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七录斋集校笺(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七录斋集校笺(全六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明]张溥著 陆岩军校笺
免费
本书是晚明著名学者、文学家张溥别集的*新整理本。整理者历时逾十年,历经八校,精心校勘,详加笺注,并为三分之一篇目(500余篇)审慎系年,为研究者提供了一部接近原貌、较为可靠、利用方便的张溥诗文集整理本,对于促进张溥、复社及晚明文史研究颇有裨益。
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线装本)全三册(试读本)
王阳明评注武经七书(线装本)全三册(试读本)
苏成爱校理
免费
《武经七书》是对七部兵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分别为《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由宋神宗时期武学博士何去非等编纂,之后,《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长期流传,出现了众多注本,明代学者王阳明评注、胡宗宪续评本即为其中之一,遗憾的是,该书因流传不广,不为当下读者熟知。基于此,我们以台湾老古出版社影印茅震东考订本为底本加以校整理,采用线装形式,双色印刷,王阳明、胡宗宪的批注文字、各类批注符号均用与底本近的红色,所在位置亦尽量遵照底本。除此以外,利用相关文献对原书中的一些明显误字做了校勘,对一些疑难问题做了简要注释。
历算全书全六册(试读本)
历算全书全六册(试读本)
[清](清)梅文鼎撰 高峰点校
免费
《历算全书》是清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历算著作的合集,共计29种(另有1种存目无文),即《三角法举要》《勾股阐微》《弧三角举要》《环中黍尺》《堑堵测量》《方圆幂积》《几何补编》《解八线割圆之根》《历学疑问》《历学疑问补》《交会管见》《交食蒙求》《揆日候星纪要》《岁周地度合考》《春秋以来冬至考》《诸方节气加时日轨高度表》《五星纪要》《火星本法》《七政细草补注》《仰仪简仪二铭补注》《历学骈枝》《授时平立定三差详说》《历学答问》《古算衍略》《笔算》《筹算》《度算释例》《方程论》《少广拾遗》。 此次校,以雍正元年刻本为底本,以雍正二年刻本、《梅氏丛书辑要》本、《四库全书》本等为校本,并重新绘制了书中所有的图表、算式等。书末附有《勿庵历算书目》《梅文鼎历算书序跋》《梅文鼎传记资料》。  
新编全金诗(全五册)精(试读本)
新编全金诗(全五册)精(试读本)
薛瑞兆编撰
免费
本书是金代诗歌总集。共收作者六百余人,诗作一万二千余首,数量为目今同类著作之冠。所有辑录均经甄别校勘,文字可靠。每位作者名下,皆据可靠资料编撰小传,内容翔实,文字雅驯。全书经整理者三十年辛勤积累,反映了近年金代诗歌辑录与研究的新成果,对促进金代文学、历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明通鉴(全六册)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明通鉴(全六册)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清]夏燮撰 沈仲九标点
免费
《明通鉴》是清代夏燮编著的一部明朝编年史。全书共一百卷,二百万字,分为《前编》《正编》《附编》三部分,记录明朝立国前后312年的历史。除正编九十卷外,将明太祖建号前史事编为《前编》四卷,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兴起兵濠州始;《附编》六卷则记南明事,起自崇祯十七年(即顺治元年)五月明福王在南京称帝,直到康熙三年(1664)清兵攻下台湾为止。 《明通鉴》与《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一脉相随,同是古代重要的编年体史书,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编年史的序列。该书在继承通鉴传统外体例有所创新,前编、后编保留了元末、南明的大量史料,是通鉴系列著作中相当有价值的一部史籍。 中华书局标本《明通鉴》,据光绪二十三年(1897)湖北官书局重校刊行本校勘和标,1959年初版,已经通行60余年。现将《明通鉴》转为简体横排,纳《中华国学文库》,便于大众阅读。
宗镜录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宗镜录校注--中国佛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五代]延寿集 富世平校注
免费
 《宗镜录》,一百卷,五代宋初高僧永明延寿编集,通过借鉴、吸收、融汇天台、华严、唯识等佛教各家各派的理论,阐释了以“一心”为宗的思想,认为各家各派尽管名称各异,但都属于方便权施,都是“一心所作”,都属于“一心法门”。“一心”,即如来藏,即一乘法,即诸法实相,是一切修行成佛法门的总名,也是一切经教阐释的核心。本书呈现的以“一心”为宗的心性思想和禅教一致的融合观念,成为中国佛教禅教关系演变史上的一股强劲思潮,影响了宋代之后中国佛教的格局与走向。 本次整理,以《高丽藏》本为底本,通校以《嘉兴藏》本,参校以《永乐北藏》本、《清藏》本、《大正藏》本、《金藏》本,在此基础上对佛教专有名词、人物典故等做简要注释,并梳理全书所引文献的来源。  
柳宗元集校注(典藏本)--(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柳宗元集校注(典藏本)--(精)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唐]柳宗元撰 尹占华,韩文奇校注
免费
本书稿对《柳宗元集》的各家注本作*整理,汇集各家笺注,辨明文本真伪,厘正文字是非,并补充新注,辑入佚文。对有关评论资料,分碑传、著录、序跋、艺文等部分分类归纳,同时附录柳宗元年表,末列篇目索引,资料收集*,颇便读者。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撰著部(三)(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撰著部(三)(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编
免费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其中第五为汉传注撰著部,分八辑,收论述教义的佛教典籍及对这些典籍的注疏与复疏,以及佛教论文总集、纂辑、僧人个人文集、类书等文献967种。本书为汉传撰著部第三辑,《续编》全书之198至211册,收录密宗、律宗、净土宗等撰著共235种,包括不空《金刚顶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道宣《中天竺舍卫国祇洹寺图经》、守一《律宗会元》、弘一《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编》、宗晓《乐邦文类》、成时评节要《净土十要》等重要文献。
(嘉泰)会稽志(试读本)
(嘉泰)会稽志(试读本)
[宋]沈作宾修 [宋]施宿等纂
免费
《(嘉泰)会稽志》二十卷,宋沈作宾修,施宿等纂,内容主要介绍绍兴历代建制沿革、职官姓氏、城市建设、贡赋*、文物古迹、山川形胜、历代诗文等。书前有嘉泰元年陆游所撰序言,详述修志情形。《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此书:“不漏不支、叙次有法,如姓氏、送迎、古第宅、古器物、求遗书、藏书诸条,皆他志所弗详。宿独能搜采辑比、使条例秩然。”此书宋刊本已佚,后明清两朝均有重刊。此次影印,以国家图书馆藏明正德五年(1510)刊本为底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撰著部(二)(精)全十五册(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撰著部(二)(精)全十五册(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编
免费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其中第五为汉传注撰著部,分八辑,收论述教义的佛教典籍及对这些典籍的注疏与复疏,以及佛教论文总集、纂辑、僧人个人文集、类书等文献967种。本书为汉传撰著部第二辑,《续编》全书之183至197册,收录诸宗撰著共133种,包括湛然《止观辅行搜要记》、性权《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法藏等《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记》等重要文献。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注疏部(十二)(精)(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汉传注疏部(十二)(精)(试读本)
《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编
免费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其中第四为汉传注疏部,分十二辑,收汉地及古代朝鲜、古代日本与汉地佛教有交涉的著述中,有关印度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典籍的注疏及复疏713种。本书为汉传注疏部第十二辑,《续编》全书之158至174册,收录论部经典历代注疏66种,包括净影慧远《大乘起信论义疏》、窥基《唯识二十论述记》、普光《俱舍论记》、法宝《俱舍论疏》等重要文献。
每满100减50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近思录:理学入门书(国学网原版点注,姜锡东审定)
"赵敏俐,尹小林"
¥1.65
《国学备览》是一套中等规模的古籍丛书。该书经选了先秦至晚清二千多年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名著81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排,涉及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蒙学等,既有《大学》、《心经》等短篇名著,也有《史记》、《聊斋志异》等宏章巨制。全书所收均为善本全帙,并经海内外百名专家(庞朴、汤一介、白化文、冯其庸等)整理审阅,随文配有1500多幅相关插图,每部分均撰写了简明提要。这套电子书将以精装精排精编为目的,不断更新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每一位拥有这本书的国学爱好者都能有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读者的每一次反馈,我们都合理采纳,精益求精。
每满100减50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史记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盛庆斌 编著
¥1.99
《史记》名列二十四史之首,是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 一部通史,为纪传体史书的创始。《史记》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其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余字。内容浩繁,艺术精湛。因其在史学和文学两大领域的卓越成就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了帮助青年朋友学习历史、增长智慧,《史记鉴赏》选取了包括述事、人物、议论、典故在内的章节予以注释、翻译,鉴赏精辟,深入浅出。文白对照,译文精微,详而不繁,阅读方便。
每满100减50 经传宝典
经传宝典
高立来
¥2.00
本书主要指古代经传与文化内涵。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孝经》,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每满100减50 无声戏
无声戏
(清)李渔
¥3.90
《无声戏/古典文库》是李渔第1次移家杭州时所作。当时分初集、二集两次梓行,时间大约在顺治十三年(1656)前后。初集即《无声戏/古典文库》所收的《无声戏》十二篇小说;二集已佚,散见于后出的合刻本或选刻本之中。《无声戏/古典文库》之名,取与“有声戏”,即戏曲相反之意,意在描绘一出出人生舞台上的活剧。其中所收录的故事大都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传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无声戏/古典文库》以日本尊经阁文库所藏《无声戏》刻本(十二回)为底本,校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无声戏合集》(残存二回)。
每满100减50 论语
论语
孔子
¥4.99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相关章句注疏累代不绝。
每满100减50 唐宋词格律
唐宋词格律
龙榆生 著
¥5.40
      唐宋词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之一,为了行研究和批判继承,就必须了解它的格律。龙榆生先生的遗著《唐宋词格律》,是一本专讲唐宋词体制格律的书。本书共收词牌百余调,其中大多数是唐宋词中常见的。每一词牌都说明它的产生来历和演变情况,间或指出适宜表达何种情感及其中某些特定的句法和字声。每一词牌附有“定格”“变格”等词格,标明句读、平仄和韵位。每一词格附有一首至数首唐宋词人的作品,供参考比较。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唐宋词的体制格律。同时,书中所列举的作品,虽然只是作为例子来引证,因所选的词多数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所以本书也可作为唐宋词的选本。
每满100减50 孙子兵法——中华兵书经典丛书
孙子兵法——中华兵书经典丛书
陈曦
¥5.40
  《孙子兵法》,俗称为《孙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吴孙子兵法》,它是现存我国历史上的*部兵书。现在的传世本共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典兵学的杰出代表,它有一个非常全面而完整的体系,体现了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其内容博大精深,理论高度概括,逻辑缜密严谨,实践层出不穷,不但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而且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满100减50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郑振铎
¥6.00
本书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每满100减50 五字鉴译注
五字鉴译注
(明)李廷机
¥6.50
《五字鉴》是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李廷机所著。李廷机用五言一句的韵文编纂了一部概述中国通史的书,并在韵文之后加以注释解说。《五字鉴》是一本浓缩了的记传休历史读本。本书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用三言两语说的清楚明白,显得要言不繁。《五字鉴》于正史之外,还广泛吸纳了神话、传说和一些轶闻趣事,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 ?本书以邹圣脉增订本为底本,以东南大学出版社邓启铜、陈作明校本为依据,参考其他版本作校定和注解。本书对《五字鉴》的五言韵文作全面注解,并在具体注释中结合了原注中的内容,将注解内容分为导读、注释、译文、评述四部分。导读在原文每一纪的篇,略述每一朝代和历史时期的史实脉络,依照原文特,以帝王世系为纲;注释中对关键字词既注释本义也兼顾在文中的引申义,对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原文文意作简要解释,不作详细考证;译文兼顾上下文的内容作适当补充,以求文从字顺;评述中既考虑到原注中的观,也兼顾具体史实作客观评价,同时也有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
每满100减50 西厢记
西厢记
(元)王实甫著,(清)金圣叹评点,李保民校点
¥6.99
  “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崔莺莺待月西厢,张君瑞痴情成魔,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穿越千年,至今感动人心。《西厢记》元代杂剧的经典代表,问世即“天下夺魁”。金圣叹谓之“第六才子书”,其批“无有不切中关键、豁心胸、发人慧性”,人所不着意者,“一经道破,煞有关情”。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