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梁庄记
¥28.32
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本次率先出发的是《出梁庄记》,《出梁庄记》是作家梁鸿继《中国在梁庄》之后集中书写离开梁庄去外地打工的父老乡亲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此书由梁鸿探访10余座省市、400余位打工者,以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是“梁庄”范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细节的观察。
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21世纪社会学之父”查尔斯?蒂利写就的优秀通俗读物,顶尖社会学者对日常生活的有力透视!)
¥30.00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及这些理由如何给定的书。它考察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出的理由如何取决于社会关系,并反过来构建社会关系。本书以简易平实的风格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理由来确认、建立、协商、修复或终止与他人的关系。 蒂利将人们所给出的理由分为四类:惯例、故事、准则和技术性说明。人们会根据谈话对象和场合的不同给出不同类型的理由,有时还会在不同类型的理由之间进行转换。例如,一个医生可能使用生物化学的专业语言来理解病症,但在不懂生物化学的病人面前,他会诉诸惯例和故事。 全书随处可见关于(包括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的精彩轶事。本书告诉我们,故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
功与过:社会生活中的赏罚
¥30.00
世界著名社会科学家查尔斯·蒂利在他那本令人大眼界的书《为什么?》中,揭露了一些关于人们寻找借口和给出理由的惊人真相。如今,他带着对人类关系之复杂性的更为深的探索回来了,这一次他所检视的是,当我们评功论过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人都评功论过,但其背后隐藏的动机却鲜为人知。蒂利带着他惯有的机锋和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对人们互相之间,以及面向自我的责怪和夸扬的方式投去了兴味盎然和发人深省的一瞥。他在本书中收集的故事,有些很是日常,有些不太常见;有些是个人的经历,有些是别有深意的幽默故事——有奥斯卡得主热情过火的演讲,有在国会小组前的证词,有情侣间的恶言相向,还有职位晋升和诺贝尔奖颁奖中的各种争议。借取自文学、历史、流行文化中的例子,蒂利主张人们不仅寻求对功与过,还寻求对正义的理解。罚当其罪,论功行赏,罪有应得。《功与过》构思精巧,行文精湛,是一本革新我们对我们所施予的功过的理解的好书。
传播机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30.0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讨论各民族的交往心理时,曾多次谈到“情感”因素,认为其在传受双方的互动中会起到调节、甚至决定性作用。本书将这一中介作为研究对象,是在传播学尚未出现相关系统理论研究,而在实践中已涌现大量理论需求的背景下行的,颇具创新意义。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借助多学科视角,为构建传播学视角下的情感研究,探索出一条有迹可寻的研究路径;二是结合互联网语境下新的传播表征,提炼出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类型;三是探讨了个人视角下,传播要素与情感因素的作用机制;四是分析了群体冲突、团结中的情感逻辑。本书为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规律探索等相关基础性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乡村建设理论
¥30.00
《乡村建设理论》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从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他以乡村为中国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手段来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结构,培养新伦理,建设新礼俗的思想,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思考的积极实践。
晒娃请三思:数字时代的儿童隐私保护
¥30.00
从云端存储的婴儿照片到高中课堂的数字监控系统,成年人如何在不经意间侵犯了孩子的在线隐私? 信息时代,我们的孩子甚至在未学会走路前——甚至是在出生前——就拥有了自己的数字足迹。父母会使用各种手机APP以辅助备孕、上传超声波影像,以及分享宝贝的医院存档照片等。而,存储在云端的一兆字节的婴儿照片、内置人工智能的数字婴儿监视器,以及实时更新的托儿所日常踵而至。当孩子始上学后,又会有记录食品情况的饭卡,记录孩子乘车情况的公交卡,医务室的电子健康记录,还有无处不在的学校监控系统。不知不觉中,父母、老师和其他可靠的成年人正在为孩子们编制一份所有人(包括朋友、雇佣者、执法人员)皆可得见的档案。 在这部书中,作者探讨了“晒娃”的含义——即成年人对孩子的信息行过度的数字共享,概述了他们在此问题上所犯的错误、由此产生的风险,以及相关的法律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引领我们探寻在数字时代的背景下更为科学的育儿方式,以更好地保护儿童的隐私、自主性与未来发展机遇。
神话学:从蜂蜜到烟灰(列维-斯特劳斯文集4)
¥30.00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重要地位。哲学结构主义的兴起公认肇始于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 pensee sauuage)的问世(1962年)如果说,就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思潮的形成相应于他从文化人类学家向哲学过渡的过程,那么,《野性的思维》只是这个过程的端,而其完成则是这四卷本的《神话学》(Mythologiques)(1964—1971年)。这部书标志着哲学结构主义的真正确立。 《从蜂蜜到烟灰》在这一卷里,作者通过对新的神话,包括卷里已提到过的神话继续作结构分析,并运用“新的观”,显示神话思维能超越卷表明的经验层面,到抽象概念的层面,即他所说的从“性质的逻辑”到“形式的逻辑”,所运用的范畴则从可感觉性质的范畴——“生和熟、新鲜和腐烂、干和湿”——到形式的范畴——“虚空和充实、容器和内容、内和外、包含和排除”。他指出,这研究对于认识人类思维的本性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在西方文明中,上述思维步通过“神话→哲学→科学”的化过程而实现。可是,南美洲神话表明,对于思维从感性直观到抽象概念的步,其中的过渡并不是必要的。他而强调,结构与分析并不排斥历史的研究,同时,结构分析在寻找不同种族的共同根本特性时,也不无视它们表现上的差异。
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
¥30.00
系统出现的一个小故障导致琼的MTurk账户突然被冻结——这是按需工人*可怕的噩梦。“没有一封电子邮件通知我软件出了问题;我只知道自己不能再登陆了,”她说,“我给客服电话,他们告诉我必须等网站修复这个问题。账户冻结让我损失了近200美元。我失去了高薪工作,原因是平台自己出了问题,而不是我的工作质量有问题。”当事情出错的时候,琼这样的幽灵劳工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别提追索补偿了。“我等了40个小时,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工作,能不能维持收,也完全不知道原因。” 人类学家玛丽和计算机科学家西达尔特联手,揭露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背后隐藏的人类劳动力。这支看不见的线上就业大军正不断扩张,它既不存在于现有的法律中,也未得到固有文化的承认,而算法无意识的残酷又带来了诸多未知。
性经验史*卷:认知的意志
¥30.00
在四卷本的《性经验史》中,米歇尔·福柯将他的分析聚焦于我们称之为“性”和“性经验”的主题。这项研究的主线不是为了“解放"性因而反对"压抑"性,而是为了说明性经验如何引发了一种系统化的认知的意志。一切关于性的知识被体系化为一门 "性科学",反过来,它又为对性经验的社会行政管理铺平了道路,后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本书中,福柯对18世纪以来的,尤其是19世纪的性话语(色情文学、忏悔实践、医学、人类学、精神分析、政治理论、法律等)行了考古学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评论( 第1卷)
¥30.00
论文 碾碎的整体网研究(刘军) 由“理想类型”论概念的建构原则(刘成斌 黎姗) 结构与行动的互构机制分析——再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徐法寅) 方法评论 大数据大在何处:数据量大的价值及分析策略 (许琪) 生命历程研究的范式转变与方法革新——兼论西方生命历程 研究的新进展(王殿玺) 从文本到社会知识:基于文本的社会科学研究综述(陈金燕) 社会科学中的因果分析——潜在结果模型、因果网络模型与 ABM(贾小双) 中国公正感研究方法的跨学科比较与方法论反思(杨宇琦) 新知与书评 质性方法研究空间的潜能与挑战——评Heinrich, A. J., Marguin, S., Million, A. & Stollmann, J. (编)《空间研究的质性与视觉方法手册》(高晓雪)
看不见的孩子:美国儿童贫困的代价
¥30.00
通过追溯美国历史意识形态对贫困的忽视、美国长期以来对贫困的怀疑、根深蒂固且仍在持续的种族主义、反移民的态度、依赖资助流于表面的学术研究等原因,作者杰夫·马德里克提请大家注意美国官方对贫困人口数据的故意低估。美国官方的贫困衡量标准是政府提供的不负责任的统计数据之一。马德里克对美国所面临的紧迫、有害、令人心碎的问题之一,美国儿童的普遍贫困,行了根本而又不容忽视的考察。作者在本书中仔细研究了贫困儿童所遭受的伤害,并描述了这些儿童的实际生活。生活在贫困中,即使是暂时的,也不利于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和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美国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
人类的明天
¥30.73
【你知道吗?】 如果把地球史按比例缩至24 小时,那么人类就只存在了短短2分钟。而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不到1毫秒。但就是在这微乎其微的1毫秒中: ——塑料垃圾在太平洋聚起触目惊心的“第七大陆”; ——半数野生物种灭绝;石油只够用50年了; ——大都市像八爪鱼一样扩张,人与自己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疏远、决裂,越来越孤独; ——如果所有人都想过美国人那样的生活,那我们需要7个地球, ——灭亡,很可能发生在我们的有生之年。 《人类的明天》拥有与众不同的特质:这不是一本令人绝望到不愿面对的危机之书,也不是一本一味提出问题的警示之书,而是一本为焦虑和困惑提供崭新思维方式的希望之书和解答之书。正如作者本人说的那样:“传播灾难性的消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事。”作者带领一个五人团队遍访世界各地,从各领域的领航者和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中寻求应对人类困境的解决方案,将这些人和他们扣人心弦的故事汇聚到一起,覆盖食物、能源、社会、经济、教育五大领域。一股巨大的力量由此产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极大震动和反响,无数人的生存环境因它而改变。 ★?在世界各个角落,更美好的人类图景正在拼、延展 【食物】:为什么少吃肉能保护环境?除了更贵的食品,我们还能做什么?如果种菜可以让一座城市从颓败中重生,你要加吗? 食物是文化的一个要素,给下厨、准备新鲜食材、与生产者触让出更多时间。 【城市与出行】:旧金山如何实践“零垃圾技术”?为什么冰岛被称为“可再生岛屿”?能源并非无尽,但我们有本事石成金,这一切如何做到? 修更多车道就会有更多汽车;修更多人行道和自行车道就会有更多行人和自行车。 【产业与贸易】:你知道电子邮件的污染度比纸信高15-23倍吗?你知道单一货币与利息是造成金融海啸的元凶吗?贸易战的出路和防范指南是什么? “时间就是金钱”让我们成了财物的奴隶;在简素生活中节约的时间,就是我们可以用来提升自我素养的时间。 【居住与社群】:在印度,修建厕所这件事究竟有多重要?在冰岛, 民众如何用平底锅对抗破产窘境? 非暴力才是王道,团结才是对抗剥削的正解。 【教育】:学区房缓解了还是加剧了你的焦虑?快乐教学、弱化评分的“芬兰教育”,何以成为西方教育的典范? 学校的重心是学生,而不是知识;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让你找到一份工作, 而是为了让你发展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充满创意和活力的人们合力同心,依靠平凡人并不平凡的力量,创造起一个尊重自然、尊重人性的别样世界。 今天,我们郑重地邀请你加!
传统与变革: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西乡村社会研究
¥30.9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乡村社会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的巨大变迁,变革是在地方社会的传统上展开的。区别于宏大叙事和已有研究,本书利用记录历史细节与过程的新材料,揭示了外来户以及土地、果树、牲畜、房屋分配等“地方知识”,充分体现土地改革内容的丰富性、政策的复杂性和适应能力,人群关系、经济结构、村社传统在变革过程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比较的视野:加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31.0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存在于古今中外,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有实无名”的,常被冠之以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等名称。其中,公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与思想政治教育更接近,甚至可以说二者具有同质性。因此,研究加拿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研究其公民教育,而研究加拿大高校公民教育方法,首先就需要探讨公民教育的相关理论。 公民概念的滥觞在西方,是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公民教育也是发展的概念,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自由主义、共和主义、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全球化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相应的思想流派。这些流派对加拿大高校公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途径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多元文化主义对异质多元社会的加拿大影响更为明显,贯穿于公民教育的始终。 加拿大高校的公民教育是一个“课堂——校园——社会”分层立体的教育模式。课堂是加拿大高校公民教育的阵地之一。加拿大高校设置了公民教育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道德、宗教、法律、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其课堂教学贯彻了学生主体性、尊重差异性和方法多样性的原则,教学的一般方法主要是:以“解惑”为主的讲授法、以案例为依托的案例法、以发现知识为目的的启发式教学法、以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研讨式教学法、受建构主义影响而且能够实现好教学效果的Presentation教学法。此外,其教学还借鉴了心理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采用价值澄清法和角色扮演法实施教学。
铁路与郑州城市化进程研究(1905—1954)
¥31.00
19世纪末期,以驿路、黄河、运河为中心的郑州区域传统交通体系由盛转衰,郑州的发展严重失衡,以至在区域城市体系中沦落至边缘位置。20世纪初期,平汉、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修建,将郑州与省内外多个城市中心直相连,郑州作为铁路交通网络节上的城市,获得了优越的交通区位条件,由此始向近代城市转型。 本书是对近代郑州城市发展历史行系统研究的著作。作者利用大量日文调查资料和原始档案史料,以铁路为切,重论述了铁路枢纽的确立使得郑州出现了围绕交通中心服务的新的城市功能,并指出铁路在促郑州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同时,对郑州城市空间扩张和区域经济中心地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影响了郑州的经济地理格局。郑州的城市化过程就是在以铁路为主导的诸多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行的,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程的一个缩影。
反内卷:如何对抗集体焦虑与非理性竞争(用四条反内卷思路,退出被绑架的生活;以坚定的独立精神,过从容舒展的人生。写给所有“局内人”的反内卷指南!)
¥31.00
“没有创新的简单重复现象” “单位劳动边际报酬的递减” “没有发展的增长” 因为内卷能如此恰当地形容我们的生活现状——被迫按照权力结构所设定好的外部指标竞争,所以这一社会学术语,能在当代语境中快速“出圈”。 花式“鸡娃”的父母、“996”的互联网大厂员工、找不到工作的“985废物”……总有一种内卷与你有关,而你任何想退出的念头或行动,往往不被社会所包容。也许,是时候好好讨论,如何反内卷,过真正想要的生活了。 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介绍“内卷”一词的历史,再分析内卷如何演变为如今社会的常用词,探讨其背后的深层动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四条反内卷思路,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比如教育体制、企业管理、产权限制、阶级固化、社会治理…… 所谓反内卷,不是让人们消极地退出社会生活,而是鼓励一种不受群体绑架的生活方式,呼吁一个能为人们提供多元化选择的社会,这个社会的成员可以随时离内卷的游戏,不受他人指责,过上更舒展的生活。
同一性意义建构机制探究——聚焦退避型男大学生自我发展
¥31.15
本研究从教育实践中观察到的男大学生“动” 不起来的现象出发,采用叙事探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去问题化、尊重和挖掘主体发展需求的视角,聚焦退避型男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意义建构特和机制研究,以期为分析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发展提供新视角和理论支持。研究探讨了退避型男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意义建构的特、影响因素、发展过程和发展机制问题。从同一性发展角度对青少年成长问题行了解读,对家庭教育和儿童青少年社会成长环境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解读自杀——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1.26
自杀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课题,在任何一个国家也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全世界每年有近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今天,中国的自杀率从20世纪80年代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降到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呈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征,如精神疾病患病率低,自杀率农村高于城市、女性等同于男性等。自杀率的急剧下降和典型特征是众多因素尤其是经济、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本书在对中国自杀者行长期和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参考社会学的参照论,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自杀的扭力理论(Strain Theory of Suicide)。扭力或不协调的压力,不同于单一的压力,它至少包含两个相互冲突的压力源或变量,主要包括四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相对剥夺和危机应对技能的缺乏。“不协调的压力”或“扭力”形成后,在其导致自杀行为的路径中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调节,以及精神病理学因素的干预或强化。张杰教授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辽宁、湖南、山东16个农村县的调查研究,为自杀的扭力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中的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 “中国式自杀”,以及更有针对性地预防自杀。
文学、通俗文化和社会
¥31.26
中华民族历来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她在创造灿烂文明的同时,不断吸纳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滋养、壮大和发展自己。当前,全球化使得人类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进一步加强,互动效应更为明显。以世界眼光和开放的视野,引介世界各国的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的前沿成果,服务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新中国出版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当代出版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理解与服务:民族社会工作实务(创新中国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丛书)
¥31.2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社会工作 是一门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理应在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至关重 要的方面提出独到的观点、做出独特的贡献。西方社会工作经过10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广为接受的价值体系和相对 成熟的理论与方法,并成功地把这些价值、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研究和解决民族问题,形成了民族社会工作。本书尝试借鉴西方 民族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立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客观事实,建构中国特色的民族社会工作理论。同时,在该理论指导 下,直接开展民族大学生实务工作,通过案例来展示民族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实务技巧。
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
¥31.50
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煤和水是山西区域社会历史变迁的核心因素,也是研究山西区域社会的突破口。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山西水资源问题,就是要克服过去“就水而水”,以水利工程和技术为主的单一框架,建立“以水为中心延伸出来的区域性社会关系体系”,勾连环境、土地、森林、植被、气候等资源要素及其变化,而考察由此形成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组织、规则、象征、传说、人物、家族等社会生活和社会变迁的“整体的历史”。本书内容涉及水利社会史研究的理论方法、河域泉域、湖泊存废、分水争水、水权水案、水利水患、礼治制度、家族祭祀等多方面,意在建立“以水为中心的山西社会”的基本研究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