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社会研究报告2021(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
¥27.00
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不仅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而且广大农民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中获得了知识、阔了视野、创造了财富。本报告围绕数字乡村建设专题组织编写,以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激活为核心展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讨论。本报告坚持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相结合的风格,既可以作为网络社会研究和数字乡村建设研究的参考文献,也可以作为广大网民了解网络现象、思考网络问题、把握网络社会发展状况的阅读资料。
给年轻女性主义者的二十二封信
¥27.20
什么是女性主义? 在“后”女性主义时代如何培养强大的自我? 需要为此做出改变的爱就不是真爱? …… 本书是美国第二波女性主义浪潮领军人物菲利斯·切斯勒,向下一代女性主义者传达的富有远见的信息。 切斯勒采用书信的形式,将自己对女性主义的源起、发展及未来的思考,向年轻的、刚刚觉醒的女性主义者娓娓道来。叙述口吻亲切自然,简明直白,分析探讨了性别、家庭、婚姻、成为母亲的选择、女性独立、权力经济学等问题,为初步觉醒的女性主义者答疑解惑,指明方向。
重塑爱情:如何摆脱父权制对两性关系的影响
¥27.20
人人都在说的父权社会,究竟是如何影响异性恋关系的? 延续了上千年的父权制,如何凌驾于女性之上? 对两性关系以及女性崛起颇有研究的莫娜·肖莱,在《重塑爱情》一书中通过一个个异性恋关系典型,着重剖析了经常被女权主义回避的问题——爱情。书中深度分析了父权制结构下传统男女关系中那些浪漫的表象、厌女的传统以及家庭暴力等问题。 翻本书,了解女性如何摆脱父权制对两性关系的影响,重新塑造爱情的平等结构! 文化背景:我们对爱的谨小慎微以及某种自满情绪,导致我们无法拥抱爱。(请翻到第27页) 凌驾于女性自卑上的浪漫:理想爱情中,女人低男人一等?(请翻到第63页) 家庭暴力:男性主导机制下的女性,因自身不完美产生的羞耻感,成了家庭暴力的温床。(请翻到第121页) 男女爱情观的差异:爱情只是女人的事吗?(请翻到第187页) 欲望的主体:女性如何才能摆脱她们为男性特供的“虚假”形象?(请翻到第263页) 我是女权主义者,我是异性恋,我该如何踏被父权社会绑架的异性亲密关系?正如莫娜·肖莱所言:“每当一位男性敢于‘袒露自己的感受’,或者一位女性敢于‘看见并说出她发自内心的想法’,父权制秩序就被颠覆了。”
残疾人心理调适和精神康复指南
¥27.44
专为残疾人心理调适和精神康复造的活动指导书,依托112425人次残疾人心理调适和精神康复服务,深度融合残疾人社会功能修复和心理功能恢复两大核心,创新性高、操作性强、推广性好。其中包含残疾人心理调适训练、残疾人精神康复训练和助残志愿者体验式训练3大板块,分12个模块、113个活动单元,适合残疾人、残疾人家属、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专职委员、社会工作者、心理工作者使用参考。
根植:曲江生活访谈录
¥27.55
本书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行深度访谈,涉及人群广泛,以曲江的六种情绪(梦想、归属、改变、执着、安逸、隐忧)为主线,记录了曲江新区十年变迁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全面而又深刻地展示了曲江的地方感及其在各类人群中的表现。本书虽聚焦于曲江这一城市新区,但折射了改革放以来乡村人口流城市、乡村人口城市化及城市间人口流动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地方建构的经历和经验,是探索城市新兴空间人地关系融合的一次有力探索。
家庭与社会
¥27.78
本书收录的十篇译文出自英语世界不同地区的作者之手,分为三个主题单元。前两个单元的六篇文章是西方学者关于近代早期欧洲社会和家庭的研究,都表现出对20世纪中叶以来历史学被过度社会科学化局面的反拨,回归历史叙述的视角;同时非常注重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定位一个局部或具体事件的意义,而社会变迁本身也一致被理解为一个政治、经济、宗教、知识、群体活动、个体意识等各种因素相互纠结的网状结构。简而言之,这些作品都体现出1990年代以来历史学界“新文化史”视野对社会史研究的新影响。第三单元收录四篇西方学者或海外华人学者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采用西方社会史研究中已被认可的思路或观点的同时,试图对其在中国历史语境下的有效性进行修正或补充。因此,这些文章在传达海外汉学研究基本面貌和为中国学者提供视野性和理论性启发的同时,也很好地诠释了新文化史的基本精神——没有可供教条主义式套用的普适性理论和结论。
人类与社会
¥27.78
《人类与社会(全彩)》内容简介:电子工业出版社与美国科学与公众协会(The 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及其出版的《科学新闻》杂志(Science News)倾力合作,将陆续推出《科学新探索》系列丛书,而《人类与社会》正是这套丛书的先锋之作。本书不仅介绍了人类学、考古学和人类行为学的重要研究成果,还着力介绍了这些领域近几年的发展,内容生动有趣,引人胜。 《人类与社会》一书的文章均选自近几年《科学新闻》杂志中尤为精彩、受读者欢迎且值得阅读的文章。《科学新闻》杂志是美国专业、全面、及时的科学新闻来源之一。
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绩效研究
¥27.82
本书科学、全面地评价了我国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绩效对深化城市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推动我国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全书的主要内容有: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行梳理和评述;阐述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涵义、构成要素、基本程序与功能,论述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形成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框架;构建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分析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动态变化特征,并且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外部环境因素对城市公共事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行实证研究。
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
¥27.84
1915年,经过十年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建了世界一流的北京协和医学院。这颗“洛克菲勒基金会王冠上闪光的宝石”,代表了基金会在华事业昂贵、辉煌的一页,以及它以科学精神来改变中国的决心。随着双方在合作中不断产生的冲突与妥协,洛克菲勒基金会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支持乡村综合发展的定县模式,正当这一模式初见成效时,中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动,洛克菲勒不得不退出中国大陆,中断了半个世纪以来“改变中国”的努力。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双方重新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接触和交流,洛克菲勒基金会又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外国非政府组织。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经历充满了起伏、矛盾、失败与成就,这与洛氏基金会的文化优越感和中国的时代背景有关,也跟双方强烈的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作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将西方医学、洛克菲勒基金会、美国教育家、传教士、中国知识分子、改革家和中国政府,都一一置于聚光灯下,探讨不同文明在交往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又如何利用自身和对方的资源,艰难地寻求共识。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27.90
什么是父权制?当代女性又是如何遭到父权制压迫和剥削的?女性解放道路在何方? 本书是作者历经十年完成的重要作品,是其在第二波女性主义近尾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酷儿理论兴起之初,对女权主义各个派别,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的再次思考。近代社会在“资本主义”支配的“市场”和“父权制”支配的“家庭形态双重控制下,以无偿的女性劳务等为中心,形成了女性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 作者对此行了深刻批判,并就如何改善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本书尽管论述的是日本女性的地位问题,但其观在相当大程度上适用于当下中国的国情。因而对于任何思考女性地位与男女平等问题的人都有着莫大的启发。
数字货币与日常生活
¥27.99
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展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对民众来说,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现金”的场景会一步增多。数字货币将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随着数字货币时代的到来,哪些新的问题可能凸显? 本书是国内本研究数字货币的法学类专著,以数字货币的“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展,结合百姓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字货币的场景,重普及并阐明数字货币的概念、数字货币发行的可行性及优势、国际视野下中国数字货币发行的重要意义等。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
¥27.99
本书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就业问题中就业流动、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有关概念行了较为深的解读,从基本概念、指标体系、方法模型等手构建了农民工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理论分析框架。本书主要展三部分的研究:从主要流动方式(农民就地转移、城就业、返乡回流)展对农民工就业流动的研究;从微观层面(农民工个体角度)展对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研究;从微观层面(农民工个体角度)和宏观层面(农民工就业集中的行业角度)展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研究。本书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农民工就业行了顶层设计研究,在整体上构建了一套对农民工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本书可供农民工问题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承认:一部欧洲观念史
¥27.99
今天,承认观念对我们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至关重要。它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要求,如作为合作共同体的平等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对他人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承认,对文化少数群体的顾及等。 《承认:一部欧洲观念史》是霍耐特2018年蕞新推出的著作。在这本新著中,霍耐特一步追踪了“承认”的观念及其自欧洲现代化以来意义的多样性。他在书中引用了三个重要的思想流派——法国的、英国的和德国的,并追踪每种情况下各自由于不同的社会政治挑战而经历的完全不同的哲学解释和社会政治表现。在法国,“承认”的概念与个人丧失自我的危机相关;在英国,“承认”的过程被认为是规范自我控制的条件;在德国,“承认”则意指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令人惊讶的是,这三种意义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能追溯到17世纪,并且它们在当代已经失去了任何影响。霍耐特在书中着重探讨了这三者目前是相互补充还是相互妨碍的,同时也有助于澄清我们目前政治和文化上的自我认识。
激情与家庭:读《安娜·卡列尼娜》
¥28.00
本书是作者对托尔斯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读书心得和个人阐释。作者围绕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行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一名句出发,按原著的情节顺序梳理了书中各个家庭的关系,分析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并结合诸多学者的评论,对托尔斯泰在本书中展现的婚姻观、家庭观、贵族观行了深的探究,力图跳出传统的解读视角,从家庭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经典文本做出新的阐释。
青年志愿者组织的资源动员
¥28.00
本书以实地研究和质性访谈为基本方法,从青年志愿者组织的合法性资源基础、公信力资源获得、资源动员技术、价值实践资源四个层面,建构青年志愿者组织资源动员模型,分析青年志愿者组织资源动员基本逻辑与创新路径,为青年志愿者组织充分发挥促进社会善治功能提供启示。
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体系研究
¥28.00
本书总报告部分首先介绍了新兴信息技术背景下全球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态势,着对全球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发展情况、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标准、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展等行比较研究,然后对我国如何应对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提出对策建议,比如研究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制定《网络安全法》实施细则、出台“个人信息安全侵害通知”制度、引“从设计着手保护个人信息”理念等。本书分报告部分对我国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卫生和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别行了重分析。
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
¥28.00
昔日人声鼎沸的基隆码头陷停滞,随着基隆港的衰落,码头工人一步步沦为全球化“弃民”。伴随生存困境而来的,还有“男子气概”的失落,社会关系网络以及情感纽带的断裂。 被时代抛弃的码头装卸工人、不敷出的大货车司机、饱经风霜的茶店仔阿姨、失语返家的父亲……人类学学者魏明毅走基隆的日与夜,倾听他们的诉说,并不断叩问这静寂背后深层次、结构性的原因。
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
¥28.00
《逊色:科学对女性做错了什么》一书是有关女性存在的新科学,旨在通过还原生命科学领域性别研究的基本路径,揭示出人们对性别(尤其女性)的刻板影响。在人类历史上,性别差异带来的社会差异使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次等地位,时至今日,在非洲等一些落后地区女性的基本生存状态仍然令人堪忧。人们普遍认为,她们体格虚弱、思想软弱,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属品。连达尔文也声称女性处于化的较低阶段。在科学研究领域,科学家们(主要是男性)不断发现所谓新的证据来支持这种既有主张。从智力到情感,从认知到行为,科学在不断地告诉我们,男人和女人是根本不同的。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一波巨大的研究浪潮如今正在刷新我们的固有偏见。两性之间的差异正在被重新定义。 本书作者安吉拉·赛尼将一系列令人着迷且极其必要的关于女性的新科学知识编织在一起,揭示女性的身体和思想是如何被重新发现的。她结合生物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人类学中的性别研究,探索了更加深层的个人和社会意义。与此同时,作者以一种较为中立的科学表述向读者还原性别研究在科学领域的困难之处,借此传达出克制且理性的科学态度,这也是所有科普作品应有的价值内涵。
沉浸式研训——高中英语研训生态探究与实践
¥28.20
本书针对高中英语课堂,研制了相应的教学规程和实施路径,全书共分5章,分别为:研训核心技术、教学核心技能、学科核心素养(英语)、典型案例及实践感悟。通过沉浸式研训,可使被动、单向的教研模式转变为主动、全方位的教研模式,惠及广大师生。 全书结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沉浸式教学相关方面的理论,呈现了多名一线英语教师的理论认知及理念的更新,同时呈现了多个基于核心素养和关注学生差异化发展的优秀教学案例,体现了在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教育理念的具体落实方法和途径。本书可作为基础教育者和师范类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资料。
低碳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基于北京居民碳排放调查的研究
¥28.80
本书是两位作者四年来对“低碳空间规划与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的成果,是试图将“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宏大命题与微观层面的扎实调研与实证分析进行对接的尝试。基于两千多户家庭的问卷调查和统计数据,研究对北京居民碳排放与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由此提出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建议。 本书适合从事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生态、城市管理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工作者阅读。
中国社会工作的源与流
¥28.80
本书共涉及相关专论18篇,15万字:前言1篇,本稿编者介绍中国早期社会工作的发展。民国之后关于社会工作的文章16篇(15篇作于民国年间),作者有许仕廉、钱振亚、宋思明等,分“研究”、“实务”两个专题。后1篇是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北大社会学系王思斌教授的专论“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制度与文化的视角”。全书后附有“民国时期社会工作著作书目”“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史研究著作书目”,便于读者全面了解社会工作在中国一百年来的源流与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