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国学精粹
国学精粹
王克忠
¥9.99
本学安国学浅淡、经学精粹、史学精粹、子学精粹、集学精粹、蒙学精粹、国学常识精选、国学趣典分类、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事必须传习得文化精髓,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寻访祖母的秘方
寻访祖母的秘方
刘宏
¥9.99
《寻访祖母的秘方》是一部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祖辈的采访记录,每篇包括祖父的人生故事、访谈对话和孙辈的感悟。在中国这样一个已经步入老龄化的社会里,儿孙对祖辈的关怀和祖辈的经验传达显得尤为重要。读者阅读文字的过程既是一次时空穿越之旅,同时也将收获一份温暖的慰籍。
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
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
亭后西栗
¥9.99
曾有一个人,将眼泪洒向天际,将多情写诗词。他是清代的贵族子弟,却倾心汉族文化;他的曾祖父被康熙曾祖父的军队所杀,他却成为康熙的御前侍卫。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长子。 纳兰性德一生以才情著称,自幼修文习武,工诗文,擅骑射。作品中感情细腻意境悠长。纳兰容若虽生于名门望族,性情却淡泊挚诚、率性求真,其笔下词作多以思乡、思亲、思友为线,清丽伤感、风雅隽永,被誉为“清代*词人”。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与影响力。 《那朵风兰独自香:纳兰性德的悠美伤愁》从纳兰的三百余首词中遴选六十首行赏析,涉及纳兰性德词中的典故、格律、遣词用字、词外音情。在甄选时,尽量涵盖了更多词牌和选题,力求将纳兰的文学成就和精神生活较为全面地展现出来。 这是一位诗词爱好者的倾心之作,更是献给广大纳兰词爱好者分享品味的礼物。
鲁迅精选集典藏套装
鲁迅精选集典藏套装
鲁迅
¥9.99
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从阅读鲁迅的作品始。   《鲁迅精选集典藏套装》全三册,分别是《鲁迅散文诗歌精选集》《鲁迅小说精选集》《鲁迅杂文精选集》。   本套丛书收录了鲁迅散文、诗歌、小说和杂文内容。散文诗歌集包含其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和的散文诗集《野草》,另外《自题小像》等名篇均被选录。小说集中收录了鲁迅全部的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的全部内容。杂文集收录了鲁迅几乎全部杂文集中的名篇,分集汇编。丛书内容涉猎广泛,能够真实而全面地反映鲁迅的创作情况,思想动态。
阳光下的葡萄干
阳光下的葡萄干
[美] 洛琳•汉斯伯里
¥9.99
“一个未能实现的梦想会有什么下场?/它会不会干瘪枯萎,/像阳光下的一颗葡萄干?”《阳光下的葡萄干》表现了一个非裔美国家庭对美国梦的追逐。亲情、理想、现实在逐梦的旅途中相互冲突……梦想是否真的存在?是否对每一个人都触手可及?此剧在百老汇上演时一举成名,连演530场,被多次改编为电影、音乐剧等。
周作人经典作品:风雨谈
周作人经典作品:风雨谈
周作人
¥9.99
《风雨谈》收录周作人1935年11月至1936年5月的作品。本书涉及领域甚广,投入了作者巨大的精力,所写文章虽然都是短篇,却非常系统。作者在书中对中国古代著述首先加以思想意义上的审视,并在其中体现了他的文学观念,他从古人之作中看到许多弊端,也发现了若干好处。他的立场是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是现代文明。其间的取舍标准,即他一向强调的“疾虚妄”和“重情理”,希望读者能从中看到作者下的功夫和态度。
鲁迅散文全集(文学经典系列)
鲁迅散文全集(文学经典系列)
鲁迅
¥9.99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我不愿意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是要费些功夫才能感受到其十的魅力的那些艰涩的文字往往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启发字字珠玑句句发人深省每次品读都能有所收益。而鲁迅先生的散文作品更是独具一格别有意味。 《鲁迅散文全集》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全部散文作品将那些意味深长、优美隽永的篇章一一呈现给读者相信读者朋友一定会细细品读爱不释手。 《鲁迅散文全集》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女性与音乐:不可忽略的故事和作品
女性与音乐:不可忽略的故事和作品
亚瑟·艾尔森
¥9.99
罗大佑、周杰伦、方大同、崔健、谢天笑、鲍勃·迪伦、披头士乐队…… 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勋伯格、谭盾…… 我们不难发现,知名一些的作曲家(人)很多都是男性。有人可能会反驳上述观点,但是坦率地讲,从影响力来说,男性作曲家(人)是占有主导性地位的。 为什么我们很少听到女性作曲家(人)的作品? 是女性基因决定所致? 是在性别歧视的大环境下,减少了女性的创作行为? 还是因为女性创作了,作品不够好,没有造成持续的影响力? 或是音乐作品已经很好了,人们只是选择性地保留了男性作曲家的作品? 这一连串的问题几乎每一个都是值得仔细研究的。若想试图回答上述问题,离不开生命科学、历史学和音乐学等学科。庆幸的是, 在音乐史领域,我们带来了一本能试着回答部分上述问题的书——《女性与音乐:不可忽略的故事和作品》。 在这本完成于1908年的书里,我们会跟随作者的笔触,了解从神话传说开始,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当女性逐渐获得更多地位时各个国家女性作曲家的奇闻轶事和作品介绍。同时,我们还会了解到女性作为伟大男性作曲家的妻子时,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后,作者在附录1附上了女性作曲家列表,方便读者进一步查询。 由于本书写作年代久远,且多以西方文明为主要视角,编者在作者原来注释的基础上增加了百余条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地名、人名等词条多出自维基百科;涉及到音乐知识方面的则在注释下面附带了参考资料,供读者交流探讨。 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后半部分过多地将重心放在了作品罗列上,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作品本身。然而我们不能奢求太多,而且过多的音乐分析也会驱赶走很多非音乐专业的读者朋友。得益于网络时代,我们在第三方音乐平台制作了一个“歌单”,里面会收集本书所提及到的部分作曲家的部分作品。读者朋友可以通过如下地址(更多方法见附录2)访问此“歌单”进行聆听,开始建立自己对女性作曲家的认知。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关东野客
¥9.99
在这世界上时刻都在发生着故事,有那些你经历过的,和你未曾经历过的,它们都值得铭记。 21个真实又温暖的情感故事,它们或许让你觉得心酸,或许又让你觉得幸福,或许让你觉得遗憾,它们都是人海里的星星,只是碰巧被你遇见,才能闪闪发着光。 故事里的那些人,会哭,会笑,会悲伤,会流泪。但他们终会幸福,就像你也会幸福一样。 希望它们能陪你走过一段*的岁月,无论你现在是否失恋,或是有人陪伴,还是独自行走在路上,它们会陪你度过许多难熬的夜晚和温暖的岁月。 这是一本可以在某个午后的咖啡馆,或者下班后失眠的夜里翻开的书,你会觉得,我就像你身边的朋友,三言两语碰着杯,一饮而尽有些醉的人。 故事或许不够美好,但还好世界仍然美好,我知道,每个人的世界都有不同,但这些故事里的世界,一定是你似曾相识又触摸不到的另一面,它就像夜里的酒,早上的花儿,平淡又真实,美好又残酷。 愿我的故事绿水长流,敬你的孤独择日而终。
雾锁长河
雾锁长河
顾长安
¥9.99
她虽有托国之富,却并非无欲无求。她知这世上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她所求的,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   当青梅竹马走向陌路;当颠倒众生的妖娆男子,置她于万劫不复;她的爱情如何在阴谋算计里逃出生天?   乱世里挣扎的男男女女,相爱、离别。衣香鬓影、酒醉金迷下涌动着迷雾重重的家族隐秘、国仇家恨。   可总会有那么一个人让你勇敢,注定在命运的跌宕起伏里冲破诡计、谎言、欺骗与你相逢。   军阀割据、山河飘摇里,因为遇见你,才有了顾念、有了慌张、有了信仰、有了意义。   此生天南海北、暮雪千山、长河日暮。繁华落尽,你是我zui坏年代里zui好的遇见。
厨刀(戴望舒译作集)
厨刀(戴望舒译作集)
让·季奥诺,戴望舒
¥9.99
《厨刀》是戴望舒在留学期间翻译的十二篇法国短篇小说。收录的季奥诺、阿保里奈尔等人的作品,小说内容多关注劳苦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平凡琐事。这些作品都曾在20世纪世界文坛大放异彩。
格林童话全集
格林童话全集
(德)格林兄弟,魏以新
¥9.99
《格林童话全集》共二百一十篇,可以说篇篇都是精品,脍炙人口而又百读不厌的除了《灰姑娘》《白雪公主》等名篇,还有《莴苣》、《享舍尔和格莱特》、《布勒门镇上的音乐家》、《桧树》、《幸福的罕斯》、《矮子土地》、《放鹅姑娘》等等。本书分为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部分儿童和家庭故事青蛙王子或铁享利、猫和老鼠做朋友、马利亚代养的孩子、学习发抖、狼和七只小山羊、忠实的约罕涅斯、好生意、奇怪的乐工、十二兄弟等。
二马牛天赐传
二马牛天赐传
老舍
¥9.99
《二马》是老舍的早期作品,1929年写于英国。小说塑造了一个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他的生活信条就是得过且过,让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不同的是,阿Q生活在老中国的乡村,老马则是华侨,旅居国外。老舍有意把老马放到异国情境中去刻画,通过马氏父子在伦敦的生活以及与英国人的交往,看东西方民族的不同,试图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凸显落后国民性的荒谬之处。 《牛天赐传》完成于1936年。主人公是一个因天生残疾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婴儿,后被家境比较富裕却没有孩子的牛姓夫妻收养,取名牛天赐。牛老爷是个生意人,但他更是个马虎人,以“碰”着走运而致富;牛太太是精明人,以官样治家而立威。天赐从小娇养,除了玩和写点小文章,其他什么都不会做。他在养父母人生经验的教导下,一半聪明一半糊涂地随着环境而慢慢转变,成为一个“不是玩意儿”的人。 小说呈现的是一个原本单纯、善良、诚实、有正义感的孩子如何在家庭教育和外界影响下蜕变的过程。 《二马牛天赐传》收录了上述两部长篇小说。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
¥9.99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我在中国的七年中间,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人们提出过很多很多问题。热心的党人是能够向你提供一套现成的答案的,可是这些答案始终很难令人满意。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可从来没有到过红色中国呀。 事实是,在世界各国中,恐怕没有比红色中国的情况是更大的谜,更混乱的传说了。中华天朝的红军在地球上人口多的国度的腹地进行着战斗,九年以来一直遭到铜墙铁壁一样严密的新闻封锁而与世隔绝。千千万万敌军所组成的一道活动长城时刻包围着他们。他们的地区比西藏还要难以进入。自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中国的个苏维埃在湖南省东南部茶陵成立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长城,西回来报道他的经历。 哪怕是简单的事情,也是有争议的。有些人否认红军的存在,认为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只不过有几千名饥饿的土匪罢了。有些人甚至否认苏维埃的存在。这是共产党宣传的捏造。然而,亲共的人却称颂红军和苏维埃是中国要摆脱一切弊害祸患的救星。在这样的宣传和反宣传中,要想了解真相的冷静的观察家就得不到可信的证据。关心东方政治及其瞬息万变的历史的人,都有这样一些感到兴趣而未获解答的问题: 中国的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挥的呢?如果是的,那么那个纲领是什么?共产党人自称是在为实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南京却说,红军不过是由“文匪”领导的一种新式流寇。究竟谁是谁非?还是不管哪一方都是对的在一九二七年以前,共产党员是容许参加国民党的,但在那年四月,开始了那场著名的“清洗”。共产党员,以及无党派激进知识分子和成千上万有组织的工人农民,都遭当时在南京夺取政权的右派政变领袖蒋介石的大规模处决。从那时起,做一个共产党员或共产党的同情者,就是犯了死罪,而且确实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到了这个惩罚。然而,仍有成千上万的人继续甘冒这种风险。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参加了红军,同南京政府的军事独裁进行武装斗争。这是为什么?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拥护这种政见呢?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基本争论究竟是什么?国民党是孙逸仙博士等人所建立,掌握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七年所谓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共产党创建于一九二一年,在国民革命中是国民党的主要盟友。 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同其他地方的共产党人或社会党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旅游者问的是,他们是不是留着长胡子,是不是喝汤的时候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是不是在皮包里夹带土制炸弹。认真思索的人想知道,他们是不是“纯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读过《资本论》和列宁的著作没有?他们有没有一个彻底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他们是斯大林派还是托洛茨基派?或者两派都不是呢?他们的运动真是世界革命的一个有机部分吗?他们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吗?还“不过是莫斯科的工具”,或者主要是为中国的独立而斗争的民族主义者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而且——正如各种色彩的观察家所承认的,就连蒋介石总司令自己的部下私下也承认的——从整体说来是那么无敌,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是什么支持着他们?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说令人难以置信,是同中国的那部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而言的,但他们却身经百战,经历过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后还有那六千英里的历史性“长征”,穿过中国的十二个省份,冲破千千万万国民党军队的阻拦,终于胜利地出现在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新根据地上。 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是不是对于一种理想、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学说抱着热烈信仰的受过教育的人?他们是社会先知,还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例如,*,南京通缉名单上的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那个价值这么高昂的东方人脑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呢?或者像南京官方宣布的那样,*真的已经死了吗?朱德,称作红军总司令的这个人的生命在南京看来具有同样的价值,他又是怎样的人呢?林彪这个二十八岁的红军天才战术家,据说在他率领下的红军一军团从来没有打过一次败仗,他又是谁?他的来历如何?还有其他许多红军领导人,多次报道已经毕命,可是又在新闻报道中重新出现,不但毫毛无损,而且仍旧在指挥着新的军队同国民党对抗,他们又是些什么人呢红军抗击极大优势的军事联合力量达九年之久,这个非凡的纪录应该拿什么来解释呢?红军没有任何大工业基地,没有大炮,没有毒气,没有飞机,没有金钱,也没有南京在同他们作战时能利用的现代技术,他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扩大了自己的队伍的呢?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军事战术?他们是怎样训练的?是谁给他们当顾问的?他们里面有一些俄国军事天才吗?是谁领导他们在谋略上不但胜过所有被派来同他们作战的国民党将领,而且胜过蒋介石重金聘请来的、以前由希特勒已故的国防军头目冯·西克特将军领导的大批外国顾问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如果不支持,那么是什么力量在维系住它的?共产党在他们的权力已经巩固的地区实行“社会主义”达到什么程度?为什么红军没有攻占大城市?这是不是证明红军不是真正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运动,而基本上仍然是农民的造反吗?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仍然是农业人口,工业体系即使不说是患小儿麻痹症,也还是穿着小儿衫裤,在这样的国家怎么谈得上“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呢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他们的妇女真的像国民党宣传所说的那样是被“共妻”的吗?中国的“红色工厂”是怎样的?红色剧团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组织经济的?公共卫生、娱乐、教育和“红色文化”,又是怎样的红军的兵力有多少?真像共产国际出版物所吹嘘的那样有五十万人吗?果真如此,他们为什么没有能夺取政权呢?他们的武器和弹药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一支有纪律的军队吗?它的士气怎么样?官兵生活真是一样吗?如果像蒋介石总司令在一九三五年所宣布的那样,南京已经“消灭了共匪的威胁”,那么共产党到一九三七年在中国战略地位重要的西北占领了一块比以前更大的整块土地,又怎样解释呢?如果共产党真的是完蛋了,那么,为什么日本在著名的广田弘毅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任日本外相。——译注第三点中要求南京同东京和纳粹德国缔结反共协定以“防止亚洲布尔什维化”呢?共产党是真正“反帝”的吗?他们真要同日本交战吗?在这场战争中,莫斯科会帮助他们吗?或者,像著名的胡适博士拼命说服他在北京的情绪激昂的学生那样,他们的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同情的诡计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的后呼号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如何?它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是怎样的?它能成功吗?一旦成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日本意味着什么?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产生什么影响?它在世界政治上会引起什么变化?在世界历史上会引起什么变化?它对英、美等外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会产生什么后果?说真的,共产党究竟有没有“对外政策”呢后,共产党倡议在中国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这到底是什么意思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竟没有一个非共产党观察家能够有把握地、准确地,或是用亲身调查过的事实解答这些问题,这似乎是荒唐可笑的。因此,这里有一个日益使人感到兴趣和日益变得重要的值得采访的消息,正如记者们在无关紧要的枝节问题上发出电讯之余相互承认的一样,这是中国的值得采访的消息。然而,我们大家对它却一无所知,实在令人可悲。要在“白区”同共产党人发生联系极为困难。 共产党人的头顶上随时笼罩着死刑的威胁,不论在上等社会里,或者在非上等社会里,他们都是不会暴露自己身份的。哪怕在外国租界里,南京也有出高价雇佣的侦探网在那里活动,其中有C.帕特里克·吉文斯那样热心的反共分子,他原来是上海公共租界英国警务处中主要负责侦缉共产党的人。据说吉文斯督察每年要逮捕好几十个共产党嫌疑犯,大多数年龄在十五岁到二十岁之间,然后由国民党当局从租界引渡过去加以监禁或处死。一九三四年南京为了酬答这个有名警察的效劳,授给他一枚宝玉勋章和大量现款作为礼物。中国为了要缉拿本国的激进青年,雇用了不少外国侦探,吉文斯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罢了。 我们都知道,要对红色中国有所了解,的办法就是到那里去一趟。但我们推托说“没有法子”。有少数人尝试过,但失败了。这就被看成是做不到的事。大家都认为没有谁能够进了红区后活着回来的。在报纸受到像意大利或德国那样严格检查和管制的国家里,长年累月的反共宣传就有那么大的力量。 后来,到一九三六年六月,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但是,当时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我在得到上述消息的同时,了解到我可能有办法进入红区。这需要我立即动身。机会千载难逢,不能错过。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了九年的新闻封锁。 我那样做,确实是有危险的,不过后来报上发表我的死讯,说是“已遭土匪杀害”,那又太夸张了。但是多年来关于共产党暴行的恐怖故事层出不穷地充斥于中国那些领津贴的本国报纸和外国报纸,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旅途上很少有什么东西可以叫我感到放心的。说实在的,除了带着一封给苏维埃政府主席*的介绍信,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叫我感到放心。我只要找到他就行了。这要经过怎样的冒险呢?我不知道。但是,在这些年的国共内战中,已经有千千万万的人牺牲了生命。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难道不值得拿一个外国人的脑袋去冒一下险吗?我发现我同这个脑袋正好有些联系,但是我的结论是,这个代价不算太高。 就是怀着这种冒险的心情,我出发了。
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
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
赖瑞和,徐颖
¥9.99
本书是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九次在中国大陆旅行的记录。作者赖瑞和是海外研究唐代历史的知名学者,他孤身一人深尚未完全放的中国内地,用搭乘火车的方式行走于城市和乡村,寻找那些历史上曾经辉煌而今湮没于时间长河中的遗迹。全书以丰富的历史积累和平静而略带忧伤的文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对生活在祖国土地上的人们的关怀,以及对壮美河山的热爱。 全新版《杜甫的五城》增加了由作者亲手拍摄的百余张彩色照片,记录了许多已经逝去的珍贵影像。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此书,我们可以回望三十年前的中国社会景象和人生百态,体味当时人们的生活,展对未来的思索。
命运之轮
命运之轮
(英)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9.99
《命运之轮》是威尔斯的一部喜剧小说。该小说成书于自行车的黄金时代(1890-1905),当时汽车还没有成气候,而自行车由于其便捷、廉价和实用等优点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阵风潮。甚至劳动阶层也可以借助自行车出门旅游,这让很多人完成了人生的次旅行,由此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自由。与此同时,自行车的出现也对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崭新的自由撼动了社会的阶层结构,削弱了英国的等级制度,也大力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作者威尔斯根据当时的社会变化,创作了这部喜剧小说。故事发生在1895年8月,主人公霍普德赖弗先生是一位服装商助理,属于低收入的中产阶级底层,他苦练骑自行车的本领,准备开始他一年一次的十天假期旅行。旅途中,他经历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美好和惊险:结识了一位灰衣少女,开展了一段秘密跟踪,计划了一场逃亡,还有那戛然而止的幸福,欲言又止的表白……惊心动魄之后,一切貌似又归于平静,但只有霍普德赖弗自己清楚这十天的意义何在。
中国八大诗人(一部极简诗歌史)
中国八大诗人(一部极简诗歌史)
胡怀琛
¥9.99
《中国八大诗人》系统介绍了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王渔洋等八位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他们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八大诗人》中,胡怀琛先生勾勒了八位诗人的生平、环境及诗歌风格,对其作品的渊源、影响阐发尤为细致,勾连成了一部别具特色的“极简诗歌史”。《中国八大诗人》同时收录《诗的作法》,通旧诗与新诗的区隔,使读者不仅学会品鉴诗歌,还能自己动笔写诗。
岁月的坚果
岁月的坚果
郭峻峰
¥9.99
“端上一盘岁月的坚果/轻轻敲开一颗,蓦然发现/青翠翠的色彩和记忆/亮晶晶的幽默和基因。” 像我们这个年龄段写诗的人,一颗心已经被岁月的风霜磨砺成为一颗坚果,外表是坚硬的,内在仍然是柔软的,甚至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如此。
西方名著中的伟大智慧
西方名著中的伟大智慧
(美)莫蒂默・阿德勒(著),王月瑞(译)
¥9.99
这是一本有问有答的书。问来自世界各地,彰显了对伟大观念的浓厚卓越兴趣。 尤其在今天现在,在行将结束的二十世纪,我们的同胞研读伟大智慧的热望丝毫也不亚于这些智慧所产生的那些时代。而且,他们已不再只是要求答案,而是想通过西方传统的伟大头脑,澄清对他们的疑问进行澄清,因为这些头脑曾对我们文化的进步做出过了极莫大的贡献。
纸上卧游记
纸上卧游记
熊逸
¥9.99
本书*站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出发,沿途经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和德尼·维拉斯的《塞瓦兰人的历史》,按照乌托邦的经典旅行线路,带你领略不曾存在过的风景。   第二站经停小站颇为频繁,从《于丹论语心得》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途经过《不抱怨的世界》《论语言的起源》《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奢侈与资本主义》《茶之书》以及《论语》,行一场“励志书的诡计和学术书的情感”之旅。 第三站穿越到遥远的中世纪,从《有闲阶级论》到《科文特加登广场女士的哈里名录》,一览“哲学问题和贵族精神”的风貌。 *后经过由《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史》《春秋大义》《大学的兴起》组成的“语言之岛”我们将重返起。  经过本次旅程,是不是发现世界有什么不一样了呢?
母女同游美利坚
母女同游美利坚
茹志鹃,王安忆
¥9.99
茹志鹃、王安忆是当代中国文坛中鲜有的母女作家。她们在文坛具有持续且深远的影响力。她俩于一九八三年应邀参加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活动,其后又到美国东西岸讲演和旅行,受到海外文化界的欢迎。她们沿途录下所见所闻所想。笔下不纯是异域风光的描绘,更多是对美国社会各种层面的体察,对美国华人世界特别是留学生的刻画,及与作家和文友交谊的抒描。 茹志鹃、王安忆母女此次访美,历经路程虽然一样,但由于阅历迥异,并加上年龄的差异,观念不尽相同,因此看待发生在美国的人和事,往往有不同的观感和见解,读者如作细读比较,将别饶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