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道高质量——江苏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主题论坛论文选集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为江苏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主题论坛论文选集。编者紧紧围绕“六个高质量”部署要求,遴选出有一定学术水平、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的,展现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六个方面成果的优秀论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


世界的 “中心—边缘” 结构
¥22.66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世界体系的构成及其民族国家地位的著作。书中梳理了从普雷维什到全球化理论的思想演变,揭示了世界体系中“中心国”对“边缘国”财富掠夺、政治压迫和军事讹诈的秘密,考察了“拉美学派”“依附论”等试图破“中心—边缘”结构的各种方案,指出了其失败的原因。作者认为,在现代社会的早期,率先发展起来的民族国家通过“资本主义世界化”确立起了优势地位,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国家,在不断将外围纳世界体系中来的过程中型构出大批边缘国家,形成了世界的“中心—边缘”结构。世界“中心—边缘”结构是国际社会中一切不平等的根源,一个平等的世界必须在破这一结构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建立。


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研究(1921—1949)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论述1921—1949年中国乡村道德建设情况,共分为四部分:1921—1949年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演进脉络、主要内容、基本方略;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主要成就、基本经验、当代启示。本书不但能加深人们对1921—1949年中国乡村道德建设的理解,还能引起学术界对中国所仍在进行的乡村道德建设的高度关注,进而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文明乡风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书写廉洁人生Ⅱ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为《书写廉洁人生》一书的姊妹篇,是一本廉政教育读本。书中分八个板块,有阐述对全面从严治党方略认识的《一体推进“三不”》,有明确党员“必须为”和“不可为”的《立高线,守底线》,有从古人智慧中汲取营养以提升道德情操的《北宋文人的精神仰望》,有讲廉洁的《道廉》,有因通过办案发现违纪违法多与钱相关而写的《说钱》,有劝诫人们多行善事的《论善》,有鼓励年轻干部快速健康成长的《奋斗的人生有意义》《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书中分享了大量故事和案例,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可读性很强。本书旨在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党员提高党性觉悟,涵养廉洁文化,真正做到“不想腐”。本书为廉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历史与逻辑
¥22.66
本书以详细文本解读为基础,再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全过程;以克服异己力量并实现人类解放为中心线索重述了唯物史观;在人类解放的总逻辑中系统论述了马恩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总结和重建了马恩关于意识形态的本质、基本矛盾和基本特征的思想;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马恩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体系。本书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员和意识形态工作人员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转型期城市社会治理研究——民国山东城市下层社会调控透视
¥22.66
本书以民国时期山东城市为切,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深挖掘整理和系统分析整合,将社会学、城市学、行政学等学科理论与史学的分析论证结合起来,大量运用社会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全面系统深地揭示民国时期城市社会阶层结构和城市下层社会的构成与状况;对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和日伪侵占时期的统治者对山东城市下层社会的社会调控机构(包括行政管理体系、军队、警察、特务等)、法律与规章、思想文化与社会规范控制以及社会救济与慈善活动等行了深研究。


北大区域国别研究 第4辑
¥22.66
本书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组织编写,为国内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学术步提供助力。本书意在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平台,让不同背景的学者在这个平台上演绎研究的成果;以基础研究为思想导向,面向世界重国家、重地区的人文、社会知识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展基础性、前瞻性的跨学科研究。推动形成中国特色、北大优势的区域与国别研究范式,为我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发展贡献力量。 第4辑分设“疫情专题”“主题论文”“学术活动”“书评”四个板块的内容,“疫情专题”下设“全球疫情观察与分析”“公共卫生视野下的国家卫生体系”“海外疫情实地观察”三个子板块。其主题涉及当前诸多的国际重要问题,包括外交界资深人士、公共卫生领域知名专家等对全球疫情观察的专业观,从国际格局的宏观层面深探讨疫情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分析了全球典型国家的抗疫思路、公共卫生体系及应急制度等,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日本社会:影响、课题与前瞻》(胡澎)、《后安倍时代的日本外交变数及走向》(吕耀东)、《菲律宾在中美之间的“再平衡”》(郭延军、刘仁雪)、《试论阿纳多卢通讯社的报道取向》(龚颖元)、《新时代的中国与阿富汗经贸状态及促路径》(余明辉)等主题论文、书评,共21篇文章。本书所选文章资料扎实,观独到,逻辑清晰,体现了国内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传承与赋能:生态文化与乡村振兴
¥22.66
【内容简介】 文化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形式。生态危机实质上是文化的危机,生态文化是人们应对生态危机的文化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化已经上升为破解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生态难题的战略问题。本书基于“两个结合”的时代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为特定的研究对象,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反思历史的洞察力和面向未来的穿透力,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问题,通过系统挖掘、梳理、凝练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探索“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维一体的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策略,旨在*终建构起生态文化“凝聚性结构”的传承体系,为乡村*振兴增进文化自信和决策参考。


守正十年路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位曾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务的国家公务员关于工作和生活有关问题的记录与思考文字结集。这些记录与思考,既有文字工作、调研心得、参事建议等方面的主题,也有追忆往事、怀念故人方面的主题,全都真情实意,实事求是。书稿还有自序及后记等辅文,作者在其中介绍了整部书稿创作的背景及初衷等。作者费伟康,曾任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和江苏省政府参事等,出版著作《问道三十年》,发表文章数十篇。


政当其途——中国政治学的知识自觉
¥22.66
本书收录了“政治学人”平台与中国政治学界众多知名学者的访谈对话,集中呈现了近十年来中国政治学人关于学术与学科发展的深度思考。 一方面,本书通过阐发学科交叉、政治转型、中国政治、比较政治等众多议题,回应当前学术界的核心关切。另一方面,本书聚焦田野政治学、民族政治学、历史政治学等学科发展的新方向,展现了中国政治学的理论前沿与思想创新。 中国政治学人在反思中寻求共识,在学术中发展学科,在学科中繁荣学术,共同创造了这样一本极具思想性与学术性的访谈录,实现了学术、学科与学人的紧密结合。


重新认识美国——来自当代的反思
¥22.66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学者合作行的国别研究创新之作,来自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国际关系学、行政学等不同学科的学者,围绕当代美国政治中的“特朗普现象”行深讨论,探究隐藏在价值冲突化、新民粹主义、政治部落化、媒体党派化、都市右翼崛起等一系列现象背后的历史与现实因素,分析“奥巴马现象”与“特朗普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特朗普政府内外政策的内涵。作者认为,所谓“特朗普现象”正在演变成为21世纪美国的一种新政治符号和政治生态,并将影响未来美国政治的运作和走向。


乡村振兴中的现代乡愁:理论解读与实践检视
¥22.66
【内容简介】 现代乡愁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意识表达,更是人们对乡村变迁发展的典型本能反应。这种反应既是对乡村已逝过去的怀念,也是对当前乡村振兴实践的期待。习近平同志在云南省考察时,指出“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这为当前乡村振兴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基于此,本书将现代乡愁置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从解释现代乡愁的内涵出发,详尽阐述其表达机制,从文化、历史、治理以及城镇化等多个维度,对现代乡愁的发生机制及其实践进行研究。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6辑)
¥22.66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6辑以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为主题,内容包括国外资本主义研究选译、国内学者研究性论文两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价值形式与资本主义的抽象统治、技术异化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批判理论及其当代意义。其次是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马克思论坛”选编。最后是青年学者论坛,由国内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中国化研究等内容组成。


警察职业认同:理论与实践研究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以及相关激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文本资料的扎实研究,提炼出警察职业认同的维度、影响警察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并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警察职业认同的维度主要有职业情感、职业声望、职业形象、职业信念、职业信仰五个方面;对于这五个方面的维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同时,研究发现,影响警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为警察个体表现、工作生态、社会环境、组织制度四个方面;各影响因素和认同维度之间都存在错综复杂的相关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各影响因素和相关关系做了剖析和说明,进而在明确警察职业认同维度、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警察职业认同的举措。


新时代无锡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实践
¥22.66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无锡市基层党建各领域的先进典型,精选30余个典型案例,科学总结了无锡市基层党建工作实践创新的主要做法、成效和经验。本书坚持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突出先进性、示范性、引领性,*鲜活深度展现和宣传新时代无锡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实践、新成效、新经验,有助于深化基层党建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提高无锡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厚植党建根基,汇聚发展动能,更好服务“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地方基层党建实践创新提供可学可鉴的参考样本。


新中国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史
¥22.67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光辉实践表明,国家的建设、改革、发展史也是一部党的干部人事制度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人事制度经历了初创和曲折发展,到改革放以来,干部人事制度出现新局面,尤其十八大以来,中国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就,更加趋于定型。十九大之后,一个新时代中国特色干部人事制度已经形成。本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70年来干部队伍建设制度的演化变迁历程,按时期分为新中国干部队伍建设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和发展、“文革”时期的重大考验、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队伍建设新局面、十八大以来极不平凡的五年、建设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六章,分别对各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度设计、运作状况、经验教训等方面行了分析。


世纪江村: 小康之路三部曲
¥22.67
【内容简介】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笔法,聚焦大变局中的江苏吴县开弦弓村(即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中的江村),通过“汔可小康”“上下求索”“百年梦圆”三部曲,用生动的语言和故事,对中国江村小康之路的百年历程、世纪探索进行了纵向和纵深的记述,表现了几代人为实现小康经历的艰难曲折和进行的顽强拼搏,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农村,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才能实现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吴江县开弦弓村从上世纪20年代蚕丝革命开始,摸索小康之路,抗日战争期间遭受侵略者破坏而停顿,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基本实现小康目标,进入新时代,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高水平小康。


所有权与正义:走向马克思政治哲学
¥22.67
本书从正名或语言表述到法哲学的多视角考察,讲述了好的生活或好的社会在马克思眼中是什么样的,并特别集中于所有权与正义这个棘手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并没有一种现成的关 于好生活或好社会的哲学。本书强调,惟有重新启马克思政治哲学新的境域,才能摆脱马克思主义者在现代性中的言说规范困境。


腐败测量
¥22.67
腐败测量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当前中国腐败和反腐败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对腐败测量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价值。过勇、宋伟编著的《腐败测量》从纠正腐败认识误区角度对腐败测量的理论意义进行了分析,从社会价值角度对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通过腐败现象多样性和腐败测量困境的研究,提出本书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以主观调查法、案件统计法、案件指标分析法三种方法为主线,系统研究了当前腐败测量中的主要方法,并结合国际组织、地方评价等案例对腐败测量应用进行了分析。然后,本书提出了一个测量腐败的综合框架,构建了腐败测量的指标体系,并对中国腐败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展望。


创新的基石:从以色列理工学院到创新之国(原书第2版)
¥22.75
以色列,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度,仅仅依靠人力资本成功发展出一个蓬勃繁荣的高科技经济,其丰富的人力资源通过他们的创新、远见、创造和勇气,使这个国家在新的科学时代站在了全球的前沿。 ?以色列理工学院享有“以色列的麻省理工”之称。它为以色列在科技、军事、医疗、生物、化工、土木工程等专业技术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师、创业者、高管,为“创业的国度”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石。


历史不会终结
¥22.80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马克思主义者始终相信:资本主导的逻辑必然导致西方困局。如今这一困局正以新的形式暴露于世人面前,西方国家频繁爆发民主乱象、经济困境、民生困难、安全困局等问题。对此,社会主义中国必须避资本逻辑,走向人的逻辑,这也是中国深厚自信之根基所在。 本书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探讨资本主导下西方的经济困境、政治困境、社会困境、文化困境、外交困境等,分析这些问题和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阐释历史并未终结,探索还将继续。在揭露西方困局深层根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与发展成就,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