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陈其泰史学萃编)
¥56.00
《陈其泰史学萃编》共九卷,约300万字,包括:(一)《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二)《史学与民族精神》;(三)《清代春秋公羊学通论》;(四)《再建丰碑:班固与<汉书>》;(五)《梁启超评传》;(六)《范文澜学术思想评传》;(七)《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八)《历史编纂与民族精神》;(九)《学术史沉思录》。汇集了陈其泰教授三十余年来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史学和文化作了深发掘和阐释,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拓性贡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 《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是《陈其泰史学萃编》的*卷。此书1992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初版,1999年由学苑出版社再版。与书目文献版相比,学苑版增补了三篇内容:《司马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钱大昕治史的特色》《黄遵宪与儒学》。本次收《萃编》,即以学苑版的增订本为准,并由作者重新撰写自序和跋语。该书是对史学与文化双向考察的尝试,作者所注重的是中国史学演过程中史学思想*为活跃、史学风格变化*为明显的两头;采用了个案研究与总括论述相结合的方法,*后写在书中的是总论在前,而按实际研究过程说,自然只能是先作个案研究,*后作归纳概括。作者写出了对我们伟大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珍品的热爱,写出了对实现振兴中华文化宏伟目标的渴求。


傅璇琮先生纪念集
¥56.71
傅璇琮(1933—2016),浙江宁波人。著名学者、出版家,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八、九、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书局原总编辑。曾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兼秘书长,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傅璇琮先生逝世后,他的朋友、同事以及学生陆续撰写了一些怀念文章,叙述其建树,回忆其风范,今集结成集,以为纪念。


九品中正制研究
¥56.72
张旭华著的《九品中正制研究》以九品中正制的 历史变迁为基本线索,对这一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 社会背景、制度萌芽、形成确立、发展完善以至由盛 而衰的历史过程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历史考察,重 点探讨九品中正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与时代 特点,进而揭示九品中正制的运行规律、本质特征及 其在选官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本书对前人的研究成 果进行了重新审视,对一些记载暧昧的史实作了重新 解读,对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作了深入考察和理论 阐释。


说苑(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57.00
《说苑》是西汉刘向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书加以选择、整理而成的一部杂著类编。刘向“以著述当谏书”,希望据以实现国泰民安的政治理想。从体例上看,类似后世的《太平御览》等类书;刘向的思想是儒家,但《说苑》以儒家为体,以老庄墨名法诸家为用,更像是杂家著作;表现形式颇具故事性,多为对话体,很多篇章甚至可以视为古代短篇小说。三全本《说苑》是译注者在其《说苑全译》的基础上重新修订而成的,共20卷723则,皆按卷次独立编排每则序号,并辑录佚文72则。按照丛书体例,吸收了新近的研究成果,每卷原文之前加题解,对本卷内容行总括式介绍;增加了大量注释,改正了以前的错误;调整润色了译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语言清晰畅达。


《汉书》及其春秋笔法(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57.00
本书以“《汉书》及其春秋笔法”为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汉书》及其春秋笔法,以见《汉书》特色。*为《汉书》概述,析述了《汉书》的作者、篇目、版本等文献学基本课题。第二为《汉书》资料来源考,分析《汉书》资料之出处与来源。第三为《汉书》的传授与汉代经学授受传统的关系。第四为《汉书》的注释与评,主要探讨书成后历代的重要注释以及自宋代以来的旧注。第五为《汉书》的春秋笔法,分别论及春秋笔法与史学传统,《史记》《汉书》关系,《汉书·古今人表》与《论语》之关系等多个方面讨论汉书具体篇章的本意及微词。


汉赋与汉代礼制(精)
¥57.60
《汉赋与汉代礼制》一书是华侨大学蒋晓光教授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代礼制与赋体文学关系研究”(15CZW032)的结项成果,用礼制发展的脉络将现存的汉赋篇目串联起来,在两汉礼制构建、发展的宏阔历史文化语境中,将汉赋作为“礼-文”集合体来行考察,力图通过对礼制与汉赋关系的研究,一步揭示汉赋与制度互动的典型意义,试图还原影响汉赋发生、发展、变革的各种因素,从一个新颖、独特的角度更为细致地呈现了汉赋发展的全貌。


亚历山大与西方的大一统(经典与解释辑刊第55辑)
¥58.00
亚历山大大帝既是希腊文明的继承者,又是创者。他作为创者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他的历史实践为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征服提供了可见的历史楷模;同时,他的实践所蕴含的“和睦”或人类一统的理念,是西方历史上的首次,在西方思想史上意义非凡。 本辑的主题论文选择了五篇相关文献。《论亚历山大大帝与大一统》是塔恩的主题论文,详尽阐述了这一问题,而《普鲁塔克〈对比列传〉中的政治德性与哲学》则是对*早记载这一思想的普鲁塔克的相关思想研究。塔恩的研究在学界引起广泛争议,本辑选编了支持和反对的声音,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塔恩以及亚历山大的理想》《再论亚历山大大帝与大一统》。另外,本辑还编译了沃格林关于世界帝国的讨论。 在“思想史发微”栏目收录了关于路德对世间统治的重塑的论文。“古典作品研究”则是关于歌德的维特形象在当时德国所引起的争议,有利于我们深理解启蒙的复杂性。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58.00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吴思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人。什么是潜规则?作者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的现实“规则”之后所隐藏着的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尤其是官僚权势集团)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联。《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说,“潜规则”是他杜撰的词。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作者的目的是想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不再重蹈从秦汉到明清的历代王朝的覆辙。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明代外戚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26
本书是对明代外戚群体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对明代外戚的人员构成、各项待遇及主要活动行了梳理和分析,还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行了考察,旨在探究明代始终没有出现外戚专权现象的原因,以及外戚群体作为明代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历史地位及其变化趋势,以期对明代历史有更深的理解。作者认为明代外戚群体享有一定的特权,却又始终从属并受控于皇权。明代无外戚专权的直原因是,在严密的制度保障下,外戚群体受到了来自皇帝、后妃、宦官以及文官群体等四个方面的防范和约束。而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思想文化、政治结构领域内的变化,以及前朝的经验和教训,则是明代“无外戚之祸”的历史根源。同时,明代外戚的地位也并非始终“孱弱”,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下降的过程。明代外戚地位的变迁是与整个明代的政治、社会变迁同步的,实为后者的重要内容。


近代中国的周边外交
¥58.80
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放在远东国际关系变迁的大背景下行考察,分析了近代中国周边外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特,探寻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构架和思路。鸦片战争前,中国以先的技术、文化和超群的综合国力,成为文明传播的中心、桥梁和中转站,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多层次的“朝贡体系” ;1840年以后,列强东侵,中国成为弱肉强食的对象,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以夷制夷”,在众多列强侵华的隙缝中谋夺自身的生存和利益;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周边国家的反帝反殖独立运动互相援助、互相呼应,国际地位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冷战和中国内战的制约和影响,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特征是外交服从于内政,南京政府的外交施策出现一系列重大失误。


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以四川南部县为个案的考察
¥58.80
《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以四川南部县为个案的考察》是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为文献支撑,辅以典制文献、官箴书、方志等,以南部县的保甲、里甲、里排、乡约、团练等基层组织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各种基层组织如何对乡村社会行管理。


《太平广记》与汉唐小说研究(精)
¥58.80
本书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宏观视阈下,以对《太平广记》及其相关文献的细致爬梳与深解读为基础,细致辨析《太平广记》的汉唐小说认知,探究《太平广记》对汉唐小说的确认与搜集,揭示《太平广记》总结汉唐小说发展的客观事实;以对《太平广记》在宋元明清以来抄刻情况的细致考察为基础,梳理《太平广记》保存与传播汉唐小说的途径、方式和效果,探寻《太平广记》在保存、传播、整理与研究汉唐小说中的作用、地位与影响,客观评价《太平广记》的小说史贡献。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
¥58.80
《历史的温度(套装共2册)》包括了《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和《历史的温度: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2》两部著作。史书上的一段话、一个名字,甚至一张图,在张玮的笔下,呈现出一张张意想不到的面孔。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年份和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历史的温度:寻找历史背面的故事、热血和真性情》:历史是万花筒,每个人看到的不同,每个角度看到的也不同。有的人看到了残酷,有的人看到了温情。有的人看到了杀戮,有的人看到了救赎。有的人看见了别人,有的人看见了自己。有的人假作真,有的人真作假。 张玮书写的历史,亦正亦暖。正,是因为,在“馒头说”的一个个历史故事中,张玮都尽量用一种第三方、不带感情色彩的口吻还原当时的历史事件。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现在用上帝视角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公平。 而暖,是有趣、有温度,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生人勿近的,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人性、有故事、有真的性情,风趣的文字让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历史的温度:细节里的故事、彷徨和信念.2》:你真的知道土肥圆吗?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是神还是人?抗战期间,整个国家只剩两架轰炸机了,为什么还是要轰炸日本?《后一课》究竟有没有骗人?真实的潜伏,究竟是什么样?…… 是人,就有正反面,就有优缺点。张玮尽可能地用辩证的眼光,结合当时客观的环境,设身处地去看待那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带入立场,或者用视角来评判一件事或一个人。 看起来枯燥的历史,其实活色生香,带着故事,带着血肉,带着彷徨,带着信念。 历史,有真实的温度。


万历十五年(四十周年纪念版)精
¥58.80
《先秦政治思想史》是梁启超政治类学术著作之代表,一名“中国圣哲之人生观及其政治哲学”。原为一九二二年梁启超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东南大学等高校讲课之内容。本书不但对先秦政治思想史行了细致的梳理,而且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行比较,也倾注了梁启超忧国忧民的感情,集中体现了梁启超晚年的文化观和政治思想理念。先秦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如梁启超所说:“所以当时的政治思想,真算得百花齐放、万壑争流。后来从秦汉到清末,二千年间,都不能出其范围。我们若研究过去的政治制度、政治状态,自然时代越发近越发重要;若研究过去的政治思想,仅拿先秦做研究范围,也就够了。”梁启超正是借对先秦思想的发掘,向世人展示中国学术之魅力,这就是此书永恒价值之所在。


中华佛教文学史(精)--孙昌武文集
¥58.80
佛教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发展中,在文学领域发挥了重大影响;而中国文学对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推动对于中国佛教史和中国文学史都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本书即专门探讨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学相互影响和交流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本书原为季羡林、汤一介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华佛教史》之《佛教文学卷》,今加以修订出版,全书分十三个章节,自佛教初传中土时的佛典翻译直至近代文人与佛教,基本按照历史顺序,分门别类地对佛教影响于中国文学的现象加以讨论。对佛教信仰、佛教思想如何作用于中国文人的文学创作行了历史的、概括的描述,堪称作者关于中国佛教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整齐世传——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研究
¥58.80
本书在汉宋间政治、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视域下,考察前四史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形成;藉由人物列传编纂范式的延续与变革,讨论史家意图的流转变化;关照列传编纂范式限定下的史传与其他文献的互动与整合。通过列传编纂这一命题,考察前四史形成的现实基础及其中蕴含的史学思想,乃至文学意识,反思汉宋间史学发展的情况及史学与社会政治的互动,而揭示汉宋史学发展的脉络,及其背后的深层历史动因。


名门望族与中古社会——以太原王氏为中心--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80
中古大族研究是中古社会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的重要命题,它始终是历史学、文化人类学与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古太原王氏是当时著名的名门望族之一,它与整个中古时期相始终。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它以太原王氏为中心,将其纳整个中古社会的大背景下而加以考察,注重对太原王氏与中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综合研究,特别注重其文化特色和优势的探讨。考镜源流,订补谱系,通过对这一家族的仕宦、婚姻、信仰、家风、教育状况、家族经济诸方面的具体分析与个案考察,对其近千年发展历程及其与中古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给予了详细论述,而思考世家大族在中古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我思古人(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58.80
作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思想与人物的精要选编,本书内容主要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价值论理、王国维和陈寅恪等现代学术大师树立的学术典范、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题和对今日文化建构的启示、《红楼梦》与中国文化的渊源阐释、当代学术人物与传统文化的连等8个部分。


清代以来黄河中游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80
呈现在读者手中的这部《清代以来黄河中游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论著是在张健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作者利用清代档案、方志、文集中有关黄河中游地区气候和灾害的大量信息建立旱涝灾害数据库,基于该数据库中的信息,作者对清代黄河中游地区旱涝等级、降雨量变化序列行了重建,并分析其变化特征、演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将之与太阳活动变化、树轮序列等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引起清代黄河中游地区气候变化与波动的原因。不仅如此,作者还选取有代表性的气候事件行个案分析,以复原其形成的气候背景,探讨它们对区域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社会应对方式。这一研究的目标,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讲,是立足于较高分辨率的历史文献,试图复原中小空间尺度上的历史气候变化相关问题。由于作者用力甚勤,写作认真,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对待其研究,出色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读者通过研读《清代以来黄河中游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响应(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也很容易从中领悟其研究的精妙与扎实。在此我不必赘言,仅举一例以见研究者对待学问的严肃态度及其扎实的史料处理功底。


中国轿车史:四十年亲历
¥58.80
作者长期触中国汽车产业,了解大量的幕后信息与产业轶事。本书透过大量第一手资料,以重大事件、知名企业、人物故事为载体,独立观察、如实讲述了40年来中国家用轿车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也讲述了轿车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作者原为新华社资深记者,写作能力强,故本书语言生动流畅,内容带有极强的故事性。更可贵的是,作者对汽车的理解,远远超越了一个产品、一个产业的范畴。作者对轿车所承载的社会、艺术、科技、城市化、新能源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等话题不乏新颖表述,而对汽车社会化、汽车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诸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更有着清晰而独到的认识。


《燕丹子》研究(精)
¥58.80
《燕丹子》是早期出现的杂传小说之一,以荆轲刺秦为题材,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明代胡应麟谓其“当是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在中国小说史初期,出现《燕丹子》殊可惊叹,其长篇体制和成熟的文体特征,对现行的小说史观念构成了挑战,其文学成就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小说的发生状况和小说文体特征的民族性。本书将文本研究与历史、文献、考证结合起来,对涉及《燕丹子》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鉴于《战国策》和《史记》也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在考论《燕丹子》与两部史书复杂关系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这部作品的成书时代、可能的编作者、历代著录及其他相关命题。同时,立足于小说发生的学术背景,对其文学成就和小说史地位作出相应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