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商周兵制考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商周兵制考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李忠林著
¥66.50
本书对商周时期的军事制度行了系统考察。商代以考古学上的殷墟时期为中心,主要讨论了商王朝的基本武装力量、方国军队、作战兵种、武器装备、王朝军事力量的领导体制以及军事训练和赏罚等内容。西周主要围绕国野分制下的兵役制度、由“师”到“军”的军队编制变革、中央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等问题展。春秋时期主要讨论了战争观念的转变与诸侯军力坐大、从车战盛行到步兵崛起、军赋制度变革等问题。战国时期主要针对各国兵力的跳跃式增长、兵器改良、兵种增加、武官系统的完善、选卒与训练以及作战阵型组合等问题作了探讨。 商周兵制的变化大致有三个趋势:由临时征集制向常备军过渡;军队规模不断扩大、兵种增多;族武装力量的长期存在并最终消亡。商周军制演变的基本动因可以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战争观念、作战方式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加以解释。
59元6本 宣南秉烛谭(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宣南秉烛谭(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邓云乡著
¥41.40
邓云乡少年时在北京成长生活,他与我们秉烛夜谈,细数北京宣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掌故,从慈禧、光绪、袁世凯等风云人物到龚自珍、章太炎、梅兰芳等文化大家,从发生在学术殿堂的名人轶事到饮食起居的街巷生活,一路娓娓道来,往事如在目前,弥漫着浓郁的史诗气息。
59元6本 草木虫鱼(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草木虫鱼(图文选本)--邓云乡集
邓云乡著
¥39.60
邓云乡被誉为继周作人之后中国传统博物学第一人。本书收录他畅谈草木虫鱼的文章40余篇,一方面上承中国博物学传统而为草木虫鱼立传,另一方面重揭示草木虫鱼所蕴含的精神与情趣。尤其善于以第三者的角度,赋予笔下的草木虫鱼独特的生命气质,引领读者人性人情的世界。
59元6本 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清代小说(精)
人文经济学视野下的清代小说(精)
陈庆著
¥40.80
.
59元6本 中国古典学(第二卷)
中国古典学(第二卷)
杜晓勤主编
¥58.80
.
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精)
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精)
《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
¥117.60
本书是已故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先生的纪念文集。 张传玺先生于2021年2月27日去世,为了深切缅怀先生的道德文章,继承发扬先生的学术品德和学术成就,其弟子、著名学者岳庆平先生发起组织编撰委员会,邀请张先生的生前友好、同事、同道、亲沾先生教泽的学生、家人、弟子等惠赐佳作,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张传玺先生纪念文集》。  本书内容主要分三部分:一是“张传玺先生纪念座谈会”专题,收录张传玺先生去世周年北京大学举办纪念座谈会的新闻报道以及各位与会者经充实完善后的精彩发言;二是“追思”部分,收录回忆张先生生平事迹、与先生交往故事的纪念性文章;三是“治学”部分,收录评价张先生学术成果、学术成就或与先生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论文。 书中对张传玺先生的回忆和学术的评述提供了以往不为人知的珍贵资料,此外本书收录的学术论文来自国内史学界不同年龄段的学者,讨论问题涉及秦汉历史的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59元6本 胡汉同风: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精)
胡汉同风:唐代民族文学研究(精)
龙成松著
¥54.60
唐代是中外交通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各民族由矛盾、冲突走向交流、 融合的时期。前辈学者如向达、陈寅恪等,对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文艺 之间的关系已有卓有成效的先行考察。本书在前人基础上,通过理论背景、 学术范式、史料基础的梳理和总结,探索民族文学研究在唐代落地生根的 可能。书中对唐代鲜卑、突厥、粟特等民族的文学情况行了综合研究和 个案剖析,对中古胡、汉关系的历史文化语境行了多维度的阐释。
59元6本 士绅社会: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高阶段
士绅社会: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高阶段
林文勋,薛政超著
¥33.60
书稿以明清时期的士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士绅阶层的形成、士绅社会的本质特征、士绅阶层的式微等方面的梳理,指出士绅是富民阶层崛起与持续发展的结果,财富占有者通过扩展知识获取绅权,并在绅权的庇护下垄断经济资源,然而绅权的过度扩张而使得官绅民的社会结构失衡,加上兴办团练、废除科举等的冲击,士绅社会*终走向消亡,从而通过历史的视角,论证了士绅社会是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高阶段的观点。
唐诗之路与文学空间研究(精)--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唐诗之路与文学空间研究(精)--唐诗之路研究丛书
胡可先著
¥82.80
经过多方努力,“唐诗之路研究丛书”终于问世了。   这是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组织编纂的学术丛书。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就致力于唐诗之路的研究。2019年11月在浙江新昌召了成立大会,2020年11月又在浙江天台举办了首届年会,两次会议共收到一百六十余篇论文,对唐诗之路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行研究。现在又推出“唐诗之路研究丛书”,旨在全面反映唐诗之路研究的高层次成果,将唐诗之路研究推向深。
59元6本 形象·景观:宋代行记与旅行书写
形象·景观:宋代行记与旅行书写
阮怡著
¥58.80
宋代是行记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众多行记佳作,其中不少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与审美价值。作者从文献、文学、文化诸层面对宋代行记行了系统深的分析,梳理其源流演变,明辨其文体内涵,探讨其中折射的宋人行旅生活面貌。同时,以他者形象为切,分析宋人笔下的异域风物、异族形象以及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因子。并从旅行文化的视角研究行记中地—人—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借此剖析宋人的文化心态。
徐惟诚文集(第11卷)
徐惟诚文集(第11卷)
徐惟诚
¥21.00
本卷收录作者1957年至1965年、1979年至1989年间发表的杂文代表作品199篇。作品紧扣时代脉搏,或针砭时弊,或讴歌新风,或商讨问题,或直击热点,深刻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徐惟诚文集(第2卷)
徐惟诚文集(第2卷)
徐惟诚
¥46.80
本卷共收录190篇文稿。作品围绕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经济变革,从各个角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用以释疑解惑,帮助人们凝聚共识。
徐惟诚文集(第8卷)
徐惟诚文集(第8卷)
徐惟诚
¥36.60
  本卷共收录104篇文稿。作品结合工作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总结宣传规律,提倡文明新风,推动文化扶贫,反映了新中国宣传思想领域的发展历程。
徐惟诚文集(第4卷)
徐惟诚文集(第4卷)
徐惟诚
¥33.50
本卷收录作者1979年至2012年间发表的文章115篇,是作者30多年来思想工作实录。在动态发展的科学观指导下,结合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实践和对时政热点、社会美丑的敏锐观察与深入思考,既探讨了思想理论建设,又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思考世界的100部学术名著(下)
戈丹,千舒
¥2.90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北大经典讲座(全两册)
北大经典讲座(全两册)
胡适等
¥9.99
北京大学,向来都是执中国高等学府人文学科之牛耳,百年以来,大师辈出,灿若星辰,无数大师级人物留下了精彩动人的讲座篇章。 本书遴选了这些讲座中堪称“经典”的部分,加以系统整理,以使北大之外的人,也能亲炙大师风采,获得学识与修养上的进益。这些演讲,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一般学力的读者读来固然受益匪浅,就是专门研究者阅读这些篇章,也能获得启发。 全书分四大部分(一)读书与做人;(二)文学;(三)历史与哲学;(四)国学。内容广泛,但却博而不杂;通过此书,读者当能很好地了解人文学科的博大精深与迷人魅力,并获得一般知识水平的人所应具备的人文知识。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谈读书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谈读书
胡适
¥1.99
  胡适是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开启中国社会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更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和学术更是影响深远。   让读者了解胡适在读书做学问上的习惯、理念和方法,从而通过这个侧面了解胡适其人以及其思想学术,就是本书创作的目的。
59元6本 中信国学大典·人物志
中信国学大典·人物志
饶宗颐
¥15.99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名誉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中信国学大典既收录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孟子》、《庄子》等不可不读、不可不知的中华经典名著,也囊括了《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楚辞》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能使当代读者滋生永恒不变的审美愉悦。   《人物志》虽成于一千八百年前,但为我们提供的,正是有关用人、观人的大学问,其剖析之深与范围之广,恐怕在古今中外都属罕见,发人深省处与警句策语,几乎篇篇有之,甚或段段有之。更难能可贵者,是此书论证之严谨、周详与其环环相扣所显示的系统性,在中国学术史中,殆无出其右。
59元6本 哈佛经典讲座(全新增补版)
哈佛经典讲座(全新增补版)
(美)威廉·艾伦·尼尔森
¥17.99
哈佛大学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试图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在注重权wei知识的传授之余,其通识教育的实践也影响了全球各大高校以及普通读者。哈佛大学的教育者们试图将极复杂的系统知识简明通俗化,因此,《哈佛经典讲座》能让更多普通读者能快速而全面地了解到未曾接触过的知识领域,尽可能地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 《哈佛经典讲座》主编、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及教育家尼尔森邀请35位顶jian教授,以通俗的语言,为读者全面介绍了历史、政治经济学、哲学、宗教、教育、诗歌、小说与传记、评论与随笔、戏剧、旅行等10大知识领域,涵盖了3000年来人类智慧的精华,以期读者能从阅读《哈佛经典讲座》的过程中,对人类知识的整体框架及各个部分有较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培养起自己更加广阔的视野、更有深度的思考方式。
59元6本 笔墨游戏——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小说
笔墨游戏——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小说
周游著
¥33.60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阅读与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心得感悟。旨在破普通读者对古典小说的种种既有偏见与误解,引导读者重新认识中国古典小说,感受其中的深邃魅力。 本书分为12个章节,分别从出场、视角、错位、人物、道具、性别、层次、变奏、本性、传承、说教、死亡这12个角度来论述中国古典小说的独特美学,从整体宏观的视角找寻古典小说的内在共性与隐秘的传承联系。
59元6本 朝鲜时代《诗经》学史--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四辑
朝鲜时代《诗经》学史--域外汉籍研究丛书第四辑
付星星著
¥54.60
.十六世紀以來,在一些西方的文獻中,往往提到中國人有這樣的自負:他們認爲惟獨自己纔有兩隻眼睛,歐洲人則只有一隻眼睛。這些記載出自英國人和葡萄牙人,而法國的伏爾泰也曾謙遜地認同這種説法:“他們有兩隻眼,而我們只有一隻眼。”用兩隻眼睛觀察事物,是既要看到自己,也要看到他人。是的,作爲中國文化基本價值的“仁”,本來就是著眼於自我和他者,本來就是在“二人”間展開的。不過,當大漢帝國雄峙於東方的時候,儒家“推己及人”的政治理想,即所謂的“仁政”,實際上所成就的却不免是以自我爲中心的天下圖像。政治上的册封,貿易上的朝貢,軍事上的羽翼以及文化上的四敷,透過這樣的過濾網,兩隻眼所看到的除了自己,也不過是自己在他者身上的投影。這與用一隻眼睛去理解事物,除了自己以外看不到他人的存在,又有甚麽本質的區别呢?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