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筏
¥19.99
《诗筏》是由中国文学上的一本诗话,明末清初贺贻孙撰,全书共一卷。
第七连
¥19.99
通过对国民党某部第七连连长丘俊谈话的记叙,表现了国民党抗日*下层军官和士兵的爱国精神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同时也揭露了由于国民民党当局长期对日本实行妥协退让政策,在仓促应战的情况下,漏洞百出,导致战争失败的事实。
尚书引义
¥19.99
《尚书引义》是清代王夫之编著的哲学、政论著作。共6卷,凡50篇,篇间不相连属,各有独立论题。引申《古文尚书》中某些观点,借以发挥自己的思想。
扶箕迷信的研究
¥19.99
《扶箕迷信的研究》是许地山所著的一本关于扶箕这一迷信活动的研究书籍。 书中通过收集中国古代文献(多为笔记小说)中的132则故事,详尽记述了扶箕的起源、形式以及古人借此想达到的目的。扶箕起源于唐代的“紫姑神”,古人在特定时间于厕间或猪栏边迎紫姑神以卜问未来之事。其形式多样,降笔的箕仙来源复杂,包括道教仙人、古代忠烈官臣、文人墨士等,箕仙会预告诸如试题、功名、生死、国事等事情,还能与人酬唱(如遣兴、唱和、猜谜、对对、辩论文体等)、谈道及教训、示人医药及技艺。 许地山从心灵学角度对扶箕进行分析,认为扶箕是心灵能力活动的现象,是观念力与灵感活动的表现,“箕动”是心灵作用的一种体现。他指出扶箕并非神灵降示,而是人自身心灵的作用,揭开了扶箕的神秘面纱,同时也揭露了操持扶箕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该书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剖析了扶箕这一迷信活动,对人们正确认识此类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合集(共10册)
¥19.99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系列,以西方文化之眼 观中国社会之根 合集共10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紫禁城的黄昏》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变化中的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多面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穿蓝色长袍的国度》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的中国岁月》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在华五十年》 分集内容简介: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紫禁城的黄昏》描述了从1919年到1924年的那些特殊岁月里,庄士敦在其人生*时期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其时,中国媒体针对庄士敦本人和溥仪有诸多的责难,而庄士敦所关心的,显然只是他对那些年里所发生事件的记述,可以对那些责难作出一劳永逸的反驳。为了回应对他和皇上的批评,庄士敦描绘了在紫禁城那个奇异、封闭的世界里独特而令人憧憬的生活图景。庄士敦谙熟中国历史与文化,于是,那个几近为人遗忘时代的丰富的历史细节,雪泥鸿爪般跃然于庄氏之笔端。加之,他与溥仪的密切关系,以及与那个时代许多大人物私人关系之熟稔,使得庄士敦得以对他们尽情褒贬点评。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变化中的中国人》英文版出版于19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前西方人观察中国的代表作。本书涉及的内容很丰富,主要包括中国人的体质与精神、中国人的生存状况、中国的环境、工业、禁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等。因其视角的专业性,使其将东西方文化冲突在当时的中国所引起的变化描写得鞭辟入里,并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有趣见解。其中对中国人口、环境以及禁烟等问题的讨论,极富预见性和史料价值。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多面中国人》根据作者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以朴实生动、十分口语化且极富现场性的讲述,为读者展现了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模样。作者对中国的观察之细致,分析之精妙,褒扬时的真挚、诚恳,批判时的尖刻、犀利——尤其是对中国人传统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的分析批判,既切中要害,让人难为情,又丝丝入理,令人动容。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是作者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合集。本书开创了研究中国国民性的先河,将那个时代的中国观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是这方面本带有社会学性质的著述,对后世学人影响颇深,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及社会地位。《西方视野里的中国:中国人的德行》以西方文明的视角,观察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尤其是底层人民的生活,从中发现、总结出中国人的性格,以及中国文化的特质。内容具体、细致、生动,分析透彻,一针见血。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十九世纪美国外交官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和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动画卷,其内容涉及中国的政治制度、教育状况、社会生活、官民关系、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商业精神等各个方面,大体勾勒出了晚清社会的真实面貌。《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本色中国人》是近现代西方人中国观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对如今的中国人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20世纪初,美国记者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来到中国上海,开启了他历时25年的东方传奇经历。他在中国转遍大江南北,游历前苏联、日本、菲律宾等国,因此对二三十年代远东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格外熟悉,并对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报道。在中国,鲍威尔采访过当时许多重要的政治人物,也接触过深受战乱之苦的社会底层生活;他常是各国达官显贵的座上嘉宾,也曾在“蓝钢皮事件”中遭土匪绑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沦为日军的阶下囚;他深入中苏边境了解日苏在我国东北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也亲眼目睹了日军对上海和南京的大轰炸……中国现代史那段风云为激荡的岁月在这本书中都留下记忆的痕迹。作者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感受与思索,对日军在华侵略罪行的体验与记录、揭露与批判,都以一种西方人的视角真实再现在我们眼前。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是美籍华人德龄以英文撰写的回忆录。书中采用西方文化的视角,以亲历者的口吻,详细讲述了她贴身服侍慈禧太后期间所观察到的清廷生活实情,包括慈禧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乘火车巡游的经历等。所涉人物有光绪皇帝、皇后、李莲英、袁世凯及其他官员,并提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宫廷秘闻。既有文学趣味,又有史料价值。相较于当前流行的后宫小说与后宫影视剧,《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和慈禧太后》真实全面,内容丰富,可读性强。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穿蓝色长袍的国度》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风云、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我们不难了解到,但具体到民间,到作为个体的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就未必完全了然了。本书提供的正是手材料,有立德夫人租居中国民众之家观察到的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与思想性格,有她游历各地见识到的田园风物、街巷状况以及西方生活方式渗入后中国民间的悄然变化,还有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以及同中国普通人之间的关系等。在他者之眼的审视下,彼时中国予我们的感觉固然有疏离和偏倚,但也呈现出一些新奇的方面,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时至今日仍是值得我们阅读和思索的。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我的中国岁月》美国记者眼中的民国大事,斑驳陆离的怪相,风云人物的沉浮,比如:北洋系统由盛及衰,国民党北伐,日本在华势力日益坐大,蒋冯阎大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还有活跃在政坛的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等。作者的特殊背景,使他有机会与民国要人过从甚密;而作为记者的写作方式,使其回忆录如同摄像机,准确细致地描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生动而真实,纤毫毕现。 《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在华五十年》这是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司徒雷登先生唯 一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反思与总结,以及他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事业的选择、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岁月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司徒雷登,还能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半元社稷半明臣(文化散文经典系列)【祝勇、王充闾、江子、曾纪鑫联袂推荐; 重述南方名士的人生起落,破译历史人物的情感密码】
¥19.99
本书是著名文史作家詹谷丰的文化散文作品集,詹谷丰写作文化散文多年,在读者中具有较大的社会反响。全书收录了詹谷丰的散文新作《哑琴》《远去的房客》《藏尽四库谁读书》《半元社稷半明臣》《安南的禁果》等篇目,这些篇目在《花城》《广州文艺》等期刊发表,得到了文坛的认可。詹谷丰的文化散文切口小而精准,在题材上聚焦古琴、古书(四库全书)、植物(番薯)、古物(金石)、古宅(会馆)等,视角独特,文字细腻,有较高的文学品格。
沉思(K经典·卡夫卡中短篇德文直译全集)
¥19.99
本书属于《设计师联名书系·K经典》全6册的其中一本。《沉思》(Betrachtung)是卡夫卡问世的作品集,1912年由德国莱比锡的恩斯特·罗沃特出版社(Ernst Rowohlt Verlag)出版,收录了作家早期创作的十八篇作品。 《柏林日报》评论《沉思》时说:“卡夫卡所说的,仿佛是那些无人疼爱、安静无声的人在悄声低语。”这18篇作品不拘一格,长短不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早年的卡夫卡已在写作上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可以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和异常细腻的内心世界。
追怀生命:中国历史上的墓志铭
¥19.99
数以万计的墓志铭,或云丧葬传记,从帝制时代留存至今。它们被刻在石头上、安放在墓穴中,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思念。墓志铭的内容一般集中在墓主的生平事迹和模范言行上,因涵盖了详细的人品操行、家庭生活、地方世态及社会文化风俗,它们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墓主所生活时代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此外,还让人们有机会瞥见那些在正史和地方志中少有记载的各色人物,包括女性、孩童,以及未能在政治上留下痕迹的男子。 本书选取了从汉代至清末近两千年间的30篇墓志铭,并邀请知名学者撰写导读,以志文背后的话题,串联起整个帝制时代的中国历史。本书的读者们可选择以任何顺序来阅读这些墓志,因为它们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当然,通读全书并对各时期的墓志作比较分析也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此外,还可选择一个群体(如女性、将士)来行深的切磋探讨。
人间值得一回游:刘白羽经典散文
¥19.99
散文大家刘白羽一生写出了大量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本书是其极具代表性的散文合集,共分四辑(关山千重,风景里有家、人生无非,欢声和泪盈、驰骋想象,向着光亮那方、远方,与异文明相恋)。包含《巍巍太行山》《长江三日》《昆仑山的太阳》《白蝴蝶之恋》等作者不同创作时期的经典代表作。这些散文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均充满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时代色彩;在对人生、社会的思考方面,也表现出深切、独特的个人风格。刘白羽是现当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具有高度的审美,对散文情有独衷,他文笔优美,立意独到,写出了散文之大美,既有时代性又有艺术性。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套装共两册)
¥19.99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套装共两册)
当大明遇上大清(全二册)
¥19.99
《当大明遇上大清》系列全面再现1618-1662年发生在大明与大清之间的战争,带你重回明清鼎革之际,讲述那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被刻意隐藏的战争真相。 战争从偷袭抚顺开始,努尔哈赤喜欢不宣而战、里应外合,常常能集中兵力以多胜少。对迅速崛起的后金,而明朝起初显然低估了对手。从抚顺到萨尔浒,从沈阳、辽阳再到广宁,努尔哈赤一次次得胜。明清两军对抗十余年后,明朝派出洪承畴为主帅的强阵容,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关宁铁骑以及九边重镇精锐尽数出战。清军也尽起倾国之兵,重病缠身的皇太极更亲自到前线指挥。双方拼尽全力,明军元气大伤,来自明朝内部的农民军摧垮了这个帝国。 1644年,崇祯皇帝自杀殉国并不意味着明清战争的结束,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山海关之战,清兵入关杀败农民军入主北京。明朝南迁,史称为南明,但无论是南京弘光政权还是福建隆武朝廷,在清军的攻击下,均土崩瓦解。随后,南明形成以李定国部、郑成功部为主力的西南、东南两大抗清力量。1662年,南明在叹息声中终结,明朝与清廷的战争也正式宣告结束。 当大明遇上大清,是火器与弓箭的对抗,农耕文明与渔猎民族的碰撞。一衰与一兴之间,留给后人的思考却很多很多。究竟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历史并不那么简单。
多伦多华人--来自大洋彼岸的倾情讲述
¥19.99
本人做为中国万千文学发烧友之一,近年因探亲而在加拿大多伦多长驻,接触了多方面的朋友和信息,出于习惯而陆续写出上述文字或叫故事,以飨读者。
呐喊·朝花夕拾
¥19.99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记述了鲁迅从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到青年时期所经历的生活,充满童趣,文笔清新优美,是鲁迅为数不多的极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经典作品。
荷塘月色
¥19.99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秀丽,极富有真情实感。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同时也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故都的秋
¥19.99
本书是郁达夫的精选散文集。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浙江富阳人。郁达夫一生为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表现自我的真挚感情。他以一种单纯的抒情方式在作品中解剖自己、分析自己、鞭挞自己,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泰州旧事摭拾
¥19.99
泰州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的美称,正史、地方志而外,有关泰州的历史资料,历代笔记中也很不少。清代夏荃和民国时的夏兆尘,先后辑有《梓里旧闻》八卷和《梓闻余录》四卷。
金匮要略心典
¥19.99
《金匮要略心典》,《金匮要略》注本,简称《金匮心典》。清代尤怡(在泾)纂注,撰于雍正七年(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有较深的学习心得,纂注时力求深入、得其典要,故以“心典”为书名。尤氏删去原书的*后3篇,注文阐析仲景原文精义、蕴旨,文笔简练,富有条理。对原文难以诠解之深奥词句,宁可缺略,不强予衍释,并能改正原文传写之误,删去后人不应增添之内容。可称是《金匮要略》注本中较受后世推崇的一种。
蚕桑萃编
¥19.99
在外记第14卷中介绍了英国和法国的蚕桑技术和生产情况;在第15卷中介绍了日本的蚕务。 《蚕桑萃编》是研究中国近代蚕桑技术发展的珍贵参考资料。
改革
¥19.99
他的乡土小说,比同时代的乡土作家更加活泼风趣,也更深刻圆熟,人物色彩斑斓,口语的运用,尤为成功
读书杂释
¥19.99
涉及儒家十三经及老子、史记、汉书、文选等书。
国故论衡
¥19.99
《国故论衡》是章太炎重要的国学著作,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系统论述文字音韵学、文学、文献学、周秦诸子学、经学及佛道之学等,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