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美国小说转型研究(1970年代—2010年代)(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0
¥34.80
以近五十年美国小说转型为线索,探讨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小说的主要特征。除少数青年作家外,专著所涵盖的作家如菲利普?罗斯、唐?德里罗、约翰?厄普代克、E.L.多克托罗、托马斯?品钦等大都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活跃于60年代之后,基本属于同一个时代作家。鉴于国内学术界对该阶段文学的研究宥于个别作家作品介绍而显得单薄或缺乏系统性,专著集中讨论代表性作家,并就其主要作品行系统分析和阐述,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新历史主义、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等美国重要文学理论发展脉络,抓住全球化和本土视角的对立统一关系,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美国经典小说行系统阐释,揭示文学创作、民族文化形塑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美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特等,而把握文化现象背后的思想和利益、勾画当代美国小说的发展轨迹与嬗变趋势。


文苑英华――言志的诗和明道的文
¥34.88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艺术的源流及主要成就、重要作家作品,引导欣赏中国文学的兴趣与门径。


既非财产、也不容占有:克拉丽莎对男权的抗争
¥35.00
《克拉丽莎》是18世纪英国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的代表作,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篇幅长的小说。目前国内关于《克拉丽莎》的专著仅有一部,研究理查逊的专著也为数不多,本书广泛参阅英美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克拉丽莎》的悲剧小说特性进行了界定,并揭示出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哈娄家族财产婚姻观。本书对评论界有关《克拉丽莎》的相关争议进行了回应,尤其是就女主人公性格弱点和拉夫雷斯的性格复杂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幻想的秩序
¥35.00
本集汇聚张旭东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有关文化理论和批评实践的系列成果,解读卢卡奇、本雅明、拉康、萨义德、布迪厄、杰姆逊等理论家的文学研究、美学探索和文化分析,阐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各种“新潮”与“实验”。通过细读文本个案或思想论争,在持续变动的文化语境中对西学问题与中国文化行总体性把握与批判性思考。

两间驻望 : 中西互动下的中国现代文学
¥35.00
本书内容出自李欧梵教授受邀为北京大学第三届“胡适人文讲座”所做的五次讲演。李欧梵教授回归到中国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传统题目——中西文学关系或者中西文化关系的研究,用自己的思想史方法把文本和文化史连在一起。首先尝试厘清现代、现代性和现代文学或者说现代主义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勾勒出现代主义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轮廓。而通过四个专题——晚清文学中的乌托邦想象、1930年代中西文坛的“左翼”国际主义、维柯—萨义德—朱光潜的人文主义遗产,以及台湾的“学院现代主义”——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如何收和处理西方现代主义所带来的“现实的焦虑”,今天我们又能从20世纪的历史种继承怎样的遗产以应对新的危机。

小说六讲
¥35.00
《小说六讲》整理自王安忆的六堂公课讲稿。对写作的兴趣从什么地方源起?如何建设一个小说的世界?为什么要关注类型小说?怎样才称得上一本好小说?小说写作能不能教与学?作为小说家和教育者,王安忆在课堂上坦诚分享自己的经验,带领读者探寻小说与生活之间的通道,体验阅读与创作的乐趣。


南朝陈代文学研究
¥35.18
陈代国祚三十三年,时间短暂,学者们通常把它只看作南朝文学的末尾,一直缺乏专门研究。《南朝陈代文学研究》是系统性研究陈代文学的**部成果,作者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注重把握陈代文学的整体性原则,着力突显陈代文学发展的内在机制、文学特性和历史地位。 本书从文学发展史的视角,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将陈代文学放在南朝文学、南北朝隋唐文学发展的全局中系统考察,这种在明确的文学史意识的主导下,既立足本体又不忘外围切入,总揽全局又不乏个案讨论的研究,客观确认陈代文学在南北朝文学向隋唐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推动和深化对南北朝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认识和研究。 在具体研究中,作者突破以个案作家、体裁分类的传统研究方法,抓住对当时文学发展**影响的因素:侯景之乱、陈代文会活动、南北聘问等,采用专题论述方式,辩证分析陈代文学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因此而准确地提示了陈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原因。首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对侯景之乱与陈代文学关系进行深入综合研究,全面探究侯景之乱对陈初社会风尚、士人心态、文化特征等的具体影响,从而深刻揭示这一历史事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力。同时,对不同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复杂背景下的多种文化形态的交流碰撞进行深入探究,显示出作者对文化史观念的深入思考与熟练应用,从而保证了学术探讨的高度和深度。 此外,作者还首次从学术群体视角对以智顗法师为中心的佛学群体、以周弘正为中心的玄学群体的交游、学术活动及学术影响等进行系统考察,探究学术群体在注疏经典、聚众讲学、展开论辩等方面对陈代文人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诗与世界: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研究
¥35.70
《诗与世界--兰色姆本体论批评研究》将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历史语境还原法;二是综合法,全面研究兰色姆的本体论与其产生的语境的关系;三是通过细读法揭示兰色姆理论的真正内涵。具体说来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是以英美新批评为整体系统参照,以美国的新批评理论为重心,以兰色姆的本体论新批评理论为重点,以兰色姆的经典文本为重点研究对象,将其本体论思想还原到原初的历史、政治、文化和宗教语境中,系统深入地梳理和阐释兰色姆的本体论新批评理论的理论旨趣及其价值,探究兰色姆的本体论诗学对于当代文学理论建构的启示意义。

小说的准备:法兰西学院课程和研究班讲义(1978-1979,1979-1980)(新版)
¥35.88
《小说的准备》由四个不同部分组成,包括两次课程讲演系列(“从生活到作品”;“作为意志的作品”),两次研究班系列(“谜园隐喻”;“普鲁斯特和照片”)。四个部分之间没有主题方面的直关联,但彼此之间存在着思想方向上的统一性。《小说的准备》可视为作者借研究写作为名行的一次“准诗体”的文学伦理学自白。


小说使用说明
¥35.90
法国小说在20世纪经历了非常特殊的变化过程。在此之前,小说往往按照时间顺序行叙事,按照因果律安排情节,并努力营造文学摹仿现实的错觉,这些原则构成了19世纪最重要的欧洲小说基础。然而,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一些小说家——例如伍尔夫和乔伊斯——始对这种小说创作传统提出挑战。在法国,这一挑战与20世纪几乎每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小说家的创造都紧密相关。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就会发现,通过探索摹仿小说的对立面,这些小说家也构建了一种真正的发展潮流。这一潮流具备自身的发展逻辑、发展过程和发展度,其中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是它的两个发展加速期。处于这一潮流中的作品尽管特各异,但也表现出某个重要的共性,即它们都与以人物塑造和故事叙述为核心的传统摹仿小说拉了距离,甚至发生了激烈对抗。亨利·戈达尔的《小说使用说明》即关注了这样一种革新性的批判潮流。本书共十四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通过种种形式创新来“反摹仿”的法国小说家及其代表作,清晰地呈现出二十世纪前七十五年中,法国小说所走过的一条反传统路径,并分析了这条路径各个发展阶段的特。通过这一分析,亨利·戈达尔揭示了小说创作的多种可能。


希尼三十年文选(修订版)
¥35.99
《希尼三十年文选》收录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谢默斯·希尼已出版文论集《专心思考》《舌头的管辖》《诗歌的纠正》和《写作的地》中的精华文章,以及此前从未正式出版过的经典作品,包括一些正式的文学演讲、对爱尔兰乡村生活的回忆和极具启发性的文学评论,是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作为爱尔兰当代*重要的诗人之一,以及著名的诗学专家,希尼在这里对众多欧美现当代杰出诗人做了非常深透彻的分析。他们是叶芝、彭斯、华兹华斯、菲利普·拉金、伊丽莎白·毕晓普、奥登、米沃什、布罗茨基等等。 无论是自传性的、主题性的,还是批评性的文章,希尼这样描述:“这些文章结集在这里,都是为了寻找答案,以解决这些反复思考的中心问题:一个诗人应如何适当地生活和写作?他与他自己的声音、他的地方、他的文学传承和他的当代世界的关系是什么?”

秋水堂论金瓶梅
¥35.99
爱读《金瓶梅》,不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看到人生的黑暗——要想看人生的黑暗,生活就是了,何小说呢——而是为了被包容作者的慈悲。慈悲不是怜悯:怜悯来自优越感,慈悲是看到了书中人物的人性,由此产生的广大的同情。 ——田晓菲 “云霞满纸”,袁宏道在写给董其昌的信里,这样称道《金瓶梅》。《金瓶梅》问世四百余年来,得到无数作家、学者的宝爱和传抄,从李渔、曹雪芹,到胡适、张爱玲……无不从《金瓶梅》中汲取营养。《金瓶梅》不仅仅是一部闺房私情之书,更是一部深微体察人性的“罪与罚”之书:书中所有人物都沉沦于欲望的苦海,被贪欲、嗔怒、嫉妒、痴情的巨浪所抛掷。《金瓶梅》作者之如椽巨笔,直人性深不可测的部分,揭示人心的复杂而又毫无伤感与滥情;一个读者必须有健壮的脾胃,健全的精神,成熟的头脑,才能够真正欣赏与理解《金瓶梅》,直面其中因为*写实而格外惊心动魄的暴力。 词话本,绣像本,《金瓶梅》流传的两大版本,哈佛学者“秋水堂主人”田晓菲从文本本身手,逐回比对两大版本,细解小说中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叙事结构、象征隐喻等创作手法。两个版本的意识形态和美学原则极为不同,词话本偏重儒家教化思想,绣像本则蕴含宗教精神,是一部更彻底的文人小说。可以说,不是有一部《金瓶梅》,而是有两部《金瓶梅》。 读到*后,“竟觉得《金瓶梅》实在比《红楼梦》更好”。其结构、细节上的苦心孤诣,为“秋水堂主人”一一辨析。“虽兰陵笑笑生复活,亦不能有此四百年眼光与刻度丈量自己之著作矣。”(高晓松语)


以想象创造世界
¥36.00
晚年的厄休拉?勒古恩与大卫?奈门合作为读者奉上了这部精彩绝伦的访谈录。在三次关于小说、诗歌、散文和文学批评的专题对话中,本书清晰地展现了勒古恩的创作理念和文学观点。访谈中的厄休拉?勒古恩真诚而坦率,她对伍尔夫、托尔斯泰、萨拉马戈、托尔金等作家的作品不吝赞美,也毫不避讳地谈到了与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和部分严肃文学作家之间的歧见。她向年轻作家提出了写作建议,也批评了抑制想象、忽视女性作家作品等文学和社会问题。与采访者的合拍使这部访谈录折射出勒古恩思想的光芒,照亮了后人通往理想的写作之路。


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
¥36.00
卢那察尔斯基一生著作门类繁多,范围广泛,涉及哲学、历史、教育、科学、外交、宗教、建筑、文艺等各方面。在文艺领域,除他创作的二十八个剧本、一些诗歌和翻译外,就其论著而言,三十年间,他撰写的有关本国和西方的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电影及美学文章共约二千种。这本《论文学》只是就其文学一个方面精选了三十九篇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论文。


神话与英美现代主义文学
¥36.00
《神话与英美现代主义文学》从社会变迁的维度去解读神话回归文学的事实,将神话回归文学这一奇特现象纳入人类学、心理学、符号学、结构主义等理论的框架中进行探讨,再从纯神话的视角去研究出自20位英美现代主义作家之手的小说、诗歌、戏剧。


博望鸣沙:中古写本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史之会通
¥36.00
本书以敦煌吐鲁番文献、日本古钞本、考古文物以及相关民国档案、书札、诗词、题跋的整合性探讨,现照中国现代学术成立史之一侧面,追索其内在理路,而构建中古写本研究及其现代镜像之“交错的文化史”,并藉此对写本文化之于中国学术研究之意义行博观与省思,期望不仅拓展敦煌学史、写本学、知识社会史诸领域之疆界,亦有资于推东亚世界学术思想史研究。


中国近代文学史
¥36.18
在痛苦选择中演进的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它所表现的深刻历史价值和意义在于:它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承续与终结,另一方面又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先声。作为历史“中介物”——过渡转折期的中国近代文学,其承先启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3
¥36.99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3》是“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系列的第三册,该书是东京大学文学教授、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沼野充义的世界文学课讲义。内容为作者沼野充义与23位当代知名作家、学者(来自日本、美国、中国、波兰、保加利亚等国)的文学对谈构成。该系列书为东京大学文艺理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目,也是东大文学专业学生基础读本。 本册内容收了日本人气作家加贺乙彦、日本著名诗人谷川俊太郎、日本川端康成文学奖获奖作家辻原登、知名中国籍旅日诗人田原和美国人气作家罗杰·裴费斯的对话内容。话题围绕日本和歌和外国诗歌的差异性、诗歌如何在当代继续发挥其社会价值以及日本诗歌如何被当代年轻读者受等展,其中对为何谷川俊太郎的诗在中国受欢迎、《不畏风雨》诗中的“外国世界”、声音与诗歌的翻译关系、大河小说的历史等问题行了探讨。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4
¥37.99
《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4》是“东大教授世界文学讲义”系列的第四册,该书是东京大学文学教授、日本著名文学评论家沼野充义的世界文学课讲义。内容为作者沼野充义与23位当代知名作家、学者(来自日本、美国、中国、波兰、保加利亚等国)的文学对谈构成。该系列书为东京大学文艺理论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目,也是东大文学专业学生基础读本。 本册内容收了日本芥川奖得主小川洋子和池泽夏树、日本著名翻译家青山南、日本著名翻译家岸本佐知子、美国文学研究者迈克尔·埃默里奇对话内容。话题围绕日本儿童绘本、日本文学全集和美国现代小说等主题展,其中对日本文学全集并不全、儿童绘本翻译问题、美国现代小说的本质、《源氏物语》的超越性等问题行了探讨。


诗艺与政治(“经典与解释”第38期)
¥38.00
《诗艺与政治》是"经典与解释"集刊的第38辑。论题部分有三篇文章,纳斯鲍姆的《阿里斯托芬与苏格拉底论实践智慧的学习》论析了两部以道德培养为核心的作品,一部是柏拉图的《普罗塔戈拉》,另一部是阿里斯托芬的《云》。另外两篇--布雷德坎普的《罪犯艺术家》以及秦燕春的《一個人的情書》,也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诗艺与政治的关系。

远方的花园:希梅内斯诗选
¥38.40
《远方的花园》是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的一部诗选,其中收录诗人不同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如《悲哀的咏叹调》《远方的花园》《春天的歌谣》《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夏令》,以及被誉为“本世纪杰出的象征主义代表作”的《空间》等。希梅内斯的诗歌创作以1916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个阶段,希梅内斯的诗歌不仅受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时也具有浪漫主义的遗风。从《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1917)始,希梅内斯的诗歌创作了第二阶段。这时,诗人已摆脱现代主义的束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追求形式的完美和语言的新奇,并力图破诗歌与散文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