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庄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试读本)
庄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试读本)
方勇译注
免费
  《庄子》应该于先秦时期就已成书,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三十三篇本《庄子》,是经西晋郭象删订并流传下来的。汉代《庄子》有五十二篇十馀万字,这种五十二篇本到魏晋时期仍然可以见到。魏晋时玄风盛行,庄学渐起,为《庄子》作注者多达数十家,但这些注《庄子》者往往根据自身对庄子的理解和个人喜好,对《庄子》一书的篇目做了一定的删改,从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庄子》版本。郭象以前,主要的《庄子》版本有崔譔本、向秀本、司马彪本。其中崔谟、向秀本为二十七篇(向秀本一作二十六篇,一作二十八篇),司马彪本五十二篇。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是郭象对司马彪五十二篇本“以意去取”,并删去其中“十分有三 ”之后的结果。经过郭象删订的《庄子》,无论从篇章还是字句方面,都更为精纯。由于他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   本书《庄子》三十三篇原文,以中华书局1986年 5月重印《诸子集成》中郭庆藩《庄子集释》为底本。由方勇译注。
苏轼诗集  1-8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苏轼诗集 1-8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宋)苏轼撰,(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
免费
共选录苏诗一百一十一首,词五十首,文三十篇。选目去取兼顾到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使读者可略窥全豹,同时以能突出苏轼的创作个性为旨归。所选作品依据底本,诗文以孔凡礼校的《苏轼诗集》和《苏轼文集》为主,词以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问采他本。诗、词、文三部分,各按时序排列,每篇均注明苏轼创作时间、时任职务及所在地,俾使读者有一清晰的背景印象。注释力求简洁,但都注出苏轼的出处行藏和所用典故出处,也尽量吸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凡重要见解均有注明。对于难句略加串讲,难字亦标出注音,以方便读者阅读。
唐五代传奇集(全六册)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试读本)
唐五代传奇集(全六册)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试读本)
李剑国辑校
免费
《唐五代传奇集》是唐五代传奇作品之总集。所收作品上限为唐初,下限为五代十国。得传奇作品六百九十一篇,编为五编,分一百卷,其中作者可考者九十八人,另有阙名作者近三十人。编次以作者或作品时代为序,同一作者作品排列一起而次其先后。时代不可确考者大致确定其上下限,编在相应位置。每篇作品,以作者介绍、正文、校勘记、按语排列。正文之末注明所据版本或出处,其余重要版本或出处,亦酌情注明。校勘用详校之法,各种校勘资料力求齐备。异文较重要者皆出校,诗歌异文则全部出校。校记于歧异文字多有辨证。按语考证说明该篇或原集之著录、版本、题署、篇目等及其他相关问题。
太平寰宇记 (全九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试读本)
太平寰宇记 (全九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试读本)
乐史 王文楚
免费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继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 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四夷”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本书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古文观止(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古文观止(精)上下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第三辑)(试读本)
钟基、李先银、王身钢译注
免费
《古文观止》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定,是自清代以来*为通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其选目独到,取材广泛,选编了上自先秦下至明朝的二百二十篇古文精品,分十二卷,以散文为主,兼收骈文经典,大体反映了古代散文发展的主要面貌;篇幅适中,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便于诵读。本书作为全注全译本,以权威底本核校,约请业内专家译注,每篇均有题解、注释、译文,每部被取材的古文献和每位古文原作者也均作题解,注释力求精当,译文流畅自然,希望有助于更深地阅读欣赏这部经典。
宋诗钞  1-4册 (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试读本)
宋诗钞 1-4册 (精)——中国古典文学总集(试读本)
(清)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选 (清) 管庭芬 蒋光煦 补
免费
  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的《宋诗钞》,包括《宋詩鈔初集》《宋詩鈔補》兩種書,共收錄宋詩一百家。清康熙二年癸卯(一六六三)夏,吕留良、吴之振、吴自牧開始選刻宋詩,高且中、黄宗羲也曾參與搜討勘訂,*後由吴之振、 吴自牧叔姪兩人编定為。
苏轼文集(1-6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苏轼文集(1-6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孔凡礼点校
免费
  本书是苏轼的文章总集,凡73卷,以明末茅维刊《东坡先生全集》为底本,分类编次,并以宋明多种刊本和金石碑帖等各种真迹以及前人校订成果等有关材料行汇校,逐条写出校勘记,对底本的衍、脱、倒、误作了去伪删重、补佚校正,并行了分段和标,编制了篇目索引附录书后。
太平广记  1-10册(试读本)
太平广记 1-10册(试读本)
(宋)李昉等编
免费
  《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专收野史传记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现在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从内容上看,收得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只能在《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里看到它的遗文。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书里值得重视的是第四八四至四九二卷,九卷杂传记里所收的《李娃传》、《东城老父传》、《柳氏传》、《长恨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都是名篇,见于《太平广记(套装共10册)》。还有收在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在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在龙类的《柳毅传》,收在狐类的《任氏传》,收在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非常有名的作品。但是《太平广记》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如讲精怪的《东阳夜怪录》、讲龙女的《灵应传》,都收在杂传记类,按类别就一时不容易找到。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传奇称作“杂传记”,还没有用“传奇”这一名称。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精)--新编诸子集成(试读本)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精)--新编诸子集成(试读本)
(魏)王弼注 楼宇烈校释
免费
《老子》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对研究我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影响甚巨。此次出版的《老子》,为王弼注、楼宇烈校释。楼宇烈参考多种《老子》版本,对文字进行校勘训诂,并在此基础上阐明经文宏旨,时有真知灼见。可以说,此书是普通读者和研究者欲了解《老子》一书及老子思想的书,也是研究王弼哲学思想的书。
宋史  1--4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宋史 1--4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脱脱著
免费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抵牾等,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
宋词三百首(线装大字本)全四册(试读本)
宋词三百首(线装大字本)全四册(试读本)
上彊村民编选 吕明涛,谷学彝注
免费
  《宋词三百首》是迄今*为通行的宋词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由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的上彊村民(朱祖谋的号)于1924年编定。此次出版,是为满足读者收藏、阅读宋词经典的需求而推出的大字线装、繁体竖排本,以上彊村民1924年初刻本为底本,校以中华书局版《全宋词》及诸家总集、别集。作者小传、词牌介绍之外,还对每首词作的内容行串讲,并以凝练的文字对每首词的写法、艺术特行归纳总结。注释的其他部分,除注释字音、字义、名物制度以外,还尽可能将词作中的语典、事典注释出来,以助理解、体味宋词之美。
中华经典藏书(书架装)(试读本)
中华经典藏书(书架装)(试读本)
王国轩,胡平生,陈晓芬,于天池,陈曦等译注
免费
  中华书局自2006年推出“中华经典藏书”以来,市场反馈一直不错。为适应时代、市场及广大读者的需求,经过认真调研,在这套丛书面世十周年之际,于2016年伊始陆续分辑推出它的升级版。从原来的50种调整为60种,并对以往的书目作了全面修订。增补的新书都是堪称经典的名著,其中既有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名著,也有适合广大师生教学阅读的重要作品。一年的销售期,新、旧两个版本实现了良性的无缝对,发货码洋、销售册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17年的新书订货会上,我们将升级版藏书的书架装推出亮相。这个书架装在外包装上行了精心的设计,并且增加了这套丛书的附加值,即每套藏书附赠一个精美的书架,以回馈书店以及读者对升级版藏书的喜爱和支持。
范仲淹全集(全四册)--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试读本)
范仲淹全集(全四册)--中国历史文集丛刊(试读本)
(宋)范仲淹撰 李勇先,刘琳,王蓉贵点校
免费
《范仲淹全集》,李勇先、刘琳、王蓉贵点校,内容包括《范文正公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二卷、《尺牍》二卷、《补编》一卷及《续补》二卷。并将范仲淹相关传记、年谱、著作序跋、制敕公文、祠庙记、义庄义田记、学记书院记、亭堂泉记、祭祝赞文、历代评论、纪事、作品本事、遗迹汇录、著作历代叙录及参考书目等,全面搜罗,收入附录。故《范仲淹全集》兼具“范仲淹文集”及“范仲淹人物资料汇编”双重性质,是对范仲淹这一知名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的重要资料。本次整理,《文集》部分以北宋本为底本,《别集》《奏议》《尺牍》《补编》部分以康熙四十六年岁寒堂刻本为底本,参校元天历刻本、《四部丛刊初编》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宣统刻本。《续补》据历代文献资料辑成。
清史稿(简体横排本平装)(全十二册)(试读本)
清史稿(简体横排本平装)(全十二册)(试读本)
(清)赵尔巽等撰
免费
本书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历时14年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其内容依历代“正史”体例,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 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本书汇集整理了《清实录》、清《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清朝档案等资料,使读者能够比较详细系统地了解清代史事。同时书中的一部分志和清末人物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史料,另有所本,亦具有文献价值。 本书点校由启功、王钟翰等著名学者完成,点校质量较高。本次在繁体竖排点校本《清史稿》基础上,转为简体横排,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汉碑文字通释(精)全二册(试读本)
汉碑文字通释(精)全二册(试读本)
王立军著
免费
《汉碑文字通释》是基地重大项目“汉碑文字通释”(14JJD740005)的终成果。书稿全面搜集、整理了293种汉代碑刻及527块汉石经拓片,在对汉碑文本进行认真校勘的基础上,提取文本中所包含的全部用字 2729个,以及每个单字所出现的全部例句,据以归纳各单字的全部意义和用法,然后从形、音、义、用等方面对每个单字进行通释。在字形方面,力求全面收录汉碑字形,包括异写字和异构字,分析汉碑字形的形体特征,揭示“篆隶之变”过程中汉字形体的演化规律;在字音方面,注明各字的上古音、中古音和今音,与形声字声符的音韵属性相互照应,为理解古今音变与汉字形体变异的关系提供支持;在字义方面,尽可能系统地整理归纳汉碑文字的义项,标明典型例句,全面反映各字在汉碑中的实际职用状况。此外,释词部分还对汉碑文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与释义部分沟通呼应。
王维言方言释义(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王维言方言释义(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王彩琴点校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方言释义》是清末的一部《方言》校注全本,主要集中于疏解,也偶涉校勘。该书释义引例广泛丰富,重视因声求义方法的运用,同时重视使用当时的方言资料佐证释义。该书一直以稿本存世,此次整理以《山东文献集成》辑影印稿本为底本,并行校勘文字、断句标、复核引文等工作。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金史  1--8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金史 1--8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元)脱 脱等撰
免费
元末脱脱等撰《金史》共一百三十五卷,是一部官修金朝纪传体正史,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一卷,记载了从女真族兴起、金朝建立直至灭亡百余年的历史。 《金史》是元末修三史即《宋史》《辽史》《金史》中编撰得*好的一部,记事上起金太祖完颜阿骨出生,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蒙古灭金,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史,尤其是志、表部分较为详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金代史料流传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元修《金史》是研究金朝历史*重要的基本史籍。 中华书局校本《金史》是校本“二十四史”系列之一,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北监本、殿本等,择善而从,同时还参考其他多种史籍,吸取前人的考订成果,成为当代《金史》的通行本。
荀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试读本)
荀子(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试读本)
方勇译注
免费
  荀子是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重要的三个人物。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而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他关于人性、礼法、人的地位、名实关系的学说,这一学说构成他的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其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一书中。本书以《荀子集解》(新编诸子集成)为底本行校对,约请业内专家出注、翻译,纸面精装,是阅读或收藏的极佳图书。
全宋金曲(全二册)精(试读本)
全宋金曲(全二册)精(试读本)
刘崇德编
免费
本书汇录宋金时期各类曲体文学作品,包括法曲、大曲、鼓子词、转踏、散曲、诸宫调、戏文、乐语八大类,附录明清曲谱和元明曲集所收宋金词、剧曲目录。本书从音乐体制入手,重加整理,体现各类曲体的发展源流及相互关系,角度与《全宋词》不同,所录作品与文字亦与之多有不同。对曲文及宋金戏文的时代考辨、文字校订,亦有创获。
李梦阳集校笺(全五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李梦阳集校笺(全五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明)李梦阳撰 郝润华校笺
免费
李梦阳作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前七子”领袖,文名早著,广交文友,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李梦阳集校笺》收录其全部诗文作品,加以校勘、笺证、集评,采用全式标点,以明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校刻本《空同子集》为底本,并补遗诗五十五首、文八篇。每篇诗文后附校勘记、笺证、集评,加标专名线。另撰前言对李梦阳文学创作及理论加以述评,详细考述李梦阳集的编纂、流传及版本情况。全书末附有关生平传记资料、历代序跋与版本题跋记,乃至书信及唱和酬答诗作。
全元散曲(简体校订本)(试读本)
全元散曲(简体校订本)(试读本)
隋树森编
免费
《全元散曲》为著名元曲专家隋树森先生所编,收录有元一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作家后撰有小传,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献来源。参用各种珍本校勘,撰有详细的校勘记。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创作情况,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此次整理改为简体横排本,依照中华书局已出版的《全唐诗》(简体增订本)、《全宋词》(简体增订本)之例,对这部经典作重新校订,并重新制作了人名索引和曲牌名索引,以便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