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唐人诗意图文献辑考
¥34.65
本书辑录考证明清画家根据唐代诗人诗意创作画作的概貌及文献现状,并行了确切编年。全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表格的形式,分两列,第一-列是唐代诗人诗题,第二列是根据这些诗歌行创作的明清画家。本书共辑出200位唐代诗人的890多首作品成为明清300多位画家的创作题材,根据经眼文献的记载,共有1670余幅作品。第二部分是对明清两朝画家创作的740幅唐人诗意图行确切的编年。第三部分亦采用表格的形式,分六列。第一-列是唐代诗人诗题,第二列是题诗,第三列是形制,第四列是作年,第五列是馆藏,第六列是著录。

殷国明文集(第六卷)小说艺术的变革与品鉴
¥34.65
本书以现代小说为研究对象,紧扣小说艺术的变革与品鉴两个主题。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小说艺术的现在与未来”, 主要介绍现代小说艺术的变革这一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包括故事结构的变化、对新的现实的关照、“自我” 这一主题的变迁、思维方式的变革、美学特征的更新、形态和语象的流变、危机与生机。下编为“小说艺术的评价与鉴赏”,重品鉴了鲁迅、王蒙、张贤亮、白先勇、贾平凹等作家的作品和《花城》《佛山文艺》 这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刊物中的作品。

日出江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校报文学作品选
¥34.65
本书由党的建设研究、思政理论探索、教育工作交流、文化校园建设等四部分组成,内容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思政理论课建设、师生关系构建、文化校园建设、 思政队伍建设、校园媒体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这些理论研究成果紧扣新时代艺术职业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主题,选论文选题科学合理、体现研究价值, 观独到鲜明、反映工作实践,论据丰富翔实、展现艺术教育,论证合乎逻辑、可资读者借鉴。研究成果大多围绕艺术职业教育主题,从多方面展研究探索,反映出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对艺术专业学生的关切和责任,体现了老师们的职业精神和工作经验,展现出作者对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较高认识和把握,有利于促艺术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干部教师、推教书育人。成果的结集出版,也有助于加强艺术高职院校理论研究的积淀和交流,增强党建与思政工作研究的应用性。文集收录的论文大多是学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专项课题成果,其中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选中获奖,有多项成果是省、厅研究课题成果,是我校五年来关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且听文吟
¥34.65
本书是“好文章”书系中的一部,本书由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难以忘怀的人生经历、念兹在兹的山河游历、独一无二的风土人情、诚恳真挚的祖国礼赞等内容组成,简单的文字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中,真挚的情感跃然于纸上。本书是由一篇篇文章形成的书稿,文章的作者在平凡中用笔记录人生的滴滴,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写手或作家,他们热爱书写,用真心、真情、真意的文字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礼赞。书中的作者他们是一群可敬的文字书写者、文学爱好者,勇于追梦者,故在文稿的编辑中保留了作者淳朴的文风,没有刻意追求语言的精练和华丽。

殷国明文集(第八卷)“狼文学”与“狗文化”
¥34.65
狼与狗,和人类物质生活、精神世界、感情生活都有密切的关系,是我们观察人类生活与动物世界,乃至大自然的一个窗口。本书是-部文章合集,重探索了人与狼和狗这两种动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漫话狼文学”,内容涉及东西不同文化中关于狼的神话传说,狼的童话、寓言,狼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等内容。下部为“漫话狗文化”,内容涉及历史文化中狼与狗的关系以及狼狗两种动物相对不同的寓意,还有关于狗的故事。

殷国明文集(*卷)禁忌与突破:新时期文学批评备忘录
¥34.65
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的合集,90%以 上的内容都曾在正规刊物发表或曾由出版社刊印。本书着眼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从新的文化理念、思想范式和叙述方式等多角度对其行了探讨。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与过去时代有显著的不同,呈现出-种新的、不断转换的文化状态。而在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八九十年代这一新时期,与“五四”新文学时期一样,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一个重要节,因此对这一新时期文学批评史的发展行梳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译学史新论
¥34.65
《王向远译学四书》是王向远教授以译学研究为主题的四部书的丛编,包括翻译理论建构(《翻译文学导论》 《译文学 : 概念与体系》)、译学史研究(《中国译学史新论》)和翻译经验谈(《日本美学译谭》)三类内容,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作者在译学领域的探索,形成了相对完整而又独特的译学体系。

分科的学史与历史
¥35.00
今天以前的一切都是历史,因而历史本不分科,况且中国治学讲究贯通,素来不重分科。可是今日的史学,无非分科的学史和分科的历史两种,前者为用各个学科现在的形态追述出来的学科发展史,后者为用不同学科的方法眼界研治的一般或分门别类的历史。其共同性则是以后出外来的观念系统重新组装历史。恰当把握一般倒述的分科之学史、近代以来学科发生演化的分科史,以及面向未来的分科之学三者的联系分别,才能掌握关键,沟通而不附会。


李提摩太西学著译研究
¥35.00
晚清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华生活45年,集传教士、政客、学者于一身,倡导“以学辅教”的文化适应路线。本书将综合运用历史学、翻译学、传播学和宗教学等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在资料收集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著译文本细读和历史文化描述为主线,综合探讨李提摩太西学著译的历史背景、阶段历程、成果状况、策略模式、语言特征、社会影响、本土回应和评价反思等方面的内容,力图重现这段重要的中西文化交流史。


中国古代文献:历史、社会与文化
¥35.00
有鉴于二十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学界关于文献、图书的社会、文化研究的逐渐兴盛和以“书籍史”视角对中国古代文献图书史研究成为海外汉学的热,本书通过梳理、解释本土学术中自成系统的文献、图书研究的“内在理路”及其强大惯性,在引外来新方法、新视角所发生的观念上的歧异和实践中的困惑,从而从文化史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文献做概括式的总论;以专题研究为线索,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献的涵义及形态;古文献的载体;古文献的生产和与文明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文献的的保存与流播;中国古代文献的的阐释传统;古典文献学的文化史内涵。

中国话语丛书:当代中国文化治理研究
¥35.00
本书是张维为主编“中国话语丛书”中的一种,由相对独立的8篇文章组成。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一个原来被排除在外的人群如今被迅速地吸纳到这个世界中。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借助技术的红利,终还将自己的审美和文化趣味推向了前台,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了技术和资本市场,以及文化市场。作者聚焦“工业党”文学、“速食电影”(如B站up主“谷阿莫”等)等网络文化新现象,在总结西方国家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与意识形态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讨论、思考在互联网新技术条件下如何实现更为合理、有效的文化治理逻辑与途径,实现文化宣传工作中的群众路线。


《离骚》琴曲集成
¥35.00
《<离骚>琴曲集成》内容简介:琴曲《离骚》,由唐代陈康士根据屈原同名诗作所创制,是琴曲中的大曲,倍受后世历代文人、士大夫喜爱,至今操缦不绝。现存传谱早出自明代1425年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其谱经年流变,传至民国杨宗稷的《琴学丛书》,共出现三十七个版本。朱益红编著的《<离骚>琴曲集成》即是此三十七个不同版本的减字谱原谱集成,并附近代两个重要的打谱译本:管平湖打谱的《神奇秘谱》本和顾梅羹打谱的《西麓堂琴统》本,以及作者所述《屈原题材琴曲考论》一文。《<离骚>琴曲集成》第壹次全面收集《离骚》琴谱,呈示《离骚》从屈原原诗移情至古琴后,其谱本流传与变化情况。

四口吃遍江户
¥35.00
《四口吃遍江户》是日本饮食文化研究专家饭野亮一的代表著作。寿司、天妇罗、荞麦面与鳗鱼,被誉为“江户美食四大天王”“万国无双的江户之味”,诞生于江户街头,在充满烟火气的市井中发展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形态,并成为日本饮食文化的代表。 在书中作者援引大量一手史料,细致梳理了这四种蕞具代表性的食物从诞生、发展,到形成今日形态的整个过程,同时搭配近140幅珍贵手绘插图,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江户时代的市井生活与庶民风貌。


大家的民俗学
¥35.90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会按照一些习俗或默认的规则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这正是民俗学大显身手的地方。 与我们以往的刻板印象相反,民俗学并不是为古老事物追根溯源的学问,而是一种反主流、反霸权和反中心的文化心态。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民俗学门书籍,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书中列举了大量生动有趣的案例,如大学校园里流传着的七大怪谈;各个家庭内部实行的规则;消防员、铁路员工、法官、办公室白领的日常生活;作为社交场所的平民区咖啡店;动漫圣地创造出的新民俗;新冠病毒肆虐下的鱼身鸟喙人面的妖怪护身符的大流行;互联网时代稻荷神信仰的全球化; “座敷童子”的现代转型等等。 本书简明易懂地介绍了现代民俗学的知识,向读者展现出现代民俗学的魅力。让民俗学成为每个人都能学会并加以运用的技能,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充满趣味。

摩天大楼:始于芝加哥的摩登时代(里程碑文库系列)
¥35.99
作为现代都市必不可少的建筑元素,摩天大楼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世界上第YI座使用玻璃作为外墙主体的摩天大楼,是芝加哥的瑞莱斯大厦,竣工于1895年。它拓性的建筑结构是20世纪高层建筑的核心元素,也成为很多现代化建筑信奉的宗旨。 它是怎么出现的?其建筑过程又经历了怎样的技术和理念革新?克鲁克香克在本书中带领我们回到了那个时代的芝加哥,讲述了瑞莱斯大厦如何为20世纪城市建筑以及建筑工程学主流奠定了基础,还有当时的杰出人物,如路易斯·沙利文、约翰·威尔伯恩·路特和丹尼尔·H. 伯纳姆的故事,并且展望了继承瑞莱斯大厦血统的其他建筑,如1902年的纽约熨斗大厦,以及21世纪那些“自视甚高”的摩天大楼建筑,带我们走一段段或惊人、或诡异的故事。


雅宋词客
¥35.99
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白落梅2022年全新传记力作,用柳永、范仲淹、欧阳修、苏轼、晏幾道、秦观、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22位大宋词人的一生串联起大宋王朝的跌宕起伏。 大宋的辞章,婉约或豪放,余韵悠长。大宋的词客,经沧桑变故,灿若繁星。 多少词客,仕宦浮沉,到后来,偎红倚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又有多少词客,一生白衣,不趋荣利,却墨香流淌,留名青史? 宋朝的美,简约含蓄,内敛包容。宋朝的风流,也是当世的风流。这风流,是焚香茶,饮酒插花;是挥毫泼墨,仗剑天涯;是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亦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本书,不再是单纯的诗词赏析,而是写大宋词客的人生际遇、官场浮沉、情感历程。 将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和词作解读相结合,用唯美、凝练的语言,将历史与文学相融合,通过词作来串联词人一生的曲折经历,通过词人的起伏人生来深刻解读每首传世词作背后的故事。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首首传世的经典、一段段曲折的经历,映射出宋代波澜壮阔的大历史。


大唐诗客
¥35.99
百万级畅销书作家白落梅2022年全新传记力作,用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维、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王昌龄、柳宗元等22位唐朝传奇诗人的一生为你串联起大唐的盛世华章。 唐诗三百,无人不读,无人不喜。大唐人物,几多慷慨,几多风流。 千百首诗,千百种意境。有年华易逝的感慨,有天涯羁旅的愁思,有思亲念友的孤独,亦有怀才不遇的寂寥。有儿女情长,亦有离愁别绪。 曾经喜爱“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多情,如今却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 曾经喜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飞扬神采,如今却爱“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的淡泊悠远。 曾经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如今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曾经是“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如今是“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这本书,不再是单纯的诗词赏析,而是写大唐诗客的人生际遇、官场浮沉、情感历程。 他们驰骋朝堂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他们行经红尘的风流韵事,离合悲欢;他们纵情江湖的快意逍遥,诗酒风华。 将时代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作解读相结合,用唯美、凝练的语言融诗、史于一体,通过诗歌来串联诗人一生的跌宕起伏,通过诗人一生的曲折经历来深刻解读每首传世诗歌背后的故事。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首首经典的诗歌、一段段曲折的经历,建构起大唐耀眼的光芒。


女子教育
¥36.00
本书包括《论女儿的教育》《本事真迹》和附录《一个父亲留给女儿的遗产》。沃氏在《论女儿的教育》中对十八世纪英国社会的性别概念和女性教育提出了强烈批评。她反对观赏性的专门针对女性的教育科目,大力宣扬两性应受相同的教育,并建议为此采用自然和理性的育人标准。当时不同政治立场的女作家,如埃奇沃思和奥斯丁等,都受沃氏所主张的德行与性别无关的原则。在儿童故事集《本事真迹》中,沃氏认为,针对儿童的读物要在更现实的背景中传达出正直、仁慈和节俭的价值观。她对生活和文学中的装饰和技巧极为厌恶,她写《本事真迹》的初衷就是为揭露那些不称职的父母。


北欧书简
¥36.00
《北欧书简》为沃斯通克拉夫特书信集。1795夏天,为了挽救与情人伊姆莱的关系,沃氏始了一次商业旅行,她带着刚刚出生的女儿先后游历了瑞典、挪威和丹麦,此间一直保持与伊姆莱通信。在沃氏看来,旅行就是解放身心的空间移动,应该不断思考哲学、社会以及人应该如何存在等严肃议题。旅行是以具体的行为来追求精神的更加完善,应该在不断旅行的经验中去调整先前的认识。在这些书信中,沃氏对北欧文化、自然和风土人情充满了感情。


立禅即意:大成拳学讲习录
¥36.00
本书是作者继《大成传习录》之后又一部指导弟子正确练拳习禅的讲习著作。“立禅”是王选杰先生对大成拳修炼法门“站桩”的称呼,是其对“站桩”的内涵——以身正心、以心印物、以物用心的深刻参悟,也是对中国传统拳理真谛认识的一大飞跃。作者挖掘先师遗训,广采名家之言,在自身多年研习修为的实践基础上,围绕大成拳的中心理念如“劲、力、势、气、神、中”等,深刻揭示了大成拳修练途径和方法要领的文化意蕴,廓清了遗存多年的认知误区,给大成后学明确了方向和原则,裨助直达增强生命之气,不必作意于劲与力而能随势而发的自然之境。著名学者、密宗上师谈锡永教授随读随批,颇多高屋建瓴之论和画龙睛之笔,从而使得本书不仅成为拳学经典,更可作为完善生命、成己成物的人生读本。


爱丽儿
¥37.99
19世纪末美西战争后,旧殖民者西班牙离场,新的美利坚帝国霸权将至,为自由的奋战从未结束,拉美将何去何从?乌拉圭思想家罗多以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精灵爱丽儿象征自由、崇高的精神生活,以卡列班象征粗鄙低俗、物质至上与功利主义的“美国病”,质疑美式个人主义、平等主义与民主观念的哲学根基,重述了两个美洲间的“文明”与“野蛮”序列。《爱丽儿》勾勒出现代拉美政治文化的思想底色,成为拉美民族主义、理想主义和青年文化的能量源泉,也为今天应对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和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提供了一份来自历史的执拗与高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