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道德怪圈:什么让我们活得更好,什么让我们过得更糟
¥16.99
我们都想要当好人,我们也应该知道要怎么做,但是当问题变得具体时,可能我们就变得没有预想的那么道德。当售票员不在,我可以逃票吗?当情况必要的时候我可以撒谎吗?我的钱有必要做公益事业吗?对他人为什么不能**坦诚?…… 本书将生活中大大小小遇到的选择问题,用道德哲学为基础帮你一一剖析,用易于理解且具娱乐性的言语论证、探讨其解决方式。告诉你,道德让我们如何活得更好,避免过得更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库.社会学研究·社会关照与风险评估:城市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研究
¥16.99
精神疾病是 21世纪的流行病。在城市精神疾病发生人群中,弱势群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在抗社会风险方面往往表现为沉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荷,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很容易产生剧烈的心理动荡。本研究改变了单纯医学研究框架下过于抽象、专业化的精神健康调查,从社会学、心理学、病理学等多视角出发,以典型群体为代表,将差异化人群纳研究范畴,*限度地呈现了城市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基于实证调查建构起的精神健康风险数据库,可以为政府、社区与家庭对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人群行行为干预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支持,有利于及时化解精神健康危机。
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16.99
《知识资本全球化与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结题成果,旨在从知识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视角来审视知识问题。探讨了当代知识经济与知识资本的关系,知识资本的全球化及其引发的科技创新、价值链和生产网络,以及生产方式全球化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中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与创业型大学,以及“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来的“新政”等理论和现实议题;后,着力于我国国情,大尺度地讨论了纵向(中央与地方)与横向(东、中、西部)协调,城市与整个作为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为了实现协同创新而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所必须努力的方向等重要构想。
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
¥17.25
智慧城市是一个不断演的发展主题,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将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城市要合理发展,就必须有科学的城市治理,结合城市的区位优势,借助新技术革命强大的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建立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繁荣发展。 《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从城市的演、科技发展与社会、城市、民生的关系出发,全面阐述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分析对比国内外现实状况,提出了城市发展的切实建议。 《智慧城市之路(科学治理与城市个性)》适合所有对城市发展、民生改善、物联社会演有兴趣的人群阅读,也可以作为政策决策者、IT产业人员、政府人员的案头参考书。
社会转型中的民间组织研究——民间组织合法性机制的建立
¥17.36
本书对社会转型时期民间组织合法性的建立机制进行了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研究,静态方面从历史结构制度方面分析了民间组织合法性建立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动态方面从若干组织个案的日常运行过程入手探讨了民间组织合法性建立的张力与挣扎。在此基础上,本书后对规范和监管民间组织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看·听·读(列维-斯特劳斯文集12)(精装)
¥17.40
本书为《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之一。在岁月的长河中,作者看过许多画,听过许多音乐,读过许多书,由此作者从人种学家的视角,讲述南美印第安人通过神话创造自己特有的艺术作品的故事,来阐明美学判断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绘画内容、技法、色彩的美学意蕴,并以具体的曲调和歌唱为例,阐释音调变化所带来的美感及表现力;同时分析了卢梭、狄德罗作品中所阐发的美学原理,即美在于感受各种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从结构主义的角度,阐明了话语与音乐、声音与颜色的关系,等等。总之,作者凭借其自身看、听、读的若干艺术作品,在其宏大的结构人类学的视域下,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哲学、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如模仿、表现与再现、激情,以及“美”的定义。因此,对美学、艺术理论、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者及实践者都有相当深刻的启发作用,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学术价值。
浙江人才强县的创新实践
¥17.50
浙江省各县(市、区)按照“走在前面,干在实处”的要求,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特色鲜明的“人才强县”经验。本书从全省90个县(市、区)提供的97个案例中,按照代表性、典型性、可学习性、有特色的原则,遴选出约40个典型案例,分招才引智、产业人才、特色人才、人才平台、人才服务五大类,组织媒体记者专题介绍。本书可以为各地县级人才部门更好开展工作提供有效方法和抓手。
坚守与转型: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大学校报
¥17.50
英国著名学者马丁·沃克在其《报纸的力量》一书中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一家报纸的历史是出版这家报纸的国家的历史”,“一家报纸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文化日记”。其实,一家校报又何曾不是这个学校的文化日记和学校的历史呢? 孙伟是我熟悉的一位校报朋友,现任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他长期从事校报工作,尽心尽力,执着追求,成绩多多。 该著以高校校报的自身定位、办报流程、新闻作品生产、大学生记者管理等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徐徐展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把这些新闻实践置于新闻传播学理论、编辑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美学原理等相关学科和相关理论的关照下,彰显了高校校报的文化天然性和它的实践品格与理念,突出了高校校报办报育人等诸多功能,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难能可贵。 我总以为,一本有特色的学术著作,其目录是顶顶要紧的,目录就是一条红线,通过它串起散落的珍珠,成就一本书。该书的篇章目录富有特色,从校报编辑人员的尴尬与烦恼到校报人的编辑功夫,从入门锦囊到一定“境界”,从新闻选题、新闻策划、新闻背景,到正式操刀成文的标题制作、文字校雠、版面安排的“工匠精神”,都得到充分展现。在校报文脉一篇里,关于大学校报的文化四季与文化呓语,文化基因与文化定位,文化之魂与文化转型,大宣传理念下校报文化的大格局等,亦是有感而发,娓娓道来,启发多多。 一个人来到世上,是要有一种生命之托的,一定要为社会做点事。我从1977年就在学校从事宣传工作,后来办校报,再后来创建新闻传播学院,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深感有一个积累和水到渠成的过程。我想,只要你努力了,总是有回馈的。孙伟的份工作是从校报开始的,这是他的幸运。在高校工作,混一碗饭吃,文字功夫是一辈子的看家本领。
转型期我国中部特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研究:以合肥为例
¥17.50
在中国人文地理学众多的分支学科中!城市地理学无疑是发展快%好的 分支之一!在城市化%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体系以及城市问题等多 个领域开展了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一样!我国 城市地理学更多的关注城市物质层面#如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交通等方面$的研 究!对非物质层面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更多的关注与城市经济相关的各个领域! 对社会文化层面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中西方学术交流的不断深入!西方 人文地理学社会化的趋向愈加明显!国内一些年轻的地理学工作者开始加强中 国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别是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领域"但总体来看!我国城市 社会空间结构研究尚处于案例积累的阶段!目前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的少 数特大城市!其他地区的案例研究十分薄弱"本书作者李传武基于多年对安徽 省合肥市的研究工作基础!通过合肥典型案例的研究!探究我国快速成长型城市 社会空间的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丰富我国城市内部社会空间理论内涵 以及快速成长的城市社会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
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第二版)
¥17.50
《老年活动策划与组织(第2版)》立足于服务老年人和老年群体,满足社会对老年人精神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结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多方面特点,系统介绍了老年活动的目的意义、策划流程、方法技巧等,并结合具体的团体游戏、节庆和主题等,展示了各类老年活动的类型和案例。
五四知识分子的淑世意识
¥17.60
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经历了“五四”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知识分子,几乎都会在“知识探求”与“公共关怀”两者之间权衡较量、徘徊踌躇。 他们的呐喊和抗争在此,他们的彷徨和颓败亦在此;他们的伟大和优长在此,他们的渺小和缺陷亦在此。我们神往,我们也遗憾;我们赞叹,我们也惋惜。
我,厌男
¥17.99
“你是不是厌男?”每当女性就性别歧视、性暴力等发声时,就会遭到这样的非议。但,厌男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我,厌男》为厌男发声,探究背后的心理文化机制与社会背景,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厌女导致的系统性压迫与厌男造成的轻微自尊伤害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长期被污名化的“厌男”和“厌女”不同,它并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对性别歧视的回应,是对男性特权的愤怒,旨在呼吁女性摆脱羞耻与禁锢,关注由此带来的团结与女性情谊,“想象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按自己的方式追寻自由与解放。区区104页的小书,却蕴藏着无穷大的能量,波利娜谈论厌男而不止于厌男,将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际数据串联起来,书写女性处境,是一部四两拨千斤,揭露男性特权、呼吁改变厌女现状的振聋发聩之作。
为领袖人才奠基
¥18.00
“为领袖人才奠基”是清华附中长期以来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追求,凝聚了清华附中人的集体智慧。清华附中在办学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对领袖人才进行了全方位审视,从不同角度挖掘了领袖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本书全面展现了清华附中百年来的教育实践和新世纪以来不断创新的教育改革,尤其是对领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值得同行借鉴的宝贵经验。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
¥18.00
《城市流动儿童的情感与身份认同》聚焦于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状况,着重关注流动儿童身份认知的逻辑及其背后的情感线索。家庭、学校和社区构成了流动儿童的主要生活空间,共同形塑着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此外,情感也在建构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影响身份认同的方向与强度对身份认同的建构起着中介调节作用。
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8.00
《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共分六章,紧紧结合地方高校实际,将优集学院办学实践加以提炼总结,结合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新途径,为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有益的建议。构建起三年在校一年在企业培养的“预就业”实践模式,培养了一批得到以西门子为首的、行业认可的本科工程技术人才,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办学愿景。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智慧宫系列)
¥18.00
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以其睿智的头脑和辛辣的笔调重探性别议题,揭示有权势的女性是如何为历史所对待的。她选取了自古典世界直至今日的众多案例,探寻“厌女症”背后的文化根基,并将讨论引向公共场域中的女性声音、社会文化对女性与权力之关系的预设,以及少数“成功”女性拒绝将自己嵌入男性模板中的努力。 比尔德本身也曾经历过针对女性的歧视和网络上的性别攻击,在对这些个人经验的反思中,她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人们的认知中,女性在已经被男性化编码的权力架构里根本就没有一席之地,那么难道不是权力本身需要被重新定义吗?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18.00
当今中国,经济高速起飞,物质生活巨变,为何整个社会却充满了怨气和戾气? 全球化大势之下,中国文化的未来“危”与“机”何在? 《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是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在全球化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忧思之作。文化全球化虽为大势所趋,却尚在过程中,我们不应将自家传统视作奄奄一息的死物,中国文化的未来正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刘东呼吁,只有参验当今时代的学识、眼界与体悟,重新为传统贯注精神内容和思想活力,政治合法性和人与自然的双重危机才能获得和解。
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
¥18.00
《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是一本门指导手册,旨在帮助社会学或更广义的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了解专业论文写作的路径。作者针对大学不同阶段训练中各种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指明了写作的要领、格式和目标,尤其强调研究性思考和规范化表达的重要性。书中介绍了如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等不同阶段的论文的写作,以及如社会学常用的案例研究和变量研究等不同类型的论文写作。由此给社会学的门者提供帮助,让他们了解如何行研究性思考,如何用论文表达思考的结果。
走向幸福共享:江苏民生幸福建设研究
¥18.00
《走向幸福共享 江苏民生幸福建设研究》作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理路,以民生幸福建设为主题,从经济基础、制度保障、发展环境三个维度展开阐述,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民生幸福建设的理论思考。经济基础、制度保障、发展环境三者可以说抓住了民生建设的要义,从这三个方面去认识、去把握,民生建设就有了抓手和立足点,可见作者对民生建设思考的深邃。著作既有实证素材,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又有理论分析,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和较高的理论素养。
郑永年论中国:中国的文明复兴
¥18.00
本书收录了作者过去数年对中国的文明复兴研究的论文和演讲稿。着重从中国道德体系建设、意识形态崛起,话语权建设以及知识体系建设的角度探讨中国的文明复兴。分析了道德解体现状、原因和道德重建;中国当前意识形态状况和重塑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必要性;并从国际话语权和中国知识体系建设两大重要方面探讨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在文章结尾部分还附录了儒学与现代国家建设的主题访谈,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复兴的意义。
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
¥18.30
此书出版于1854年,然而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德国经济学中,历史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戈森在失望与痛苦之余,在1858年要求停止发行并销毁余书,以致该书曾长期下落不明、埋没于世。直至19世纪70年代,才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发现并肯定了戈森学说价值与意义。杰文斯在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再版序言中(1879年),详细介绍了戈森的思想体系观点,并承认这些观点是先于自己的。自此之后,戈森的理论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影响。l889年,戈森的著作重印发行,中译本就是根据这个版本并参照了英译本译出的。 全书共计四篇二十五章,篇论述享受与效用规律,第二篇论述交换规律,第三篇分析个人行为及福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四篇提出了有关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各种政策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