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景学术历代医家研究与传承
¥54.50
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具备,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历代医家深研究其学术思想、挖掘临证辨病与辨证思路、用药规律与特色,并总结其诊治经验与证治心得撰写成一部部研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学术专著,使仲景学术传承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形成今日的仲景学说。因此挖掘继承历代仲景学家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与用药特色,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提高理论水平及临床疗效,对于仲景学术传承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本教材主要选取许叔微、喻昌、徐大椿、喻昌、尤在泾、黄元御、张志聪、郑重光、陈修圆、章虚谷、张锡纯、曹颖甫、恽铁樵、陆渊雷等历代伤寒名家。每位医家内容包括医家简介、著作概要、学术渊源、伤寒学术成就、应用经方临证经验、经方医案、参考文献、原著摘录等。 特色:系统总结历代著名伤寒名家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心得体会、弘扬仲景学说的独特贡献,及丰富和发展仲景学说的历史皆知,为仲景班提供拓展学术视野的特色教材。


脾胃学说应用与创新.名医名家卷
¥54.50
丛书分综合卷、临床卷、方药卷、流派卷、专家卷和基础研究卷,全面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学术发展,促学术步。 专家卷介绍了四十余位在全国中西医结合脾胃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如国医大师路志正、杨春波、李佃贵等,全国名中医危北海等,知名专家张万岱、劳绍贤、陈治水、唐旭东、李军祥等,包括他们对脾胃学说理论的认识、阐释与创新发展,诊治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三部六病翼:学习《伤寒论》
¥54.50
刘绍武弟子康守义按照刘老依据三部六病纲要解构伤寒论的思想,将伤寒论重新编排解读,并融自身临床诊疗思路,以扩充三部六病体系。全书分三部分,上篇为三部急性六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主要方法来源于《伤寒论》,中篇为以三部六病纲要重新解读《伤寒论》,此两篇主要阐发刘老学术思想。下篇为三部慢性六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此篇主要为康老对三部六病学术思想的补充,包括对慢性六病诊断治疗较有帮助的腹诊及方剂。作者对伤寒论理解精深,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成果,将有效但医理模糊的经方系统化、条理化,读之颇有发人省思、豁然洞穿之感,临床价值巨大,适合有一定临床功底的中医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


针刀心悟:针刀松解术诊治经筋病传承创新实录
¥54.50
本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郭长青教授,编写的一本关于应用针灸、针刀的学术思想、临证心悟的专著,根据作者数十年的教学、临床经验及科学研究经历编写而成。 本书分五章介绍作者的从医经历、学术思想、临证感悟及诊疗思路。①成长经历:为作者学医成才之路。②研经探穴:介绍研究经络腧穴的心得与体会及运用“阿是穴”新概念治疗疾病的经验。③谈针论刀:介绍对“经筋”、“骨病治筋”理论的认识与发展及针刀刀法手法学的运用。④临证心悟:介绍对颈项背部疾病、肩部与上肢疾病、腰臀部部疾病、下肢疾病及其他杂病不同部位的五十余个代表病种的临证心悟。⑤医案精选:将颈部疾病、肩背部疾病、上肢部疾病、腰臀部疾病、下肢部疾病及其他病症40多例病案,从症状体征、临床诊断、治疗手法、病证讨论4个方面行论述分析,体现了作者的诊疗经验与思路。


中药产业创新与中药专利审查标准
¥54.50
本书通过*把握中药产业各主体的创新方向及专利保护需求,并结合国内外中药专利审查现状及审查标准,对我国专利审查标准进行研究,为中药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探索一套能体现中药学科特色、符合社会需求、对中药技术发展保护力度强、标准清晰、易于执行的专利审查标准,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顺应时代要求,健全中医药“走出去”的顶层战略设计,促进中药产业创新发展。本书主要内容介绍了中药创新政策,梳理了中药领域各创新主体的创新保护需求,并基于实践案例和访谈调研方式总结我国中药专利审查尺度及变化趋势,从而进一步探讨我国中药专利审查尺度与中药各创新主体的创新保护需求间的契合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美国中药专利审查实践、中国台湾中草药相关发明专利审查标准,提出一套符合中药学科特色与创新发展需求的中药专利审查标准。


意象思维:冠心病合并病中医证治研究
¥54.50
本书是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在中医药领域行的大规模专项优势特色病种合并病的研究。是在许多前瞻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现代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等展提供的新理论、新科技、新方法,融古代与现代于一体,全面、系统、深地研究和揭示冠心病及其合并病的证候要素、特征、病机演变规律。这样有助于超前阻断冠心病及其合并病的病理演变趋势,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体现中医药对冠心病及其合并病的治疗优势,同时可揭示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科学内涵。


混沌与觉悟:中医入门零到玖
¥54.50
此书的“立意”很高,“出发”很正,充分体现了习近平主席的“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思想,处处都是围绕着“回溯本源 回归本位”展论述。在中医门的“读物”“读本”中,应该是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真正的中医、铁杆的中医、吃着中医的饭还对中医事业存有感恩之心的“中医人”屈指可数。此书不仅授人以知识,还能给人以启发,不仅适合中医专业的人读,更适合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成年人“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着许多引人深思的哲学问题。 此书在编写过程中,就已经在考虑社会效应的事。对于书中的内容已经在“宝安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官微”行连载,平均阅读量在4000以上,也得到了广东省中医药管理部门的认可。目前预测出版的销量在几万册,也希望此书可以造成为“热销书”,争取再版。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
¥54.50
《名方类证医书大全》,又 名《医书大全》、《新编名方类证 医书大全》、《新刊名方类证医书 大全》。明熊宗立于正统十一年 (1446)在《医方大成》基础 上,增补了孙允贤不曾采用的奇 效之方以及家传秘方,并分门别 类汇编而成。全书二十四卷,涵 盖临床各科,按病证分为68 门,门下又分类,类前先概述 病证特点、病因病机,然后列 方,共计2300余首。本次整理 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日本大永八年 (1528)翻刻明成化三年熊氏 种德堂本为底本。


黄帝内针用针指南
¥54.50
黄帝内针 (简称内针)是源自《内经》的针法,其传承绵密久远,至真海杨师,始公之于众。内针之法不离阴阳,其理则直系于中,故而其方针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每每皆逢其原。其刺有若《灵枢?九针十二原》之易用难忘,其效则每能如拨刺、如雪污、如决闭、如解结。时下,多以疗效评品医学,黄帝内针之问世,当能为中医展现其鲜活的生命。 本书是为了配合《黄帝内针——和平的使者》的学习和使用所整理编著的,将《黄帝内针》一书中所涉及的三焦同气、经络同气、主要穴位等主要内容做了提纲挈领的简要介绍,还加上了如何针(指按)、具体案例等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的知识技能简要说明,以真人图示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求便于黄帝内针学人尤其是经络基础薄弱的中医“小白”能按图索骥,随查随用。


传承之路:师从刘景源教授治学临证实录
¥54.50
刘景源教授从事温病教学已50余年,于温病学研究广泛而深,深受业界赞誉。此选题是由其学术继承人刘宁博士学习跟师刘老温病学研究及临床经验的传承总结。“上篇?读经典”,共收在导师指导下研读经典的心得体会;“中篇?做临床”,总结导师临床独到经验及有效方药,包括内科、妇科等内容;“下篇?跟名师”,收了作者跟师学习温病学的总结和心得。


中国葛根
¥54.50
葛根是一种常见的药食同源植物, 活性成分丰富, 被广泛应用于酒精性肝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防治。本书通过查阅文献, 并结合作者的研究实际,从本草考证、资源概况及分类、无公害栽培技术、品质评价、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品质提升和发利用等方面来向行著述。本著作将对葛属植物资源品质评估、植物分类、葛根新品种的选育栽培、葛属药材真伪鉴定、产品研发及综合利用、加强葛根“产学研”一体化等奠定基础,从而促葛根产业化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作贡献。


脾胃学说应用与创新.方药卷
¥54.50
丛书分综合卷、临床卷、方药卷、流派卷、专家卷和基础研究卷,全面反映了目前中西医结合脾胃学说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学术发展,促学术步。 方药卷主要为调理或治疗脾胃疾病的方药,包括经方、时方及专家效方、经验方等,以及脾胃学说的方剂学理论、组方分析、应用要和独特创新等。


三医堂家传小儿手诊
¥54.50
小儿手诊是传统中医沉淀于民间的儿科辨证论治技术,是中医儿科四诊“切”和“望”的发挥。《三医堂家传小儿手诊》主要介绍“三医堂”下来的小儿手、甲、指纹脉络诊,并将其贯穿于儿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在疾病风险预测,特别是急、重、危症的转归预测方面有独到之处。共分5章。章概述,介绍三医堂小儿手诊的历史与操作,第二章介绍三医堂家传小儿手诊的特、歌诀及各种病证中的表现,第三章临床应用,第四章介绍三医堂家传的小儿推拿手法、选穴与用药,第五章用10个病例介绍了小儿手诊在急危重症中的风险预测。本书适合中西医儿科医生、小儿推拿医生阅读参考。


儿科本草从新
¥54.50
选择介绍250~300种儿科常用中药。以功用分类,介绍药物出处、拉丁名、品种、性味、归经、功效、儿童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并重阐述作者在儿科应用本药的临床经验、心得体会 。


欲郁致病论
¥54.50
本书以郁证为主线,解释何为郁证,郁证与疾病的关系,并紧密联系临床,介绍刘老治疗郁证相关耳鼻咽喉科疾病的临床经验,写作角度独特。主要分为三篇: 上篇——论郁 一、何为“郁” 二、古之郁与今之郁 三、今人为何而郁 四、郁的自我评估 五、郁后调节方法 中篇——郁证与疾病(分为郁证独立为病和伴随其他疾病两方面) 一、郁证(郁证作为相对独立疾病的内容) 二、百病皆有郁(重论述:“郁”作为其他疾病过程中一部分) (一)中医认识病因——百病生于气(病因病机论述) (二)无形因素支配有形疾病。当代社会,“郁”伴随绝大多数疾病始终。 (三)审证求因,深分析疾病根源。(辨证过程) (四)临证施治重视“解郁”。(治疗思路及方式) (五)郁证与耳鼻咽喉相关疾病关系 (六)郁与癌症(可单独作为一篇论述) 下篇——病案精析 耳部 鼻部 咽喉部 其他


柳氏中医方证法式
¥54.50
本书为柳少逸先生作品,是其“方证立论法式”系列讲座整理稿,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方证法式概论,阐述了“以方证立论”是柳氏医学流派的临床思辨方法,阐发了方剂学的产生和发展,为方证立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广阔的应用范围,即有众多的可用之方。其他三部分分别从同病异治(病证)、异病同治(方剂)及针灸推拿三个方面讨论以方证立论法式在临床上的应用。 中医方证辨治法式是临床辨证论治思路之一,对临床医生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跟诊京城七老笔记
¥54.50
陈雁黎先生1960年考梦寐以求的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中医系(本科六年制)。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名医荟萃、国手云集,是广大中医工作者心向神往、留恋忘返的学习殿堂。陈老想给常年在基层工作的中医朋友们,介绍几位“二院”建院初期的先正国医名家,他们有深厚的中医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药少力专,疗效非凡。其学生慨然叹“跟诊手记”相见恨晚。陈老响应号召建设边疆,早期在农村工作12年,没电。城后孩子们要做作业,无桌。退休后返聘忙于诊务和带教,只整理了《胡老带教笔记》。转眼已过去了50多年,陈老和其规培学生们加班加,整理出这本尘封50年的《跟诊“京城七老”笔记》,以冀对中医传承授受增砖添瓦,有所裨益。本书集有:刘弼臣未发表的98个儿科病案;董建华总结的77个温病治疗大法及歌诀;方药中指中医要学些西医;王文鼎、赵锡武善用经方、炉火纯青;郭效宗独特的针刺疗法及歌诀;袁鸿寿校释《标幽赋》发前人所未发。


蕲艾灸(第二版)
¥54.50
艾灸是祖国传统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历经三千多年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生存中逐渐积累、慢慢形成的一门独特应用技术,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分离和结晶,已成为中国中医药学中的一枝奇葩,为中华民族健康事业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在我国民间更有流传极广的民间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蕲艾是李时珍故乡的一种珍贵地道艾草,较之普通的艾草,其药力更强,作用更佳。李时珍和其父李言闻对蕲艾行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将其成果收录与其编撰的《本草纲目》和其父编撰的《蕲艾传》之中。本书作者历时三年,依据《本草纲目》中的对蕲艾的相关内容,并收集大量富有神奇功效和深厚底蕴的“蕲艾灸”在民间应用中的经验,整理成册,供医药者学习参考,供病患者对症选用,供养生者益寿延年。


钱塘医派
¥54.50
丹溪学派的传承与创新》是《浙派中医系列研究丛书》(专题系列)编撰工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工程得到了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的立项支持(项目编号2020ZX002)。本选题对丹溪学派行系列规范的整理研究,全面梳理该学派的传承脉络,挖掘丹溪学派形成的背景和学术渊源,探讨其主要学术思想和成就,以及对后世医学发展的影响。全书分别对丹溪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和与著述选介、原文选析、方剂选录及医案选按等方面的研究,纲目分明,条理清晰,内容精要,更加切合临床实用。如此大规模的对丹溪及其传人的有关论述述行系统的整理研究及学术研讨,以冀准确、完整地反映“丹溪学派”的学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出版价值颇高。本专著的出版,适合于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对于展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董氏奇穴实用针方手册:全彩图解版
¥54.50
董氏奇穴针灸系董师绍衍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董师景昌,山东平度市人,生于1916年,逝于1975年,临床40年,临诊40万人次,为高棉朗诺总统治愈半身不遂,荣获最高荣誉奖。“董氏奇穴针法”在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平度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曾科学教授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董针没有任何副作用,董针只在四肢与头面施针,不在胸腹腰背下针,不会伤及脏腑,非常安全。微痛,董针不采用“补泻”“捻针”“捣针”以及弹、搯、烧、啄等手法,不给病人增加痛苦。董针取穴分12个部位,一一部手指部,二二部手掌部,三三部小臂部,四四部大臂部,五五部足脚趾部,六六部足掌部,七七部小腿部,八八部大腿部,九九部耳朵部,十十部头面部,另有前胸部及后背部。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穴位图解、常见疾病诊疗、病案等,内容丰富,图文结合,容易理解和记忆,为董氏奇穴学习的实用图书。


国医名师裴正学临床经验讨论集
¥54.50
裴正学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著名专家,他独创的“西医诊断,中医辩证,中药为主,西药为辅”的十六字方针为促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探明了道路、找准了方向。裴正学教授的医学思想和毕生的临床经验及验方,是甘肃省医学界乃至全国医学界的宝贵财富和宝藏,非常值得深度挖掘、广泛传播。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裴教授众弟子对其临床典型医案的记录、讨论和解读,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深了解裴正学教授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在临床辩证施治之法的方便之门。编辑和出版本书,意义深远,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