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洞庭中山二赋(墨林珍赏)
¥20.80
《赤壁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与有人乘舟游览黄州城外赤鼻矶,触景生情,吊古评今,写下《赤壁赋》,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此卷行楷书,用笔锋正力劲,欲透纸背,纠字宽厚丰腴,矮扁紧密,笔墨丰润沉厚,筋骨内蕴,绵中裹铁,气息静穆深远。将书家旷达胸襟、高洁灵魂展现无遗,是苏轼中年少见的用意之作。明董其昌赞扬此赋“是坡公之《兰亭》也。”《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两赋并后记,为白麻纸七纸装,纸精墨佳,气色如新,前者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后者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前后总计六百八十四字,为所见其传世墨迹中字数*多者。前者作于公元一○九一年冬,后者作于公元一○九三年,均为苏轼晚年所作,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书此二赋述怀。自题云:“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时苏轼年已五十九岁。此时,苏轼笔墨更为老健,结字极紧,意态闲雅,奇正得宜,豪宕中寓妍秀。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
十七帖(墨林珍赏)
¥20.80
《十七帖》是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二十九封信札,共九百四十三字,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 347—361),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为刻本。《十七帖》画合规中矩,结体稳健而有变化,章法生动而又自然,静穆而蕴含情致。整体风格冲和典雅,古质浑然,“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南宋朱熹评曰:”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
吴让之篆书宋武帝与臧焘敕
¥20.83
宋武帝刘裕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他称帝后,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减轻赋税,振兴教育,倡导读书学习之风。他颁发的《与臧焘敕》,便是其整顿时弊,崇师重教的例证。清代著名书家吴让之曾篆书这篇敕文。1937年,日本三省堂的《书苑》杂志一卷一号至第九号连载过何巢氏收藏的这件书作,且是彩色印刷。编者谨将此作放大彩印出版,供广大读者欣赏。
张志和临写欧阳询书皇甫明公碑
¥21.00
《皇甫明公碑》碑文记述隋朝官员皇甫诞事迹。此碑较之于《醴泉铭》则显得用笔灵动峻拔,点画顾盼生姿。这大概是因为皇甫诞的身价不高,欧阳询在写此碑时不像写《醴泉铭》那样怀着诚敬端肃的心情,所以写得比较灵活自如,也就更能见其用笔与结体的特点。此碑现存西安碑林,碑已断裂,今所能见到的是断碑之前的拓本。
张志和临写王羲之小楷四种
¥21.00
本书版式清新,开本疏朗,纸张厚实,张志和的书法深得其师启功法书之神髓,笔力遒劲,气势雄浑。飘香翰墨,引人追思启功大师之风范。
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
¥21.21
汉字书法,它能陶冶情操、修炼心境,历来为名人、士大夫所喜好,历代书家名人辈出,至今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能代表我国书法艺术成就的除了行书和草书之外,还包括隶书和篆书。《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给出行、草、隶、篆四种字体的对照,用范字与简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精选唐寅、苏轼、王宠、孙过庭、文征明、欧阳询、赵孟頫、怀素、祝允明、邓石如等名家的墨迹汇集而成。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行草隶篆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精编楷书书法字汇
¥21.21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沿用至今。唐代书法中兴,风格多样,蔚为壮观。中唐颜真卿,其楷书雄浑创新,有大气磅礴的气势;晚唐柳公权,其字体风格为柳骨风健,端庄宽舒。他们的作品历代公认为楷书典范。《精编楷书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历代名家楷书墨迹、名牌、名帖中精选出的一万余范字。所选范字按中国传统汉字部首笔画由简到繁顺序编排,并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楷书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精编隶书书法字汇
¥21.21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精编隶书书法字汇》是一部书法艺术工具书,收录示例上起殷商下至清末民初,收录名家韩择木、金农等墨迹,有一万七千余范字。所选范字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多音字只选取一种读音。为求版面整齐,对所选范字行了适当的缩放;为保持范字的原有风格,尽量不作修饰。《精编隶书书法字汇》可临摹、鉴赏、珍藏,适合于广大读者研习书法时使用。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
¥21.50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吴让之临天发神谶碑
¥21.99
清同治二年(1863)三月,吴让之应朋友之请临《天发神谶碑》一百二十四字。书家时年六十有五,书艺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这件书作也成为人们临习《天发神谶碑》的范本之一。一九五八年,日本清雅堂曾影印过这件墨迹。编者据此印本,特将其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诸上座帖(墨林珍赏)
¥22.40
《诸上座帖》,纸本,手卷,草书, 92行,纵 33厘米,横 72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诸上座帖》是宋黄庭坚为友人李任道所录写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语录》,全文系佛家禅语。此书学怀素的狂草,笔意纵横,气势苍浑雄伟,字法奇宕,如马脱缰,无所拘束,尤其能显示出悬腕中锋运笔的高超书艺。在《语录》后黄氏又作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结字内紧外松,出笔长而遒劲有力,一波三折,气势张,一卷书法兼备二体,相互映衬,尤为罕见,是其晚年杰作。
白蕉给你讲书法--跟大师学书法
¥22.80
《白蕉给你讲书法》收录了近代帖学大家、学王杰出代表白蕉为书法初学者所编写的书论精华,涵盖选帖、执笔、工具、运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书法学习的理论、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书法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吴让之篆书唐宋诗
¥23.15
清咸丰乙卯(1855年)仲春,著名书家吴让之篆书十二首唐宋诗。其中唐诗十一首,宋诗一首。这十二首诗作分别是诗人郭向的《途中口号》、王勃的《寒夜思友三首》之一、之三、王维的《白石滩》、钱起的《江行无题百首》之五、贾岛的《剑客》、顾况的《小孤山》、李涉的《遇湖州妓宋宜二首》之一、李德裕的《长安秋夜》、白居易的《王子晋庙》、刘禹锡的《酬柳柳州家鶏之赠》、王安石的《题西太一宫壁二首》之一。此件系书家五十七岁寄寓泰州吴云官邸时书写,书家以羊毫笔书于生宣纸上。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兴文社用珂罗版印行过这件书作;八十年代,上海书店亦曾印发此作。编者尝试将其放大彩印推出,供读者参阅临习。
吴昌硕篆书匾额选
¥23.40
中国的匾额艺术源远流长。匾额将优美的辞赋诗文、高超的书法篆刻艺术、精美的雕绘制作工艺等融为一体,与传统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可以说,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奇葩。明清以来,众多书家都创作出相当数量的匾额作品。而今,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留传于世的匾额书作甚丰。编者谨撷取其三十二幅篆书作品,结集印出,供读者欣赏临习。
汉字书法之美
¥23.90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个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终成为“与自己相处*真实的一种仪式”。 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赵孟頫三赋(墨林珍赏)
¥24.00
《赵孟頫三赋》包括《前后赤壁赋》《秋声赋》《洛神赋》。《前后赤壁赋》为赵孟頫48岁时所书,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逑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采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秋声赋》是北宋欧阳修继《醉翁亭记》后的又一名篇,骈散结合,铺陈渲染,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感喟。此卷行笔圆转遒丽,结体妍润多姿,用墨润如春雨,布局行间茂密,气韵通达,深得二王笔意,为赵氏佳作。《洛神赋》卷纸本,行书,纵29厘米,横220.9厘米。全卷共80行,未署款“子昂”
集王圣教序(墨林珍赏)
¥24.00
此碑全称《唐怀仁集王右军书三藏圣教序记并心经》,简称《集王圣教序》《圣教序》。因碑首刻七佛像,又称《七佛圣教序》。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648),为褒扬玄奘西行取经及译经的功劳,赐予“圣教序”,记述佛教东传及玄奘西行的事迹。太子李治(高宗)并为附记。后由京师弘福寺僧怀仁,从内府所藏王羲之书迹集字而成,历时二十四载,于高宗咸亨三年( 672),由诸葛神力勒石,朱敬藏镌刻方成此碑。全文计有两千四百余字,三十行,现存西安碑林。此碑描摹精湛,浑然天成,牵丝连带毫发毕现,与王羲之真迹几无二致,被后人誉为“天衣无缝,胜于自运”,是学*羲之行书的*好的范本之一,为历代书家所重。
习书有法
¥24.59
《习书有法》部分“本质原理”,开宗明义,解析书理;第二部分“笔法墨法”,以技法为本,剖析笔墨之中的微意;第三部分“结体章法”,阐述结构法则和布白之道;第四部分“学习步骤”,从临摹到读帖,表明屡试不爽的前人经验;第五部分“审美鉴赏”,以提升眼力,带动手的跟进,从而明白诸多书“趣”;第六部分“字体书体”,辨析字体书体之别,各种字体衍变源流;第七部分“创作观念”,明晰书法创作的要义,演绎书法与人心的契合之道;第八部分“书家修养”,强调艺术终落实在人,艺术与人格的紧密关系,提高书家修养的途径等。
中国书法史
¥25.20
《中国书法史(平装)》对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书体沿革、风格嬗变等作了鸟瞰式的描述。 《中国书法史(平装)》作者吸收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个人对书法史的理解,阐释中国书法史上的若干现象,着力介绍了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作品、书家、时代风尚和艺术流派,总结书法艺术发展的内在脉络。 《中国书法史(平装)》除梳理中国书法中“碑”、“帖”的渊源外,还对历代书风形成的文化环境、历代书法著录和刻帖、历代书论等作概要描述。附录历代书论文献举要、中国书法基《中国书法史(平装)》目三十种,便于读者检索,一步深了解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史(平装)》图文并茂,多见新意,被著名学者卞孝萱教授誉为简明书史之新力作。
书谱(墨林珍赏)
¥25.60
《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书文双璧”的杰作。此作文思缜密,言简意深,既是一篇划时代的书学理论著作,又是一件经典的草书作品。本卷纸墨精好,神采焕发,章法如满天繁星,质朴与妍美相融,中锋与侧锋并用,笔势纵横洒脱,藏露起伏,时时变化,达到心手相忘之境。米芾赞曰:“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宣和书谱》评其曰:”作草书咄咄逼羲献,尤妙于用笔。俊拔刚断,出于天材,非功用积习所至。”在历代草书作品中,《书谱》不仅艺术性强,且用字规范,字数亦多,故成为草书学习门范本的不二之选。
江苏篆刻史
¥26.00
《江苏篆刻史》一书是关于篆刻文化在江苏的发展史的著作,本书以时间为线,论述了江苏篆刻文化从战国至民国的发展轨迹,对境内篆刻出土文物、篆刻的发端、印人、印谱、篆刻 流派、篆刻研究著作、篆刻艺术生态等多个方面行了讨论,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江苏境内的篆刻文化发展历史。作者力求史料详实、论证公允、考量方法科学细致,以扎实的史料和深 刻的论述,充分展示了江苏地区在篆刻艺术方面不可逾越的斐然业绩及在印史印论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