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红楼梦》:清朝贵族生活
¥23.54
侯会*的《物欲红楼梦(清朝贵族生活)》讲述了中国文化有着重精神、轻物质的传统。讨论文学作品,也大都注重精神层面,忽略衣食住行。开口谈“红 ”,若不探讨个性解放、婚姻自由、女权萌芽、奴隶反抗,只关注凤姐的项圈进了几回当铺、黛玉的遗产落于何处,便有被人嗤笑的危险。 然而不弄清凤姐的项圈当过几回,便无法窥见贾府“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经济困境;不追究黛玉的遗产下落,也便无法理解黛玉“风刀霜剑苦相逼”的心病成因;再多的讨论,也只是沙滩楼阁、根基不固。
郎世宁的西域画
¥23.66
《郎世宁的西域画》,厘次为十九个专题,讲述了供奉清宫的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在乾隆时期创作的一系列关于新疆的画作。这些画作反映了乾隆平定准噶尔与大小和卓叛乱,统一新疆的历史背景;反映了当时的民族关系、周边关系,并展现了乾隆题诗的诗画互证。此外,本书还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郎世宁的画作融合了中西画法,体现了中国文化元素。
屈原考古新证(精)
¥23.66
利用出土文献行楚辞研究,目前学界主要集中在字词训诂、作品诠释层面,本书则着眼于作家层面,综合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献、传统文献、民间传说以及学术史等多种信息,通过楚文化与楚辞的双向互证,解决屈原世系、生平、仕履、放逐、沉江五大环节中的历史疑难,推屈原研究的展。
花甲之年吃花甲:大宋王朝的优雅与粗鄙(把李清照和大宋朝那些趣事扒给你听)
¥23.66
《花甲之年吃花甲》通过对李清照流寓生活的追踪和描述,并以此为线索,对宋朝的审美行了重新审视。从绘画到汝瓷以及园林等,同时也对宋朝的军事、医学、货币和交通等方面有所涉及,从而勾勒出大宋王朝由盛至衰的宿命。作者研究了大量史料,采用了时下西方流行的知识考古学的手法,把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生活经历,及宋朝的趣闻逸事揉在一起,相映成趣。
长进:中外史上的30条血训
¥23.76
这是一本以我国历代王朝重大事件和风云人物为主线、以世界文明发展史为坐标、以历史教训为内核、以破解历史无解之题为结的历史通俗读物。 在本书里,作者通过中外历史上的30个重大事件,告诉读者30个历史经验教训,来帮助读者了解历史的纵深发展,熟悉历史发展的脉络,认清中国历史及相关国家的文化本质,不仅要“以史为鉴”,而且要“以史为”,藉此强调读史是为超越历史,促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同、增强对国家长足步的认识。
新史学(第九卷):医疗史的新探索
¥23.80
借《新史学》一角,编纂医疗史的专辑,并名之曰“医疗史的新探索”,一方面固然是希望藉此向学界展示海内外中国医疗史研究的新进展、新成绩,更好吸引更多的研究者,特别是青年人才加入到这一研究队伍中来。同时,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展现这一新兴研究的新追求、新取向,并阐发其意义和价值,来推动该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这里所收入6篇专题论文和2篇学术述评,虽然在内容和方法上未必接近如我们上面所述,可归于比较典型“生命史学”的范畴。但相较于大多比较传统的研究,称其为中国医疗史的新探索,应是名至实归。这些研究基本都具有社会文化史的视角,且颇多日常生活史、物质文化史、身体史和性别史的色彩。不仅如此,它们还大多与我们倡导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关注历目前的生命的诉求相关。周启荣的《医治公众:清代士商社会的公共与慈善医疗服务》很终的落脚点虽然是期望通过明清慈善医疗的探讨,展现清代社会的士商社会特性,但其文章中诸多具体论述,实为我们更好了解和认识当时社会的医疗场域、行为和方式提供了可能。边和的《谁主药室:中国古代医药分业历程的再探讨》是一篇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探究中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医疗行为中医学和药业关系的力作,不仅颇为清晰了梳理出来医药关系从医者医药合一到医药分业的演变历程,而且还能立足日常生活的逻辑与语境,对这一演变的原因和意义做出来颇为深入的阐释。
清朝大历史(精)
¥23.80
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两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一个是元朝,另一个是清朝。元朝依靠武力统治,人分四等,不足百年而亡;清朝则依靠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实现国家认同,享国祚近三百年。清史研究专家常建华立意国家认同,在明清比较、中外对话基础上思考满汉民族对立如何“一体化”建构出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文化艺术、民众信仰、中外关系各个方面,诸如清朝如何承接明朝治统,如何进行文化建设,如何开疆拓土,如何处理民族关系,如何解决民生问题,如何构建基层社会,全方位揭露清朝的统治特色。适合清史研究者和热爱历史的普通读者。
西医来华十记(精)
¥23.80
近代西方医学来华已有两百多年。本书以*个百年(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相关的人与事为论述对象,并利用*手史料,如来华西医及学习西医的中国人的书信、档案和报告作为论述的主要基础,其中不乏前人论述未及、不尽正确,甚或有误的内容。 本书含十篇文章,大致按照内容或人物年代先后排序,主要是基督教传教医生的活动。关注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反应,记载十九世纪学习西医的中国人,如中国*位留学英国的医学博士黄宽、上海*位中国人西医黄春甫,以及一些学徒出身的中国西医的生平行止,讨论他们习医的经过、学成后的生涯,和面临的文化适应等各种难题;同时,留意中国人对西方医学的态度与行为,试图从施与受双方互动的视角,观照西医来华过程中人与事交织而成的各种现象与意涵。
红色文化蕴青州
¥23.80
《红色文化蕴青州》是部记录地方红色文化的文献整理图书。书中选编、收录了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山东青州的感人故事,特别是收集整理的“青州烈士事迹”解说词部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是广 大党员干部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书中展现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以及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精神。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青州党史,是一次全新的尝试。页面设计适当留白,让读者写下心得感悟,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精)
¥23.80
《但问旗民:清代的法律与社会》是赖惠敏研究员继《乾隆皇帝的荷包》之后关于清史的又一部力作。 “但问旗民”,意为“不分满汉,但问旗民”,是清代统治者通过法律手段,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区分旗人与民人(汉人)的表述。本书即聚焦清代法律在对待族群与性别上的差异,由清代旗民二元社会特手,以法律与社会关系为中轴,从行政组织、族群与法律、性别与司法审判三个方面系统对比旗民妇女在家庭地位、家庭纠纷、财产权、法律诉讼、家庭形态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不同,真实再现了清代妇女的社会生活图景。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23.80
《纵乐的困惑》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代表作,也是海外汉学的经典之作,曾获得2000年的列文森奖。 明中晚期的中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变革,商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明初朱元璋为小国寡民之乡一手打造的通讯网络,成了商业世界赖以成长的奠基石。人们追逐着时尚,享受物质的愉悦。富商巨贾把手中真金白银,换作上流阶级的通行证。在明末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金钱似乎成了的筹码,旧有的社会身份乃至道德的界线,都模糊得让人困惑。 卜正民凭借他那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官员、游人、外交使者、砖瓦匠、商人、纺织工人、妓女等各种人物及其故事串联成一幅幅生动的社会世相,同时保有学术写作的严谨与深刻,对明代文化、社会的洞见仍令人有所启发。
新旧之间——《樊山政书》中的清末变法与省级司法(精)
¥23.80
本书以《樊山政书》所反映的清末法制变革中樊增祥任藩、臬两司的司法公文为研究对象,围绕转型时期的“变”与“不变”、“新”与“旧”之间的冲突与沟通,及其在司法中的体现这一主旨,从清末法制变革的观念与效果、省级司法理念、省级官员对地方词讼的指导与监控,以及这一时期的司法文体对西方文体的抵制与受等方面行了分析。
吴湖帆与周鍊霞
¥23.80
吴湖帆是20世纪中国画大师级人物,也是近现代著名收藏鉴赏大家,他曾被称为“海上画坛盟主”,与张大千、溥心畬等齐名。吴湖帆研究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大热门。然而,对其晚年生活,因资料有限,人们一向缺乏了解。尤其1950年代后吴湖帆和女画家周鍊霞的一段恋爱经历,令人始终难得其详。本书作者搜罗材料,详加考证,一步步梳理还原出两位名画家在上世纪50年代相识相恋的一段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本书虽为恋情揭秘,却行文严谨,不伪饰、不夸张,皆以证据材料说话,又能曲尽人情,让人信服。这既让我们得以走艺术家晚年的情感世界,也让我们可借此窥见艺术家所处时代的方方面面。
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
¥23.80
华西坝教会五大学,是抗战时期华西协合大学与西迁至此的金陵大学、金陵女大、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五所教会学校的合称。 本书以华西坝上五校联合办学为中心,系统梳理诸校学人同舟共济的协作历程与同气相求的合作渊源。从时、空、人三个维度,立体呈现抗战时期华西边疆学的学术圈和大后方学术社会的生活图景。以华西坝五校师生组织边疆服务团,展社会调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活动等生动的史实,揭示其与边疆服务运动的关系,展示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促团结,充实国家能力的理想和精神。
犹太人三千年简史(畅销海外二十年,透解犹太历史,深度了解犹太民族的苦难与繁荣,入门级阅读体验,让你对犹太人的好奇不再局限于半真半假的流言传说)
¥23.80
犹太人从哪里来? 他们如何在几个世纪的颠沛流离中维系强烈的社群意识? 当代犹太人为何在饱受蹂躏的历史阴影下仍然对民族身份感到自豪,并将他们的民族家园发展得蒸蒸日上? 全书涉及面广、信息量大,通过追溯犹太人从传说时代直到当前中东和谈的历程,既展现了决定犹太历史程的主要地理、文化、政治因素,又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犹太人,他们塑造出犹太人的性格、心态和愿景。为了使这一综述具有国际视野且合乎时宜,作者聚焦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关键事件和占主导地位的犹太社群。 作者是受人尊敬的希伯来研究学者、文化史学家、著名作家兼拉比。在他笔下,一个在多元文化生存环境中卓然自立的民族的事迹被娓娓道来。书中包括实用的地图、生动的图片、大事年表和补充素材,将这些资源集于一册是一项创性的工作,为对犹太人感兴趣的读者了方便之门。
毁灭与重生:日本昭和时代(1926—1989)(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23.87
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战争过后,他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日本的昭和时代充满了激变,国家在战前一步步迈向战时体制,在战时树立国家总动员体制,在战后初期饱受饥饿与贫困之苦,然后迎来奇迹般的经济复兴。那是日本遭遇挫败又重新奋起的时代。 日本大学教授古川隆久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外交、大众文化的广泛视角,遵循战前、战时、战后的时间维度,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领读者轻松俯瞰昭和时代的历史全貌。昭和是尚未完结的过去,它留下的遗产至今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这是一部权威学者将昭和激荡的64年尽收其中的“决定版”。
从幕末到明治(打破倒幕攘夷的迷思,从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角度,重新梳理日本从幕末到明治近40年的历史!)
¥23.88
日本国家的现代化始于幕末时代,以美国人佩里来航迫使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为导火索,引发了天皇、朝廷、幕府、各藩之间的争斗角力,*终统一在“破约攘夷”的口号下,通过吉田松阴、坂本龙马、大久保利通等有识之士的努力,日本探寻自身的崛起之路,导致了幕府的垮台,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转变。
西汉朝廷“大洗牌”:汉文帝入继大统前后的政治博弈(中华历史小丛书)
¥23.88
本书力图对西汉前期的一场朝政巨变做出史实复原和内幕探求。从吕太后逝世到汉文帝继位前后的这段历史,波谲云诡,充满着各种政治力量的反复博弈,*终导致了朝廷高层的“大洗牌”。要想看懂这场历史大戏,必须从西汉前期刘氏宗室、国功臣、吕氏外戚这三大政治集团的微妙平衡和*终“破局”作为探求真相的轴心。 在复原历史真相的过程中,本书对几个关键做了深浅出的梳理与探求:(1)这场宫廷军事政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2)发动政变的大臣选定新皇帝的依据何在?(3)新皇帝即位前后是如何以高明的手段来处理纷纭复杂的政治关系、特别是如何有效管控推举他上位的大臣们的?(4)汉文帝“明君”形象的基本定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对其中每个历史过程的细节探原,对每个疑的追问解答,都有引人胜之感。 掩卷而思,除了风云变幻、惊心动魄之外,耐人寻味之处,实在很多。读者不妨在阅读中享受“恍然有悟”的快感。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23.90
《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941—1949》有言:“今天中国正站在十字路头,我们看得见胜利,又看得见崩溃;看得见复兴,又看得见衰落;看得见生长,又看得见毁灭;看得见光明,又看得见黑暗。……我们,中国民主同盟,今天愿大声疾呼,唤醒国人,舍弃险恶的道路,争取光明的道路。” 也许永远都回不到完全的历史现场,却不妨尽可能离它近一点。 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中国知识分子,本性并不热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兴国、文化传承、乡村改造、扶助弱民为安心立命之地。无奈国运艰危,民生离乱,烽火连天,没有安放书桌的地方。他们走出书斋,抱团成势,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不靠武装、不图政权、不占地盘,只凭文化和思想力量参与中国政治,活跃在国共两党之间,形成可圈可点的政治风景。 一向“群而不党”的中国文化知识分子,以思想凝聚在一起,成就了当年中国*政治色彩的文人组织,为民主信念、政治主张大声疾呼,直斥独裁,有时豁出身家,不怕坐牢,不惜性命…… 民盟以初动议创建人梁漱溟、张君劢、黄炎培、左舜生为代表,名家云集,大师成群。他们立德、立言、立功,正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为国家方向、民生出路、文化前途而上下求索的过程。《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渐渐聚拢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呈现这一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政治主张全貌的形成过程。 精彩、渊博、厚重、亲切的先生们,排成了星汉灿烂的人物长廊。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经济篇
¥23.90
透过经济看历史,一不小心看透了历史发展的规律! 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仅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就让读者读懂了复杂的中国古代经济名词:井田制、初税亩、工商食官、盐铁专营……没有枯燥的理论和难懂的术语,在哈哈大笑中,从经济角度揭中国改朝换代背后的历史规律: 周朝为啥撑不住了?铁制农具普及,农民自己拿着锄头就能去荒,周王室的地没人种,自然就濒临破产了; 秦国为啥能统一?商鞅变法规定,砍下多少人头,就给多少房和地,所以秦军战士砍的不是敌人,而是一个个宝箱啊; 汉武帝为啥能灭匈奴?全靠官方下海做生意,抢商人饭碗来攒军费,这才把河套、西域等地纳大汉版图。 翻本书,透过经济看历史,2000年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瞬间一清二楚!
中国古代纪时考
¥23.90
“天干地支”纪年从何而起?干支是先用来纪年还是纪日?太岁纪年与干支是什么关系?汉代为何既有“鸡鸣”“平旦”等十六时辰制,又有“子丑寅卯”等十二时辰制?“毕陬”“极涂”“太簇”“黄钟”等纪月之名从何而来?中国古代纪时方法一直在演变,花样繁多,是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纪时的概念既繁,流变又杂,当今尚乏一专著梳理厘清之。北京大学张衍田教授作《中国古代纪时考》一书,稽考梳理中国古代纪时,深浅出,是文化普及的“大家小书”。本书总结了张先生多年来对于中国古代纪时方法及其流变的研究成果,分为纪日、纪时刻与时辰、纪月、纪年四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人们对时间变化的认识及其记录方式的改变。其论述过程由易到难,既反映了古代人从纪日到纪年的时间认识过程,也合乎现代人学习了解古代纪时方法的客观规律。书中多用图、表,以使条理清晰,层次醒目。本书文风平易浅近,既对自然科学有所介绍,更是引用了不少古代文献,尤其是甲骨金石文献,来说明古代纪时的相关情况,内容极为丰富翔实。其中关于韵目纪日、一日十时、斗建纪月、月阳月阴、岁阴岁阳、十二生肖演变等的考述,既见史学功底而又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