八年)
熊十力
¥19.99
《体用论》共9万字,含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四章,明心章有目无文。全书环绕“实体”“本体”范筹而展开,集中表达了作者“体用不二”的学说。
满3件5折 存斋随笔(一九六三年)
存斋随笔(一九六三年)
熊十力
¥19.99
《存斋随笔》写于一九六三年。本书主要是解释佛教的十二缘生,同时又批评了佛家的性相、体用割裂之说,*后又论列佛家戒定慧三学,发挥己意。
满3件5折 马一浮之记
马一浮之记
马一浮
¥19.99
马一浮(1883~1967),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德文版、英文版的中华*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 “新儒家三圣”。 其为学,在古代哲学、理学、文学、佛学方面造诣精深,儒释道会通一气,为一代儒宗。哲学上,他认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即在于“发明自心之义理”。理学上,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深刻研究和体验,是时人所公认的。“义理名相论”则是马一浮独自发明的可以施之于教的对“六艺”义理的阐扬与发明,称之为新义理学说。 其为书,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儒家气象、道骨仙风、禅心佛理融会一炉,为书法大家,丰子恺推崇其为“中国书法界之泰斗”。 本书是国学大师马一浮先生作记辑录。
满3件5折 翡冷翠的一夜(上)
翡冷翠的一夜(上)
徐志摩
¥19.99
该作品是徐志摩的第二个诗集,收录了他1925-1927年创作的作品。1924年,徐志摩与陆小曼结识并热恋,但招致了社会和家庭的反对和非议,他俩全然不顾却也难以解决,怀着痛苦和矛盾的心情于1925年出国欧游。他在意大利的翡冷翠(即佛罗伦萨)住了一段时间,将他的伤悲感触托付纸笔,既有一些译诗,又有异乡他国生活感受的诗作,同时还有不少爱情诗篇,记叙了他与陆小曼之间的感情波澜,热烈的感情,无法摆脱的痛苦。另外,时值革命运动兴起,也写了不少揭露军阀血腥罪行的批判作品,而后思想起了“波折”,风格变得忧郁失望、逃避现实的颓废。总体思想比较灰暗,但也有少量调子比较积极明朗的诗篇。
满3件5折 毕业生
毕业生
梁晓声
¥19.99
本书收录了《毕业生》《婉的大学》等四部中篇小说,故事描述了当代青年求学、求职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展现了他们在面对人生选择、未来道路时的困惑与迷茫,在对待物质诱惑和坚持纯良自我间的犹豫和挣扎;故事展现了一代青年的人生转折与发展,对自我、家庭、职业和未来的思考。
满3件5折 二十五史弹词辑注
二十五史弹词辑注
杨慎
¥19.99
二十五史弹词辑注,即《廿一史弹词》,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为明代杨慎所作。该书以诗词结合之方法描述各朝各代之评述,文中意境极深传唱至今。全书共分十二段,每段先用西江月、南乡子、临江仙、清平乐、点绛唇、定风波、蝶恋花等词调及诗数首,次用散文及三三四攒十字的诗句,每段末了则以一诗一词作结。其十字句式乃源於元代词话及明代的宝卷,实为有清北方鼓儿词之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