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
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
任仁仁,顾宏义
¥28.28
張拭作為南宋初名相張浚之子、著名理學家,與朱熹、吕祖謙并稱東南三賢,在當時的政壇學界都有重要影響。   《张栻师友门人往还书札汇编》按照往來次序編排張拭與師友門人的往還書信,並為每位致信者撰寫小傳,考證每封信的撰寫年月等。書信是相對私密的交流方式,關涉的内容非常豐富,這裏既有涉及自我、他人德行操守的評價,也有對培養後學、研經撰著、治國理政的傾心交流與真誠指摘。
49元5本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第一辑)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周秦汉唐读书会文汇第一辑)
刘跃进,程苏东主编
¥28.28
《早期文本的生成与传播》主要对重要的古典文献尤其是先唐文献的研究方法及思想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以经典文本为例做了新的示范性解读。本书提出了先唐研究的三种重要观念:根据钞本还原历史、重新解构经典,文学史的书写需要重视历史背后的人的因素,以及文学史的研究应走近古人、深入文心。
49元5本 杜牧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杜牧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胡可先选注
¥28.80
杜牧,字牧之,唐朝后期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致力于经世致用。他的诗情思高远,笔力劲拔,又能在俊爽之中融风华流美之韵。在各种题材中,杜牧的怀古诗受后人赞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赤壁》《泊秦淮》《登乐游原》等。杜牧善于在借景抒情中融深沉的历史感,往往借怀古抒发对现实的关怀。本书选编杜牧诗作185首,分为编年与未编年两个部分,在题解和注释中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典故、字词行讲解,以辅助读者阅读。
49元5本 韩非子译注
韩非子译注
张觉等撰
¥28.80
      张觉等撰写的《韩非子译注》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称道的“帝王之学”。当然,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世道人情的剖析与感慨,对《老子》的解说,对论说素材的辑录,以及向君主的上书。
49元5本 李商隐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李商隐诗选--中华古典文学选本丛书
黄世中选注
¥28.80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是唐朝后期杰出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因卷朋党斗争,他终身沉沦下僚,郁郁而终。李商隐的诗,既有对现实政治的讽刺,也有对自身怀抱与情思的书写,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在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李商隐善于运用典故和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意境,来表达内心幽微的情感。本书精选185首李商隐的诗歌作品,尤以七言律绝为主。在题解和注释中,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字词、典故予以详细的注解,帮助读者理解诗意。
49元5本 白居易诗选
白居易诗选
孙明君
¥28.80
白居易是唐代的诗作大家,是中国诗史上的难得的诗人。本书是其诗作的精品选粹,收入诗近200首,都是流传久远的佳篇、代表其创作成就的力作。作品所依版本可靠;注释准确简要,必要处作串讲;所设“解读”一项概括全篇要旨和赏析诗作的艺术特点,分析细腻独到,语言流畅清新。该书由此可使读者在精悍的篇幅之中欣赏到白居易创作的精华,洵为善本。
49元5本 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春明
¥28.90
(清)乾隆、嘉庆年间苏州人沈复,他写了一本《浮生六记》,记叙他与妻子陈芸短暂一生的故事。这个真实故事让我们了解二百多年前一个普通的小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情。书中特别细致地记录了沈复与妻子婚后和谐的夫妻生活、文化情趣,以及后来因其家庭变故和疾病所造成的困顿,母子诀别,夫妻颠沛流离,直至陈芸因无钱就医,病膏肓而客死他乡。二十几年的短暂婚姻,让他们享受了夫妻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也经历了旧时封建礼俗的磨难。半生潦倒,余生坎坷,悲哉,悲哉,读之凄然,为之惋惜。
49元5本 古典文献学经典导读
古典文献学经典导读
漆永祥
¥29.00
本书选取自王国维、余嘉锡、王重民、陈垣、王力等二十世纪重要的文献学家具有代表性与权威性的著述或论文,分为文献学通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辑佚学、辨伪学及其他学科10类,共择取35篇,通过精读与分析,行详细的评与说明,以期对读者起到发踪指示的作用。对文献学专业与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文献学初学者与传统文化爱好者等,在提升古典文献阅读能力,培养基本的国学素养,热爱传统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社会效益与正能量功能。
49元5本 天人合一正义
天人合一正义
蒲创国
¥29.30
  《天人合一正义》以各种文献资料为基础,参考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分析中国哲学天、人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张载以前天人关系的发展历程。以此为背景,从“天人合一”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内在途径、外在约束、终归宿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并将张载以后古代学者对“天人合一”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天人合一”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指出现代人在哪些方面误解了“天人合一”,以及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49元5本 战国策
战国策
繆文远,繆伟,罗永莲
¥29.40
  《战国策》,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49元5本 南村辍耕录
南村辍耕录
(元)陶宗仪 撰 李梦生校点
¥29.99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李梦生校。全书三十卷,作于元末,征引广泛,凡朝廷典章、法令制度、文人轶事、风俗趣闻均有涉及。尤其是元末东南一带史事,尤为详赡,足补史传阙失。以陶湘影元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 
49元5本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
(明)洪应明,(清)王永彬,(明)陈继儒
¥29.99
《菜根谭》《围炉夜话》和《小窗幽记》三书,世称其为“处世三大奇书”。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三书皆是前人用毕生智慧总结出的金玉良言、处世“奇”言。为人处世的道理永远不会过时,细读其文,受用无穷。 《菜根谭》为明代洪应明所著。其书涵盖了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等人生的方方面面,融汇了儒、释、道三家思想,文笔简洁优美,又蕴含着深刻哲理,细读起来字字都经过精心斟酌,信手拈来皆是富含哲理的金句,正如菜根一般朴实无奇,其滋味却是愈品愈浓,回味无穷。本书以1931年陶湘校刻《还初道人著书二种》本为底本整理。 《围炉夜话》为清代王永彬所著。它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它语言平实,却字字珠玑,所述君子正己修身、立身处世的经验之谈,以闲话家常的方式娓娓道来,读之犹如在寒冷冬日拥着火炉聆听一位亲切智慧的长者的谆谆教诲。本书以1935年上海明善书局本为底本整理。 《小窗幽记》为明代陈继儒所著。全书分为集醒、集情、集峭、集灵、集素、集景、集韵、集奇、集绮、集豪、集法、集倩共十二卷,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读此书,如服一剂清凉散,颇收陶冶情操、沁人心脾之效。本书以1935年中央书店“国学珍本文库”本为底本整理。
49元5本 荀子译注
荀子译注
张觉撰
¥29.99
    《荀子译注(国学经典译注丛书)》是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言论汇编。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的一大家,他批判和总结子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他虽出自孔门,而思想之博大,非儒家所可包容。《荀子译注》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皆在精辟之论,为先秦一大思想宝库。《荀子译注(国学经典译注丛书)》之译注,博采前人之长,而又力求超yue前人之短。颇多独立见解。译文也甚通顺流畅,有自已的特色。
49元5本 龟藏
龟藏
刘滴川
¥29.99
《龟藏——藏在龟壳里的甲骨文及河洛中国》是一本以甲骨文为中心,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浅学术大众普及读本”,为系列作品“深藏中国”的篇(剩余三部分别为《山藏——藏在秋山里的和田玉与山水中国》《泥藏——藏在春泥里的画珐琅与礼乐中国》《胚藏——藏在胚胎里的通天犀与生育中国》)。 《龟藏》中的“龟”指甲骨文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基因。本书以“龟藏”为名,浅层含义即发现“龟”所暗藏的故事。 全书分“甲骨文背后的双面人生”“河图洛书里的中国”“商王和贞人的世界”“美丽殷商:你去哪儿了”四部分,同时配有大量文物文献价值和历史艺术价值并重的图片。
49元5本 山海经外传
山海经外传
刘滴川
¥29.99
《山海经》是一本地理书,还是一本游记? 《山海图》的作者是谁? 鱼鸟的图腾是否预示着古人不死? 当一个人没有读过《山海经》的时候,他应该已经听说过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出自《山海经》的神话故事了。然而读的次数越多,《山海经》也变成一本越读越读不懂的古籍。 本书分为源头、方向、理想、改造四部分,分别从传说和历史、时间和空间、神话和理想、真实世界和改造世界四个角度追本溯源,解答了散落在《山海经》原典各角落里的未解之谜。书中辅以文物照片和古人绘制的《山海经》插图等图片资料,让《山海经》这部藏满神秘、屹立千年不倒的“神书”向普通读者了厚重的大门。 本书对《山海经》的性质、作者、成书时间等概论性问题行讲解,并考证一些重要的历史地理信息,并辅以文物照片和古人绘制的《山海经》插图等图片资料,使普通读者更能读懂《山海经》。
49元5本 大明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大明律-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怀效锋,王旭译注
¥30.00
《大明律》颁布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共四百六十条,分为七篇、三十门,它上承唐律,下启清律,是我国古代法典沿革史上一部革故鼎新的法典,它的内容和立法技术既融合了历代律典的成就,又为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行了调整,是研究明代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方面的重要文献。 收“三全”的《大明律》,以明万历七年(1579)张卤校刊《皇明制书》中所收《大明律》为工作底本,参校他本,在尽可能保持古代律典原貌的同时,尽量用现代语言完整表达法律的本意。
49元5本 伤寒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伤寒论(精)--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
李心机译注
¥30.00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现存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它所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中医诊治疾病的准绳。全书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涉及中医方剂学、药剂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医的发展和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张仲景也被称为““医圣”。
49元5本 文廷式诗选注
文廷式诗选注
曾文斌
¥30.00
文廷式(1856—1904),字道希,江西萍乡人。晚清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有《纯常子枝语》40卷。文廷式以学人而为诗人、词人,现存诗近600首,词150余首。中华书局1993年版汪叔子编的《文廷式集诗录》所收计334题589首,《萍乡学院文廷式研究所丛刊之一:文廷式诗选注》据此为底本选注文廷式诗127题239首。
49元5本 曹植集
曹植集
(三国魏)曹植著 (清)朱绪曾考异 (清)丁晏铨评 杨焄点校
¥30.00
      曹植是汉、魏之际才华横溢的诗人、辞赋家和散文家。兼擅各体,在诗、赋、文等多个领域都成就极高,其诗歌创作尤其受到后人推崇,锺嵘在《诗品》中将曹植列上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清代丁晏的《曹集铨评》和朱绪曾的《曹集考异》,全面总结此前曹集整理、校勘的成果,并一步考订辑补。有鉴于此,本书以《曹集考异》为主,以《曹集铨评》为辅行整理,合为一编,名为《曹植集》。《曹集考异》以《金陵丛书》本为底本,《曹集铨评》金陵书局本为底本。
49元5本 医方考
医方考
(明)吴崑
¥30.50
《医方考》,明?吴昆著。全书6卷,按病症分为72门,选方780余首方。每门前先叙其病因病机,再汇集同类方于后,对每一方剂的命名、组成、功效、方义、适应症、用药、加减应用、变通得失、禁忌等,详加考释与辨析,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完整而又系统的方论专著。吴氏有感于当时医界中“不明医方之旨与医方之证,而盲目方治病”的弊端,广摭博采,旁征博引,去芜存菁,由博返约,集历代医家之精华,以及自己过人的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精选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以及情志等病证常用方剂780余首,编辑成《医方考》一书。书中既收选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 方,又收选了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张从正等著名医家的效方,以及民间验之有效的验方。 吴氏全面运用方论的方法分析方剂,创了方论之先河,促了方剂理论体系的形成,对后世中医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书对于准确理解与灵活运用方剂,提高临床疗效,很有重要参考价值,是从事中医教学、科学研究,特别是从事中医临床诊治的工作者临证的中医古籍著作之一。 本书是以明万历十四年友益斋本为底本行整理出版。
49元5本 礼记
礼记
胡平生,张萌译注
¥30.80
 所谓“礼记”,就是关于“礼经”的“记”,即对“经”的诠释讲解,是礼学家对礼经的解释以及他们所采择的各种意见的辑录。《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就是这类的书。《大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时期的礼学家戴德编纂;《小戴礼记》,相传是由西汉礼学家戴德之从兄子戴圣编纂。《小戴礼记》,也称为《礼记》,凡四十九篇。本书是对《小戴礼记》四十九篇全文注译。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出题解,扼要概括通篇内容旨意。其次出正文,正文的分节参考了北大标点本《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及各家译注本的分节,文字也参考各种版本进行了勘校,有调整者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再次出注释,注释兼及章句训诂与名物制度介绍,在引述各家说法时,为求简明,常见的郑玄注、孔颖达疏,简称“郑注”“孔疏”,其他注家或相关著作则引作者与书名,如朱彬《礼记训纂》、孙希旦《礼记集解》、陈澔《礼记集说》,或径直引作朱彬说、孙希旦说等。*后出译文,译文以直译为主,原文太过精练无法直译表达时,兼用意译。   《仪礼》及其他古礼经,是研究古代礼制的重要文献,由于经文内容多是礼节仪式,即使熟读经文,了解了礼节程序,但对于各种仪节背后前言的用意,却仍然难以知晓,而?礼记?就保存了部分阐释礼经意涵的篇章,虽不全面,但正可指引后人阅读礼经的思考方向,补足了上述的缺憾。研读《礼记》,不只让我们了解古代儒家的思想,更可鉴古知今,为现代人提供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