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全二百四十一册)(试读本)
免费
《校本二十四史(精装版)(套装全241册)》讲述了,“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二十四史”共计3217卷(《汉书》、《后汉书》、《魏书》和两《唐书》有复卷,实际为3300卷),约4700万字(以中华书局校本统计)。记述的范围,自传说中的黄帝始,到明末崇祯皇帝止,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 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yi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校本“二十四史”,是*主席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极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极高成就的标志性成果。“二十四史”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传统文献的整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的基本范式和标准,为古籍整理学科的建设下了坚实的基础。 已故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在1997年谈到中华版校本“二十四史”的时候指出: 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是武英殿本仍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当时可谓“二十四史”的优秀版本。但是传统的“二十四史”没有标,没有断句,读起来仍有一定困难。五十年代,由国家领导建议,集中当时全国史家,对“二十四史”行校订,加上标,是为标本“二十四史”,实为“二十四史”的优秀版本。

二十四史 缩印本 1--20册 (精)(试读本)
免费
《二十四史》是历代各朝编撰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中国wei一一部完整的官修史总集,是研究中国历史的经典史料。自从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以来,这一名称更被赋予了特定的涵义。《二十四史》卷帙浩繁,记事久远,前后衔,自成体系。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余卷,四千万字,记载了源远流长的历史事件、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与可歌可泣的阶级斗争,以及兼容并蓄的民族融合;涵盖了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明崇祯十七年,包括了氏族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四五千年的历史程,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科技面貌,不愧为社会发展史学之圭臬,华夏历史文明之丰碑。《二十四史》各部在体例、选材、语言上各具特色,不尽相同,均为各时期极具成就之史著。

李梦阳集校笺(全五册)--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试读本)
免费
李梦阳作为明代重要文学流派“前七子”领袖,文名早著,广交文友,对明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李梦阳集校笺》收录其全部诗文作品,加以校勘、笺证、集评,采用全式标点,以明万历三十年邓云霄、潘之恒校刻本《空同子集》为底本,并补遗诗五十五首、文八篇。每篇诗文后附校勘记、笺证、集评,加标专名线。另撰前言对李梦阳文学创作及理论加以述评,详细考述李梦阳集的编纂、流传及版本情况。全书末附有关生平传记资料、历代序跋与版本题跋记,乃至书信及唱和酬答诗作。

全元散曲(简体校订本)(试读本)
免费
《全元散曲》为著名元曲专家隋树森先生所编,收录有元一代213位散曲作家的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大体以作家年代先后为序,作家后撰有小传,并在散曲后注明文献来源。参用各种珍本校勘,撰有详细的校勘记。全面地反映了元代散曲的创作情况,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此次整理改为简体横排本,依照中华书局已出版的《全唐诗》(简体增订本)、《全宋词》(简体增订本)之例,对这部经典作重新校订,并重新制作了人名索引和曲牌名索引,以便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全宋金曲(全二册)精(试读本)
免费
本书汇录宋金时期各类曲体文学作品,包括法曲、大曲、鼓子词、转踏、散曲、诸宫调、戏文、乐语八大类,附录明清曲谱和元明曲集所收宋金词、剧曲目录。本书从音乐体制入手,重加整理,体现各类曲体的发展源流及相互关系,角度与《全宋词》不同,所录作品与文字亦与之多有不同。对曲文及宋金戏文的时代考辨、文字校订,亦有创获。

山海经广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试读本)
免费
《山海经广注》共计18卷,由清初学者吴任臣所撰。吴任臣在郭璞《山海经注》基础上,扩而充之,故名“广注”。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遵循郭璞注释的模式,注重对动植物名称的考证;二是注重对地名沿革情况的考证;三是较多关注西域地理形胜,保存了较多珍贵的海外史料;四是配有144幅图片,图片线条清晰,运笔严谨,很好地体现了文字内容,对读者理解经文很有助益。此次整理,以乾隆五十一年金阊书业堂本为底本,以康熙六年刻本为校本,以《四库》本、南宋淳熙本《山海经》、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等为参校本,并将原经文夹注的形式改为了段后注,原集中分为五类五卷排在文前的144幅图片,分散调到了相应经文之后,从而方便阅读。

道德真经广圣义校理(全二册)--道教典籍选刊(试读本)
免费
《道德真经广圣义》,全书五十卷,是杜光庭的代表作之一。本书在汇集、评判汉唐以来各种老学思想的基础上,总结方法,别立新解,特别是站在道教的立场上,从玄学与佛学中寻找道教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自觉融会各种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引文丰富,论证翔实,成为唐代各《老子》注本中篇幅、内容丰的著作和唐代老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庄子今注今译(全二册)--陈鼓应著作集(试读本)
免费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又是优秀文学作品,几千年来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庄子今注今译》采用王孝鱼点校的郭庆藩《庄子集释》本《庄子》原文作底本,参考了古今中外六十多种种注本或论述,择善而从,对《庄子》各篇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还在每篇之前介绍了本篇大意,特别是指出了源自本篇的成语、习语等。本书是一部经典的《庄子》通俗读本。

管子校注(精)全二册--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免费
《管子》是我国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相传为春秋时管仲所撰,其实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全书共二十四卷,八十六篇,其中有十一篇已经亡佚。此书内容庞大,体系整饬,内容涵盖了政治、法令、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反映了管仲的治国思想,是研究先秦特别是春秋时期社会的重要文献。书中特色的是关于经济的理论,其中有关于盐铁、农业以及战时经济政策等的专门论述。春秋时期,齐桓公正是依靠着管仲的治国思想实现了一方霸业,管仲的治国思想从而受到重视,其思想至今依然很有借鉴意义。黎翔凤先生是黄侃的弟子,他所撰的《管子校注》是目前的《管子》注解中比较好的版本。黎翔凤先生以宋杨忱本为底本,参考郭沫若《管子集校》,汇集历史上注解《管子》的各家学说,又条分缕析,辨其得失,颇为精到。又用其中方法为《管子》原文疑难字词一一辨析梳理,为读者研读提供了极大便利。

日知录集释(精)--中华国学文库 (全三册)(试读本)
免费
《日知录》是顾炎武重要的代表作品。顾氏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历时三十余年始成。顾炎武本人对此书极为看重,自言“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共三十二卷,凡经义、吏治、财赋、史地、艺文等,皆探其原委,考正得失,论据精详,文理通达,是一部名山绝业之作。道光年间,黄汝成以遂初堂三十二卷本为底本,参以阎、沈、钱、杨四家校本,并收录道光前九十余家学者对《日知录》的研究成果,成《日知录集释》一书,是关于《日知录》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此次整理以西溪草庐道光十八年剜改本《日知录集释》为底本,参校以陈垣《日知录校注》和张京华《日知录校释》等,不仅在校勘、标点上做到后出转精,而且酌加一些注释,在大量勾勒引文出处之外着重于对事典的提示,形成一个更便于学者研读的新版本。该书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巨大,确如潘耒在《日知录序》中的评价:“先生非一世之人,此书非一世之书。”

春秋谷梁传注(试读本)
免费
《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清代经学极盛,注释《春秋谷梁传》,有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廖平《谷梁古义疏》。柯劭忞认为东晋范宁的《春秋谷梁传集解》不免于肤浅,钟文烝《补注》无裨传义,所以自己重新作注。 柯劭忞以宋衷“三科九旨”之“九旨”为全书纲领,勘正文字,纠正前人说解,会通《谷梁传》传文义例,对《春秋谷梁传》作了通注。柯氏重视汉魏经师遗说,广辑刘向、郑玄等人经解,又能利用新出敦煌钞卷进行校勘注释,时寓对晚清时局的讥评,盖志于通经而致用,是一部晚出而益精的力作,牟润孙赞誉其可以与杜预《左传集解》、何休《公羊解诂》并驾齐驱。中华书局上世纪60年代向学界征求“十三经清人注疏”的整理选目时,杨向奎即建议收入《春秋谷梁传注》,较钟文烝《补注》为优。 《春秋谷梁传注》有1927年初印本和1934年定本,定本对初印本作了大量的修改和增订。此次整理以定本为底本,通校初印本,增改之处均写为校勘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初印本上,又发现有大量的柯氏批语和过录的柯氏批语,复作释读和通校。本次点校完整呈现了柯氏改定其著作的经过,清晰梳理出柯氏前后学说的变化。由于定本排印于柯氏身后,校雠不精,错讹颇多,整理者作了细致的核订,校改审慎,必明所据,并指出柯氏偶疏者,可谓柯氏之功臣。 本书附录柯劭忞1927年发表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丛刊》上的一篇关于《谷梁》学的演讲录,以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春秋谷梁传柯氏释例目录叙》两篇相关文献,以供读者参考。

杨伯峻四书全译(试读本)
免费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儒家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历来影响极大。本书是著名学者杨伯峻先生对“四书”的白话翻译。全书起首有“前言”一篇,交代“四书”这一概念的定型和《四书》对后世的影响。正文部分则是各自独立的四部经典,每篇都有一个引言,接下来是文白对照和加上序号的原文和翻译。

陈与郊方言类聚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陈与郊《方言类聚》是明代一种《方言》校注本,将《方言》原文条目依《尔雅》篇目重新编为《释诂》《释言》等十六门,使以类相聚。郭璞原注则总附每节后,低一格以别之。间有双行夹注,为与郊所考订。此次整理以万历刻本为底本,用其他明本校对《类聚》所引《方言》正文,用陈与郊校语所引源文献校其按语,同时断句标。 《扬雄方言零札伍种》辑录孙诒让《札迻·方言校记》、王秉恩《宋本方言校勘记》、王国维《书方言郭璞注后》、吴承仕《经籍旧音辨证·方言郭注辩证》、吴予天的《方言注商(附补遗)》五种《方言》条校条释材料,这些成果虽然零碎,但并不缺乏价值,一些条目的考订甚至很值得重视。我们为这些材料各自选择善本行录排校,以期方便学界的阅读与研究。 书后附《方言》原文条目与《类聚》、《五种》条目对照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戴震方言疏证(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戴震是清代位对郭璞注《方言》行全面整理与研究的学者,他的《方言疏证》考辨《方言》的作者,校订传本《方言》中大量讹脱衍倒、误连误分、内容窜乱等问题,同时对《方言》原文逐条行疏通证明,取得了很重要的成就,成为后来者使用和研究《方言》的重要基础。 本书稿整理者深耕《方言》及其注家数十年,在深调查《方言疏证》存世版本的基础上,以《丛书集成初编》影印武英殿聚珍版为底本,以四库系的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和遗书系的微波榭丛书本、安徽丛书本对校,校正文字、复核引文、断句标均严格按照古籍整理规范行。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王念孙方言遗说辑录(精)--古代方言文献丛刊(试读本)
免费
扬雄《方言》是我国部收集古今方国殊言别语的语言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诞生。明清以前,《方言》传本——郭注本经过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抄翻刻,“讹舛相承,几不可通”。明清时期出现多个《方言》校注本,另有王念孙散见于各类著作中的《方言》遗说,以及晚清以降一些学者著作中所涉《方言》的条校条释内容,我们将这些材料加以收集整理,作为《古代方言文献丛刊》第二辑推出。 本书以王念孙手校明本《方言》、手校戴震《方言疏证》、《方言疏证补》、《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述闻》等王氏父子全部传世著作为辑录范围,选择各部著作版本,在逐字逐句阅读中辑录其中校勘《方言》的成果和引用《方言》的内容,分列于《方言》原文相应条目之下,条内按王氏著作时间顺序编次。所辑内容均加以断句、标,并核校引文。书后附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

北户录校笺--唐宋史料笔记丛刊(试读本)
免费
《北户录》三卷,唐段公路撰,唐崔龟图注。“北户”指南方边远地区,在日之南,北边的窗户朝着太阳,即北回归线以南,概指今天的岭南地区。本书是作者在广州时所撰,记载了岭南民风、土俗、饮食、衣制、歌谣、哀乐与中原不同之处,奇形异状的草木、果蔬、虫鱼、羽毛之类,以及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性质与张华的《博物志》相类似。书中征引文献亦极博洽,如《淮南万毕术》、《广志》、《南越志》、《南裔异物》、《灵枝图记》、陈藏器《本草》、《唐韵》、郭缘生《述征记》、《临海异物志》、《陶朱公养鱼经》、《毛诗义》、《船神记》、《字林》、《广州记》、《扶南传》等书,今皆散佚,可以藉此书略见一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作者段公路极有可能是《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的次子,载的许多内容可在《酉阳杂俎》中觅得踪影和来历,可以视为《酉阳杂俎》的续篇。 许逸民先生以《丛书集成》本为底本作校勘、笺注,在考证本事与用典,引据书证力求与详备,书末附有《书目著录与版本序跋》及《主要征引书目》,以备覆案参考。

周易本义(精)--中华国学文库(试读本)
免费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目前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提出的“《易》本是卜筮之书”的易学观,《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行校。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旧唐书 1--16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试读本)
免费
本书共200卷,记载了唐朝290年的历史。作者离唐代很近,接触到大量唐代(尤其前朝)史料,故书中记述史实比较详细,保存史料比较丰富,书中还采录了不少富有史料价值的文章。该书以清代扬州岑氏刻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刻本和一些类书的有关部分。

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试读本)
免费
本书吸收了历代《老子》研究的成果,对《老子》一书做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并加以今译,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与了评价。书后附录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的释文和《老子》校定文以及参考书目等有关资料。本书内容翔实,深入浅出,资料丰富,是阅读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书。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附索引)(全四册)(精)(试读本)
免费
研究古代文学的资料。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新编诸子集成(试读本)
免费
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是以比较古老的《老子》文本为底本,注文同時保存了某些老子古意,并代表三国魏晋玄学思想,因此是《老子》一书重要的注释之一,也是研究王弼思想的重要著作。楼宇烈先生以浙江书局刻明华亭张之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重要版本及相关徵引著述,是目前,也是精审的有关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勘注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