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晋南北朝庄学史论
¥34.73
《魏晋南北朝庄学史论(中华文史新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子了解两汉经学之外其他思想主张与人生理念的主观要求愈发凸显,佛学、道教、庄学成为其案头常备的书籍。《魏晋南北朝庄学史论(中华文史新刊)》中在千戈扰攘的时代,士人经纶世务的理想渐渐远去,他们的心灵仿佛大风掠过的水面,荡漾着焦虑无助的波澜。庄学成为“栖凤的梧桐”,它全生保性和乱世安身立命的思想为士人指出了一条心灵的退路和现实的出路,其社会批判思想也带给士人一种认知的视角和捍卫尊严的勇气。庄学之隆兴汇入了社会思潮变革的潮流……

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2012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40.28
在现代化的程中,传统德性与传统价值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现代社会的挑战。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道德与道德理论也发生了转换。因此,在现代条件下,传统德性对于现当代社会生活的意义何在?我们是否真的处于“德性之后”的现代社会?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美国天主教大学价值哲学研究中心共同召国际高端学术会议(《中国哲学前沿》杂志协办),来自美国、意大利、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罗马尼亚、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学者和大陆哲学界学者汇集,共同就这一论域发表自己的观。本论文集即选自代表们所提交的论文。

数字化生存的道德空间——信息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34.80
信息伦理是数字化生存的道德维度,信息伦理学是新兴的应用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所谓“数字化生存”的当代社会,不能没有信息伦理学的引导和规范。本书以信息法律与信息伦理的关系为切背景,在论述信息权利之道德意蕴的基础上,从信息发、信息管理、信息传播、信息消费四大方面展对信息伦理的分类探讨,并就电子商务、虚拟技术、全球化、大数据等特殊问题行具体的伦理分析,从而呈现出信息伦理学大致的整体模样,并彰显其与某些相关的、类似的应用伦理学分支的区别。本书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反思框架,也可作为各种各样的信息活动中解决实际伦理问题的一种道德指南。


庄子哲学论(精)
¥34.80
作者用优美、流畅的文笔,从鱼、动物、仿生、语言、生命、命运、梦、交往等八个维度,从内部解构庄子哲学,并通过与老子、列子哲学的比较,以及它在先秦、近代思想坐标中的相对“位置”,在外部的联系对比中揭示庄子哲学的特色,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观。比如,《庄子》中为什么鱼先出场,“物物者非物”这个判断如何体现庄子之道对老子之道的继承、发展,对齐物论和庄周梦蝶,为何要从庄子之道的高度出发才能有确解,以及庄子言意之辨对中国国民性格的深刻影响等,皆剖析理,颇具深度与新意。

人类理解论(中文导读插图版)(上册)
¥34.80
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洛克属于所有时代,属于所有的人。

马克思政治哲学引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34.80
本书是一部系统探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著作。作者以问题为主线考察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内在逻辑、思维方式与价值诉求,对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共同体理论、正义论、自由-平等观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想资源与中国语境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释。在澄清马克思政治哲学内在生成机制的同时,力求规范建构和综合创新。作者运用文本解读与当代审视内在融通等研究方法,兼顾微观解读与宏观阐释,在“导言”中彰显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总体框架和问题域,呈现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当代视界,为探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实践逻辑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学术视域。

公共哲学序说——中日关于公私问题的研究(百家廊文丛)
¥34.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哲学”问题成为学界的前沿探索之一,出现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公共哲学”问题由美国学者李普曼首倡,着出现了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等的关于公共性问题的论述。到了20世纪末,日本学界掀起了一场探索公共哲学的学术运动。根据目前学界的基本判断,公共哲学是一门探索公共性问题的学问。公共性问题自然涉及“公”“私”“公共”概念及其关系问题。因此,《公共哲学序说——中日关于公私问题的研究》回顾了李普曼、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的相关论说,通过梳理与考察中日学界关于公私问题的研究成果,批判性地分析了“公”“私”的相对性本质以及既往研究的不足,揭示了在哲学意义上探索公私问题对于建构公共哲学的根本性意义,*后阐述了“和而不同”理念对于新时代建构公共哲学的重要思想价值。


负重与逍遥——先秦儒道二家道德观念的辩证(精)
¥34.80
道德,是日常的规范也是隐秘的“玄学”,而中国文化大大拓展了它的层次,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魅力。本书立足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在语境,以《老子》和《易传》等为主要文本,诉诸朴素的文本细读和哲学的辩证分析,寻章摘句,探赜索隐,细致审查了儒道二家道、德概念的种种隐微和曲折,呈现了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深刻性和丰富性。全书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究本溯源,厘清了一些模糊的焦问题,有助于读者清晰把握儒道二家道、德概念的深层差异,而由之洞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秘密,一窥中国文化的堂奥。


消失的铺路人——罗明坚与中西初识
¥34.80
《甘肃文化史》,伏俊琏、周奉真主编,是一部系统简明的甘肃文化史读本,梳理了我国甘肃省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史。全书据主题分为十三章:中华始祖文化、以彩陶为代表的史前文化、陇上周秦文化、甘肃古代民族文化、丝绸之路黄金段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呈现、陇上长城与边塞文化、敦煌文化、甘肃石窟文化、甘肃写本文化、甘肃书法与绘画、甘肃文学简史、陇右思想与学术、甘肃黄河文化。

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34.80
马克思主义如何由西方形态变为东方形态,由欧洲形态变为亚洲形态,由德国形态变为中国形态,一句话,马克思主义如何中国化,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理论前沿问题。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文化意蕴、当代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及其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等多个方面,梳理、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展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春蚕吐丝——殷海光最后的话语(精)
¥34.80
《春蚕吐丝——殷海光*后的话语》,为陈鼓应编集的体现殷海光晚年生命境遇和学术思想转变的一本重要著作。汇辑的内容包括殷海光晚年思想记录(《病中沉思》、《病中语录》),殷海光遗嘱,遗稿(《我对中国哲学的看法》),生平记录(陈平景《殷海光先生传记》、陈鼓应《殷海光先生晚年纪事年表(1966—1969)》),聂华苓、徐复观、王晓波等友人学生的纪念文章,以及殷海光晚年与陈鼓应的若干封通信(影印件)等。这些篇章不仅让人对殷海光的人格有了深切的感受,而且反映了他文化观的转变。

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34.80
本书从诠释学的概念、诠释学的早期发展、19世纪的普遍诠释学、当代诠释学的形成、当代诠释学的发展和争论等方面全面系统而历史地展现了诠释学这门哲学学科的丰富内涵。本书特别指出理解从来就不是一种对于某个所与对象的主观行为,而是属于效果历史的,诠释就是陌生性与熟悉性、过去与现代的综合。当代诠释学的*发展是以理论与实践合一为任务的哲学诠释学,或者说是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这种诠释学既不是一种理论的一般知识,又不是一种应用的技术知识,而是综合理论和实践的一门崭新的人文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包含了批判和反思。

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34.80
与前此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相近,《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所作的,首先是一种历史的诠释。当然,诠释不同于历史的简单再现,它总是以诠释者的理论视域为背景,并同时展为一个逻辑重建的过程。事实上,历史的诠释与逻辑的重建往往很难分离,二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正是以此为基本原则,本书对儒家价值体系的考察,并不仅仅限于文化史现象的描述,而是更多地侧重于其历史内涵与逻辑意蕴的双重展示,后者同时又旨在为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提供某种历史的前提。


庄子讲义(精)
¥34.80
陈引驰教授是《庄子》乃至道教佛教文学领域首屈一指的学者,他在复旦大学设的“《庄子》精读”课历来是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本书即以课程讲义为基础,结合多年来研究成果,可称是陈引驰教授《庄子》研究的全面体现。全书共九章。引言统说道家老庄,更通过对老子与庄子的关系和区别的讨论,阐明庄子的特殊之处。以下八章,章概述庄子其人、其书,第二至六章分别从《逍遥游》《秋水篇》《齐物论》《养生主》和《外篇》逐段讲解,选目与次序均精心设计,重在贯串与通。第七章统讲《庄子》的美学观念,第八章讲《庄子》对后世的影响。全书统合,形成对《庄子》来源、其人其书本身,以及对后世影响的完整阐释。

当代中国伦理的变迁(“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书系)
¥34.80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人的日常伦理,以及在社会发展程中,这些伦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诸如,核心小家庭替代了大家族,城镇化的推更新了以往的乡村伦理。在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中国伦理的变化,感受到中国人的伦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新的面貌和样式。


看,这是哲学II(哲学通识的极佳入门读物,用400幅原创手绘插图,深入浅出梳理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
¥34.80
本书是作者执教哲学导论课程三十余年的心得之作,用轻松活泼的文风和四百余幅原创手绘插图,以“中心是否保持不变”为引导,对哲学中的“大问题”行了深浅出的梳理。作者严肃地对待哲学,却又不那么郑重其事,用风趣幽默减轻了哲学难以承受之重,让读者真正获得思考的快乐。作为哲学通识读物,无论哲学专业的学生,还是人文社科学生,甚或普通大众,都能从中有所受益并获得乐趣。

人类理解论(中文导读插图版)英文
¥34.80
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洛克属于所有时代,属于所有的人。

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
¥34.80
《方立天文集·第8卷: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由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着重探求中国文化精神,以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中论述了中华文化三大传统,并认为人生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是中国国学之魂,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后一部分论述了宗教与社会、科学、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国传统的宗教观,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质观、价值观、历史观和适应观,强调遵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是做好中国宗教工作的关键。《方立天文集·第8卷:中国文化与中国宗教》中还认为宗教属于文化范畴,提倡走文化宗教之路,以大力发挥宗教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34.80
与前此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相近,《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所作的,首先是一种历史的诠释。当然,诠释不同于历史的简单再现,它总是以诠释者的理论视域为背景,并同时展开为一个逻辑重建的过程。事实上,历史的诠释与逻辑的重建往往很难分离,二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正是以此为基本原则,本书对儒家价值体系的考察,并不仅仅限于文化史现象的描述,而是更多地侧重于其历史内涵与逻辑意蕴的双重展示,后者同时又旨在为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提供某种历史的前提。

人类理解论(中文导读插图版)(下册)
¥34.80
我们可以这样归纳:洛克属于所有时代,属于所有的人。

规范性:思想和意义之基(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
¥34.80
规范性是当代规范伦理学的一个核心观念。本书深探究了人类理性层面的规范性与某种植根于自然化的深层规范性之间的关系,考察了作为元概念/范畴的规范性对一系列相关理论概念、题旨的某种奠基性作用,以展示其解释力及整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