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清代小说(精)
¥40.80
.
本草文献十八讲
¥40.80
本书从东汉《神农本草经》谈起,一直到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以十八部重要的本草著作为线索,对它们的编撰过程、主要特点、基本内容等进行介绍,源流梳理清晰,考证细致,评论公允,多有创建,*介绍本草文化,是本草文献入门的极佳读物。
人间小虫:虱子、蚊子与萤火虫
¥41.30
虱子、蚊子、萤火虫,跟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微虫,与人类爱恨纠葛,绵延数千载,产生出了无数的传说、故事、诗词、典故、笑话、习俗……人类的历史若缺少了这些昆虫,恐怕会失色不少。人间小虫,构成了一道道饶有趣味的文化和审美景观。
拾得集(精)--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丛
¥41.40
《拾得集》是冯远先生近年来出版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和报刊杂志的文论、评述和研究类文章,既有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宏观思考,也有个人艺术创作研究的一些感悟。冯远通过绘画作品去表现时代,验证艺术当随时代、创意时代、从而引领时代,而去印证关于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观,以及当代中华文化艺术如何在世界文明演中占有越来越受尊敬的地位问题。
鲁迅与北京风土(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41.40
邓云乡以《鲁迅日记》为纲,从风土、生活的角度还原鲁迅在北京生活时期的真实情况,如鲁迅常去的文化与餐饮老字号、名胜古迹等,同时涉及年节风俗与社会生活的细节,可谓因人而寓景、识小而见大,颇具真切的历史感和现场感,读之如同回到老北京的大街小巷。
燕京乡土记·岁时风物略(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41.40
民俗学家邓云乡以他的亲身经历结合丰富的历史资料,从岁时风物的角度,生动勾勒出一幅老北京的风土民俗画卷。书中内容丰富,文笔富有情致,寄托了老一代学人浓浓的乡愁。
红楼风俗谭(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41.40
87版电视剧《红楼梦》唯一民俗指导邓云乡从《红楼梦》涉及的风俗谈起,叙岁时,记年事,说礼仪,谈服饰,讲古董,论工艺……举凡民风民俗,无不包藏。作者长于老北京,一生留意京华故事、风俗旧闻,详征博引,溯本求源,洋洋大观,读之忘倦。
宣南秉烛谭(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41.40
邓云乡少年时在北京成长生活,他与我们秉烛夜谈,细数北京宣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掌故,从慈禧、光绪、袁世凯等风云人物到龚自珍、章太炎、梅兰芳等文化大家,从发生在学术殿堂的名人轶事到饮食起居的街巷生活,一路娓娓道来,往事如在目前,弥漫着浓郁的史诗气息。
文化古城旧事(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41.40
1927—1937年的北平,是民国北京的“黄金时代”,名校集中,文人荟萃,作为文化都城充满迷人魅力。邓云乡成长生活于这个时期的北平,在回忆中重游这座宁静祥和的文化古城,还原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如《清明上河图》一般立体勾勒古城文化生活史,引人无限追想。
旧邦新命——儒学公共精神的现代展开(精)
¥45.00
一是从体用论的角度,阐述儒学公共精神得以衍生的内在逻辑过程及其重要特质;二是基于历史的视野,看儒学公共精神在现实社会政治实践中的彰显,以及其在诸价值维度上的展;三是基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重阐释儒学公共精神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涵养机制。基此研究发现,儒学公共精神资源既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型塑产生积极影响,又可为当下全球化程中世界社会政治秩序的重塑,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此外,就儒学的自我建构而言,亦具有如下意义:一是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而被赋予旧邦新命之意蕴;二是实现从地方性知识向世界性知识的转变,而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四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45.50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主要源泉。然而关于四书内容以及四书形成的缘由,为什么朱熹以后四书能享受如此尊荣,甚至于地位不亚于五经,这些问题非深其中、精研有得者,不足以解答。郭齐勇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儒学研究专家。本书是他多年来讲解和研究四书的结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四书的合适门径。 本书从“今天我们为何要读四书”讲起,阐述四书的意义、四书形成的缘由、朱熹诠释的特以及四书的学问性质。正文按照朱熹倡导的阅读步骤,依次对《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行导读。结语部分讨论了四书与“四书学”的沿革及其现代意义。读此一书,便可对四书的内容体系有完整而有机的认知,从而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家底。
李一氓文存(套装全五册)【*分册】
¥45.60
李一氓先生为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业绩,也是中华书局发展历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导与前辈。为此,中华书局在家属授权与协助下,编纂出版《李一氓文存》,以纪念先生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本书不仅汇集李一氓先生已刊著作,还将作者生前未编订结集的大量文章搜集整理汇编成册,成四卷五册,全面总结李一氓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
李一氓文存(套装全五册)【第二分册】
¥45.60
李一氓先生为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业绩,也是中华书局发展历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导与前辈。为此,中华书局在家属授权与协助下,编纂出版《李一氓文存》,以纪念先生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本书不仅汇集李一氓先生已刊著作,还将作者生前未编订结集的大量文章搜集整理汇编成册,成四卷五册,全面总结李一氓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
李一氓文存(套装全五册)【第五分册】
¥45.60
李一氓先生为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业绩,也是中华书局发展历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导与前辈。为此,中华书局在家属授权与协助下,编纂出版《李一氓文存》,以纪念先生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本书不仅汇集李一氓先生已刊著作,还将作者生前未编订结集的大量文章搜集整理汇编成册,成四卷五册,全面总结李一氓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
李一氓文存(套装全五册)【第三分册】
¥45.60
李一氓先生为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业绩,也是中华书局发展历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导与前辈。为此,中华书局在家属授权与协助下,编纂出版《李一氓文存》,以纪念先生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本书不仅汇集李一氓先生已刊著作,还将作者生前未编订结集的大量文章搜集整理汇编成册,成四卷五册,全面总结李一氓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
李一氓文存(套装全五册)【第四分册】
¥45.60
李一氓先生为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做出了重要业绩,也是中华书局发展历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导与前辈。为此,中华书局在家属授权与协助下,编纂出版《李一氓文存》,以纪念先生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卓越贡献。本书不仅汇集李一氓先生已刊著作,还将作者生前未编订结集的大量文章搜集整理汇编成册,成四卷五册,全面总结李一氓先生留下的文化遗产。
在文化的原野上
¥46.50
《在文化的原野上》为我馆“学人随笔”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范子烨先生。全书约二十万字,分四卷,除“代序”与“代后记”,共计三十篇文章。其中,卷一共9篇文章,是谈陶渊明的;卷二共7篇文章,是谈音乐文化史的,侧重于对中古诗人和中古诗歌的音乐学解读;卷三共5篇文章,侧重于历史和宗教文化;卷四共9篇文章,侧重于经典与作家。这些文章长短不拘,无一定之规,但都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有的放矢,试图解决某一具体的学术问题,体现出作者一贯秉持的“学术本身应植根于广阔的文化原野”的学术旨趣。
徐惟诚文集(第2卷)
¥46.80
本卷共收录190篇文稿。作品围绕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变革,从各个角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用以释疑解惑,帮助人们凝聚共识。
掌故家的心事
¥46.80
作者多年关注近世以来知识人的生平行迹及其心路历程,留心种种旧传的未详、待考、不确、不真,对因各种缘由被另册的历史人物,如周肇祥、周作人、钱稻孙、瞿兑之、龙榆生、张次溪、柳存仁等,尤其怀有探究的兴趣。收录于本书中的《〈多馀的话〉馀话——“雪华”的故事》《“范其时”不是胡兰成——重提〈续结婚十年〉里的一桩公案》《周建人和周作人的“永诀”》《龙榆生删改〈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的隐情》《掌故家张次溪晚年侧影》等文字,探微索隐,言及前人之所未言,无不体现了他的写作追求,且行文练达生动,如探案故事一般,洋溢着“考据癖”的趣味,引人胜。
道教文学十讲(精)--孙昌武文集
¥46.80
本书内容依据孙昌武先生200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设“道教文学课”时所用的讲义修订而成。全书共分十讲,分别为:讲“道教文学的源头”第二讲“仙传--传记文学的瑰宝”第三讲“仙道类志怪与传奇”第四讲“女仙与谪仙传说”第五讲“仙歌”第六讲“游仙诗”第七讲“道十诗文创作”第八讲“文人的仙歌”第九讲“宋金新道教诗词”第十讲“神仙道化剧”。 此书,2014年曾和孙昌武先生《佛教文学十讲》联袂于中华书局出过,此次收《孙昌武文集》修订再版。
顾随致周汝昌书信集(精)
¥46.80
这是现代学者、书法家顾随(1897-1960)在1942至1960年间写给弟子周汝昌(1918-2012)的书信集,共126通(另附致他人信两通)。 顾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清河人,曾执教于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天津师范学院等高校,精研诗词、书法、佛学。他曾在信中对友人说:“有周玉言者,燕大外文系毕业,于中文亦极有根柢,诗词散文俱好,是我得意学生。”(1952年8月28日致卢季韶书)著名红学家周汝昌(1918-2012)则不无自豪地称:“我是与先生‘通讯受业’历史久的一个特例。”(《怀念先师顾随先生——在顾随先生逝世30周年纪念会上的报告》 顾随与弟子周汝昌的通信始自1942年初燕京大学封校之后,一直持续至1960年顾随去世之前,书信中保存了大量学术讨论、诗词唱和的内容,在古典文学研究、现代学术史研究以及现代学人日常生活研究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这些书信起初更多是师弟子间生活、内心的倾吐、诗词的唱和与探讨,但从五十年代初始,两人的交流“忽然了一个奇迹般的发展阶段”,周汝昌说:“此阶段中,先生因书札往还生出的许多讨论主题,引发了先生的兴致,其多年的积学覃思之未宣者,却以此际的兴会与灵感所至,给我的信札竟然多次‘变成’了整篇的论学研文说艺的长篇论文……”每当谈及老师和他这段特殊的文字缘,周汝昌都会对这批弥足珍贵的学术和文化财富大加叹赏。 书信原件长期保存于周汝昌家,直到2002年始,才陆续整理披露于世。2010年,顾之京、赵林涛整理校注的《顾随致周汝昌书》出版,后收《顾随全集》(2014年初版,2017年修订版)。其后,周家又发现顾随致周汝昌手札近三十通,两万馀字。《顾随致周汝昌书信集》除了增补上述新发现的未刊书信之外,对旧版文字释读与编年上的讹误行了校订,并一步对书信中的一些内容作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