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金华名老中医医案集
金华名老中医医案集
傅晓骏
¥62.50
本书精选了40余位地处金华市名老中医,如张兆智、胡斌、张昌禧、傅晓骏、胡章如、郭兰中、冯祯根、王宏献等的临床经验,按内科、外科、针灸科、儿科、眼科的顺序,以每位医家为条目,内容包括名老中医简介、特色疾病的辨证论治、按语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金华市名中医的治疗经验。本书是学习中医的良好读物,既有较强的临床价值,又有较好的启迪作用,适用于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人员和中医药院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参考和阅读,可为中医药临床医生、基层医生、中医药爱好者提供学习参考之用。
中药发酵技术
中药发酵技术
江云;任玉珍
¥62.50
本书是中药发酵技术的专业著作,重研究了六神曲、炮天雄、百药煎、胆南星、淡豆豉、红曲、半夏曲发酵技术,内容分为古今文献研究,原料、样品采集与市场调研,发酵菌种(群)筛选研究,发酵工艺优化研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效学及安全性评价,发酵设备的升级改造,质量标准提升研究等。
食管癌古今方剂精选
食管癌古今方剂精选
刘培民;孙宏新;李洪霖
¥62.50
本书尽可能收录古今应用于食管癌(噎膈)的中医药方剂,全书以食管癌(噎嗝)单病为著,分为上、下两卷,共收录方剂2000余方,总字数34余万。上卷收录自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古代方剂;下卷收录自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时期,近现代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地方名老中医及其他医师的现代方剂,详细记录其方名、出处、组成、加减、功用、主治、用法、注意事项等项。全书方剂收录全,著录细致,内容详尽、丰富,结构清晰,收录自出刊书籍、期刊杂志、经验用方、会议交流、名老中医工作室相关资料等,具体包括: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方剂;治疗和纠正食管癌并发症、继发症、后遗症,及手术、放疗、化疗所致副反应的方剂;预防食管癌、治疗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方剂;以及药膳和食疗方。本书专业性强,具备临床实用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先性的特。全书重传统而有所创新,重经典而不离实践,重配伍而不离方证,重实效而不忘思辨,可以提供古今治疗食管癌(噎嗝)的理法方药脉络和线索,为提高中医药诊疗水平,增加中医药治疗食管癌(噎嗝)的方案思路,改善中医药对疑难病症的疗效和治验提供有效帮助,方便从业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和临床治验,有利于肿瘤患者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便于检索和临床使用。
古中医学派讲课实录:伤寒一元解99讲
古中医学派讲课实录:伤寒一元解99讲
吕英
¥62.50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近两个世纪,郑钦安“火神派”的诞生,为先圣继绝学,冲破迷雾,拨乱反正,引导古中医学回归经典正路。彭子益遗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出世,在更高层次上,全面继承易医大道,使古中医学成为有系统的医学科学。本书是吕英用李可古中医学派的气一元论解析伤寒论50个常用方。
名师经方讲录.第八辑
名师经方讲录.第八辑
李赛美
¥62.50
学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成为当今中医人才成长*重要途径。 广州经方班已经创办20余年,同时创办国际经方班7年,每年举办1-2期。受到海内外中医界广泛关注和好评。邀请授课老师均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突出经典临床运用,其个人独到见解和临床疗效、独到的思维方式让人折服。培养了一大批铁杆中医粉丝。本书稿基于专家授课、访谈与病房查房指导等视频翻录整理而成,有如让读者身其境之感。
周天寒医论精选
周天寒医论精选
周天寒
¥62.50
       该书历经3年整理,集中反映重庆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第四批、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周天寒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及科研工作40余年临床经验。从他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的250余篇中医文论中,筛选128篇编辑成书。全书分岐黄求索、医林证治、杏林教研、医林传新、医案医话等部分,内容丰富,编排有序,有较强的实用价值,适用于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的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心病条辨
心病条辨
王辉武
¥62.50
“心”,一个伟大的中国字。心,在中华文化中享有极高地位,其义理内涵博大精深,能概及宇宙之大,还能洞察生命奥秘之深,并非近世西学误译之心。“心病”是中华岐黄医学(简称中医学)之心的病,与当今西医学的“心病”、“心理”其含义相去甚远,诚请读者明鉴。 鉴于生命过程的未知和医学的复杂,对心与心病的认识人类还知之不多,故本书不强论其理,而偏重临床,虽未臻全面系统,但不乏新颖见解。拟分作哲理、神识、情志、血脉、杂病、医案实录和文论等七篇。主要阐述中医学心病的临证辨治与应用,行文采用条文加注解的形式,不囿于分型框架,切合临床思维,条分缕析,具体而实用。 在附录中分别列有超药物疗心法、疗心中药选要、疗心方剂索引、心病病症索引和主要参考书目等,以方便检索与应用。 本书是作者临证与读书的思想表露,对提高临床疗效颇具价值,对学术研探也多有启迪。宜于各科、各级医师、院校师生、科研工作者和心病患者及家属参阅。
王新志学术思想与经验辑要
王新志学术思想与经验辑要
王新志
¥62.50
本书从学术源流、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科研成果、医案精选等方面详细梳理、介绍王新志教授学术成就,内容详尽、实用。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从业者阅读参考。
杨长森注解灵枢选辑
杨长森注解灵枢选辑
韩燕;杨国秀
¥62.50
杨老在全国针灸师资班上重讲授《灵枢》,由当届全国针灸师资班学员根由据杨老的全书手稿和上课讲解的内容编写完成。经杨老认可,由同门师姐师兄重新整理,便于让更多的针灸中医同仁和热爱针灸中医的人能学习到杨老阅读经典的方法和研究心得,启针灸中医的智慧之门。
岭南脾胃论
岭南脾胃论
邱健行
¥62.50
突出当代岭南脾胃病名家邱健行教授对岭南地区中医脾胃病的创新理论,突出岭南地区中医药特色,尤其对临床疑难、危重病症的有效验案。
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李阳波
¥62.50
  《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是正篇,是根据先师在广西中医学院所作的五个晚上讲座整理而成;第二部分是附录,附录一是先师根据运气七篇的内容所作的运气提要,这个提要基本将运气七篇中带“常数”性的内容提摘出来,可以方便查找。提要中所列出的时相模式,先师在讲座中都有介绍。附录二是先师部分信件的摘录,从这些信任可以看到先师的平生志愿、治学态度、治学范围及思想深度。因此,我们认为这部《导论》不但是运气学的《导论》,也是整个中医学的《导论》,同时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传统文化的《导论》。
中医癥结论治
中医癥结论治
葛建立;宋易华;范焕芳
¥62.50
本书是葛建立的教授关于中医外科癥结论治学术论著,主要论述了中医外科癥结的理论及治疗。本书分上篇癥结理论概说和下篇癥结临床论治两个部分。上篇主要论述了?Y结的理论溯源、形成、致病特、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和用药。下篇论述了动脉硬化性疾病、增生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结节性疾病、纤维硬化性疾病、结石性疾病的临床论治。有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名中医李延验案选
*名中医李延验案选
吴限
¥62.50
李延为首届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从医50多年。本书收录了李延50余年治疗疑难病征的临床验案,共200则,对中医药传承和临床医师诊疗具有积极意义。
郭维琴益气活血法治疗心系疾病
郭维琴益气活血法治疗心系疾病
郭维琴
¥62.50
本书依托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项目《郭维琴教授益气活血法诊治心系疾病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推广》,旨在以传承和发扬首都国医名师郭维琴教授学术思想为目的,建立郭维琴教授益气活血法诊治心系疾病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传承体系课程教材,从而推广郭维琴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临床应用,更好做到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主要内容首先系统阐述郭维琴教授益气活血法诊治心系疾病的学术思想,然后详细论述益气活血法诊治常见心系疾病诊疗特、病机认识、具体治则、治法、调护等。书籍内容针对住院医师、社区全科医师、修医师、研究生,主治医师、心血管专科研究生,以及副主任医师以上心血管专科医师,分别制定初级、中级、高级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从而适应不同程度的学习人才的使用。从而起到因材施教,更好地适应中医学术思想传承推广和应用的需要。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诊法卷
敦煌医学研究大成.诊法卷
李金田
¥62.50
敦煌医学是敦煌学与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整理、研究与应用敦煌遗书、敦煌壁画及其他敦煌文物中涉及医药史料的一门学科。其与“中医”“西医”不是等同概念,与“敦煌文学”“敦煌艺术”等命名相呼应。敦煌医学卷目前公布的有一百三十余种,其内容包括医理、诊法、本草、医方、针灸等方面,本套丛书出版的《诊法卷》《本草卷》《医方卷》《医方网络药理学卷》《针灸卷》《本草卷》《养生与杂论卷》 《藏医卷》《形象医学卷》《教学卷》《专著与人物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是权威性的敦煌医学研究系列专著。
中医哲学智慧思考
中医哲学智慧思考
何清湖;陈小平
¥62.50
中医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专门设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这门课。教学团队就“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这一重要论述的思考,展中医哲学智慧的 “头脑风暴法”教学。通过教学实践,来自不同专业的博士们从不同视角展讨论,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火花,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内容拟分为四个板块。*板块,中医与哲学;第二板块,中医哲学智慧;第三板块,中医哲学智慧与治国理政;第四板块,中医哲学智慧与新时代治国理政。书稿既是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又是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具有鲜明特色。由此也决定了书稿的出版具有多重价值:其一,书稿所呈现的“头脑风暴法”这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对高校教学改革和博士研究生教学实践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实践证明:头脑风暴法引导同学们从不同视角对讨论话题行激烈的学术探讨,能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有很强的参与感,且思想不受限制,培养了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其二,书稿是博士研究生们在读期间的重要科研成果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及规范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三,书稿收集的论文彰显了广大青年学者对中医、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对于未来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中医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针道摸象
针道摸象
王文德
¥62.50
书分九章,理法方穴术皆有涉猎。钩玄针灸要穴,提要九针所宜,论手法探幽述真,汇验方摘萃集锦,读书心悟不乏独到见解,诊余随笔旨在启人思路。重着墨经得起重复验证的治疗方法,分别列于证治辑要章节之中,其中既有古哲今贤的捷法效方,也有二十几位老师亲传的秘方绝招,更多的是作者临证三十余年经验与教训的实录。其中经筋病从西医解剖着眼,脏腑病按中医经络论治,对于针灸临床颇具指导意义。 本书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立足临床、务实求效,对于临床针灸工作者,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参考书。
对话名老中医.燕京篇
对话名老中医.燕京篇
谷晓红;丁霞
¥62.50
本书为“十四五”国家重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为名老中医讲述成才故事、深解析名老中医道术形成过程,大师在身边,与名老中医贴近,展现不同大医风采。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采自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全景式地呈现名老中医的群体鲜活形象。本书记录了22位名中医的访谈录,分为名医简介、名医寄语和名医访谈三部分。名医简介是对名老中医的基本介绍,名医寄语是精炼总结了名老中医对青年学子提出的期望和鼓励,名医访谈主要包括名医之路、职业认同、学成中医、擅治疾病、传承发展等方面。名老中医的治学方法、独到创新的学术观、丰富鲜活有效的诊疗经验、对中医传承发展的精辟见解,对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脑卒中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脑卒中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
谷晓红
¥62.50
《脑卒中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是“国家重研发计划——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的课题成果。该分册分别从医家简介、学术思想、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内 容 简 介 (200-1000字) 《脑卒中全国名老中医治验集萃》是“国家重研发计划——基于“道术结合”思路与多元融合方法的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创新研究”的课题成果。该分册分别从医家简介、学术思想、临床特色、病案精选四方面对名老中医临床经验行整理和分析。医家简介部分重介绍医家基本信息和主要成就,从传统的客观化、数据化的角度综合简要地介绍医家情况。学术思想部分力求全方位的展现医家独特的学术观,及其学术观形成的渊源及延展。或分条论述了学术创见及其对于治疗冠心病的影响。临床特色部分简洁、精准的展现医家诊治的特,治疗冠心病的特。如诊疗特色、常用验方、常用药物、特殊药物剂量、药物配伍等,根据各医家特整理而成。验案精选部分则收录了能代表医家诊疗特色的典型案例,治疗方案体现老中医特有诊疗思维。该部分通过专家按语的形式对验案行梗概,分析患者脉证、详解诊断依据、立法处方思路、药物加减变化特殊性等。全案概括性分析与各诊次细节分析相结合,针对每诊次行分析讲解,体现诊次之间的动态变化,展现临证思维方法。并部分的实景再现当时诊疗情况,或记录自己所见所学所思,记录临床诊疗的真实情况、立体性地展示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的全貌,实现道术结合的传承。同时,从人文关怀的侧面,体现名老中医如何用其丰富的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经验来关切生命、如何与患者共情,增加了全书的高度和温度。
虢周科临床学术经验集
虢周科临床学术经验集
林松俊;秦秀德;王建军
¥62.50
虢周科教授为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医,汇通中西医理,衷中参西,提出中医脑病包含神志疾病的学术观,并在2000年国内首创中医脑病心理科践行其学术观。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虢周科教授凝练出践行整体医学观的临床状态医学新模式,倡导东西方医学的汇聚相长,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本书为其从医30余年临床、科研及教学之学术经验集合,系统阐述了虢周科教授从师从中医名家研习经典出发,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脑病与心理相关疾病的中西医诊疗经验。本书理论联系实践,且从实践中行原始理论创新,不囿陈说,力图还原“以人为本”的疾病治疗观,对教学、医疗、科研具有指导意义。
中医脾胃病临证精要
中医脾胃病临证精要
许二平
¥62.50
许二平教授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伤寒学科学术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方剂配伍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及仲景方药的现代研究,临床擅长中医脾胃病及其他内科杂病的诊治。本书结合许二平教授多年的临证验案,系统论述了其辨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精华“临证五法”,即以和为本、以通为用、祛湿为要、寒热并用、疏调气机。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脾胃病辨治总则,下篇为脾胃病各论,每种病证包括病机特、辨证精要、分型论治、常用药对、医案选录等内容。本书的出版,可为中医脾胃病的诊治提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