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人生
¥14.00
美丽的清华园云集了全国优秀的学子,他们在这里学习深造,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
西藏支教日记
¥14.00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23人分别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大学、青海西宁湟中职业技术学校、青海湟中一中四所学校服务。李文韬是第十届支教团的一名成员,这本日记,记录着他在西藏支教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记录了志愿者在西部教育线的见闻感受。“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李文韬这本日记整理出版,纪念着他不同寻常的研究生一年级生活。它也是每个志愿者生活的真实写照,不论是在西藏还是在青海,志愿者们的心就这样和西部教育的点滴工作紧密联系到一起,和青藏的孩子们永不分离。
暮色降临
¥14.00
本书是作者的个人散文集,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其文笔朴实、亲切,读起来有一种动人的风采。
匹夫虽微,兴亡有责——竺梅先传
¥14.00
不知古无以鉴今,不知家无以谈国。祖辈那代人的悲欢,是我们珍贵的记忆,而非微不足道的积尘。祖辈的故事,与那段跌宕起伏的岁月,牵丝攀藤,血脉相连。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寻觅几乎随时间湮没的痕迹,探究祖辈不凡的人生,竭尽所能地接近和还原历史,这不仅是为了我们及后代,也是为了唤醒那些沉睡的记忆。
蜗牛
¥14.00
本书为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中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俞研创作的20部短篇小说,从身体和内心探寻人性的幽秘之境,反映了现代人日常生活下的暗流和人性的复杂性。
楚辞
¥14.00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诗词是人类心灵的形象展现,尤其是古典诗词,她所具有的深厚的韵味和音乐性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学中*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时至今日,诗词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拥有着广大的爱好者,人们心中那些幽微的情意仍要借诗词来传达。中华书局历来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近期,由中华书局发起,联合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共同举办了“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文化公益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人们积极创作投稿,掀起了一场古典诗词创作的热潮。随着活动的展开,我们认为有必要为人们提供一套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的诗词读本,以方便读者创作与欣赏。
文学喜欢我
¥14.00
这是一本散文集。 涉及的主题有青春、梦想、旅行、故乡等。笔者认为,文字是一种形式,一种载体。透过文字,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在世界和价值观。 这本书创作的时间跨度,前后长达8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真可谓匠心精神!除了《写给22岁的生日》、《学车记》是大学期间作品,其余均为大学毕业后创作。 为了写这本书,笔者游历了中国许多地方,以及周边一些国家。通过亲身考察,思考历史、自然、人生、宇宙,从而把自己的感受化入笔端。 这本书中,有对大历史的梳理和思考,如《大时代·大人物·大风歌》、《月下英雄》;有对生活中苦难小人物的描写,如《神仙姑奶奶》;有对当代作家的一些评说,如《寻找余秋雨的故乡》、《请把我流放到那片高粱地》;有对90后的青春回忆,如《金芒果之恋》、《我的高中时代》;有旅行途中的随感,如《首尔的冬天》、《巴厘岛之旅》;有对故土生活的怀念,如《文王村》…… 总之,这是一本精彩富饶、妙笔生花的著作! 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曾说:“散文是一个作家的身份证。” 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笔者的“身份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呀!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季羡林留给后来者的生命礼物,囊括大师一生精华!活得通透,过得舒心)
¥14.00
这本《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分为5个部分,40篇文章,分别从对时间流逝的坦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对真实自我的表达,对人间真情的热爱,传递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当之无愧的文学巨擘,在世事沉浮中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顺境不骄,逆境不惧。与大师共语,品味人生百味,这些文章涉及季老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发酵,诠释出大师的百年智慧。季羡林对人生的参悟和豁达的处事态度,或许我们还难以抵达,但我们仍能不停追寻。
老舍典藏文集:茶馆(新版)【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在这里,品的不是茶,而是人生。】
¥14.00
人生有时如戏,刹那欢天喜地,刹那惊天动地,认真努力,便不会被踢出局。意外有时突然来袭,我们无法选择命运,却可以选择如何面对问题。 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在这里,品的不是茶,而是人生。
爱伦·坡短篇小说选:英汉对照
¥14.00
本书收录了爱伦·坡五篇*有代表性的小说:《夺魂黑猫》《金甲虫》《气球骗局》《眼镜》《魔阁街凶杀案》。小说风格各异,涵盖惊悚、解谜寻宝、科幻、幽默、侦探等类别,其中《魔阁街凶杀案》被视为侦探小说的山之作,《气球骗局》则是科幻小说的先驱尝试。爱伦·坡的小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时而笔锋幽默,时而怪异离奇,常以象征、隐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对人性的深度探寻与反思,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特征。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橱:英汉对照
¥14.00
本书首次出版于1950年。故事的主人公是佩文西家的四个孩子:彼得、苏珊、埃德蒙和露茜。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四兄妹从伦敦来到乡下躲避战乱。在他们所住的大房子里,孩子们发现一个神奇的衣橱,通往一个叫作纳尼亚的国度。这里有会说话的动物,还有传说中的半羊人和女巫。经过一番冒险,四个孩子帮助会说话的狮子阿斯兰和其他正义善良的动物们,败了邪恶的女巫。
文化行旅
¥14.00
《文化行旅》为江北作家文丛中的一部散文随笔集。作者写家乡的山水、古迹,写在各地的游记,写读书笔记,写种种心得感悟,出入古今中外,畅游文史天地,文笔清新,很有可读性。
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4辑) 纸上红尘
¥14.00
纸上红尘 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4辑》为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4辑)中一部散文集,收录宁波籍青年作家潘玉毅的散文90余篇。全部散文按内容侧重点,分为《俗韵篇》《山水篇》《物语篇》《思悟篇》四部分。其中:《俗韵篇》主要是对作者生活所在区域内丰富的民风民俗的记录和解读,兼及对少时相关趣事的回忆等;《山水篇》顾名思义是对作者旅程所及之地,主要是江南各处如桐庐、同里、木渎、乌镇等地风景风情的记叙;《物语篇》是对四季草木花鸟等万物的描写,《思悟篇》则是作者的一些生活感悟等。
东钱湖故事新选
¥14.00
孙善根编著的《岁月湖山--东钱湖史事编年(744-2017)》在掌握大量手文献史料的基础上,以编年体的形式对历史上浙东宁波重要水利工程——东钱湖及其地域社会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系统阐述与梳理,从一个侧面展示地域社会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以及东钱湖从水利之湖向旅游之湖、生态之湖的变迁与转型过程。
行读居随笔
¥14.00
行读居随笔
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4辑) 古境思旅
¥14.00
《古境思旅 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4辑)》是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4辑)中一部散文随笔集,收录宁波余姚籍作家方其军的80余篇散文随笔作品,按内容侧重点分为《古境思旅/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4辑)》《县城低吟》两大部分。 《古境思旅/宁波青年作家创作文库(第4辑)》部分集中地对48处历史文化古迹进行了书写,尤其是对文献名邦余姚境内的文化遗存如河姆渡、阳明故居、五桂楼等知名古迹进行了深入介绍和解读,其中对一些少为人知的文化遗存的介绍难能可贵。第二部分《县城低吟》是作者在余姚城内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悟,文笔细腻,行文流畅。
时光漏下的沙
¥14.00
《时光漏下的沙》是作者冰凌儿继2003年出版本诗集《古井的守望》后,创作的第二本诗集,收录了作者近15年间创作的100多首诗歌精品。诗集分“行走的风物”、“纸上的故乡”、“时间的温暖和伤”和“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四个部分,汇集了以诗歌这种特有表达方式,留下的“被时光浸染漏下的沙粒”,每一粒都是岁月的馈赠。“行走的风物”,大都是近年来游历故乡以外的世界留下的“震动”,走过一段时光,总会沉淀些许金光闪闪的钻石,安放在记忆的城堡。故乡永远是写作的原乡,“纸上的故乡”则收集了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思念和回望,每一首都是诗歌里的重逢。每一遍回忆都犹如初生。“时间的温暖和伤”是岁月甜蜜而忧伤的馈赠,它们分别住进了属于它们的诗里。每段时光都有着记忆的深海。“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则是童真的汇集,因为童真永存,所以诗意亦永在。希望每一首诗,天真得像一朵花,细看,总有她的美。
菇溪风情
¥14.00
根据风俗研究的范围,以及古人对风俗的记载,风俗著作的编写大致可归纳为六个方面:一、岁时风俗(传统的岁时节令);二、礼仪风俗(包括婚娶、丧葬、做寿、生子、祭祀等);三、一般生活习俗(包括衣、食、住、行等);四、杂俗(也称奇俗、怪俗、陋俗);五、方言(包括语音、语汇、语法等);六、农家谚语(包括农事、气象等)。以上六个方面,周老师在著作里都包罗了,并且根据当地实际,还增补了许多内容,文字方面也尽量做到口语化,通俗易懂。
一缕霞光
¥14.00
《一缕霞光》是作者伟子的一本散文随笔集,共收录了近些年来新创作的作品近九十篇。或记事、或写人、或写景的散文构成,作者以细腻的心触摸人生,并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悟,感情真挚。
梁启超国家主义思想的文学实践
¥14.00
齐小刚*的《梁启超国家主义思想的文学实践》以中国近代革新思想和文学变革的领军人物梁启超为主角,在新颖的视角、合理的阐释以及扎实的文献基础上,考察二十世纪上半叶影响巨大的思潮——国家主义的传播过程,以及该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一位农民工35年的寻梦之旅
¥14.00
这是一部记录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中的个人为实现心中的梦想而同命运之神展开了一场场英勇顽强的抗争、搏斗的长篇自传体纪实文学作品。全书写作时间横跨1978~2013年,以人称全景式地记录了作者35年充满跌宕起伏、艰辛坎坷的寻梦之旅。从流浪汉到月薪3万,从白手起家创业到月销售额超百万,作者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反映了新中国代农民工的生活。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