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丝(第三十六辑)(试读本)
免费
《语言学沦丛》原是北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和浯言学教研室合办的同人性质的不定期刊物,从2002年第二十六辑起改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由国内外一些知名语言学家组成新的编委会,而向国内外语言学界组稿,并由不定期改为一年两辑。本书为其第36辑,书中具体收录了:《濒危语言的田野调查》、《中国空白语言的田野调查》、《藏缅语的调查》、《台湾南岛语言的田野调查》等文章,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古代汉语(试读本)
免费
本教材依据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以简明、实用为原则编写。全书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分为文选和通论两部分。文选注重典范性、新颖性和可读性,难易结合、循序渐。通论包括文字、词汇、语法、古音等几部分,由文字及语言,由语言到与语言相关的古书和古代文化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篇文选后都设有“学习提示”,每个通论后都设有“练习”,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强化理解、总结归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鉴于课时和教材篇幅有限,文选只收录古文,不涉及诗词曲赋等文学作品;通论以古汉语本体知识为主,兼及与古汉语有关的其它知识。 与以往中文系古代汉语教材不同的是,本书无论文选还是汉语知识通论都更注重典型性和实用性,分量大大减少,更适合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学要求。 本教材可供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师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试读本)
免费
本教材主要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编写,也可供其他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研究者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大专院校语言文学类专业的课外参考书。 本教材系统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发端与发展,分专题阐述了对比分析与偏误分析、中介语研究、笫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系统变异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社会文化模式、语言输与互动研究、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多元发展模式、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模式、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研究。 本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理论框架来源于主编王建勤教授的讲义,作者广泛参考了国内外已经出版的相关文献,甄别提炼,结合多年从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介绍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新近的理论成果。兼具学术性、实用性和原创性。
语言学论丛 (第三十八辑)(试读本)
免费
全文摘要
影像谎言(试读本)
免费
伍振荣先生的《影像谎言》,清晰梳理了新闻摄影数字化的发展,深分析了影像轻易被篡改的重重现状、问题,并从技术监督、职业规范、法规伦理等层面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对策研究,选择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极高的实践价值,多处反映出作者的独到创新见解。
陈望道语言学论文集(试读本)
免费
说起陈望道望老很多人只知道他是上海复旦大学的校长,语言学界不少人还知道他是《修辞学发凡》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创始人。一些关心中国革命史的人还知道陈望道是中国本《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译作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一般人知道的也就是这些,我因为自己的专业是语言学,读过望老主编的《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和他其他一些语言学著作,所以知道他是中国早掌握和运用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的两个语言学家之一,另一位是和他一起主持文法革新大讨论的语言学家方光焘。他对汉语语法研究作出过重大的理论贡献,是名副其实的我国语言学界早期的一代宗师。
古释名辑证(试读本)
免费
先秦两汉的释名资料是儒家“正名”的产物,多以声训的方式呈现。先秦经典中保留了大量的声训材料,其中的语言学声训符合语言规律,揭示了大量的语言事实;而其中的义理声训和民俗声训虽然大都不符合语源学原理,但它们以声音为手段,阐述义理和民俗,内容涉及典章制度、社会生活、伦理道德等等,客观上反映了yi个社会时段的文化。本书对先秦两汉除《释名》之外的释名资料加以系统整理与疏证,并以新的观念重新组织,从而为词源学、思想史、民俗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试读本)
免费
《现代汉语八百词》选词以虚词为主,也收了一部分。个词按意义和用法分项详加说明,可以供汉族人学习汉语时使用,一般语文工作者和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也可参考。
现代汉语八百词 (增订本)(试读本)
免费
《现代汉语八百词》选词以虚词为主,也收了一部分。个词按意义和用法分项详加说明,可以供汉族人学习汉语时使用,一般语文工作者和方言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也可参考。
新闻传播法学(复旦博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列)(试读本)
免费
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除中国以外,还介绍了英、美、法、日四个发达国家,印度、埃及两个发展中国家和转型中的国家俄罗斯的新闻传播法的历史与现状。中编论述新闻传播法的实体部分,包含新闻传播法对新闻传播与国家、新闻传播与社会、新闻传播与公民的关系的调整这三大板块。下编探讨新闻纠纷的诉讼与非诉讼的处理,以及如何防止新闻纠纷的发生。本书对公众利益原则与公民几种权利的克减问题、法律与道德相重合的新闻传播规范,以及国际公约中的新闻传播规范等未见有人触及或深研究的领域,均作了系统的分析或探究。 本书有两个明显的特:一是采用对于新闻传播法调整社会关系的分类来结构全书;二是充分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中国、外国兼论,原理、案例兼有。本书有益于新闻传播法的教学与研究,书中所提供的大量的世界各国的新闻传播法资料,对于我国的新闻立法、执法也会有所启发。
云南里山乡彝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试读本)
免费
◎彝族是分布在我国西南边疆的一个少数民族。里山彝语属于彝语南部方言石建(石屏一建水)次方言。 ◎像里山彝族这样处在彝汉杂居区的少数民族,受到强势语言(汉语)长期、持续的影响,其母语使用现状如何?青少年的母语能力有哪些新的变化? ◎里山彝语在与汉语触的大背景下,本体结构受到哪些影响?在语言借贷的动态过程中,内部机制与外在因素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里山彝族的全民双语是如何实现的?其制约因素又是什么?怎样正确认识新时期里山彝族的语言生活,并对其发展做出科学的判断和估量? ◎这些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
莫旗达斡尔族语言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试读本)
免费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这样一个只有13万人口的民族虽历经磨难,但至今仍基本保持着自己的母语和传统文化特。该语言典型个案的深研究对世界范围内出现语言濒危迹象的弱势族群的语言保持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莫旗是我国达斡尔族的一个县级自治地方,也是达斡尔语的标准方言一布特哈方言的主要分布区域,基本代表了我国达斡尔语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趋势。达斡尔族个体母语、汉语、双语等语言文字使用能力及特征如何,制约个体语言使用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达斡尔族家庭母语环境和社区母语环境如何?达斡尔语和汉语使用的双语环境如何?他们对自己的母语、汉语及达汉双语现象持怎样的认识和态度? 改革放以来,莫旗人口分布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城市化程速度也相应加快。社会发展及人口变动对达斡尔语的使用造成了哪些影响?达斡尔语的发展趋势如何?在新形势下这些双语人的语言使用有哪些特征?语言转用者为何失去母语? 莫旗达斡尔族一一直生活在多元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中,他们积极向外民族学习,汲取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因子,整合各种文化的积极成分,从而形成了具有复合型特的达斡尔族文化。这种文化对语言的使用、对民族文化的导向及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它对莫旗达斡尔族的语言使用及语言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这些都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 (修订本)(试读本)
免费
中国语言学史就是中国历代语言学家对中国境内的语言不断加深认识的发展历史,通过研究中国语言学史的渊源、流派,探索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规律,可以促我国语言学事业的一步发展。 本书共分八章,就中国现代语文运动、语法学、音韵学、文言学、汉字学等等一系列与现中代语言学发展史相关的学科作了详尽的阐述。 社会化的内容是双向的。一方面语言学要为社会服务,要走向社会调查语言,要为社会制定语言政策、文字政策;另一方面社会的变革又推动语言学的发展。中国语言学不再只是面向书本,不再只是面向古代,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自生自灭的一门学问,也不再是少数语言爱好者从个人兴趣出发所从事的个人事业。中国语言学家已经自觉地认识到:“语言文字问题是我们社会生活上的基本问题。靠着语言文字,我们才可以营造社会生活。我们对于语言文字,理解得正确不正确,处理得适当不适当,往往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上发生重大的影响。”(《中国语文学会之发起与成立》,见《国文月刊》55期,1947年)民国时代,官方也成立了语言文字的专门研究机构,许多高等学校设了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课程,个别大学还创办了语言学系,现代语言学家差不多都是大学教师或语言文字研究机关的研究人员。这门学科在半个世纪之内就有如此长足的发展,与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这种变革给语言文字学提出了新的任务是密切相关的。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上编(试读本)
免费
该书是国家语委第二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也是国家语委“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第二部。发布的目的是“在于引起人们对语言国情的重视,引导语言生活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该书分上下两编,下编主要内容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用字用语调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字母词语使用状况调查”;“中文网络用字用语调查”;“中文博客用字用语专项调查”;“中文BBS用字用语专项调查”;“报纸、广播电视年度流行语”;“汉语年度新词语”等。 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 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生机盎然,语言文字观念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成为社会新理念和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的新目标,而要达到这个新目标,就要科学看待,妥善处理当前语言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本书是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课题组对06年中国语言生活的若干领域所做的调查,包括工作篇、专题篇、热篇、港澳台篇和参考篇五大部分和附录。
尔雅新注(精)(试读本)
免费
《尔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词典,而且是一部同义词典。前人给《尔雅》作注,成就斐然,但侧重点都在解释词义。本次为《尔雅》做注,重点在于反映出《尔雅》所具有的古汉语同义词的一般特点,凸现《尔雅》同义词聚合关系,辨清对《尔雅》体例的认识。本书结合现代词汇学、历史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内容,以简明的语言对《尔雅》进行注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除从同义词角度解释词义外,本书还为不常见字头增加注音,并附上韵书中的反切;增加“题解”和“按语”,帮助进行理解;制作音序和笔画索引,方便利用。
中国书业年度报告(20082009)(试读本)
免费
本报告是了解和研究中图书韭的重要参考。自2007~2008年度报告出版以来,以其产业市场视角,实务案例解剖,为中国书业提供了全景式。实证性的年度档案,广受关注和好评。 本报告是从《中国图书商报》2008-2009年近千万字的文章中精选而来,经过重新组合和编排,涉及专题专刊、营销数据、焦话题、细分市场以及海外和华文书业等,是一部资料翔实,案例典型,数据可靠、值得典藏的年鉴式报告。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下编(试读本)
免费
该书是国家语委第二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也是国家语委“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第二部。发布的目的是“在于引起人们对语言国情的重视,引导语言生活向着和谐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该书分上下两编,下编主要内容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用字用语调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闻)字母词语使用状况调查”;“中文网络用字用语调查”;“中文博客用字用语专项调查”;“中文BBS用字用语专项调查”;“报纸、广播电视年度流行语”;“汉语年度新词语”等。 中国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
数字人文(2021年第3期)(试读本)
免费
《数字人文》辑刊2021年第三期,共计收录文章12篇,总计20余万字。刊物旨在努力建设学术交流的优质平台,更好地为数字人文学术的健康发展服务,以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为中心,涵盖社科、艺术、教育等多学科,择取运用数字资源、方法和思维解决人文问题的优秀学术成果及相关资讯汇集成刊。本期秉承创刊以来的收录规则,栏目设置更趋稳定,编辑风格更加成熟。同时力求创新,学术质量不断提高。
数字人文(第四期)(试读本)
免费
《数字人文》辑刊2020年第四期,共计收录9篇文章,总计约25万字。刊物以文史哲等传统人文学科为中心,涵盖社科、艺术、教育等多学科,择取运用数字资源、方法和思维解决人文问题的优秀学术成果及相关资讯汇集成刊。本期延续了第二期以来的栏目主持人制度,并新设“数字史学”栏目,积极创新以适应学术趋势的变化发展,在选稿标准和专栏设置上渐趋成熟,风格日益稳定,定位更加明确。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上编(试读本)
免费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旨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精神,提倡“语言服务”理念,方便社会共享政府拥有的信息,积极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分A、B两系列。A系列是引导语言生活的“软性”规范。B系列是中国语言生活的状况与分析,主要发布语言生活的各种调查报告和实态数据。国家向前发展的历史程中,会遇到不少语言文字问题;世界语言生活风云万千,会对参与世界事务越来越多的中国发生各种影响。了解国内外语言生活状况,研究现实语言生活问题,制定科学的语言规划,对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发、保证语言生活的和谐与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B系列是“实态”性质的:报告内容是实态的,语言数据的统计及其技术也是实态的。及时发布语言生活的实况与数据,就像发布水文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和气象监测数据一样,其作用不在于规范语言生活,而是为国家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为语言文字研究者、语言文字产品研发者和社会其他人士提供语言国情服务。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B系列也可以视情况再分为自成系统的系列,如《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就是B中的一个分系列。 《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是放的。各年出版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按A、B类各自连续编号,形成系列。发布的成果不局限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科研项目,也吸纳其他基金项目和企业、社会研究者的优秀成果。《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出版者也是放的,欢迎各家出版社加出版行列。《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出版内容和出版单位的选定,都遵循一定的遴选程序。
佩觿释证--中国古代语言学基本典籍丛书(试读本)
免费
《佩觿》是分析汉字形体演变规律、辨析和规范文字的工具书,共分为三卷。上卷是关于文字学的理论概述,中、下两卷则对774组形近易混字行辨析,对文字学研究、辨字识义、阅读和整理古籍都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明嘉靖六年(1527)孙沐万玉堂刻本为底本,以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张士俊泽存堂本为对校本,行校;由于原文理论知识艰深难懂,文字生僻,特加释证,方便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