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教育简史
¥24.00
本书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针对教师教育专业《中外教育简史》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安排,以时间为序、总分结合,整体设计为十七章:章为总起,介绍人类社会初期的教育;第二章至第九章为中国教育史;第十章至第十六章为外国教育史;第十七章为结语,以比较的方式总体审视中外教育发展历史,为中国当下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宝山实践
¥24.00
本书是上海市宝山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经验总结,探索建设优质教师队伍和优质课程的途径,利用资源共享的做法,带动薄弱学校的成长,总体带来了宝山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可供教学研究人员参考。


20世纪40年代大西南文艺大众化运动研究
¥24.00
发生在战时大西南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包含着别样的“启蒙”形态,可从启蒙者、被启蒙者、启蒙资源、启蒙阻力及启蒙动力等五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在“非生即死”的抗战岁月,时代呼唤民众的参与,必须要对基层民众做启蒙、教育、宣传,而文艺承担了此时代重任的重要方面。其次,文艺大众化运动中有内外两层的阻力或障碍,一者来自于国民政府的外部压制,二者来自于知识者与中国基层社会及人民的内在疏离。再次,文艺大众化亦有其推动力及全新的启蒙资源,前者是知识者与中共的联合,后者是以《讲话》为代表的马列主义中国化。后,全面总结了战时大西南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时代风貌,指出其“启蒙”形态既不同于“五四”及解放区时期,又不同于当代文学时期,但却是中国现代文学“启蒙”之路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并深刻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面貌。


体验式礼仪教育园本课程活动设计.生活礼仪篇:全2册 下
¥24.00
本书从生活礼仪、交往礼仪、学习礼仪三方面来建构幼儿园礼仪教育园本课程。内容包括礼仪教育理论、礼仪教育活动设计、礼仪教育案例、教师及家长礼仪教育经验交流等几方面 。


中国城市底层群体研究
¥24.00
本书内容包括:底层研究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农民工的分化与都市新移民群体的崛起;反移民化:劳动力新移民社会资本与社会结构的双向契合;社会资本与进城农民的社会融入等。


美国,谁做总统都一样?
¥24.00
提起美国总统,人们的脑海里通常浮现的是一个至高无上、威力无边的形象。总统摇一摇,美国震一震,世界就是大海啸了。 美国总统真有这么大的权力吗?美国总统在一国之中担当着什么角色? 美国总统充其量不过是个“办公室主任”?他到底为金主还是为选民代言?总统真的统领三军吗? 总统的地位其实也不稳,随时被监控着,选民不高兴,任职中途也能拉你下马。 对不少美国人来说,美国总统,谁当都一样。


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卷一
¥24.00
《残疾人发展理论研究(卷一)》以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学者为写作主体,就残疾人事业发展做全方位的理论研究。包括现代残疾人观、残疾人社会福利、残疾人发展国际比较、残疾人社会工作、残疾人与全面建成小康等当前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专论。

基于课堂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24.00
《基于课堂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一部多角度、多层面分析评述第二语言课堂习得研究的专著。本书首先介绍了二语课堂习得研究的探讨范围、历史趋向、主要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介了过去几十年来国际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对二语课堂教与学诸多方面的主要研究及重要发现,其中包括二语课堂语篇特;课堂互动与语言输及语义交际的关系;不同任务种类及实施变量对语言产出数量与质量的影响;不同语言形式教学对语言习得近期及远期的影响;学习者个体差异与课堂教学及习得的关系等。书中提供大量经典研究案例及汉语二语课堂研究案例,理论介绍详实,历史脉络清晰。为方便读者,各章以导读篇,以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及章节概要和框架结构;以总结思考结篇,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章内容;章末提供阅读书单,供有兴趣读者做一步阅读。本书目标读者为相关专业研究生、研究人员、语言教师等。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4.00
本书从“家有儿女”“陪伴成长”“健康成长”角度,以当今青少年的成长历程、发展规律以及遇到的普遍烦恼切,结合发展心理学原理,帮助家长和青少年了解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现象,探索心理现象背后所蕴藏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快节奏发展的时代,更需要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养护心灵的时间,本书旨在帮助家长顺利走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共同面对成长历程中的心理现象、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从而构建健康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


乡村变局
¥24.00
作者常年深耕乡村研究领域,本书基于新时代乡村人口及产业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二十大后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记叙、剖析并介绍中国乡村的种种变局,如乡村人口变局、乡村形态变局、乡村产业变局、人地关系变局、农业经营变局、农业生产方式变局、养殖业变局、农业气候变局等,帮助读者深理解中国乡村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方向。本书是读懂中国乡村,深刻了解中国乡村新时代伟大变局的通俗理论读物,适合大众读者阅读,对相关研究人员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金匮要略译注(修订本)
¥24.00
《金匮要略》为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伤寒杂病论》原书散佚,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编成《伤寒论》。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重新编次增补,分三卷,取名《金匮方论》。 现行《金匮要略》共25篇,重为六十多种病证的诊治方法,收方剂205首。书中许多方剂,千百年来一直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被称为“医方之祖”。《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早的杂病学专著,奠定了杂病的理论基础和临床规范,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 此次整理,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元刻《新编金匮方论》即元邓珍本为底本,1988年日本燎原书店影印本,参校明其他四本。各篇依次分为按语、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注释对医学术语等都作了详细注释,并在各条原文的在后一个注释中列出内容提纲,如治病总则、防病纲要等。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动笔就能学会写文章的训练法
¥24.00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一篇文章的好坏,九成取决于动笔之前。 即便不是作家,或文字工作者,相信每个人都有枯坐在桌前,面对空白的Word文档苦苦思索的经验。 不管是Email、广告文案还是企划书,“写不出来”“不知该如何始”“写的东西没办法说服人”……永远都是职场菜鸟、写作小白的噩梦。 本书并非专门写给“写手”——职业作家或记者看的,而是写给普通人的写作书。本书作者在成为日本写作高手之前,文章被批评为无趣、不具说服力、没有观……差失去了成为职业写作者的信心。通过不断思考何谓“好看的文章”,终于将“随便写写”上升到“写之前先准备”“思考过后再写”“写时思路清晰”……下笔必成的状态。


20世纪美国绘画中的物
¥24.00
本书试图探究什么是物,并分析绘画中出现的技术物在20世纪美国不同阶段的艺术中发生了哪些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何以能够发生,而映射出人与物关系的何种变化。作者运用图像学分析、形式主义分析等手段,对绘画中的物行了艺术学和社会学的考察。 20世纪初,爱德华·霍普、安德鲁·怀斯等美国艺术家延续了传统绘画中人与物分离、物从属于人的方法,通过象征的途径传递艺术家的声音。 随着宏大叙事的衰落,物在绘画中的象征功能受到了质疑。自杜尚的现成品艺术始,物被推向艺术的前台,始挑战艺术传统中神或人的主体地位。 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作为绘画对象再现的物全面消解、隐退,画家转向了对材料、色彩、肌理、基底等物性的关注。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逃离物本身转而追求绘画物性的精英性与思想性的尝试。 此后,通过波普艺术,物实现了对艺术的统治。在消费社会、流行文化的背景下,物在绘画中由象征走向了符号,完成了艺术与消费的共谋。 波普艺术之后,新表现主义等绘画实践尝试摒弃消费社会借助物的力量对绘画行的控制,超越物体系,围绕身体、死亡、身份、种族、政治等元素,走出了一条新的绘画艺术道路。


坚守与希望:乡村教师发展实证研究
¥24.00
2015年,国务院颁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如何科学地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需要对当前乡村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核心矛盾、政策路径等进行实证研究,为政府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构建乡村教师发展的内生机制和制度性的长效机制,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正道悟语
¥24.00
本书主要围绕日本扶植汪伪政权决策过程,考察了日本高层侵华政策的演变。日本原计划按照自己的设计,扶植取代国民政府的伪政权,以彻底重构中国政治社会生态。但侵华战争陷困局后,日本为迫切脱身而不得已调整了原有政策,在诱降国民政府的同时,采取旨在分化削弱抗战力量的欺骗性的“谋略工作”,吸引了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投敌。汪精卫集团被当做日本诱降国民政府以及控制占领区的工具,在日本决策逻辑中处于边缘地位。由于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日本对汪政策并不稳定,而决定其轨迹的,是日本侵华形势和战略需要的变化。


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研究
¥24.00
本书从经济全球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第三条道路理论、社会质量理论等宏观层面,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福利改革面临的制度困境、路径选择与制度建设的方向。同时,对事关国计民生的住房、教育以及当前中国主要社会群体面临的社会福利制度层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理论剖析。


人文亚太·第1辑
¥24.0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太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冷战”对峙,直到20世纪末才迎来了优选化时代的新局面:国家关系的重组、超越国家的地域联系的强化,以及在对立和融合中急速变化的人群交往方式等。基于这些近前的现象,孙江主编的《人文亚太(辑)》将亚太地区的过往经验与未来愿景相勾连,深入探讨其历史、族群、文化、信仰等,以期呼应优选史书写所带来的挑战。


概论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丛书 跟着汉字去旅游
¥24.00
《跟着汉字去旅游》是主题式课外学习用书,着重让那些对汉字有兴趣的孩子,认识汉字文化,了解汉字的结构、构成,汉字的变化历史等,对激发孩子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很好的启迪意义。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独特的方块汉字具有独特的魅力、鲜活的生命,蕴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魅力,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艺术瑰宝。随着中国的对外放,汉字不再仅仅是汉字文化圈使用的文字,汉字也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11辑,2016.冬季号
¥24.00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11辑.(2016冬季号)》以中国网络传播为研究对象,收集了数篇关于中国当下流行的网络交流工具的论文,地域涵盖大陆、港澳台,分析了微信、微博、脸书以及一些二次元空间的社会伦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对于研究社会交际、促进当下媒介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绿色发展丛书 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指标和方法研究:以江阴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例
¥24.00
本书讲述了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所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所造成的,因此展城市系统温室气体核算体系的研究是在城市层面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减排策略的基础,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
¥24.00
本书深研究了我国民国时期著名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何炳松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形成的较为丰富的历史教育思想:何炳松从历史的功效出发,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有:“帮助明白现状”,将历史教育与现实问题的解决联系起来;“培养人的智慧”,将历史教育与人之素质的全面培养结合起来;“推民族复兴”,将历史教育与爱国救国、振兴中华结合起来。何炳松所编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以化总体史观为指导思想;在选材上遵循三原则,即“综合眼光”标准:反对“欧洲中心论”和“中国中心论”,主张关注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初步构建了我国现代历史教育的学科体系;其历史教育思想较为直地为当时的国家课程标准所吸收;他所编撰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影响广泛而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