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读书堂
¥2.90
中国历史太长,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常被轻描淡写。但是,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光明,都在前一个变乱年代里孕育。新一段历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乱世之末。刀枪剑战和巧言虚辞交加的春秋战国时代、多族碰撞与殷殷礼佛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更国换帝如走马灯的五代十国时代、脆弱的统一孱弱的军事与超级发达的文化并存的宋辽金蒙时代,都各有各的气质。乱象纷呈,变乱使一切俱废重组,乱世有一切重新开始的期待。乱世可展示彻底的人性,乱世中有多传奇的人与事,乱世更有故事。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二册
中国古代思想史第二册
读书堂
¥2.90
这套书的编著综合了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社会思想,是一部上起殷商,下迄鸦片战争的中国思想发展过程的、系统完整且具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学术著作,全书共五卷六册。约200余万字。本书在撰述中,着重说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撰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和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作斗争,同时,也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中国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给以科学的总结。
中国全史(五)
中国全史(五)
读书堂
¥2.90
秦汉时期,自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至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历时440年。但实际上,到公元196年曹操劫汉献帝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东汉政权便已名存实亡,故一般意义上的秦汉时期是指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96年这一时期的历史,它包括秦、西汉、“新”莽王朝、更始政权和建世政权以及东汉。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
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册
读书堂
¥2.90
朱熹字元晦,后改仲晦,婺源人,生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一三〇年),卒于宁宗庆元六年(公元一二〇〇年),出身于“婺源著姓”。他的著作很多,重要的有晦庵先生文集、朱子语类、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诗集传等。
北魏-宣武帝元恪
北魏-宣武帝元恪
读书堂
¥2.90
公元499年,孝文帝病死,元恪即位。即位之后的元恪,首先干的件事情就是,扩建新都洛阳。拒绝鲜卑遗老们雨返故里的建议,巩固了孝文帝元宏的改革。随后,元恪趁南朝正处于齐末帝萧宝卷的昏暴统治下,于公元500年开始南伐。战事直到公元508年才告结束。此时,北魏已经占领了扬州、荆州、益州等地,北魏的国势盛极一时。
北京人新观念
北京人新观念
读书堂
¥2.90
本书着重于在北京的外地人的感受,从京城生活、政治和文化传统等方方面面、多角度横看纵观古老而威严的北京城。
北凉-沮渠蒙逊
北凉-沮渠蒙逊
读书堂
¥2.90
沮渠蒙逊的祖先为匈奴左沮渠(官名),后来便以沮渠为姓。沮渠蒙逊虽为北方蛮族,却博览史书,还颇晓天文。史书上称赞他“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晋书·沮渠蒙逊载记》)。所以,附近的胡人都归于他。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后凉主吕光都奇而惮之,为此,沮渠蒙逊常整日游玩饮酒。
北齐-后主高纬
北齐-后主高纬
读书堂
¥2.90
高纬(556~577年),字仁纲,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五位皇帝,565~576年在位,后主。北齐武成帝高湛的长子,母亲为胡皇后。天保七年(556年),生于并州的王邸。少年时容仪美好,为父亲宠爱,拜为王世子。武成帝即位,大宁二年(562年),立为皇太子。河清四年(565年),武成帝禅位于他。天统四年(568年)亲政。隆化二年(576年),禅位于长子高恒。高纬好文学,但言语涩讷,无志度,不喜见朝士。信巫觋,祈祷不加节制。宠任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等人。杀害宗室,大臣,如高长恭、斛律光等。好奢侈,大起宫殿。在位期间朝政败坏。北周武帝宇文邕伐齐,北周军队攻至青州,高纬准备逃往陈国,中途被周将尉迟迥抓获,送往邺,被封为温国公,北齐灭亡。建德六年(577年),被诬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与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五子高延宗等数十人无论少长皆赐死,高欢的子孙十存一二。大象末,葬于长安北原洪渎川。
北齐-孝昭帝高演
北齐-孝昭帝高演
读书堂
¥2.90
幼时便聪敏过人,有大成之量,得到母亲宠爱。身长八尺,腰带十围,仪表风姿出众。长于政术,善于理解事情的细节。天保初,进爵为常山王。天保五年(554年),除并省尚书令。参预朝政,眼见次兄文宣帝沉湎酒色,高演忧虑,不时直谏。文宣帝答:“但令汝在,我何为不纵乐?”他素来受文宣帝宠信,因此文宣帝临终时,命高演照顾新君、自己的儿子高殷。
北史(六)
北史(六)
读书堂
¥2.90
赵郡王琛,字元宝,齐神武皇帝之弟也。少便弓马,有志气。封南赵郡公,累迁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甚有声誉。及斛斯椿等衅结,神武帅师入洛阳,以晋阳根本,召琛留总相府政事,天平中,除御史中尉。正色纠弹,无所回避,远近肃然。寻乱神武后庭,因杖而毙。时年二十三。太尉、尚书令,谥曰贞。天平三年,又赠假黄钺、左丞相、太师、录尚书事,进爵为王,配享神武庙廷。子睿嗣。
北史(一)
北史(一)
读书堂
¥2.90
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莫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时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其裔始均,仕尧时,逐女魃于弱水,北人赖其勋,舜命为田祖。历三代至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积六七十代,至成皇帝讳毛立,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成帝崩,节皇帝贷立。节帝崩,庄皇帝观立。庄帝崩,明皇帝楼立。明帝崩,安皇帝越立。安帝崩,宣皇帝推寅立。宣帝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谋更南徙,未行而崩。景皇帝利立。景帝崩,元皇帝俟立。元帝崩,和皇帝肆立。和帝崩,定皇帝机立。定帝崩,僖皇帝盖立。僖帝崩,威皇帝侩立。威帝崩,献皇帝邻立。时有神人,言此土荒遐,宜徙建都邑。献帝年老,乃以位授于圣武皇帝,命南移。山谷高深,九难八阻,于是欲止。有神兽,似马,其声类牛,导引历年乃出,始居匈奴故地。其迁徙策略,多出宣、献二帝,故时人并号曰推寅,盖俗云钻研之义。
北魏-节闵帝元恭
北魏-节闵帝元恭
读书堂
¥2.90
北魏节闵帝(531—532),即元恭,北魏皇帝,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即位前袭爵广陵王。531年尔朱兆、尔朱世隆等废长广王元晔,立恭以为帝,年号普泰。532年四月为高欢所废,后被鸩杀。
东魏-孝静帝
东魏-孝静帝
读书堂
¥2.90
东魏孝静帝(534年-550年),即元善见(524年-551年),北魏孝文帝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但之子也。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十月,经高欢和百僚的详细商议後,决定立元善见为皇帝,即位於邺城东北,改元天平,东魏正式建立,年仅十一岁。由於年幼,由权臣高欢辅政。
二十一世纪中国史纲
二十一世纪中国史纲
读书堂
¥2.90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曾长期处于世界各国的先列。汉、唐、宋、明等朝代的完备的封建社会制度,给了周围国家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四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璀璨的思想文化艺术,更是名家辈出,声名远播。到明末,中国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正如《大国的兴衰》一书所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
二战中的故事
二战中的故事
读书堂
¥2.90
曾几何时,法西斯战争的幽灵在世界上空徘徊,如今这个幽灵已经被热爱和平的人们燃起的正义之火烧得魂飞魄散。然而,当人们循着历史的轨迹回望波谲云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仍然有许多难解之谜遮挡着人们的视线,诸如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奇迹、偷袭珍珠港的疑云、诺曼底登陆的详细经过等等,其中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更有一些风云人物的身世命运、传奇经历颇堪玩味,诸多武器、间谍的来龙去脉耐人咀嚼。本书即参照二战解密档案和二战战史专家的著述,将其中令人费解的各种谜团一一参研,廓清迷雾,还原真相,揭开扑朔迷离的二战之谜,全面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关政治、战役、武器、间谍、风云人物等方面的种种历史细节。
法国革命史精读
法国革命史精读
读书堂
¥2.90
三级会议开幕。——宫廷,大臣和各个集团对三级会议的态度。——代表资格的审查。——按等级表决和按人数表决的问题。——城市平民代表自行组成国民议会。——宫廷关闭三级会议会场;网球场内的宣誓。——僧侣的大多数和第三等级代表的联合。——6月23日由国王主持的会议,会议的失败。——宫廷的计谋;7月12日、13日、14日的事变;内克尔被免职;巴黎起义;国民自卫军成立;包围和攻陷巴斯底狱。——7月14日以后发生的事情。——8月4日夜颁布的各项法令。——这次革命的性质。
古代史(上)
古代史(上)
读书堂
¥2.90
约在6000-7000年前,中国出现了许多分散的文明,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曙光。在约5000-4000年前,早的国家体制逐渐诞生,在经历了民族融合和与外族的战争后,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大国。在先秦诸子百家时期,使中国文化理论化。在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确立了中国文化一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大致发展方向。而在汉代以后的民族大融合中,汉族的文化也吸收了不少少数民族的文化,使得中国的文化更趋多元。
古代史秘闻
古代史秘闻
读书堂
¥2.90
中国历史太长,讲历史多离不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皇皇盛世,几乎一样长久的变乱年代则常被轻描淡写。但是,可以这样说,每一个大一统时代的光明,都在前一个变乱年代里孕育。新一段历史的起草往往不在盛世之初,而在乱世之末。刀枪剑战和巧言虚辞交加的春秋战国时代、多族碰撞与殷殷礼佛的两晋南北朝时代、更国换帝如走马灯的五代十国时代、脆弱的统一孱弱的军事与超级发达的文化并存的宋辽金蒙时代,都各有各的气质。乱象纷呈,变乱使一切俱废重组,乱世有一切重新开始的期待。乱世可展示彻底的人性,乱世中有多传奇的人与事,乱世更有故事。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读书堂
¥2.90
北魏第三位皇帝(423年-452年在位),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正平二年崩于平城,享年44岁。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读书堂
¥2.90
魏献文帝拓跋弘,为北魏第六位皇帝。其在位时,因亲自组织指挥了著名的女水之战而名著史册,关于其出生地,《魏书》说:“显祖献文皇帝讳弘,文成皇帝之长子也。兴光元年七月庚子(初五)日(公元454年8月14日)生于阴山之北。”至于生于阴山之北何处,史书语焉不详,始终是一个谜。本文试就献文帝拓跋弘出生地作一考释,并就教于方家。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于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建国,定都盛乐(今和林格尔土城子),天兴元年(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至孝文帝元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南迁都城于洛阳,在一个多世纪里,北魏王朝和北境外强敌——柔然始终处于严重对峙状态。柔然是一个以掳掠人财为专业的游牧国家。公元5世纪初,柔然崛起于漠北,兵强马盛,逐渐南侵,不断攻掠北魏北境,对北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三国志(二)
三国志(二)
读书堂
¥2.90
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当时诸公子多越法度,而涣清静,举动必以礼。郡命为功曹,郡中奸吏皆自引去。后辟公府,举高第,迁侍御史。除谯令,不就。刘备之为豫州,举涣茂才。后避地江、淮间,为袁术所命。术每有所咨访,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顷之,吕布击术于阜陵,涣往从之,遂复为布所拘留。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