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来前书
¥23.52
杨牧始作《山风海雨》(1987)在八十年代中,继之以《方向归零》(1991)与《昔我往矣》(1997),遂完成一早期文学自传之结构,探索山林乡野和海洋的声籁、色彩,以及形上的神秘主义,体会人情冲突于变动的城乡社会里,感受到艺术的启迪,追寻诗、美和爱的踪迹,自我性格无限的犹疑和执著,并于回想中作荒辽幻化的前瞻,思维集中,风格刻意一一在多变屡迁的散文笔路下展开。三书自成系列,脉络延伸,止于一秘密作别的时刻,合帙为《奇来前书》。 封面绘图(杨牧胞弟作)奇莱山,台湾中央山脉中段的山峦,在杨牧故乡花莲境内,台湾十峻之一。台湾版《奇莱前书》来到大陆,杨牧易名《奇来前书》。
柏辽兹回忆录:狂飙之子与十九世纪西欧文艺
¥23.52
在本书中,柏辽兹回忆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一生,从童年的艺术启蒙、青年时代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到中晚年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其中也穿插了他的家庭生活和爱情经历等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艺术家传记,也是一部永不止息的生命之书;另外,柏辽兹讲述了他与许多文艺界友人的交往,以及他在欧洲各地的游览经历,因此本书又可说是一部时代文艺的见闻录。
船夫日记
¥23.52
“这条船是大家共有的。你们建造了它,我们一起乘它出航;不过,我们无法操纵那将我们席卷的水流。 既然这样,你们还需要船长、舵手、大副、二副和水手们做什么呢?” 《船夫日记》1992年出版,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伊姆莱自1961年至1991年所写下的日记。这本历时三十年的日记,记录的不是日常的琐事,而是每日的思索,是对自己平日所进行的、近乎偏执狂的思考的哲学性表述和文学性记录,是他与帕斯卡、歌德、叔本华、尼采、卡夫卡、加缪、贝克特、伯恩哈德的对话。凯尔泰斯像一个冷静理智的科学家,用客观的眼睛,详细记录了日常生活中散落的思维碎片,坦率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念和尝试,将生活描述与艺术表述有机结合在一起。 《船夫日记》是凯尔泰斯对个人思想轨迹的描绘,对纳粹大屠杀和集中营生成因素的深刻思考,是他对生存与死亡意义的哲学思辨,对自己写作动机和目的的残酷剖解。通过《船夫日记》,我们可以惊讶地发现,凯尔泰斯就像一个“早产的老者”,当他在十四岁经历了一年的纳粹集中营苦难之后,他就已经成熟了;这种成熟不仅是性格上的,而且更是思想上的。可以这么说,他就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存价值——用文字表述,而这种表述,是一个聋哑人振聋发聩的无声呐喊。
打回原形
¥23.52
朱新建刻过一枚闲章,“打回原形”,这次拿来用作书名,因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近三十万字,收录了朱新建这辈子散落在各处的话语,有关千年画史,文人往事,古今中外,世事纷呈;有精妙通透的阐释,亦有零零落落的碎语,却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或深或浅,或隐或白,都是他的性情与风流。
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理想国的话1)
¥23.52
“理想国”一年出版新书百多种,举行论坛、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也有百多场。这些书与活动,可以看作是“理想国”对于这个时代要说的话。话题虽然零散纷纭,但态度、旨趣,甚至立场,还是有的。为此,我们想要以一年为限,从出版的书、举办的活动中,选出有意思的篇章,辑成“理想国的话”,一年一年出下去。 《理想国的话001: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是“理想国的话”系列的本。“词语”一辑摘录、编选了在过去一年(2014为主)我们的作者、嘉宾在活动现场或是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发言,收录了冯唐、桑格格、张大春、袁凌、杨葵、阎连科、贾樟柯、葛兆光、史景迁、梁文道、许知远、张晓舟、绿妖、水木丁、马岩松、徐小虎、陈丹青、钟立风、等人的精彩言论。“知识分子与他的时代”,以西蒙诺夫、沈从文、君特·格拉斯等几个知识分子的个案,重新思考“知识分子与他的时代”这一议题;“理念的力量”,选取了与此主题相关的诗歌、文章以及沙龙发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理念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想象文艺”则收入了陈丹青、西川、严明、陈德政等作家分别从艺术、摄影、音乐角度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文章。
老杆子
¥23.54
张四十,典型的南京“老杆子”,一个十足的混不吝。蛮横任性却仗义敢言,头脑灵活但又不谙世事。就是这样一个底层的小人物,操着地道的南京方言,带着浓浓的南京市井气息,用自己的人生哲学,在街巷里摸爬,在时代中浮沉,在凄风苦雨中经历人性的嬗变和升华。
随园诗话(珍藏版)(套装四册)
¥23.56
真情是诗人创作的首要条件,是诗歌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以真情感人是诗的主要审美功能。《随园诗话》认为“情至不能已,氤氲化作诗”,诗作为抒情的艺术自然应该“自写性情”,“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反对以考据代替性灵,尤其推重诗“言男女之情”,强调“诗可以兴,诗能人人心脾,便是佳诗”。其次,诗歌创作必须做到有个性,即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我”即诗人特有的秉性、气质和审美能力,强调“我”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因为有“我”,所以艺术构思要有独创精神,所谓“精心独运,自出心裁”,才能独抒性灵,“出新意,去陈言”,写出风格的多样化。第三,诗人创作必须具备特殊才能,亦即要有“诗才”。其表现为才思敏捷。即“诗文之道,全关天分,聪颖之人,一指便悟”,《随园诗话》尤其重视诗歌创作构思所产生的“灵机”“兴会”这一灵感现象,推崇“天籁妙”的自然表现艺术。《随园诗话》阐述上述诗论时,大多是结合选诗生发的。诗论的美学思想是《随园诗话》的选诗标准,诗论又是在评论选诗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随园诗话》所选的诗虽然具有标准较严,作者面颇广,女子诗尤多,题材丰富等“集思广益”的特点,但所选的诗也有碍于情面,徇一己之交情的,某些“情诗”感情不够健康积极,甚至还有宣扬迷信唯心的思想,且引用古诗文多不注明出处,引文亦时有谬误而未曾校订。这些都是《随园诗话》的缺陷,读者在阅读时,应加以注意。
畅销小说写作指南
¥23.60
内容简介: 肯·福莱特这样的畅销书作家有一个共同:他们掌握了写出极具吸引力的世界级畅销小说的诀窍。阿尔伯特·扎克曼是位传奇文学经纪人,与许多畅销书作家合作过,包括肯·福莱特、迈克尔·刘易斯(《大空头》)和斯蒂芬·霍金。扎克曼是教授作家畅销书榜所需技巧的大师。 在这部已授权七种语言的畅销写作指南中,扎克曼为你解密不为人知的写出畅销长篇小说的窍门,让你知道你也可能写出销量百万的小说。 阅读此书,你将学会如何构建、使用提纲,如何选择、塑造人物,如何控制视角并利用视角引起读者的共鸣,如何将人物关系交织在一起,大场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场景,如何编织情节线以营造最大程度的冲突,如何把握情节的节奏,何为故事以及如何创造故事。 这些知识都是在对经典作品的分析中提出,比如《飘》《教父》和《荆棘鸟》等。 如果你梦想写出一部畅销小说,这本书对你来说将是无价之宝。读一读本书,好好学习,说不定你的名字有一天也能出现在畅销书榜上。谁知道呢? 作者简介: 阿尔伯特·扎克曼 著 Albert Zuckerman 传奇文学经纪人,著名文学经纪公司 “作者之家”(Writers House)创始人。 与扎克曼以及作者之家合作过的畅销书作家包括肯·福莱特和斯蒂芬·霍金。 扎克曼自己也创作小说和电视剧本,曾在耶鲁大学教授戏剧课程。 姚瑶 译 作家、译者、摄影师。著有《时光电影院》《失眠症患者的夜晚》等,译有《消失的飞蛾》《心是孤独的猎手》等。在平铺直叙的日常里,希望一直写下去。 名人推荐: 任何具备上述三种特质(讲故事的能力、对语言的热爱和毅力)的人都可以成为小说作家。但你如果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小说作家,还需要一样东西——这本书。 ——“世纪三部曲”作者肯·福莱特 这本书让我写出了《数字城堡》,从此成为畅销书作家。 ——丹·布朗 目录 序言 2016版前言 01. 篇 02. 何为大书 03. 设定小说的背景 04. 如何拟定大纲 05. “大于生活”的人物 06. 视角 07. 强化人物关系 08. 构建场景 09. 大场景 10. 编织情节串 11. 情节编排的节奏 12. 故事 13. 修订 14. 付梓出版,登上畅销书榜 试读 序 言 肯·福莱特 在小说家所需具备的诸多素质中,有三种是重中之重——小说家必须想象力丰富,必须有较高的读写水平,必须一条道走到黑。不过,你也许拥有以上三种素质,却仍旧写出了一本烂书。我知道的。我就写过好几本。 从记事起,我就做过许多精心编织的白日梦,内容不外乎假如我遭遇海难、流落荒芜孤岛,或者成为百万富翁,抑或不得不上战场,我会做些什么。 当我还在襁褓中时,妈妈一天到晚给我讲故事。我不知道究竟是这些故事滋养了我的想象力,还是我只是遗传了她的本领。无论如何,步校园后,我可以随口编出故事,就像踢球一样毫不费力。 在我自己的孩子年少时,我会给他们讲即兴创作的幻想故事。在公交车站,儿子会问我,为什么有些公交车是红色的,有些却是绿色的。(那时候,伦敦城的公交车全都是大红色的,乡村公交车则是绿色的。)我会说:“我们要上的那辆是蓝色公交车。它会在眨眼间带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但它在你的一生中只来一次。如果我们赶上了蓝色公交车,我想去美国西部见见比利小子。你想去哪儿呢?” 如果你也可以做到,那么你就是想象力丰富的人。但别太扬扬自得,要感谢你妈妈。 作家的读写水平也要高于平均水平。绝大多数人都发现,把想法转化为文字简直难如登天。他们能给朋友写封信,或者给同事发份备忘录,但要让他们写份四页纸的报告,或是给当地报纸写篇文章,他们便惴惴不安。 如果有人要我帮忙修一辆无法启动的车子,我也会紧张:我大概知道需要干什么,但我需要花一整天去做别人五分钟就能搞定的事。我并非成长于汽修之家,我成长于阅读之家。唯一能够让你妙笔生花的途径就是经年累月地阅读与书写。 我认识的大部分作家都热衷于艰深的拼写和语法问题。比方说,“each other”和“one another” 是否有语义上的区别?有些人说“each other”应当用在只涉及两个人的语境中,而“one another”则指涉三人或更多的人。文字编辑或许会纠正没有遵守这一规则的作家。但也有些权威人士坚称二者并无区别,人们在日常对话中也没必要对二者加以区分。 你是否觉得这就是个不足挂齿的小问题?若你这么想,那你大概率不会成为职业作家。文字就是我们的工具,微妙的区别无比重要,哪怕读者并不会注意到。当我头一次遭遇“each other”和“one another”的难题时,想到我很可能这辈子都误用了这两个词组,我真是有惊慌失措。 作家们往往迷恋双关语、文字游戏、变体拼写、地域方言、洋泾浜英语的形式、新造词,以及同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息息相关的一切。同样,画家们往往沉迷于光线是怎样落在物体表面并改变了事物的模样的。若你不热爱你所使用的语言,那么你永远不会成为作家。 最后,你必须一条道走到黑。大多数人动笔写一部长篇小说后永远都写不完它。 一始,你会被写作过程中的新鲜感(原谅我用双关语 )驱使,不断写下去——你的脑袋创造出了人物和情节啊。然而,当你已经写了五十甚至一百页,你会意识到,你还得再写六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写完。你想着所有你错过的电影,所有你同朋友在酒吧里度过的夜晚,所有你无法观看的电视节目,所有你无法完成的家务活——为了什么呢?为了一部很可能没有一个人想看一眼的长篇小说。在这一刻,大多数人都放弃了。然而,极少数人会说:“去他的吧,或许没人愿意看它,但我已经动笔了,我要写完它。” 任何拥有上述三种素质的人都可以写长篇小说。如果你想写出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那你需要更多的东西。你需要这本书。 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不是超级畅销书。它以首版平装本的形式在英国、美国和德国出版。在美国,你现在依然能得到它。书名是“巨针”,而它仍在售卖的唯一原因是,人们将它与我的另一本书《针眼》搞混了。 若是你读过这本书,你能看到一个拥有我所提及的三种素质却完全不具备技巧的人会写出一本怎样的书。 我从《巨针》走到《针眼》的一路上是阿尔伯特·扎克曼陪伴的,他就是你手中这本书的作者。 起初我认为阿尔是个假装无所不知的讨厌鬼。对于我的写作灵感、大纲和草稿,他总有负面评价要说。那时我已经在英国过书,但在《巨针》之后,他再也无法将我的任何作品兜售给美国出版商,而他对此总是能找到一些该死的借口。 我给他发去一份大纲或草稿,得到的反馈则是一说教。他的说教始终这样始,“我没办法在美国卖掉这本书的版权,因为……”,紧随其后的是对美国出版业的评头论足,但事实上这是小小的一堂课,教的是一本畅销书需要具备什么:我需要读者能够快速认同的人物;书的背景应当设定在人们想去造访的社会环境中,而不是贫困潦倒的英格兰工人阶级聚集区;故事缺乏强烈的戏剧性疑问—— 一种能从头至尾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疑问。 但他又知道什么呢?他不过是个三流文学经纪人,写过几部长篇小说,那些小说还没我写的成功。但问题就在于,无论他有多么不流,我反复思量之后总能发现,他是正确的。于是我始听取他的建议。“你故事里的人物没有过去。”他曾这样说过。我就是从那时始给我的主要人物安排双亲、童年、青春期的痛苦回忆等。当我头一回尝试为我的长篇小说(就是后来的《圣殿春秋》)写大纲时,阿尔评价说:“你织就了一幅中世纪生活的壁毯,但我需要的是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通俗剧。”数年后,我给他的便是环环相扣的通俗剧,人们很爱这本书。 鲜少有人能够给出这种建议,即便有,也没有阿尔·扎克曼的建议那么好。我从来不曾完全独占他,但现在,他写了这本书,我就不得不同成千上万的作家分享他。跟你们说实话吧,我有嫉妒。但是管他呢,我可不能自私啊。 所以他来了。享受他吧。向他学习。他是最棒的。祝你们写作好运。
冰献给鹰:伊沙的现代诗写作课【全书分为18讲,生动还原了诗人伊沙的现代诗写作课课堂现场。】
¥23.60
通过对中外诗歌作品的细致讲读,结合对各种诗歌群落和诗歌观念的评析,伊沙提供了一种可实践的现代诗教学样本,激发了一大批青年学生进行诗歌写作的热情。
钱学森与清华大学之情缘
¥23.60
本书是为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和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而编写的一部纪念文集。全书分上、中、下3篇。上篇记述了钱老与清华大学的不解之缘、与清华大学校友的情谊以及钱老为支持母校创办新专业和发展交叉学科所做的贡献。中篇分“创办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继承遗愿创办‘钱学森力学班”’和“培养英才的理论与实践”3部分内容。下篇包含4个部分: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创新与杰出贡献;钱学森创立系统科学等新科学、新产业;钱学森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探索;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学习。
放风(乘风破浪的大叔!大仙、黄燎原、张驰、老猫、李大卫“60后”系列)
¥23.66
《放风》是作家狗子对自己生活状态的记录,通过远赴他城、与友相聚等发出人生感慨,并透过各类聚会,体验、观察各地啤酒及喝酒文化的异彩纷呈,捕捉了生活中快意畅达的生存符号。作为一个作家,作者在许多篇什中描述了当代文坛名人的逸闻趣事,如邹静之等。而作为一个饮酒文人,他对待疾病的乐观、人生困厄的通透,借生花之妙笔,尽显“侠客”之豪迈。他把自己已逝的狂放不羁的岁月写活了。阅读本书,可以从中窥见一代文人的流浪情节和处世态度。
经典之重写与重探:晚清民国词论集(精)--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23.66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各三篇文章。上编主要讨论晚清民国间词人在创作方面对唐宋词经典的汲收、摹写、重写与回应。下编以晚清、民国词学论者如何看待、讨论、诠释唐宋词经典为主题,由于学界关于晚清词学之讨论已颇丰富,故作者选取了一些较为冷门,少为人所注意而又颇有启发的案例。这六篇文章通过不同角度和案例,各照隅隙,阐述了晚清民国间词坛审视唐宋词经典的一些情况。
但求灵魂有富余
¥23.70
但求灵魂有富余
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23.70
附赠精美赏读手册! 送一首诗给你的爱情!《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伟大的诗人”聂鲁达的情诗全集,完整收录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被誉为“情诗圣经”。它们穷尽了爱情的一切表达:情欲、迷恋、痛苦、绝望……是全世界传诵*广、*受读者喜爱的情诗集,全球销量超过1亿册。此次为中文版首次正式授权,由西班牙语完整译出。 聂鲁达20岁时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为他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船长的诗》《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是聂鲁达写给爱人玛蒂尔德的情诗,充满了突发的和炽烈的激情,字里行间都是对玛蒂尔德的爱。“爱是这么短,遗忘是这么长”“我喜欢你沉默的时候,因为你仿佛不在”等经典的聂鲁达诗句,动着每一个恋人。
风吹在水上:致宋淇书信集
¥23.70
在这些通信被宋以朗从父亲宋淇的遗物中发现之前,所有知道“吴兴华”这个名字的人——大多也就是从少数文学史中读得此名——哪怕是对现代文学和新诗颇有研究的文学史家伙教授,都不相信吴兴华还有未公开的文字存世,而他的博学之名就像一个传说,学者们从他的诗作、译作、文论中探得一二。然而这批通信的发现,却把他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存在:“通信自1940年始,终于1952年,即他十九至三十一岁的时期,多数由北京寄往上海,直到1949年后宋淇南迁,信便寄来香港。一如所料,除了谈点生活近况,吴兴华写给好友的多是读书心得,作诗经验,当中还抄录了好几首从未发表的诗作(例如1947年写的四首七律)。尽管是信笔而书,不事雕琢,但他的见解大都清新俊发,想是长年阅读的精华,莫非*手经验之谈,相比今天(甚或当年)人云亦云的风气,我只有拜服,只有惋叹。尤其触动我的,是这些信都写得如此诚恳,如此贯注着热情——但吴兴华的热情不是这世代的热情,它是古典的,又是浪漫的,既对未来抱有童话式的盼望,同时又对过去怀着宗教式的虔敬。他的热情不浮躁,不激昂,没有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而是带着忍耐,不离辎重,守约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读着这些书信,你便明白日军即使能令北平陷落,却攻不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梦,轰隆隆的炮弹虽曾摇撼千万里的黄土大地,然而六十年后能震动人心的,却不如这一纸鸿雁,上面写满了诗人的梦。”
旅行者的早餐
¥23.70
《旅行者的早餐》是作家米原万里的美食美文随笔集。 人类舌尖上永远住着一对好邻居,深厚的文化和有趣的笑话。米原万里身为知名俄语翻译家,也是赫赫有名的“毒舌美人”,自如地游走在欧亚大陆,记录下爆笑吐槽的舌尖之旅。 兴高采烈地在俄罗斯吃鱼子酱,愁眉苦脸地在捷克吃炸鲤鱼,去欧洲寻找童年的美味土耳其蜜糖,又在派驻西伯利亚时吃新鲜的冰鱼刨屑……米原万里追随着难以满足的味蕾,游走在饮食文化的广阔地图上。食物满足了饥肠辘辘的肠胃,也抚慰了漂泊不定的心灵,美食和烦恼全都一扫而空! 吃好吃的东西要死,不吃也要死,无论如何都要死的话,不吃就太浪费了!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23.70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完整收录了20世纪全世界zui杰出的诗人纪伯伦享誉海外的传世名作《先知》和《沙与沫》,由知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和人生的智慧书。 《沙与沫》由一篇篇韵味悠长的短章组成,好比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折射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瑰奇想象,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堪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 《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zui好的礼物”,是一部指引人生路途的经书,字字珠玑,诗意盎然,宛如一道甘泉,潺潺滋润读者的心田。作者以智者临别赠言的方式,论述了爱与美、生与死、婚姻与家庭、劳作与安乐、法律与自由、善恶与宗教等一系列人生和社会问题,充满比喻和哲理,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 纪伯伦的散文诗被翻译成56种语言,入选20世纪百部文学经典,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东西方读者。
边界
¥23.70
诗集《边界》是诗人孔祥敬出版的第五本诗集,前四本分别为《寻梦》、《追梦》、《灵魂鸟》和《汉风楚韵》。本诗集收录了作品近两年一百一十多首作品,这些诗作从生活细节人生感悟取材分为四辑,“行吟集”主要为歌颂,“缅怀集”表达追祭故人之念,还有“讴歌集”和“随心集”,内容积极向上,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党,关注生活珍爱幸福,以及向往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人生情怀。一花一草一景一物在其诗作中皆有生命、情感和灵性,语言唯美干练,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地下乡愁蓝调
¥23.78
摇滚乐看似热闹,实则无处不浸透着寂寞,我们的青春,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是一本披着音乐外衣的青春事件簿,一部关于已逝年代的往事纪念册。 一九七一年,史上*伟大的摇滚乐团披头士已经解散;乐史“三J”——吉米·亨德里克斯、珍妮丝·乔普林、吉姆·莫里森都已不在人间;一九六〇年代“伍德斯托克国”那个充满鲜花和大麻味的嬉皮梦被滚石乐队的阿尔塔蒙特惨案彻底粉碎。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大洋彼岸的痛苦与迷茫。 一九八一年,胡德夫、杨祖珺已因“美丽岛事件”远离歌坛、各奔东西,“民歌运动”即将走到尽头;随着罗大佑、苏芮、李宗盛、张艾嘉等人的崭露头角,台湾乐坛的*期已在不远处招手。这时的马世芳,并不知道他家的客厅,正是这场变革的集会场所。 然而,整整“晚出生”一个世代的他,把本属于上一辈人的青春记忆,用一篇篇感同身受的文字记录了下来,转换成为或激动、或落寞、或感伤的种种情怀,如今的我们再随其追忆这些情怀,也许只是为了想要知道自己是从何处而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青春时代的某一天,按下录音机的播放键,启蒙时代便倏然来临。 生命中只会有寥寥几个这样珍贵的片刻。你撞上了一桩什么物事,足以改变你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就在那个瞬间,你永远告别了懵然的旧时光。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饱满,然而也感觉到一些些的失落。 ——马世芳
见梦 : 小记者鹭岛采访行
¥23.80
《见梦一小记者采访行》 小小一书,分作三篇,文字的智与美,爱与善,趣.....泉汨汨,溢于笔端。在第-篇“小记者趴趴走”,小作者从峥嵘岁月的厦门人民“海堤精神”说起,娓娓道来,跟随“踏踩春天的足印”厦门日报社融媒体小记者看特区活动,走了厦门各行各业,小脚步实地探访,用赤子之心讲述厦门故事。在采访金砖、申遗、国际洽谈会过程中,用稚嫩的笔展现了现代厦门的生 态、放和智能。在“红色遗迹巡礼之旅”,小作者励志追寻革命足迹,向厦门英雄小八路致敬。可谓,尤见初心,薪火相传。在第二篇“七彩光絮絮语”,小作者在-叠白纸上抒写着七彩童年,在这里,有趣味的小记活动:用望远镜观察鸟儿,在大巴车上听老师说英语绕口令,用衍纸创造童话世界,竞选小主播,体验五花八门的课程等;也有明媚的学校生活:秉持童心的老师们踢毽子、同学们DIY环保袋、相聚博饼、拍毕业照等;还有温馨的家庭陪伴:既有“口水机” 妈妈,也有“萌呆” 老爸。可谓,织爱成篇,其乐融融。在第三篇“追梦人励励行”,既有花样少年的多彩演绎,修车师傅的诚信朴实,班级劳动委员的吃苦耐劳,又有澳头哨所女民兵的飒爽英姿,鹭岛海洋人的战天斗雨,远洋特殊读者的一片赤诚;既有高考数学状元的倾囊相授,哈佛女孩的侃侃而谈,小画家的满腔热爱,又有大作家飞翔的文学翅膀,总编辑的真心真言,大记者的谆谆教导;既有蓝天救援队的科普传授,又有种花达人的悠然分享。可谓,纷至沓来,奇思翩跹。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如果说每个小朋友的梦想是一滴水, 那么千万水滴汇聚在一起, 就是一路欢歌奔涌的江河,即是“见梦”。
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
¥23.80
康德的历史哲学长久以来一直为中文学术界所忽略,往往被视为过渡到黑格尔与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桥梁,而不是一套成熟的理论。但这确实是个很不幸的误解,因为康德历史哲学自成一派,与黑格尔、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分属不同的类型。康德本人虽未撰写一部讨论历史哲学的专著,但有八篇重要的文章直接涉及历史哲学。 本书包括这八篇文章的译文及注释,并在书末附有详细的研究书目供读者参考。通过本译作,读者可以了解康德的历史观、对“启蒙”和“人类意志”的独特理解、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以及康德哲学系统中“自然”的终极目的。 以研究康德哲学为志业的学者李明辉先生,留学德国获得哲学博士后,致力于康德著作之翻译,且不时核对三种英译本及何兆武先生的中译本,直接从德文精心翻译并修订译文,终以此译本贡献于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