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的天空
¥23.20
《期望的天空》是作者退休后写得*部散文诗集,为寻求田园生活、实现新梦想而抒写的。共四个部分,即《流萤》《期望的天空》《风中絮语》《飞絮集》,12万余字,主要写作者退休后追求田野生活、旅居边塞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恨,以及对过往的回忆和反思,期望晚年能实现年轻时的文学梦。《流萤》作者从美好的爱情始写,借流萤的特性,隐喻作者对爱情的憧憬渴望,对所遇到的女人离弃、不敢迈出世俗对黄昏恋的桎梏,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以及对世俗的不满和批判,反应了作者渴望他心中的女人能走向他或渐行渐远的矛盾心理。《期望的天空》主要写作者自己的成长、求学、工作、生活、家庭轨迹,写了妻子的背叛、对儿子在单亲家庭长大的愧疚、对小人暗伤的痛恨、对勾心斗角官场的悲愤,作者以朝山(九华山)、拜佛为寄托,追寻自我精神皈依。《流萤》和《期望的天空》两个章节整体格调略显孤独、压抑和批判。 《风中絮语》主要写儿子的成长,以及结合自身阅历和经验,对儿子的忠言,有像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体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爱,具有教育意义。《飞絮集》主要写婚姻,种种原因女孩未能与初恋走婚姻殿堂、而与大男孩成了爱人,组建了家庭,有了孩子,可女孩得到初恋的消息后,内心起来了波澜,大男孩也不再视其为女皇,*终离婚,但是女孩也未能与初恋走婚姻,整个格调充满了批判、悲伤和迷茫。
书缘与人缘(唐德刚作品7)
¥23.25
胡适时代,卷土重来;张学良将军,动机纯正,心际光明,敢作敢为,拿得起放得下而永不失其赤子之心;顾维钧,世界上的流外交干才、举世闻名的国际政治家,搞的却是个弱国外交;《传记文学》的责任,*大的阿Q,*凶的阎王,“以一人而敌一国”! 本书以“书缘与人缘”为名,是史家唐德刚(“我的朋友唐德刚”,胡老师胡适的收山小门生)多年读书与日常见闻文章的集合,共三十二篇,其中谈到了胡适、顾维钧、张学良、刘廷芳、吴先、刘绍堂、杨振宁等人,又论及《传记文学》、《鲁拜集》、《唐诗浅探》等书,于普通的细节中展现出历史的风貌。作者写人、评书,都把自己放在其中,穿插不少逸闻趣事,信笔所至,洒脱不羁,其中可见50年代到80年代美国华人学者生活的艰辛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深沉的热爱和极佳的人文素养。 它们都是笔者平时意到笔随的札记性的零星作品之汇积,没有显明的系统,也谈不到深度。不过笔者渐老境之时,数十年国仇家难的煎熬和千百卷中西典籍的浸润,以及半辈子教读异邦、心怀故国的感慨,发而为文,也不能说没有发愤之作。只是我祖国文明深厚,当前世界学问无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终日恓恓惶惶,追随群贤,日夜修之不暇,何敢以愚者滴之得,故步自封?
新闻业的怀乡病
¥23.28
本书是一部媒体评论集。许知远从新闻从业者的视角,聚焦《纽约时报》《大西洋月刊》《财富》《经济学人》《连线》等传媒巨擎,对它们的经营理念、发展历史、未来走向进行了有益的梳理,展现了这些传媒帝国的媒体精神。作者回看这个行业的往昔时,在书中漫生出来的尊敬、怀念,以及乡愁般的忧伤,对于今天的新闻从业者和媒体研究人员都不无借鉴作用。
周作人自编集:风雨谈
¥23.31
《风雨谈》收录周作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六年五月的作品。周氏在书中着力对中国古代著述加以缜密的审视,涉及领域甚广,投精力至巨,所写文章虽然都是短篇,这项工作却是系统的。此种审视首先是思想意义上的,而作者的文学观念也时时有所体现。他的功夫是“披沙拣金”,态度是“褒贬显然”,从古人之作中看到许多弊害,也发现了若干好处。其间的取舍标准,即一向强调的“疾虚妄”和“重情理”;换句话说,他的立场是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或者一并说是现代文明。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第5册)
¥23.35
本套书共分为六册,悲剧三册和喜剧三册,收录了《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11部悲剧和《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12部喜剧,均按照莎士比亚写作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序。这套书采用朱生豪先生的译本,久经考验,值得广大读者阅读收藏!
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第6册)
¥23.35
本套书共分为六册,悲剧三册和喜剧三册,收录了《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等11部悲剧和《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12部喜剧,均按照莎士比亚写作时间的先后依次排序。这套书采用朱生豪先生的译本,久经考验,值得广大读者阅读收藏!
我选择独自一人
¥23.40
《我选择独自一人》是法国女作家玛塞尔·索瓦热奥短暂一生中出版的一部随笔集。当她因患肺结核而来到法国小城特奈欧特维尔疗养时,竟收到了爱人的分手信。遭遇身心的双重,她写下一封封没有寄出的信,记录这段无望爱情带来的苦痛,对易碎的男女情感关系作出了冷静剖析。这些书信集结成《我选择独自一人》,为法国女性文学留下了一个孤独而决绝的身影,被誉为突显女性自主意识的尊严之书。本书还收录了索瓦热奥生前未出版的作品,包括艺术评论、回忆录和部分日记。这些文字同样充满对情感、对自我、对生命的剖析,完整地呈现了一个细腻、敏感的知识女性形象,让我们得以深到这位早逝天才的文学世界。
你我之间隔着一朵花
¥23.40
这是一本纯美暖心的诗绘本,也是一本可以记录心情的笔记本。书中收集了近30首隽永的诗和几十幅纯美的画,以一位“忘记了年龄的人”的身份,表达着他对爱、自由、幸福、尊严、理想、成功、友谊的理解和追求,编织了一位朋友想要寄托给读者的成长之梦。书中的诗和画充满着自然主义的风格,万物有灵,朴素崇高,意趣纯真,是一本读后能让人感到抚慰、温暖、点亮的诗歌绘本集。
石头记脂本研究(红学经典)
¥23.40
冯其庸:我深深感到要研究《红楼梦》,家世研究和抄本研究是两大前提。不了解曹雪芹的家世和他自身的遭遇,就无法理解他的这部书;不研究《红楼梦》的早期抄本,不确切掌握曹雪芹的文字,就无法对曹雪芹的思想和艺术作出切实的评价。
悦读秦少游
¥23.40
读懂人物情感,才能真正读懂作品。本书精心选取秦少游诗凡44首,词25首,文24篇,分诗、词、文三编。每编的导语分别略述秦少游诗、词、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每篇作品配以注释和阅读提示。全书图文并茂、注释赏析相结合,注重在时代背景中还原人物情感。期望通过这本书,在秦少游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更多的读者走近秦少游,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感受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格魅力,进而感受古城高邮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历史的侧影
¥23.40
《历史的侧影》是著名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先生据采访实录整理成文的系列文章的合集。本稿文章均已在国内刊物《同舟共济》上发表过。本书是对中国大陆政坛先辈的寻访文章,如《在吕正操将军家》、《儒将熊光楷》;本书是对台湾的访问纪实,包括从日记角度来观察台湾政坛的《从日记解读两岸政坛》、追寻曹聚仁先生作为国共密使事情踪迹的《国共密使曹聚仁》、从不同角度审视李登辉政坛角色的《反复无常的李登辉》及台湾访问期间杂文琐记的《台湾访见录》等;本书是对海内外知名学者、文化及社会名人,包括对钱学森、傅雷、韩素音、梁实秋、庄则栋及陈逸飞、谢晋、李宁、黄健翔等的寻访笔记。本书稿所有文章为叶永烈先生的采访实录整理而成,本稿中的采访对象不涉及敏感人物,采访内容也不涉及任何敏感话题,符合出版的要求。
倾听思想的花开:王雪瑛散文集
¥23.40
《倾听思想的花》分成四个专辑:“大学之大”“生命磁场”“远方之远”“心海日出”。 全书以“北大气度”篇,详实地呈现了北大、清华,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名校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探究中西方教育理念。 评论家王雪瑛以传神的笔触描绘出一批中外文化大家的身影,蔡元培、梅贻琦、冯友兰、胡适、冰心、梭罗……生动地展现他们的艺术追求和人生意境。从名校到人物,从美国西部到东部的旅行散记,不同的专辑呈现不同的领域,王雪瑛以诗与思的结合,建构出独特的审美空间,这是有人文关怀、思想力度,文化底蕴的散文,这是新锐生动的通识教育的好读本。
文学经典怎么读
¥23.50
本书从国际文凭(IB)课程的视角重新解读文学经典,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各领域多部经典名著。 作者钱佳楠既是资深的IB中文老师,又是作家,她在中文素养课上,以批判性阅读为工具,带领中学生阅读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做整本书的阅读,并以此为出发行学术写作。 在IB课堂和考试中,不再有可供参考的标准答案,只要你学会清晰地、有逻辑性地,有理有据地表达你的观,你就可以得到高分。无疑,这种阅读尽管有难度,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考论证能力,也提升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国际教育领域广受推崇,也成为中国高考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同时,本书有助于读者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还可以为家长帮助孩子做整本书阅读提供有价值的范本。
正午. 7, 我们的生活
¥23.50
《正午》第七期,发掘“名人”不被知晓的另一面,寻找乡野间被忽视的角落,捕捉时代中执拗的低音。这一次,我们潜社会现实与自我的心灵,以故事重新理解“我们的生活”——表面看似波澜不惊,内里却激烈动荡。 从“自我”出发,回忆“尼曼项目和我的记者生涯”;于“春秋”中,听“乞丐的歌单”、看“东北农民彼得洛夫的幸福生活”,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戏剧一刻,感受时光流逝的力量;于“传奇”中,展现围绕“浙江省*悬案”追缉凶手的二十二年,看到阳光照耀下,还有晦暗不明的地方;*后,从“自我”回到“我们”,以一幅“被遗忘的女子图鉴”记录我们所处的时代。 这就是我们,一个一个“不彻底的人物”。个人的悲歌,大时代中微小的努力,集聚于此,就是我们共同的生活。
东京蠹余录
¥23.50
日本东京千代田区神保町,是世界*的古书店街,自明治年间起,这里便书肆林立,文风鼎盛。晚清以来,大量中国人来到神保町淘书,其中有腰缠万贯的清朝公使,也有囊中羞涩的留学生;所有珍稀古本,也有新学书籍。本书作者近年亦负笈东渡,求学期间出于东京的大小书肆,将实地考察与史料积累结合,写就此书。 本书既是访书记,又是书店史,所写的十三家古书店,从江户时代末期的文求堂书店,到平成时代的光和书房,跨越一个半世纪;学者、书商、政客、作家,各色人物粉墨登场。鲁迅、郭沫若、王国维,岩波茂雄、内山完造、吉川幸次郎……他们的故事,就以这些古书店为背景展。
一颗党心耀百年:百名共产党员口述历史
¥23.50
*部以*人称撰写的口述建党百年历史的纪实作品,从建党以来,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百名共产党员一生坚定跟党走的动人故事,横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各个历史时期。这些不同时期荡气回肠的故事的主人公,有同一个光荣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从青葱年华入党,到战场上和共和国建设的舞台上历练自己的党性,再到和平时期忆往昔,感念党恩,集中展现了在党旗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代共产党员爱国爱党、无私奉献、奋勇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风采,这种风采延续百年,已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在华夏大地高高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后人永远传承。本书中的文章适合青少年细细品味,有助于打造完美心灵,培养高尚情操,体味不同人生,对青少年写作也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不经意
¥23.50
立春,抄一页小楷《入菩萨行论》;芒种,冲一碗二十年的茶饼;夏至,深夜在胡同里拍电影;立秋,回忆那年成都的菊花香味;处暑,听老先生弹奏古琴曲《忆故人》;白露,跟随虞山吴派余老师学琴;大雪,闭户读日本古典文学《徒然草》;至若清明扫墓,立夏观雨,寒露听风,霜降看琴……生活中的这些柴米油盐、风花雪月,构成了读书、写作两大主题的底色,它们更接近“不经意”的本来意思。恰如作者所言:“过日子,流水一样,一泻千里,得失成败都是不经意。”读书、品茶、写字、弹琴,跨出“界”,跨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不经意间的动人时刻;在嘈杂浮躁的现代社会里,保持一份冲淡随和的心境,无所住而生其心。
唐诗宋词解:诗为心声,词乃情物
¥23.50
拿掉《红楼梦》,中国文化的一双眼睛就没有了;拿掉唐诗宋词,中国文化的一张美丽面孔就没有了;拿掉先秦诸子,中国文化就不成立了。今天,剥落什么,就重生什么,中国的思想文化资源需重新整合。 重返唐诗宋词,一言以蔽之:诗为心声,词乃情物。 诗言者,心声也,自《诗经》始。唐诗*为可观之处,就在于如何从初唐气壮如牛的言志,演变成晚唐温柔婉约的抒情。无情,则无词。北宋之词,情盛,所以有如水草丰茂;南宋之词,两安之后,日渐枯萎。一部《人间词话》,*令人感慨的致命伤在于,不知词为情物。 就唐诗宋词阅读的审美观念之改观而言,本著只是开了个小小的口子。雾霾尚未清除,世人还须努力。(封面图画: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未完:365首诗
¥23.50
诗人张静雯以写诗为修行,一年365天每天创作一首诗,择其优者辑成此集。《未完》收诗歌近140首,分春、夏、秋、冬四辑,在时光流转中,记录日常的诗意、思考与关怀。 写诗,让生命远离“完成”状态、永远指向“未完”。 关于“孤独”:但孤独是多么美妙啊,就像 / 一滴雨用自己一生的时间 / 从空处落空处 / 而且无人察觉(《风是孤独的》) 关于“时间”:黄昏又降临了 / 悄然而至 / 神是存在的,至少在 / 这一刻(《黄昏又降临了》) 关于“写诗”:她们没有写诗,不过是记录小路所见 / 她们拥有译者的眼泪(《女诗人的小路》) 关于“读诗”:我在这里读着一首诗 / 就想一直这么坐着、坐着 / 坐成眼前的这些松柏 / 一样生根、发芽,一样苍老(《冬日下午在天坛》) 关于“世界”:但巴勒斯坦的天空永不消逝 / 一只鸟儿正在飞翔(《巴勒斯坦诗人》) ……
跨文化视阈下的济慈诗论和他的诗
¥23.50
《跨文化视阈下的济慈诗论和他的诗》从跨文化视角对济慈的诗歌作品和诗学理念行探索。一方面,全书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选取了济慈有代表性的诗歌,包括《伊莎培拉》《秋颂》《夜莺颂》《希腊古瓮颂》《每当我害怕》《灿烂的星》等作品,以文本细读的方式从微观的角度走济慈创造的美的世界,对济慈诗歌的特、文学批评的风格内涵及现实意义都做了阐述,认为认同和注视是济慈诗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它们也决定了济慈的诗学倾向于直觉思维的特。另一方面,全书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跨文化的视角对济慈诗歌与古希腊文化、中国道家思想与中国古典美学行对比研究,不仅阐述了济慈审美倾向上与希腊文化的亲缘关系,更将济慈诗歌放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行研究,拓宽了济慈研究的思路,展现了济慈思想的复杂性,揭示了济慈诗中深奥与微妙的哲思。东方文化背景的引,为重新解读济慈诗歌的思想与艺术内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的更新富有启示作用。
小园即事:张充和雅文小集
¥23.52
合肥张家的文化,如水流动,斯文百年,绵延不断。张家十姐弟各有才艺,成就斐然。四姊妹中的小妹张充和,书法、昆曲、诗词等出身传统,却又不拘泥于古风,早已经汇进世界的文化主流。对于这个斯文流动的家族,对于自己的特殊的成长经历,张充和女史本人会作何无意书写? 1936年,张充和经胡适介绍进入《中央日报》编辑“贡献”副刊,一年多时间,她发表了大量的短文,散文、小说、随笔、书评、艺术评论等等。追溯张充和民国文选,亲情、师道、成长、变故、友谊、旅程、信仰、感悟等等,张充和的小文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隐含着无限的悲悯之心,她以一个“退步者”的姿态,逐步走向她的“无所不能”的造境(沈尹默语)。 《桃花鱼》背后的曲折和坦阔,《小园即事》里的寻常家境,龙门巷的童年记事,姑苏城外浓雾里的母女情深,扬州外婆家的黯然,青岛海边的绮丽旅程,曹操点将台的古意回归,拙政园里的昆音袅袅……看张充和文字里“有古人尤其是有自己”的多情世界。 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后的闺秀”或许太过于传奇和正式,不妨从充和本人的文字开始,还原她自己。 附记:文字之外,本书披露一百多幅往事图片,包括沈从文长子绘画不同时期的四姨张充和(顽皮、青春、时尚、优雅、亲切),以及九如巷张家新发现的1936年卞之琳、张充和苏州园林合影,等等。付梓之际,衷心感谢张寰和、周孝华夫妇提供稿件和口述回忆,感谢周有光、傅汉思、张定和、沈龙朱、周和庆、陈安娜诸位多篇文章,感谢史景迁、金安平夫妇与郑培凯、鄢秀夫妇祝贺题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