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社会学
¥11.20
本书是菲利的代表作。本书对犯罪学诸多问题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关于犯罪原因三元论以及陪审团制度的论述更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于我们了解犯罪学、制定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菲利认为,导致犯罪的原因是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即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的因素,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要素所决定。菲利的犯罪学多因论创了犯罪学研究的新方法论。


缀珍录
¥11.50
【内容简介】 有关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在中国境外各地让刚刚起步,山中国女性的作品汇聚而成的宝库也还在等待着各国学者的开掘。本书仅仅粗浅地叙述了在一段短暂的历史时期中,这些女性的感受、信仰,以及实际所做的一切。作者利用的重要的史料均来自于女性作家的作品,主要是诗作。作者也使用了一些习见的、出自男性之手的史料:纪传碑铭、地方史志和官方文献。这些涉及到妇女及社会性别关系的文字既出现在男性的经世致用文章——官员们为管理地方事务拟就的一些有关政策的建议——之中,也见于男性以礼仪、艺术和文学为对象撰成的学术文章之中。将这些习见的、由男性书写的史料与妇女自身的作品相参照,便推开了一扇通向中国女性世界的崭新的窗口。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史料中,以传记表文为丰富。有关中国女性的传记,已经被刊刻的就不下数千种。我们可以在地方志中、在学者刊刻的文集中所收录的碑传铭殊、或是短篇打述中发现它们——文集的作者总会写到他热爱和钦佩的女性。在这些作品中备受推崇的女性大多数是作者本人的或者亲朋好友的祖母、母亲、诸姨姑婶和继母,还包括那些在西方或可以称之为圣徒的有德之人(女道土或女尼),还有一些以勇敢著称的女英雄(为父申冤、虎口救母等等)。到了帝国晚期,亦即…以宽泛地定义为明(1368—1644年)清(1644—1911年)两朝的这个时期,所谓的列女传,事实上记述的已经全都是(因力拒强暴而死或自杀以拒辱的)烈女或拒不再婚守节终生的寡妇的事迹。


消费心理学
¥11.57
本书是零距离上岗·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系列规划教材之一。作者将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应用于市场营销活动领域,详细阐述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消费者个体特征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影响消费者心理活动的外界因素,市场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包装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等。本书介绍了中外心理学家关于新世纪消费心理的*理论、方法和经验。书中实例、复习思考题和实训题等栏目,既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本书不仅是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经贸等专业的实用专业教材,还可供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各界人士和经济理论工作者参考阅读。

筑梦:一名科技工作者的人文思考
¥11.80
本书以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视角,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行深浅出、简明扼要地解读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者建议,内容涉及科技、“三农”、民生、环保等诸多领域,真实地记录了新时代作者的思考,为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正能量。


社会科学二十讲(像看故事一样轻松理解社会科学)
¥11.99
《社会科学二十讲》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社会科学入门读物。作者以通俗流畅的笔触,运用谈话的形式,将社会、家庭、国家、民族四方面的内容娓娓道来。 此次出版以读书生活出版社1937年初版版本为底本,辅以其他一些版本,精心校改了书中的一些刻印错误,标点符号按照现代汉语使用规范处理,极大限度地保持了原书原貌。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1辑)
¥12.00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1辑包括索恩-雷特尔研究、“价值形式”与辩证法、《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档案三个专题。个专题编选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一书中文译本中未能收的1972年修订版序言、导言,索恩-雷特尔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的通信等原始文献,以及近年来西方学界研究讨论索恩-雷特尔现实抽象概念的两篇高水平论文。第二个专题编选了巴克豪斯等学者的经典文献在内的一组文章。第三个专题围绕《德意志意识形态》选译了两篇补遗性的文献。

治国策
¥12.00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治国策》是波斯人尼扎姆·莫尔克的一部名著,他是塞尔柱突厥帝国的宰相,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治国策》中他阐述了如果治理国家,是一部研究当时历史(9—11世纪)很好的一手资料,同时也是中东一带早的行政学著作。


第十一论纲:介入日常生活的学术
¥12.50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论纲》一文里提出的第十一条论纲,只有如下这句话:哲人们以往都仅仅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关键在于,去改变这个世界。 本书前两辑文字,涉及七位思想家,尽管在“思想光谱”中的位置并不一致(甚至完全对立),研究论域也迥然相异,然而他们恰恰均致力于以其学术著述来介入这个我们被抛身其内的日常世界。通过同这些思者所展开的批判性对话,本书力图展现出作为“第十一论纲”的思想实践的原初面貌。 后两辑所选文字,分别为直面日常世界的观察与学术活动的现场发言。此两组文字,亦旨在反对学术“专业化”与“工业化”趋势,重新联结学术与生活,进而重新激活“第十一论纲”。 是以,本书所录文字,不管采取论文、短评、访谈、札记、信笺或现场发言等形式,都有真实生命贯通其中,都是学思对日常生活的介入。 ——吴冠军


世界形象地图:中国网民眼中的多元世界
¥13.94
本书稿以互联网舆论场为聚焦点,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纬,以互联网国际舆论场的发展演变、结构特征、特点和趋势等为经,专题介绍了这一国际传播与互联网交叉的前沿领域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稿作者均来源于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具有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的丰富经验,通过对中国网民互联网舆论的梳理、分析,总结其经验性成果和规律性特征,为现实工作提供参考。本书稿选取了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新加坡、越南等不同样本国家为案例,专章命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各个层面,为中国读者更好地认知世界、认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参考。书稿还运用了大量图表、案例,增强了可读性。


我国铁路发展与改革研究
¥14.00
本书基于铁路运输业的公共产品属性和自然垄断特征,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铁路发展的宏观背景,确定铁路在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从产业发展、运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建设的现状和尚存的问题,总结了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与规制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实现效益性和公益性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美、德、英、日、俄五国在铁路业规制改革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为我国铁路业改革提供经验借鉴,并提出我国铁路发展和规制改革的对策和主要建议。


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14.40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品性和素质,有效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当前成长,而且关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书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人与工具、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三个维度,语言运用、信息素养、自我理解、反思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参与、社会责任和国际理解九个关键要素对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行了探讨。 本书所构建的“三维度九要素”的核心素养理解框架和探索提出的相应培育路径,或许都还有待商榷,但人们对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探究永远在路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于核心素养及其培育这一问题的思考其实就是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种人的一种探究,其旨趣在于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探寻某种理路。


人文日新:清华文新论坛演讲集.第2辑
¥14.40
清华大学“文新论坛”邀请著名学术大师在清华这个中西文化荟萃的讲堂上从多个角度向清华学子传递人文精神、普及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为清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与大师切磋琢磨、交流人文精神的平台,尽力于清华人文之日新。本讲集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美学等多个领域,对校园以外的广大读者同样大有裨益。


足迹:宁波广播电视集团优秀作品集:2002~2011(上)
¥14.70
《足迹:宁波广播电视集团优秀作品集》2002~2011年度新闻、综艺、播音、影视、文学戏曲各种优秀作品集。


足迹:宁波广播电视集团优秀作品集:2002~2011(下)
¥14.70
《足迹:宁波广播电视集团优秀作品集》2002~2011年度新闻、综艺、播音、影视、文学戏曲各种优秀作品集。


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
¥14.99
科学与人文能否融合、如何融合是中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常议常新的话题;“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结合”是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和追求的教育理念及育人目标。“清华大学新人文讲座”第六辑《科学与人文:双赢与融合》是第四辑《艺术、科学与文化创新》的拓展和延伸。


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
¥14.99
本书是由戴蒙德先生关于人类社会贫富兴衰问题系列演讲的讲稿整理而成,以宏观比较视野、自然实验方法来探究各个人类社会的特和异同,而总结出人类社会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并对现代社会个人和国家的关系、现代国家的危机和风险等问题展论述,还特别关注中国这一独特而古老、如今又正在崛起的文明,以其独特的解释系统来为中国的发展潜力和方向提供了宝贵意见。本书不仅展示了戴蒙德作为思想家对理论方法和世界各国历史信手拈来的能力,也展示了他作为老师耐心梳理、循循善诱、引导思考的丰富经验。


中华文化公开课——科技文化九讲
¥14.99
本书通过全新的体例和合理的安排,把中国五千年的科技发展分门别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书分为天文历法、地理探索、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农学农具、数学成就、物理化学、医学药物、手工制造多个板块,把一部中华科技文明史浓缩在薄薄的一册书内。本书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图文并茂,知识性与趣味性相融合,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中国科技文明的灿烂画卷


中国深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3月春季卷·总第30期)
¥15.00
在当下全球化的世界结构中,不仅作为中国社会科学之认识对象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这种认识本身所赖以为凭的话语系统亦需要根据当下中国的立场进行重构——否则我们将没有基本的哲学根据去谈论所谓“中国”社会秩序的正当性问题。因此,“中国”既是中国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又是其思想根据;换言之,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判准只能是“根据中国”。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
¥15.00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0辑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专辑、各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的研究文章和三篇讨论黑格尔与现代性问题的专文。除了选译布朗肖代表性的文学哲学作品外,还收了拉波特、列维纳斯、德里达等人与布朗肖相关的评论,以及编译者尉光吉专门撰写的评介文章,并分别从哈贝马斯提出的现代性危机问题、黑格尔思辨理性中对现代性、辩证法与资产阶级国家形式等角度展了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讨论。

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
¥15.00
不同于传统政治学的法学研究法,《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主张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和技术引政治学研究,强调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政治过程行详细调查和微观研究,注重研究人性和人的政治行为,认为只有人才能成为政治研究的可靠依据。作为科学的政治学,其研究对象不是抽象的制度或组织,而是以人及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作为政策的政治学,追求的是个体尊严的实现和个体能力的完善,而不是对非人格化国家的荣誉的追求或社会机制的效率的提高。《权力与社会:一项政治研究的框架》对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假设行了阐释,以“个体”概念为起,以“权力”概念为主线,建构起政治分析的基本框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政治互动是由权力和影响力的模式所构成,受到符号的操控和影响,终凝结为政治行为,而政治行为则是围绕着权力而展的。


从缠足到美容手术中国女性身体的建构
¥15.00
该书描述了女性身体形象经历了哪些变化,对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时间性行了分析,探讨了背后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女性身体管理和规训的技术行了分析,并对未来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可能性行了展望,包括中国女性身体建构的个性化,多元化以及动态化的趋势。本书旨在研究中国女性身体的建构历程,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和自我生产的印刷,或者说社会结构与个体行动之间关系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