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经典: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25.00
《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深层的需要》完整收录了格丽克的《阿弗尔诺》(新英格兰笔会奖)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诗歌奖短名单)两本诗集;此外还有早期五本诗集的精选,涉及的诗集为《头生子》(美国诗歌学会诗人奖)、《沼泽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胜利》(全国书评界奖)、《阿勒山》(国会图书馆丽贝卡·博比特全国诗歌奖)。


未来世界:3X技术探索可持续发展
¥25.00
在人口爆发、平均寿命延长、自然环境恶化的条件下,为了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新的变革。本书作者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切,以现代先技术——3X技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用敏锐的洞察力揭示当下真实的科技步伐。本书提出了五个目标,以期达到新的国民富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旨在阐明如何灵活利用技术和社群两种手段来构建理想的未来世界,描绘人类今后在地球上丰富地生存下去的蓝图。


低碳经济治理体系及以云质量管理认证提升资源效率的研究
¥25.04
本书是以质量工程与治理体系的理论研究及资源管理能力提升应用为主题的专著。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与实践,遵循质量管理的规律,在碳排放治理体系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源管理认证标准进行了研究;并且以信息资源管理为例,对云计算的管理能力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全书分为5章。第1章是概论,第2章介绍碳足迹评价与相关标准,第3章为质量管理能力成熟度基础,第4章是信息资源碳排放与配置效率提升研究,第5章内容为碳排放治理体系框架中的碳管理能力研究。 本书可供从事质量管理与认证、信息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的参考书。


借鉴与转型:中日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25.08
本书由中日两国专家和研究团队合作完成,历时3年,旨在通过比较中日两国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和主要特征,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本书中的日方稿件主要由清华大学·野村综研中国研究中心理事松野丰先生撰写,文中论述了日本20世纪50~80年代产业政策的主要特征、经验及启示;中方稿件由清华大学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共同完成,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通过中日比较研究,本书提出了若干对中国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有益的建议。 本书适合作为产业政策、技术创新和科技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供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管理者研究和决策参考。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5.08
本书共12章分为两部分,系统阐述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的实务内容,教学资源丰富、数据资料新,结构完整。本书语言平实、通俗易懂,注重挖掘贸易背景和能力培养;案例丰富,反映现实贸易流程的问题。本书在理论与实务上及时更新,鼓励研究性学习;体系更完善,既照顾系统学习又兼顾学科前沿。


助燃创新的人
¥25.15
氧气是如何被发现的?像苏水这样的伟大创新是如何孕育出来的?伟大创新者的跨界生态是什么样子以及如何构建的?若想成为思想界的关键物种,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维特质?关于“创新”的一切答案,你都可以在《助燃创新的人》一书中寻获启迪。 《助燃创新的人》是继《伟大创意的诞生》后,科技界的达尔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英国前首相克莱尔赞誉有加的媒体理论家史蒂文 约翰逊的重磅之作。全书围绕伟大化学家、氧气发现者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的传奇跨界一生,为我们重现了普里斯特利的五大创新思维特质:跨学科思维特质、生态系统思维、长变焦视角、社交之网特性、乐观主义精神。普里斯特利穷极一生都在激发无限的相邻可能,他是思想界的关键物种,更是照亮科学界、思想界的一颗彗星。从发现氧气到影响美国诞生,他不只是发现了氧气,还是富兰克林的门徒,是亚当斯与杰斐逊的导师与密友,他真正从专业之梯走向社交之网,成为伟大创意生态的核心节。在史蒂文 约翰逊跌宕起伏的故事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之下,一个伟大创新者的形象栩栩如生起来——普里斯特利,是历史上被慢慢忽视,但却是今时今日创新者们*不应忘记的人。 《助燃创新的人》是约翰逊“商业创新”系列中极为震撼的一本,该系列还包括《伟大创意的诞生》(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与《极速传染》(Everything Bad Is Good for You)。我们生活的时代,无疑是一个创意满天飞的时代,而史蒂文·约翰逊通过他的研究,将为我们彻底揭颠覆式创新的源泉。


稽查政策机制设计:一个实验经济学视角
¥25.20
稽查政策在公共治理政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应用。由于违法犯罪本身的隐蔽性特并且囿于数据的不可得性,在利用实证方法行稽查政策机制的设计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随着实验方法的兴起,该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本书根据作者前期研究的积累,就实验方法在研究稽查政策中的应用提供了三个具体的研究案例。出版本书是希望能够为感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同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基于内存计算的分布式实时事务管理性能优化研究
¥25.20
本研究在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下,以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核心订单业务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实现为基础,分析了在生产实际环境中高频在线交易应用与体系结构支撑方面的需求。针对风控与事务持久化的具体要求,以内存计算与混合存储作为事务计算的系统支撑,针对加速交易处理的实际要求分析了复杂交易平台的处理架构与具体设计中 11个核心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反映了在分布式计算应用领域—金融计算中取得的新进展。


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25.20
本书是为广大读者编写的一本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读物。与官方界定不同,为分析方便,本书将中小企业直界定为没有控制性投资的企业,即不编制合并报表的企业,从而保证了本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本书除了介绍财务报表的构成、财务报表的主要概念与项目内涵外,还重讨论了对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分析非常有效的财务比率,从结构和整体上分析了中小企业的三种基本财务报表,对中小企业竞争力和企业风险行了专题分析。 全书的分析内容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始终围绕主要报表项目背后所蕴含的管理实质来展,试图将会计思维、财务思维与企业的管理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


建国以来中国产业结构思想演进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25.20
本书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提出中国产业结构思想演的核心主要是四大产业结构思想依次递,即生产资料优先增长、消费资料满足生产资料需求适度优先增长、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同时阐释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是一个系统复杂工程,需要在一定框架下运行,具体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原则和演趋势。一方面需要关联、协调、可持续和民生本位原则;另一方面,鉴于目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三次产业互动性弱、区域产业对度低、产业主体升级积极性差、产业结构生态化程缓慢和消费资料生产未得到充分重视等情况,中国产业结构思想演的未来趋势需要充分考虑到现实,即在充分发展现有产业结构思想的前提下,以产业互动为核心,以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为支撑,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依托,以消费资料适度优先发展为要义,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习惯的力量
¥25.20
如果你能发现自己的“习惯模式”,你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你早上起来做的件事是什么?你是先洗脸还是先刷牙?你走哪条路上班?你到办公室时,是先看邮件,还是和同事聊天,又或者直接写备忘录?去餐厅个会点什么菜?多久运动一次?你经常和家人和孩子聊什么?晚上你如何入睡? 我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可能会让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决策的结果,其实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动中,有超过40%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自己主动的决定。虽然每个习惯的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习惯综合起来却对我们的健康、效率、个人经济安全以及幸福有着巨大的影响。 ★?习惯是怎么回事?习惯究竟能不能改? 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成形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你想改变习惯,先要了解你属于你自己的“习惯回路” 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部分组成。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事业和生活? 《习惯的力量》融汇各行业数十个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要掌握“习惯回路”,学习观察生活中的暗示与奖赏,找到能获得成就感的正确的惯常行为,无论个人、企业和社会群体都能改变根深蒂固的习惯。学会利用“习惯的力量”,就能让人生与事业脱胎换骨。 怎样戒掉一个坏习惯? 怎样建立一个好习惯? 怎样识别自己的习惯? 怎样利用习惯的力量改变自己和他人? ……


僵尸企业的经济学诊断(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25.20
随着中国经济新时代,僵尸企业问题已成为阻碍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如何有效处置僵尸企业,化解相关风险,关乎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大局。为此,中央明确提出要尽快处置僵尸企业,让僵尸企业土为安。 本书从国际历史经验手,重介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遭遇的僵尸企业问题,并总结出各个国家出现僵尸企业的根源和应对僵尸企业问题的国际经验。然后,本书分别从僵尸企业的成因、对经济的影响机制和识别策略三个方面,综合使用经济建模、计量研究多种方法,给出研究僵尸企业问题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本书应用多种识别策略,对中国僵尸企业的数量行了测度,并对僵尸企业的规模结构、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行了分析。 在摸清中国僵尸企业现状的前提下,本书对处置僵尸企业的成本行全面估算。与此同时,本书还探讨了处置僵尸企业与去产能、去杠杆等政策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相互影响。*后,结合上述分析结论,本书从企业、银行和政府三个方面给出中国当前处置僵尸企业的政策建议。


基于利益分配视角的全球经济失衡研究
¥25.20
本文将从利益分配视角探讨全球经济失衡格局及其可持续性。本文从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入手,分析当前失衡现状的基础。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了全球经济失衡的利益分配问题。本书后,对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经济失衡模式进行了趋势性分析。


经济学百年(第三版)——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的选择和评介
¥25.20
这是一部语言生动、有着强烈现实感的讲述经济理论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该书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出发,极有针对性地选择、介绍和评价了百年来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相关理论,如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的演变,微观经济理论,福利经济学,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学在研究家庭、犯罪、人力资本、公共选择方面的扩展,企业理论,经济管理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探索的理论等。书中所涉及的经济理论,对于正在从事体制建设、企业经营的人们极具现实意义,对于期望联系现实、了解经济学发展历史、系统学习经济学知识的人们以及其他热爱经济学的人们亦极具教益。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经济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25.20
只要你租过房子、上网过东西、自己经营过企业,那么你就处在商业变革的前线。在这场变革中,亚马逊、谷歌、优步等不同以往的企业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而促成这场变革的不只是科技步,还有经济学思想。 在这本趣味横生的书中,我们会看到,经济思想的革命远比科技革命更宏大。从谷歌广告的算法,到网上物规避欺诈,都要依靠经济学家建立的经济模型,甚至连互联网公司的运行方式也要基于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学理论。 我们还会看到市场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真正作用,纠正对市场的诸多误解;也能了解半个世纪以来塑造我们生活的经济学理论。这些经济学理论来自获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名经济学家,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智慧和洞见。


好用的博弈论
¥25.20
身处社会中,我们应该如何理性思考和做出明智决定?无论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商业问题,还是人际关系等问题,博弈论都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面对复杂问题时,不懂博弈论,就如同不带指南针的航行。 本书中,博弈论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镰田雄一郎,通过6.5个老鼠父女的趣味故事和丰富的插图,带领读者们了解博弈论及其背后强大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在做复杂决策时,增加获胜的可能性。 本书中没有复杂难懂的数学公式,也没有冗长的理论说明,而是用轻松易懂的方式为读者阐释了博弈论的精髓,揭战略投票、价格竞争、逆向归纳等博弈论经典理论,呈现如何用博弈论认识世界和社会以及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


负动产时代(泡沫狂欢后的“天坑”该由谁买单?海量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第一手资料首度公开!后浪出品)
¥25.20
年轻时拼力下昂贵的房产,想着退休以后能和家人一起颐养天年;经营多处房产,期冀子女日后能靠长租公寓多一份收和保障;未加深思便继承了故人遗产,以为房产再多一两处又何妨。但曾经的“土地神话”已化为泡影,截至2018年全日本的空房率达到13.6%,再次刷新历史峰值。 当年高位盘的人,后来都过得怎么样了?众人趋之若鹜的房产和土地为何会沦为避之唯恐不及的烫手山芋?人口剧减已成定势,日本多地却仍旧频现房地产热潮,背后交织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利益暗流? 《朝日新闻》大型连载“负动产时代”在全日本引发巨大反响,本书在此基础上行了大规模增补和调整,通过海量一手资料和真实案例,深分析日本“负动产”的成因、现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向,全民房时代究竟该不该上车?本书或已给出答案。


纵向结构与有效竞争(中国经济问题丛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25.20
本书是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的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07BJY077)的研究报告进行扩展形成的。本书上篇讨论纵向结构领域的若干专题,其中,第1章描述纵向一体化的理论问题,第2章~第6章则讨论纵向约束的理论问题;本书第7章~第15章构成下篇,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主要研究成果,这部分内容专门讨论零售商主导的纵向约束问题。


中国发展报告 2014
¥25.20
《中国发展报告(2014)》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思考,也记录了“中国发展指数(2013)”和“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3)”的主要结果。虽然中国发展指数正增长趋势的特征,折射出我国社会经济综合水平稳步发展的客观事实,但是,在反映民众对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主观看法的中国发展信心调查(2013)中,我们也看到在2013年我国民众对环保问题、腐败问题和居高不下的房价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度。这些热点问题在《中国发展报告(2014)》都给予了关注。


经济建设新成就(“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研究丛书)
¥25.20
本书主要介绍了改革放4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分析了取得辉煌成就的若干经验,并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行了展望。全书重梳理了改革放以来党中央的经济决策部署和相关文件精神,对研究改革放以来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及取得经济建设新成就的原因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
¥25.20
民族富强之路的财政逻辑 刘守刚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上中国的延续,那么历史上王朝兴衰背后的财政原因是什么?十八届三中全会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那么两千年帝国国家治理的智慧与教训有哪些?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一书,不以传统的史料堆积为主要内容,也不以简单的时空框架为安排形式,而致力于运用财政政治学理论来重新阐释自商周直至当代的财政史料,从而以财政的视角揭示中华国家的发展规律,通过将财政思想演变与财政制度实践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揭示千百年来中国人用财政工具治理国家的秘密以及向现代转型的艰难路径。 在周代初期分封制的基础上,自战国起逐步成长起来的中华帝国,构建出家财型财政来实施国家治理、维持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荣。这一财政类型,其基础在于君主拥有天下所有土地与财富的产权形式,以“税地”为核心来获取正式财政收,在管理上分离皇室财政与国家财政,以军费支出、官俸支出与再分配支出来履行国家职能。 两千年财政发展的脉络大致如下: *帝国时期(两汉),限于管理能力,财政上不得不“舍地而税人”并以对暴利性资源垄断来获取补充性收; 第二帝国时期(唐宋),财政上探索以“税地”为核心构建帝国制度(两税法改革),同时以来源于工商业的收作为重要弹性收; 到第三帝国时期(明清),财政上建立起成熟的以“税地”为核心的正式收体系,并以非正式收体系作为补充以获得收弹性。 清代中期的财政取得了中华帝国时期的成就,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内部无法克服的紧张关系,并因此构成帝国财政向现代转型的内因。在外部冲下,这样的内因转化为引导帝国制度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财政动因。 在制度变迁的叙述过程中,这本书对历史上的关键事件与重要人物行了重的探讨,告诉读者商鞅、桑弘羊、杨炎、王安石、张居正,这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他们当时对于运用财政治国工具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这本书还特别交代了在近现代,有哪些思想主导了帝国财政的转型,民众行动对于财政转型乃至国家转型有何意义。 阅读这本书,您将会知道: 维持中华帝国长期发展与有效治理的财政机制是什么? 主导帝国成长及其向现代转型的内在财政机理是什么? 从财政上看,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道路与西方相比有什么独特性? 推动中国政治发展的财政动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