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6折 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
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
¥27.20
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
满3件6折 统计学基础(附微课视频 第2版)
统计学基础(附微课视频 第2版)
危磊
¥27.40
本书根据统计工作过程,通过9个任务系统阐述了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作用。内容包括:认知统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分析、时间数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分析。每个任务由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结构图、任务导、任务描述、任务小结、案例阅读、习题与实训等8个部分组成。
满3件6折 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人才流动与治理模式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人才流动与治理模式创新
胡雯
¥27.50
  在全球经济科技大环境深刻变化及国际竞争白热化趋势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的内涵及外延产生深刻影响,使“人才”的边界和特质逐步演化嬗变,与之息息相关的人才政策也面临新一轮的挑战。本书从人工智能时代人才政策研究的四个新挑战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治理与政策转型:新时代人才争夺新格局和人才个体价值的重塑将触发新的人才发展治理理念,并推动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转型;国际人才流动的新态势对现有海外人才引策略和措施形成重大挑战,战略转型刻不容缓;创新范式转型对人才创新创业治理模式提出更高要求,海外人才创新创业治理路径多样化发展;人才发展新需求将推人才培养模式的化。
满3件6折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体系
郑超愚
¥27.60
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3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虽然外贸形势依然严峻,但在投资和消费扩张的引领下,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通胀预期开始抬头,资产价格快速提升,宏观经济景气快速回升,中国宏观经济整体开始进入“政策刺激性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过渡阶段。 本书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分年度预测了2010年与2011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满3件6折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
改革的逻辑(修订版)
周其仁
¥27.99
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未来中国如何前行?中国的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为什么讲起改革来还是颇为沉重?为什么我们这个体制改起来那么难?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专家学者、大众舆论,众说纷纭。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从“邓小平做对了什么”到“中国还需要做对什么”,从“如何防止改革变成半拉子工程”到“怎么避免糟糕的政策组合”,周其仁教授系统地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方面,深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同时,周其仁教授对未来中国改革之路提出了独特看法。
满3件6折 资本主义:竞争、冲突与危机
资本主义:竞争、冲突与危机
安瓦尔·谢克
¥27.99
  正统经济学立足于完全竞争假设,从理想化的视角研究资本主义的运行,假设具有完全信息的、完美的“代表性行为人”会做出理性的、*化的选择。大多数非主流经济学则采取相反的策略,强调的是这一制度的低效率、不平等和不平衡,认为支配着现代世界的是不完全竞争。事实上,两者都以完全竞争作为基本参照,并试图加各种各样的“不完全”,以弥补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在《资本主义》一书中,安瓦尔·谢克没有拘囿于上述任何一种观,而是立足于一个全新的研究起和视角——真实竞争。在他看来,“真实竞争是资本主义的核心调节机制,它与所谓的完全竞争之间的差异,就像战争和芭蕾之间的差异一样巨大”。他证明了,即使不借助超理性、*化、完全竞争、完全信息、代表性行为人或所谓的理性预期等理想化假设,也能够推导出被实践和理论证实的经济学结论。这一视角使得他可以用几乎崭新的眼光看待经济学分析的所有要素:供求规律、工资和利润率的决定、技术变革、相对价格、利率、贸易条件及平衡、增长、失业、通货膨胀,以及以周期性复现的普遍性危机收尾的长期繁荣。   谢克试图构建一个“现代经济学替代性框架”,并将每一个理论都与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和后凯恩斯主义的对应观行对比,通过大量的模型、图表行经验检验,还成功预测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谢克分析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经济,并用扩展的视角探究这一主题。这正是古典经济学以及凯恩斯和卡莱茨基处理这一问题时采用的方法。任何对资本主义和一般经济学感兴趣的人都能从这部独创性著作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满3件6折 首席气候官·碳中和先锋企业竞争力报告(2021)
首席气候官·碳中和先锋企业竞争力报告(2021)
21世纪经济报道 著;
¥28.00
《21世纪经济报道》是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下属中国zui大的商业报纸媒体,是中国商业报纸的领导者。致力于服务zui优秀的人群,是在世界经济界zui受关注的中国经济类日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创刊,始终坚持新闻创造价值的理念,以优质内容服务用户,以专业和高度推动商业中国发展,秉承移动优先的方针,大力拓展新媒体业务,旗舰产品21财经APP下载量已经突破8000万,传播力、公信力以及影响力居同类客户端前列,并不断积极开拓知识付费、研究智库、内容电商等创新业务。 21世纪经济研究院碳中和课题组发布的《首席气候官?碳中和先锋企业竞争力报告(2021)》,分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及相关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并对企业在降碳减排方面做出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借此来鼓励和推动企业的减排行为,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典案例进行广泛传播,作为广大企业低碳发展的重要参考样本,为政府部门制定低碳相关政策提供实践依据,也为全国碳市场的不断完善贡献企业的力量。
蜜蜂的寓言
蜜蜂的寓言
[荷兰]B.曼德维尔 著,肖聿 译
¥28.34
《蜜蜂的寓言》副标题为“私人的恶德,公共的利益”。这一说法后来被人们简便地解说为“私恶即公德”。其中“蜜蜂的寓言”描述了一个“蜜蜂的国度”,在那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然而整个蜜蜂的王国却由此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不再有人订货,全国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曼德维尔借助“蜜蜂的寓言”想要说明: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是公共利益的善果。这就是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从道德的角度看,以自利驱动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如果想以“公共精神”的道德情怀来建立一种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只是一种“浪漫的奇想”,因为私欲和私欲支配的个人恶行恰恰是社会繁荣的能源,离了这个能源,公共利益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公益心和道德感这样的善之花,都将结出贫困和伪善的恶之果。 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所表达的“私恶即公德”的主张启发了后来的休谟、斯密和二十世纪的哈耶克等思想家。可以说,曼德维尔的这一主张为后来斯密市场机制的思想奠定了基础,并且成为现代自由主义经济学和经济伦理的基本隐喻。在人类思想史方面,基督教等众多宗教长期宣扬人要一心向善,并认为这是整个社会*终走向至善与幸福的基础。而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则明显是对这样一种“善良意志论”的反动。可以说,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破了人类“善良意志论”和“理性设计论”的迷梦,为人类大规模社会生活的组织方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路径。在这样一个意义上,我们就不难理解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在人类思想史上的创性贡献,也不难理解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发表后为什么受到了那么多人的非难与攻了。
满3件6折 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改革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文集(2015)
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改革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文集(2015)
朱之鑫
¥28.60
  朱之鑫编*的《中国宏观经济与发展改革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文集2015)》共分五篇。**篇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全面阐释新阶段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举措和动力:第二篇国际经济与中外合作,深分析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战略抉择;第三篇产业发展与社会事业,重解析力促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方式方法;第四篇改革创新与城镇发展,着重探讨经济社会重领域改革发展的战略与步骤;第五篇交通能源与市场风险,着力探索若干重市场投融资方式创新及其风险防控的政策设计。
满3件6折 信睿周报·第2辑(第7-12期)(电子杂志)
信睿周报·第2辑(第7-12期)(电子杂志)
何怀宏 等
¥28.80
信睿周报第7期简介 与这个时代急速变化的科技经济和社会政治相比,伦理学的核心可能是不易改变、更为守恒的,但它也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在本期“起点”文章《现代伦理如何应变高科技时代?》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表示,高科技时代对现代伦理提出了一种新的重大挑战,即它所带来的“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对此,我们也许需要一种预防性的伦理和法律,要考虑如何对人们行为事先的动机和欲望有所限制,而不仅仅是在行为过程之中进行防范和在行为结果之后给予惩罚。 信睿周报第8期简介 中国过去的中国史研究有一个缺陷,就是不太管外面,而搞世界史的学者,则视野和眼光都颇受欧美中心主义的影响。在本期起点文章《葛兆光:从中国出发,抵达全球史》中,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葛兆光在本报专访时表示,历史真的没有那么清晰的界限,无论中国史跟外国史、全球史,还是中国史内部的政治、经济、军事和自然、地理、气候、疾病,都是彼此关联的。我们从中国出发看全球,也可以从全球回过来看中国,这样就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信睿周报第9期简介 理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对于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或科学革命至关重要。在本期“起点”文章《释经学与近代科学的兴起》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张卜天提出,中世纪的释经学将《圣经》诠释与自然诠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教的文本处理方法宣告了中世纪象征性世界观的结束,为科学地研究自然和用技术开发自然确立了条件。而《圣经》之书与自然之书的分离,则预示着科学与人文在后世的分裂。 信睿周报第 10期简介 国家和社会的变化既是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更是文化和思想主导的过程。在本期“起点”文章《当代中国的哲学建构: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聂锦芳从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角度,借由对当代中国三大哲学思潮(文化保守主义、西方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探讨,和我们分享了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可能性。 信睿周报第 11期简介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食品生产技术的革新史。如今,我们生产食物的方式、进食习惯和饮食理念随技术变革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我们不禁担忧:我们承袭自祖先的饮食传统和哲学是否即将被颠覆?未来食物与人类的关系将会因为技术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期《信睿周报》推出“食物的未来”专题,从历史、食品伦理学、饮食人类学、哲学等角度探讨这些话题。 信睿周报第 12期简介 本期《信睿周报》聚焦当代艺术,推出了两篇重磅访谈文章——《实验艺术:全球视野与主体性——与美术史学家巫鸿的一次对话》和《徐冰:“公共影像”与我们生活的时代》。
满3件6折 开放经济下的结构转型与增长(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开放经济下的结构转型与增长(国家发展与战略丛书)
邹静娴
¥28.80
本书综合探讨了汇率制度、技术步、劳动力年龄结构等因素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旨在加深对于中国过去几十年间的增长方式和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解。本书认为在此前固定汇率制度时期,中国通过抑制劳动者收上涨相当于变相补贴了可贸易部门,而实现了出口导向型增长。同时,低抚养比和低城市化率的“人口红利”又使得这套增长模式得以长期运转并自我强化。但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及城市化率的攀升,以往的增长模式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维系。基于此,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安排,以及与人口结构相匹配的产业格局,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劳动收份额,实现由“出口拉动”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满3件6折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导读
高鸿业
¥28.80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被公认为20世纪西方经济学*重要的著作,成为西方经济学领域的经典和文献。它被一些西方学者誉为跨时代的巨著,甚至可以和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相提并论。高鸿业先生的《<就业、货币和利息通论>导读》一书,介绍和分析了《通论》的基本论、该书在西方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旨在帮助读者易于阅读和理解《通论》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对它做出比较确切的评价,从而去芜存菁,洋为中用。
满3件6折 中国品牌汽车的困境与出路(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中国品牌汽车的困境与出路(中国经济问题丛书)
王保林
¥28.80
本书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重点分析了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和行业存在的困境,并对所有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解读,指出了其发展的途径、走出困境的出路等。
满3件6折 信睿周报·第1辑(第1-6期)
信睿周报·第1辑(第1-6期)
赵汀阳,张卜天,李霖灿,韩炳哲,吴国盛,陈亦水,许纪霖,孙歌,陈小平,孙周兴,何怀宏,黄剑波,魏颖,蓝江,姜宇辉(奥) 克里斯塔•佐梅雷尔,(法) 劳伦特•米尼奥诺,徐英瑾,等,
¥28.80
第 一期内容简介: 当人工智能成为全 能全知、无处不在的系统化存在,人类会不会进入一个高科技的“新奴隶制时代”?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可能否定自己存在意义的“上帝”?《信睿周报》首期关注超级人工智能崛起重新定义人类存在的可能性,在《如果人工智能对人类说“不”》一文中,哲学家赵汀阳从哲学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新的解读。 国内对西方科技著作的译介随“西学东渐”兴起并持续启发思想界,然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张卜天认为,在此过程中对西方科学之起源的深入理解和反思始终阙如。在本期文章《我为何以及如何翻译科学史》中,张卜天将基于他本人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介绍国内较少受到关注的科学史翻译问题。 此外,艺术单元将呈现耗时七年筹备的全球影像展“文明:当代生活启示录”。这场囊括世界各地超过120位摄影艺术家作品的展览,通过影像关注集体性孤独、消费社会下的个人及人机关系等社会和科技人文问题。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对大数据的反思、西班牙《国家报》对尤尔根·哈贝马斯的访谈等。 我们正处于一个现代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技术从根本上是成就和实现自由的力量,但其在成就自由的同时又可能构成对自由的威胁。在本期“起点”文章《如何化解现代技术对人文的异化?》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吴国盛从技术工具论与人类学的技术观出发,探讨了技术的本质、技术对人文的异化以及如何化解这种异化等问题。 第二期内容简介: 在《从“猫咪钢琴”到“数字的灵韵”:来自故障艺术家的“数字资本主义批判”》一文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陈亦水介绍了美国艺术家迈克尔·贝当古的著作《数字资本主义批判》,该书从艺术考古学、数字技术语言、非物质商品等角度,为数字资本主义研究领域提供了来自数字新媒体艺术家的全新视角。 本期的艺术单元将呈现两位艺术家的个展,其异曲同工之妙在于他们都关注“身体”这个主题:在纽约活动的艺术家吉娜·毕弗斯在MoMA(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S1的个展关注数字生活下人体之异化;英国视觉艺术家马克·奎恩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皮相之下”则聚焦艺术与生命体之关联。 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媒体人殷智贤对建筑师王澍关于中国当代建筑现代性表达的访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许纪霖对在欧洲和美国的政治文化语境下“政治正确”究竟意味着什么的分析,以及聚焦巴黎圣母院大火之后关于历史遗产与公众情感的学术访谈。 第三期内容简介: 亚洲范畴的界定与使用,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是欧洲人的“专利”。此外,“理论框架来自西方,经验材料来自亚洲”,不仅是欧美亚洲研究的基本逻辑,也为亚洲学人所默认。在本期“起点”文章《亚洲视野:创造新的普遍性想象》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歌尝试打破人们对于普遍性的一贯认知,去探讨如何利用亚洲的历史资源建立另外一种关于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理论想象。 在《古人为什么不爱谈创新?》中,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张卜天厘清了“创新”一词的演化史:“创新”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贬义词,甚至被官方禁止,一直到19世纪,其正面意义才被大众接受。 “创新”一词的涵义从古希腊时期到20世纪的变化折射出一部从“神”到人、从仰仗权 威到自我解放的现代性观念进化史,也给今天的“创新”热潮提供启示。 本期艺术版块展示了中国青年摄影家苏杰浩的系列影像作品《早晨的风暴》,以及英国著名画家玛吉·汉布林的绘画作品。这两位不论是从年龄、题材还是创作手法上都没有太多共同点的艺术家似乎都在关注着一个相同的主题:个人记忆与精神归属。 本期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美国海战学院国家安全事务教授托马斯?M.尼科尔斯反思互联网和反智时代的《海量信息是如何把我们变蠢的?》,以及本报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陈小平的独家专访文章《人工智能技术会失控吗?》。陈小平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失控的风险被普遍高估了,当前需要重点防范的是一些不够成熟的、不完全符合伦理规范的人工智能技术被误用或滥用,从而造成不良甚至恶劣的伦理后果。 第四期内容简介: 今天,加速发展的技术工业改变了人类文明,人的形态在完成由自然人向理论人的转变后将向技术人过渡,自然人类文明的“完人”教育理想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什么样的“学”才能满足未来世代的需求?在本期“起点”文章《未来之人与未来之学》中,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孙周兴将展望人类之“学”的两种基本样式——古典的模仿之学与现代的数之学在未来技术人类文明时代下的关系与形态。 基因编辑、人造肉等概念在近期获得了不少关注,而利用生物技术和生命组织进行艺术创作的“生物艺术”(Bio Art)目前在国内仍鲜有人知。这场艺术运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于西方兴起。在本期艺术版块文章《生物学如何成为一种艺术媒介?》中,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魏颖将以她近期策划的展览“准自然”为引,梳理“生物艺术”发展脉络及近年亚洲艺术家对该运动的回应。 本期纸上展览将回顾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康斯坦丁·布朗库西回顾展,致敬这位对当代艺术影响至深的极简主义大师。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两篇书评——分别是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何怀宏为一部堪称伟大的游记作品《黑羊与灰鹰》撰写的《南斯拉夫与“其余的一切”》,和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黄剑波针对龚浩群即将出版的人类学作品《佛与他者》撰写的《文明的包含性阶序及其现代转化》。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副研究员保罗·莫兰有关世界人口浪潮趋势的文章《人口的未来:三种颜色》和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访谈文章也将在本期呈现。 第五期内容简介: 当电子游戏不可逆转地成为新世代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理解电子游戏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必须直面的课题。在本期“起点”文章《电子游戏世代的存在哲学》与《21世纪“颠覆性游戏”反思》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蓝江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姜宇辉从哲学视角出发,分别探讨了游戏中的生命体验与现实社会中的生存体验如何彼此缠绕,以及游戏是否可以“构想别样可能”。 在本期艺术版块中,《互动艺术中的活性系统》介绍了互动艺术与演化算法、人造生命、交互界面等前沿技术的结合。奥地利林茨艺术设计大学教授克里斯塔?佐梅雷尔和劳伦特?米尼奥诺基于他们近30年的艺术实践,探讨了艺术-科学交叉研究及与观众互动背后的意义。 纸上展览部分将呈现法国瑞士摄影师埃莱娜?比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以建筑与景观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另一篇《颠覆与解构:“支架/表面”艺术运动》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期展览“支架/表面艺术运动:一次解构绘画的激越实验(1967-1974)”策展人让-保罗?布朗谢的演讲节选。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本报对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徐英瑾进行的专访《深度学习与人类的发展》,以及佐治亚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李子针对英国作家埃德·扬关于微生物的作品《我包罗万象》撰写的书评。 第六期内容简介: “一神论”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建立“文化边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此同时,“文化边界”的形成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拒绝、打压跨文化的可能性。在本期“起点”的三篇文章——《跨文化的挑战》《一神论与文化边界》与《“超文化”何以可能》中,法国人类学家阿兰·乐比雄、中国哲学家赵汀阳、人类学家王铭铭,借由对“一神论”?“互惠人类学”等概念的探讨,分享了对?“跨文化”问题的思考。 在《从基因编辑看我们对未来世代的义务》一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邱仁宗以2018年的贺建奎基因编辑事件为引,从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引申至更广的生命伦理课题:我们何以对素未谋面的未来世代负有责任?我们不负责的行动会对和我们权力关系不对称的后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本期艺术版块将首先关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 “太虚之境”展览,由阿根廷艺术家雷安德罗·埃利希讲述他创造这些视觉奇观的用意和故事;另一专题则聚焦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展览“挑战的灵魂”,该展汇集了三位在20世纪分别开展过突破性艺术实践的东西方先锋艺术家——伊夫·克莱因、李禹焕和丁乙——的代表作。 其他精彩文章还包括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李果针对西卡罗莱纳大学生物学教授詹姆斯·T. 科斯塔所著《达尔文的后花园》一书撰写的书评,以及《巴黎书评》对奥地利导演迈克尔·哈内克进行的关于电影创作的访谈。
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
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
(英)约翰·巴顿
¥28.80
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满3件6折 读透经济学的8对关键词
读透经济学的8对关键词
向松祚
¥28.80
本书从我们每天都会从各种资讯中听到的8组经济学术语——趋势和预测、增长和发展、投资和金融、财政和税收、货币和物价、利率和汇率、周期和危机、封闭和放——切,在解读经济学基本规律和基本常识的同时,用读者日常生活的例子行了类比,帮助大家读懂理解这些术语,建立经济学思维,从而能够独立分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些经济问题,理解它们会对个人生活造成的影响,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与决策。
满3件6折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简史:米塞斯的视角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简史:米塞斯的视角
黄昊德;田正标;游晓蕾
¥28.80
本书收录了米塞斯写的几乎所有关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历史背景的著作、演讲与文章。其内容包含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介绍、当时所处的奥地利社会环境、奥地利学派思想与当时盛行学派的区别、奥地利学派思想对当时以及今后的重要影响等几大方面。 通过将这些不同年代的相同话题的内容集结在一起,我们既可以全面探究奥地利学派的历史渊源,也能看出40余年来米塞斯思想的微妙变化,更能了解20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历史演变。
满3件6折 读懂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读懂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顾海良 王天义 主编
¥28.80
本书回答和揭示了什么是中国“发展的”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是什么、怎样实现发展等当今条件下具有重大意义的根本性问题。本书通过论述指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从“新常态”“新发展理念”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一带一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凝聚着对经济规律、发展规律的思考,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满3件6折 隐性动机
隐性动机
(美)格尼茨,(美)李斯特
¥28.99
 近400年前,伽利略进行了人类历史上个有文字记载的科学实验,此后,实验成为科学研究的基石。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说过,“实验是检验科学真理的途径。”如今,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也意识到了实验的价值,他们开始借鉴自然科学领域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行为。   但是,到目前为止,实验方法的应用主要局限于实验室。现在,新一代的经济学家正在用实地实验的方法来探索世界,《隐性动机》一书的两位作者便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认为,不管是提高你的退休养老金、督促孩子好好学习,还是带领一家跨国企业从“优秀”到“卓越”,实地实验的方法都非常有效。   原因就在于,生活是*的实验室,只有在现实生活中做实验,挖掘出人类行为背后的隐性动机,政府、公司、学校、家庭、个人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出激励机制,才能真正解决困扰社会和人类的种种问题。   在《隐性动机》中,两位作者针对女性职场待遇问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滑坡问题、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问题、大公司的利润低下问题、无处不在的经济歧视问题等,都展开了针对性的实地实验,更重要的是,这些实验结果对于解决这些社会“痼疾”大有裨益且成本较低。   经济学家们并不仅仅是在进行枯燥的科学研究,他们的工作也是充满激情的。这其中倾注了他们个人的兴趣和心血,涉及人类各种复杂的感情和行为,其研究结果更有可能改变我们的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满3件6折 中国森林保险区域化发展研究
中国森林保险区域化发展研究
王华丽
¥28.99
森林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作为实现森林资源补偿和林业援助的重要途径的森林保险可有效化解林业经营风险,调动社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对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森林保险业务的发展由于缺乏定量风险评估与费率精算的支持,难以实现经营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目标。而合理的森林保险产品设计与费率确定是成功展森林保险的重要基础工作,是估算政府财政负担,改现行森林保险经营管理体制,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
满3件6折 文明寻思路(第一辑)
文明寻思路(第一辑)
秦朔
¥29.00
离开工作了25年的传统媒体“下海”创业的秦朔,从商业文明研究重新起步,发起成立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和自媒体平台“秦朔朋友圈”,秉持着“推动商业文明,让中国明天更好”的理念,致力于剖析商业人物、聆听商业脉动、感知商业灵魂、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商业文明,获得了业界和广大读者的一致认可。 本书收录了秦朔近一年来的商业文明研究和政经观察评论文章,其中不乏对中国商业文明和企业家精神的呼吁、对中国经济社会现状的针砭剖析和对中国未来愿景的期望,透过这些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老财经媒体人对于这个时代的深情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