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治疗绝招
¥18.31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对眼病的治疗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西方医学治疗技术传入我国,其治疗效果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然而,西医并非*,有些眼病通过西医治疗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笔者通过祖父传承的眼部放血疗法,经过四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摸索出一套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的新方法。 为了便于读者更深刻的理解,书中附有验案。这些验案均是笔者临床治疗的实例。后面还附有阐述医者观点的按语。 为了便于鉴别眼病的各种症状,笔者亲自描绘了各种眼病的彩色图谱,以供参考,简单实用。
中医病机辨证学
¥18.31
病就是辨证的前提,是论治的依据,是联系理论 与临床之间的枢纽,也是保证取得疗效的关键,在中 医临床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周仲瑛、周学平 编写的《中医病机辨证学(第2版)》旨在构建中医病 机辨证体系,打破目前僵化、教条的辨证分型论治模 式,达到活化辨证的目的,以促进中医学术的不断繁 荣与发展。 总论介绍了构建中医病机辨证体系的意义、方法 ,着重论述了病机证素的概念、内涵等内容。 各论是本书的主干部分,从风病善变、寒多阴伏 、火热急速(温暑同类)、温性缠绵、燥胜伤津、郁病 多杂(气病多郁)、瘀病多歧(血病多瘀)、痰病多怪、 水饮同源、虚多久病、毒多难痼、疫为戾气、多因复 合(复合或兼夹病机)十三个方面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 授审证求机、审机论治的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 逐一重点列述其病机证素条目的每个部分,先概要介 绍其主病脏腑、病机钩要、临床特点、治疗原则,然 后列述辨证、病性病位、病势演变、治法、方药、临 证备要等。为突出临床实用,辨证内容又分为特异症 、可见症、相关舌脉三大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医临床 抓主症,甚至“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的辨证思 路。*后辅以病案举例,学以致用。
伏病论
¥18.31
本书是已出版专著《现代中医新思维——伏邪内伤临床路径》的精华升级版,主要从当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及自然环境等角度出发,完善地提出现代人发病的基本规律和表现,并提出针对性的系统解决方案。是在古典中医基础上,中医学与时俱进的新发展。本书分五章分别介绍了伏病的免疫和传变、伏病诊断学、伏病治疗学、临床应用和伏病学说哲学思想:生命的存在和运动。本书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大量医案详细介绍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睡眠障碍综合征、疲劳综合征、颈椎病、过敏反应、焦虑症等的伏病治疗新策略,对于中医内科临床疗效的提高有很高价值。具有原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易水学派医案(一)
¥18.31
《易水学派医案(一)》内容简介:金元医家张元素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脏腑寒热虚实辨证学说,后经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李杲、王好古、罗天益等人不断发挥,形成了著名的易水学派。明代医家薛己、张介宾、赵献可、李中梓等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脾胃和肾命学说,并善用甘温之品,又被后世称为温补学派,清代高斗魁等人又继承其学并有所发展。为体现其学说理论的一脉相承,《中医古籍医案辑成·学术流派医案系列》将以上医家均归于易水学派中。《易水学派医案(一)》收录李杲、王好古、罗天益、张介宾、赵献可、李中梓、高斗魁的临证医案,按内科、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其他排序,体现了易水学派以脏腑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的特点。
眼科启明(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18.31
《眼科启明》作者邓雄勋,字捷卿,晚清广东南海人。早年遵父命习医,从而粗明医理。其后拜一僧医为师,于读书之余,旁及医学,僧人授以眼科内外障治法,晚年将其师所传之法,分条著述,汇成《眼科启明》。曾在广州一带行医,颇有声名。 《眼科启明》清光绪十一年邓雄勋稿本为国内现存孤本,上下二卷,共二册。全书是一部以《银海精微》为基础改编的眼科著作,故选清·周亮节同治六年丁卯(1867)《银海精微》校正醉耕堂本为主校本。 《眼科启明》共二卷,是一本书名、作者、序、凡例、目录、正文等文献主要结构和内容基本完整,成书时间等线索清晰的眼科稿本。书中于凡例中声称“是书本于《内经》,法诸《龙木》、孙思邈,且集群圣之大成,而广采诸家善法,而成是书。”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全书是一部以《银海精微》为基础改编的眼科著作,与《龙木论》等其他文献、其他医家的联系不多。
本草发挥
¥18.31
《本草发挥》为元末明初医家徐彦纯辑。徐氏集 朱丹溪、成无己、王海藏等诸家之言,订说补缺,汇 粹成编,全书共分四卷,收录药物274种。卷一为金 石部、草部,金石部收录23种药物,草部收录33种药 物:卷二为草部,收录87种药物:卷兰为木部、人部 、兽部、禽部、虫召一部、果部、米谷部、菜部,收 录131种药物:卷四主要辑录药性理论与组方用药原 则的相关内容。本次整理以明万历吴琯刻本为底本。
孕育玄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18.31
《孕育玄机》系明代医家陶本学著于天启辛酉年(l621),经清代学者乾尧抄录存世。全书有上、中、下三卷,凡l27篇。上卷ll篇,论常见月经病的脉证方治;中卷述保胎,共有48篇,论怀孕原理、诊脉原理及不孕症的病机,并述40种妊娠病定义、辨证论洽方药:下卷辨生产与产后诸病,列为68篇,论临产、产后事宜,以及产后46种病证。本次整理以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乾尧抄本为底本。
胡文焕医书三种
¥18.31
《胡文焕医书三种》包括《医学要数》《应急良方》《养生食忌》,均为明代儒医、藏书家胡文焕纂辑,分别介绍古代养生相关的医学理论、居家应急偏方与饮食禁忌。《医学要数》二卷,辑录《黄帝内经》《难经》及后世医书中与数字相关的名词术语69则,将其按顺序前后串连。《应急良方》一卷,分列通用、妇人、小儿三门,收集居家应急药方173则,多为单方偏方,所用药品有不少是平常生活可及之物。《养生食忌》一卷,载录五谷、五昧、五果、五菜、六畜、诸禽、虫鱼等饮食配伍禁忌者11篇,辨认有毒而不可食之果、兽、禽、鱼4篇,及饮食害人、饮食相反等内容本次整理,《医学要数》以中国中医科学院朱格抄本为底本,《应急良方》以《寿养丛书》清抄本为底本,《养生食忌》以上海中医药大学虎林文会堂乃历壬辰刻本为底本。
医方约说
¥18.31
《医方约说》为综合性临证方书,由明代鲍叔鼎 撰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全书分上下两卷,共78 篇。卷上包括中风、头痛等35种内科病证,卷下包括 心痛、疮疡、妇人证、小儿证、目病等43种常见病证 ,涉及内、外、妇、儿、五官诸科。全书以病证分篇 ,每篇多立一主方,后列常用附方,所选方药多效验 便廉。《医方约说》融会仲景、东垣、河间、丹溪四 子之说,而以丹溪为宗,对了解丹溪流派观有一定 帮助。本次整理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刻本为底本。
沈氏医案
¥18.31
黄广平、杨秋玉、孙力、赵琳校注的《沈氏医案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清代沈璠撰。全书不分卷,载其临床各科医案22。余则,其中豁痰清火之方十居六七,论病常出人意表,于《素问》《灵枢》及李东垣气朱丹溪诸家之说,能融会贯通而应用其理。临证重视脾胃,培补元气,注意调心,药食并用,煎丸并,尤擅长于诊治慢性疑难病。本次整理以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图书馆所藏清抄本为底本。
内经运气病释
¥18.31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时至今日,中医学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医药卫生资源,与西医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中医药古籍在存世的中华古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不仅是中医学术传承数千年为重要的知识载体,也是中医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见证。中医药典籍不仅承载着中医的学术经验,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加强对中医药古籍的保护与利用,既是中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迫切要求,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
¥18.31
《周围血管病临床治疗难点与中医对策》为《周围血管病中医小丛书》之一,由辽宁省名医、外科专家吕延伟教授等主编。 全书共8章,重点介绍了*为常见的8种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难点、中医治疗优势、辨证治疗过程中细微的变化与对策,突出展示了周围血管疾病的中医治疗水平和成果,客观评述了中西医治疗现状,并结合我国几代专家的临证经验,提出适合患者病情与需求的治疗方案。 本书旨在继承和发掘中医药的优势与特色,规范中医治疗周围血管病的临床工作,启发开阔医生的诊疗思路。主要供中医外科或周围血管科专科的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外科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
医案梦记(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18.31
《医案梦记》,清代徐守愚撰,成书并刊行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系清代医家徐守愚之子徐子唐整理其父医案,及“经验方法一百二十余方”,另附其本人医案而成。全书载案74则,其中徐守愚医案55则(含附案),徐子磨医案19则。 诸案以诊治时问为序,不分门类,病证涉及内、外、妇、儿及外感等。本书整理以清光绪二十三年刻本为底本。
针灸全生
¥18.31
《针灸全生》由清末道光年间僧医萧福庵所辑撰 ,成书于清道光四年(1824)。又名《同人堂针灸》 《同人针灸》《同人灸法》。全书分为卷首、卷一、 卷二共三部分。卷首收载经络腧穴定位,并配有经穴 图22幅。卷一、卷二收录内科、妇科、小儿、外科约 150余种病证的辨证分型、针方灸方和针灸忌宜,以 诸风、伤寒、厥逆、虚劳、血症等为主,乃萧氏参合 前贤经验再结合自身临证所得之总结,对临床有很好 的指导作用。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二年(1832)读书 堂刻本为底本。
中医临床丛书(典藏版)——灵枢经
¥18.40
《黄帝内经》是由《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组成,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医临床***丛书(典藏版):灵枢经》共12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详尽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养生的有关问题,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由于《灵枢经》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本次重新整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勘铅印本为底本。本次整理还增加导读,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更方便广大渎者学习查阅。
中医学的理性选择
¥18.40
本书从学术体系内部寻找中医理论研究全面搁浅的基本原因,揭示中医理论研究中的焦、疑、热和敏感问题,剖析了两大学术流派各自存在的深层问题,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中医。全书十七章,包括:中医学在混沌中前行、古今中医脏腑辨证体系的嬗变、双轨制下的辨证论治体系、《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质疑、中医动物模型研制举步维艰、证的生物学特征研究面临的尴尬局面、证候类中药新药研制的可操作性问题、中医学的理性选择等内容。
中医门诊备要——刘善锁临床经验集录
¥18.40
孙艳淑、刘继如、刘红梅编著的《中医门诊备要 --刘善锁临床经验集录》专为门诊中医师设计,围绕 常见病多发 病,系统、深、细致地介绍了河南濮阳市名老 中医刘善锁先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的 经验,如辨证分型、各型经验方,药物应用剂量、 配伍规律等,清晰、简明、实用,体现了中医简 便廉验的特,对基层中医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 价值。
陈木扇女科临证辑要
¥18.40
陈学奇主编的《陈木扇女科临证辑要》以总结学 术思想为纲,按病名分类,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系统讲解陈木扇女科流派对疾病的认识和治 疗用药特色,配有典型有效的临床医案,并加按语详 细分析,同时还介绍了流派的特色处方运用。全书突 出反映了流派独到的临床经验。如对妇女调经,提出 “调和气血,调和阴阳,调和脏腑”等观;调经以 “和”为贵,用药以“和”为期,切忌攻伐太过;强 调“疗妇人疾,重先后天”等学术观,倡导“清热 凉血、补益气血”的安胎法等。这些医案医理传承着 陈木扇女科千年之精华,凝聚着祖辈们的心血,*蕴 藏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
门氏中医临证实录
¥18.40
(二)联合方组的特 *,注重胃气,大病以胃。若患者脾胃功能不足,则联合方组中*方常以胃气为先导,只有保证了胃气才能使药物真正发挥作用。例如,脉管炎患者在发病过程中有很多兼证,如兼有胃病的患者,往往出现胃脘胀痛、恶心等症。所以,遇到此类病例,在运用“联合方组”时,*方便是治疗“胃病”的方剂。脾胃调理好了,下来再服治疗“脉管炎”的方剂,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才会有很好的疗效。处方如下:*方“香砂六君子汤”,如胃酸过多致心下痞满时,可用“半夏泻心汤”;第二方用温经通脉的方剂;第三方活血化瘀;第四方补养气血。这种组合非常灵活,目的是让患者吃了药有效,循序渐缓解病情。慢性肝病的治疗也是如此,例如,肝硬化患者由于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容易出现食欲减退、厌食,或者食后脘腹胀满等症状,我在运用联合方组治疗过程中,*方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除湿,腹胀、腹满时则用理中汤或自拟柴胡理中汤,出现心下痞、嘈杂等症使用治疗厥阴病、胆系病效果好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以顾护胃气为主。有些患者久病之后体内产生淤滞,出现功能阻滞,可以用“通”的方药,如治疗中穿插用大柴胡汤,但是中病即止,不可多用,以免伤及胃气。 第二,体现中医的整体观。联合方组的组成既有它的原则性又有它的灵活性。因为疾病的发展变化是复杂的,人体各脏腑既有联系的一致性,又有各脏所喜所恶的不同性,有的相差还很悬殊。在治疗当中,如果不注重整体观,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变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运用联合方组就可以主次分明,全面照顾,也才能够防止不应出现的变证出现,从而提高疗效。 第三,便于扫清治疗主证的外围障碍。疾病的变化是复杂的,一种病也会出现许多不同的证候。有些证候虽然不是病因,也不是主要矛盾,但是它可妨碍医者消除主要矛盾或病因。如果不加以重现,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主证,有时还可能使病情加重,出现弊端。治疗主要证候是针对病因,如同作战时的“战略”;治疗次要证候是为治疗主证扫清障碍,是“战术”上的灵活变化,也可以说是一个一个的“战役”。联合方组就好像是完成战略任务,其中又包括了战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联合方组就是执行战术的这么一种方法。战术是为战略服务的,联合方组这种形式是为了便于医者掌握战术的灵活性,也就是为治疗主证而扫清外围障碍。很多疾病在治疗上需要这样。例如,临床常可见肾病综合征患者因氮质等代谢物潴留而引起明显的恶心、呕吐等胃肠系统症状,治疗时应先止吐,才能治疗主证。《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曰:“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是证呕恶,水气上逆,故*方常以小半夏汤降逆安中。饮停于胃,阻滞于膈,故加茯苓引水下行。 第四,诊中有治,治中有诊。有的疾病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患者的脉证往往错综复杂。有时脉证不一,病和证也不一样,寒热虚实难分,造成了诊断的困难。为了论清病证,往往要行试探性观察治疗,也就是诊断性用药。通过联合方组这个治中有诊,医生才能下决心诊中有治,然后再运用联合方组而取效。1972年,我父亲正给“西学中”班的学员授课,授课过程中一位六十岁的女性患者前来求诊,因为是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把她请到讲台上讲课示范。患者自述:口干咽燥,但不想饮水,舌头干且硬,愈饮愈干,已有好几年了,晚上更甚,便秘,已十日未便了,脉沉细迟,颜面苍白,四肢不温,食欲不振。通过全面的检查,诊断为阳虚。因此种情况很少遇到,所以尽管是这样认识,也不敢肯定下来,怎么办呢?先生就始试探性的治疗。*方用的是“麦门冬汤”原方,第二方用“附子汤”,第三方是“竹叶石膏汤”,嘱其服后再来。 患者过了一周又来了,并说:“服了*方平平常常,口还干。服了第二方后,当晚就想喝水了,口也感到滋润了,第二天早晨就大便了(已十二日未大便)。第三方服后,又恢复原状了,口又干了,很难受。”根据患者服药后的情况分析,确认这是一个寒证,是阳虚,肾阳不足了,阳虚使津液不能蒸腾运化,上乘于口舌。患者因此病遍寻名医,过用养阴生津之品,而先生根据其症状(颜面苍白,四肢不温,脉沉细迟)分析她为一派寒象,在运用联合方组后,服用附子汤显效更加明确了诊断。 很多医者因为受到原有对应思维的影响,一遇口干之证就辨证为阴虚。其实,口干的辨证应该根据病程判断,久病之口干往往不是阴虚,因为此类患者大多服用过养阴生津的方药。我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口干是因津液不能上乘,多属阳虚,或属阴阳两虚,阴阳不能互济,多见于糖尿病和干燥综合征患者。此类患者出现口燥之症,往往同时伴见舌质偏黯,脉偏沉、偏细或偏弦。按照一般的惯性思维,舌质黯是瘀血所致,就采用对应的思维去活血,其实不然。久病影响血运,故见舌黯;脉沉、细、弦,属于阴脉。在问诊时,要着重问患者内心想不想喝水,或者问患者一天的饮水量,如果患者回答“喝了以后肚子胀,但是不喝不行,嘴干得不行”,这就是喜热饮但未必想喝水。患者反复强调嘴干,不是体内需要消耗性的热饮,而是需要热气来蒸腾津液以濡润口唇。所以,此类口干、口燥证多属阳虚,以肾气汤或附子汤等振兴功能的方药治疗,效验甚广。第四讲中谈到疾病发病的相加因素,现在很多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源于偏听偏信一些健康保健知识。如早晨起床后喝一杯凉白,以水果代替吃饭,诸如此类的外来文化并不一定适合我们。水果中固然富含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不能当饭吃。主食之所以叫主食,是因为它是主要的食物,辅食之所以叫辅食,说明它是辅助的食物。主食和辅食不能主次颠倒,很多人以大量水果代替饭,这就吃偏了,结果吃出很多问题。同样,对于此类阳虚口干、口燥的患者,指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往往疗效倍增。 (三)联合方组的临床应用 1.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应用 联合方组*早是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称之为“脱疽”“脱骨疽”。此病多发于北方寒冷地区、贫困地区,病因尚不明确,但与寒冷和营养不良密切相关,直到现在发病率也很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不同于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它属于一种血管炎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以下肢多见,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同学们读过《门纯德中医临证要录》可以知道,当年我父亲研究脉管炎经验颇丰,他在早期治疗时也是使用传统的方法,如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仙方活命饮活血化瘀,但疗效一直不甚理想。我现在仍然记得他在给我们传授经验时讲到,什么时候转变用药思路,通过临床实践一步一步走到经方的道路上,历练出那么好的方证经验。 那是1968年,父亲的一位老友、老红军任某前来求诊,他自述右下肢冷痛已四月之久,医院诊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当时诊见:患肢暗红微肿,患侧大趾已色黑、溃烂。他因此病已在全国遍寻名医,疗效不显。一般的红肿疼痛,在西医而言是有炎症,中医则多辨为热毒壅盛之证,因此父亲先是处以“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药量很大,银花用到60~90克,元参30克。患者服2剂后对父亲说:“老门,服你这药后,疼痛更厉害了。再给我想个办法吧!”我父亲当时发现他的患肢虽暗红微肿,但其温度降低,且肢端怕冷,又通过详细问诊,知其平素不欲饮水,诊其脉略沉,一派寒象。此外,他服四妙勇安汤后疼痛加重的情况也提醒了父亲,此非热证。因此,当时已经准备尝试用温热药物来治疗此病,患者似乎看出了父亲的心思,说:“老门,我相信你,你就用你*好的方法吧!”有临床经验的大夫一般都会有这种体会,当遇到一些疑难病,用一般常规治法疗效不好,想尝试新的方法和新的药物却不敢用时,此时是患者给我们力量,给我们信任!这也是为什么我在篇就讲过的一句话,有时候真正传承中医的是我们的百姓。患者疼痛剧烈,我父亲当晚了1剂乌头桂枝汤。其实当时父亲在临床上运用乌头桂枝汤的机会和经验已比较多了,经常以该方治疗寒凝血滞之痛证,如类风湿关节炎全身肢节疼痛等。第二天,患者服药后再来就诊时,门便高兴地说,昨晚后半夜患肢就不疼痛了。父亲也非常高兴,这说明用温热药是正确的,对此病的研究也有了信心。从此以后,始潜心研究脉管炎。 乌头桂枝汤温通经脉,这是*步,后来这个方法被我父亲命名为“兴阳法”。他所提倡的先温后通的理论,在全国的脉管炎学术会议上获得很多学者的赞颂。用“温”的办法解决“通”的问题,这个理论很有价值,这也是对中医学术思想的一大认识。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20世纪80年代先生去世,他先后治疗脉管炎患者达2000多例。我从小跟着父亲学习,看到面临截肢,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脉管炎患者经过兴阳法治疗后,逐渐痊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患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当然,难道说用乌头桂枝汤这一个方子可以尽愈诸病吗?当然不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疾病的病机是多元的,病因也是多元的,疾病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不同证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主要表现为寒凝,中期以瘀为主,后期以变为主,为炎症局部热变。辨证分型要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变化而定,治疗亦根据病情的变化而变化,因为证型往往是相互夹杂、相互转化的,所以“联合方组”的运用是非常必要的。从治疗上来说,不能把治寒的、治瘀的、治热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形成大杂烩方。 我父亲采用联合方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经验如下:*方先以“乌头桂枝汤”为主大热温经通阳,一马当先,可速止痛;第二方以“当归四逆汤”兴奋末梢的阳气,或以“附子汤”兴脾肾之阳;在上二方的基础上,活血化瘀通络,第三方用“活络效灵汤”加味;第四方“人参养荣汤”或“八珍汤”补养气血,因为当时脉管炎患者大多生活条件差,营养不良,这些因素先生在治疗时都要考虑到。如果患者疼痛不剧烈,可以不用乌头桂枝汤,而以当归四逆汤或附子汤作为*方。上述的四类方药交替轮服,一天一首方,疗效倍增。此外,联合方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安全,乌头桂枝汤每一轮服一次,而不是天天服用,有效避免了乌头的蓄积中毒问题,长期服用也很安全。在父亲多年运用乌头的临床实践中,没有出现过一例不良反应。 我也曾经运用乌头桂枝汤治疗过很多顽固性痛证,疗效显著。例如,上一讲中谈到的患者刘某,顽固性高热,因颅内压增高头痛欲裂,痛不欲生,而且拒不受医院的西医治疗,我也是在患者父亲支持下,大胆地用了乌头桂枝汤,有效缓解了疼痛。还有一例可证乌头桂枝汤之神效,在哈尔滨时我曾用乌头桂枝汤治愈吕某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当时一付乌头桂枝汤仅需0.6元,患者诉说真想不到十多年的三叉神经痛,牙齿都快拔掉一半了也没好,中药居然1剂而愈。所以,中医里丰富的好经验,传承下来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没有这种实践经验的示范,没有这种经验更好的使用是不行的。乌头桂枝汤原出处为《伤寒论》中的腹满寒疝宿食篇,虽然仲景没能具体示范到某一个具体疾病的治疗上,书中记载的一些病与我们现在认识的疾病也有所差别,但它所反映的方剂的有效性与治疗的针对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应用。? ??
北京中医名家巡讲实录
¥18.40
由屠志涛、傅延龄主编的《北京中医名家巡讲实录》根据北京市多位名中医在各大医院行培训时的现场演讲转录而成,对于经方在临床上应用的独特心得与体会,也对中医学界历来存在争议的剂量问题予以解释,在方药量效关系上予以深阐述,具有实用性强、专业性强、应用价值高、各家思想突出等特。对于提高西医院中医临床人员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肥胖内分泌疾病针灸治疗
¥18.40
肥胖内分泌疾病是指肥胖症、肥胖相关疾病及内分泌功能失调(内分泌激素分泌异常)而造成的相关疾病,临床上可产生多种复杂症状和体征,运用针灸治疗的方法来调节内在激素的平衡显示出较高的医疗运用价值和前景。谢长才主编的《肥胖内分泌疾病针灸治疗》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行归纳与总结,内容力图反映出理论基础一临床诊疗思路一临床治疗难分析的整体思路,以期望对同道及临床针灸专业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