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帛书老子校注--新编诸子集成(试读本)
帛书老子校注--新编诸子集成(试读本)
高 明
免费
1978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本书以王弼《注》本为主校本,另取敦煌卷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计33种为参校本,考校详细,并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续资治通鉴长编(全二十册)(试读本)
续资治通鉴长编(全二十册)(试读本)
(宋)李焘撰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
免费
《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的断代编年史。 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作者李焘(1115年—1184年),字仁甫,四川眉州丹棱人,累迁州县官﹑实录院检讨官、修撰等。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於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近代治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
春秋繁露(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春秋繁露(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张世亮、钟肇鹏、周桂钿译注
免费
《春秋繁露》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董仲舒的政治哲学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学说的思想体系。他认为自然界的天就是超自然的有意志的人格神,并且建立起了一套神学目的论学说,把人世间的一切包括封建王权的统治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将天上神权与地上王权沟通起来,为“王权神授”制造了理论根据。同时,又建立起“天人感应”论的唯心主义神学体系。儒家思想以天的形式,凌驾于政权之上。董仲舒讲的天人感应,形式上是神学的唯心主义目的论,而实质上还是儒家的政治哲学,即“大一统”:一是政治上的统一,统一于皇帝;二是思想上的统一,统一于儒家思想,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在当时及以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此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统治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主干。
明史纪事本末--(全四册)历代纪事本末(试读本)
明史纪事本末--(全四册)历代纪事本末(试读本)
(清)谷应泰撰 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点校
免费
顺治四年(1647)进士﹐十三年谷应泰官至浙江学政﹐公余延揽名士﹐藉张岱《石匮藏书》与谈迁《国榷》﹐又广稽博采﹐至十五年年末成书。因该书成於《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属私人著述﹐颇为当时人所重视。本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迹﹐凡八十卷﹐每卷为一目。纪事始於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於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朱由检自杀。选录其中八十个历史事件或专题﹐按时间顺序编排﹐记述始末﹐首尾一贯﹐简明扼要。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论。
史记  1--1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史记 1--1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西汉)司马迁
免费
《史记》是我国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记载了我国自远古至西汉武帝时代约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此点校本以清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引正义合刻》本为底本,同时参校其他多种版本。
朱子语类  1--8册——理学丛书(试读本)
朱子语类 1--8册——理学丛书(试读本)
(宋)黎靖德编
免费
本书是南宋黎德靖编辑出版的朱熹语录总集,共140卷。综合了97家所记载的朱熹40岁至去世前一年的语录,其中大多为朱氏60岁以后的语录,有一部分还经朱熹本人阅改过,内容从四书五经、治学方法到人物评价,从哲学、历史、政治到文学,十分广泛,是一部研究朱熹思想和宋代语言的重要资料书。
四书章句集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四书章句集注(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宋)朱熹撰
免费
《四书章句集注》为朱熹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该书文字洗练,对《四书》训诂文字,疏通文理,注重义理阐发,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儒学精义,堪称解读《四书》的经典之作。元仁宗元祐时期,该书被钦定为科举考试的教材,明清沿用,对中国以至东亚地区影响深远。朱熹用了大半生心血完成该书,四十余年“改犹未了”,临终前还在修改《大学 • 诚意章》的注,诚可谓“毕力专研,死而后已”。此次整理以清嘉庆十六年吴县吴氏父子校刻本为底本,用清康熙内府仿刻的宋淳祐二年大字本校勘。
贞观政要(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贞观政要(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骈宇骞译注
免费
开元、天宝之际,社会危机已露端倪,吴兢感受到衰颓的趋势,出于长治久安的考虑,他写了《贞观政要》这部政论性史书。它记录了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等。以总结唐太宗君臣相得、励精图治的成功经验,为当时的帝王树立起施政的楷模。本次出版以四库全书的《贞观政要》为底本,并充分借鉴吸收了前贤时彦的学术成果,加以题解、注释和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全十二册)(试读本)
通鉴纪事本末(全十二册)(试读本)
袁枢著
免费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1360余年间的重大史事,归纳为239个题目,从“三家分晋”开始,至“周世宗征淮南”结束,全书脉络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以省去不少翻检之劳。此书开创了纪事本末的体裁,对于史料的整辑、排比之功值得肯定。本书以宋宝祐五年的大字本为底本,加以校点分段,以便阅读。
汉书  1--12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汉书 1--12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汉)班 固
免费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凡120卷,包括13记,10表,18志,79列传,记载了西汉时期自汉高祖刘邦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凡230年的史事,是研究该时期历史的重要参考书。此点校本以清王先谦《汉书补注》本为底本。为了阅读方便,只收颜师古的注,不收后人的补注,并参校了北宋景本、明毛晋汲古阁本、清乾隆武英殿本和同治金陵书局本。
庄子今注今译(全三册)——中国古典名著译丛书(试读本)
庄子今注今译(全三册)——中国古典名著译丛书(试读本)
陈鼓应注译
免费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又是优秀文学作品,几千年来流传甚广,影响极大。本书参考了古今中外各种校注本,择善而从。对《庄子》全书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是一部较好的《庄子》通俗读本。
云笈七签  全五册——道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云笈七签 全五册——道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宋)张军房著
免费
本书是宋代著名学者张君房领衔主编的一部著名道书,凡一百二十二卷,共分三洞四辅,集中摘录了《大宋天宫宝藏》菁华,引书达两千余种,世有小《道藏》之称,不仅是研究道教的重要文献,也是历史、文学等传统学科不可或缺的资料。本书以《道藏》本为底本,参校了清真馆本、《道藏辑要》本等,尤其注意道经的互校、改正、标校异文数千条,是迄今为止个全面、深入的整理本。
读史方舆纪要(全十二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试读本)
读史方舆纪要(全十二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试读本)
顾祖禹撰 贺次君 施和金点校
免费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极其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犹侧重于军事地理。作者顾祖禹生于清初,有感于明统治者不明边防利病之处、兵戎措置之宜,而至亡国之恨,遂花二三十年之功终成此书。 该书以明两京十三司为纲目,分历代州城形势九卷,各直省一一四卷,山川异同六卷,天文分野一卷。叙述各省、府、州、县建置沿革,疆域变迁。侧重于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对景物名胜所在皆略。对旧舆地书名实错误,据正史多有订正。 本书由贺次君、施和金先生整理,是《读史方舆纪要》的个整理本。点校本以宋氏纬萧堂写本为底本,校以敷文阁本、职思堂本、邹代过校本。以历代正史、《资治通鉴》、各种地理总志、方志参校。经校勘整理,对原书的脱讹衍倒共出校勘记一千三百余条。
三国志(全二册)精——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三国志(全二册)精——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试读本)
(晋)陈寿撰,栗平夫、武彰译
免费
收入陈寿所作《三国志》全文,是“全本”、“足本”,其他出版社的多为选本、精华本。采用文白对照的方式,以展开面的形式出现,即左页为原文,右页为译文,便于读者阅读。虽然没有注释,但是由于采用直译的方式,所以读者很容易知道某字词的意思。译文通晓流畅,将陈寿的原文用现代语言生动的展现出来,是国内译本中的上乘之作。译者为著名三国研究专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秘书长梁满仓等。全书共二册,即“魏书”上册,“蜀书”“吴书”合为下册。各书分别设置分目录,便于读者按照个人对于魏蜀吴三国的不同喜好选取阅读。
清史稿 1-48册(试读本)
清史稿 1-48册(试读本)
赵尔巽等撰
免费
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赵尔巽任馆长)编写的记述清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正史”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536卷,是汇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而编成的,资料不仅详细系统,而且确实、可信。
大唐西域记(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大唐西域记(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试读本)
董志翘译注
免费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玄奘,辩机撰,记述了著名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中亚南亚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城邦和地区的地理社会历史与宗教信仰等状况,保存了七世纪时该地区社会宗教文化的大量珍贵史料,至今仍是研究这一区域古代史和宗教信仰,中外交通等专门史的重要文献。译注者在充分吸收前人对该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简明准确的注释和清晰顺畅的白话翻译,是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这部经典名著的较好普及读物。
国学概论·国学略说(章太炎晚年集大成之作)
国学概论·国学略说(章太炎晚年集大成之作)
章太炎
免费
本书由“国学概论”和“国学略说”两部分构成,均为太炎先生晚年讲授国学的成熟之论。全书文字浅显易懂,旁征博引,堪称国学入门的*读物。 “国学概论”主要论述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发展演变及其阶段性特点、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可谓是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一部综论。 “国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五个国学门类的基本知识,见解独到,鞭辟入里,是登堂入室的*指引。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吕思勉
免费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全面的指导书。
国学常识
国学常识
曹伯韩
免费
作者以浅显流畅的文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人物、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做了评述。读者可以凭借此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形成对于国学的完整概念。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国学常识》可以作为进入国学之门径。
国学今读大书院—世说新语(试读本)
国学今读大书院—世说新语(试读本)
(南朝宋)刘义庆 原著,于童蒙 编译
免费
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人,长沙景王刘道怜第二子,后过继给刘道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辞,广招文学人才,当时著名诗人鲍照就曾投其门下。在宦海沉浮中忙里偷闲,刘义庆招集文人学士著书立说。有人说此书是出其门客或众文士之手,但是其主编的功劳还是不应抹煞的。由于刘义庆的组织和重视,《世说新语》才得以诞生,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刘义庆本人作品虽然不多,可在宗室子弟中却是一位佼佼者,《世说新语》是他的代表作。本书原名《世说》,唐代称《世说新书》或《世说新语》,后者成为本书专名大约在北宋时期。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被世人争相传诵,在此后的一千五百多年时间里,推崇它的文人学士层出不穷。《世说新语》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中国小说的雏形,也是魏晋风度的审美产物。喜爱中国文学的读者,尤其是对艺术和美倾心关注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国学今读大书院—传习录(试读本)
国学今读大书院—传习录(试读本)
(明)王阳明 原著,王学典 编译
免费
王阳明(1472—1529),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原名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在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筑室攻读,创办阳明书院,别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因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著有《王文成公全集》,其中《传习录》和《大学问》是重要的哲学著作。《传习录》是其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该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