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庙会与赶集
庙会与赶集
陈秀伶,董胜
¥0.99
庙会是汉族民间宗教以及岁时风俗,它是以寺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酬神、娱神、求神、娱乐、游冶、集市等活动的群众集会。它也成为乡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乡村社会变迁的标志,是农村人们进行物质、精神文化的交流之地。
论语(第七卷)
论语(第七卷)
孔子
¥0.99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公元前四七九年,享年七十二岁。他三岁时,便失去了父亲。他的母亲十八岁时守寡,到了四十二岁,也就是孔子二十四岁时,就去世了。在这么一个孤儿寡妇的家庭里,能够培育出全人类所尊敬崇拜的导师。母教的伟大,实在令人钦敬。统一与和平,是孔子学说对于国家极大的贡献。
资治通鉴(第一卷)
资治通鉴(第一卷)
司马光
¥0.99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第六卷)
资治通鉴(第六卷)
司马光
¥0.99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中华谚语(第六卷)
中华谚语(第六卷)
竭宝峰
¥0.99
谚语在语言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哲理丰富,质朴明快,以含蓄隽永的艺术语言向人们揭示真理、传授经验,使人们从中获得智慧、受到启迪。千百年来,谚语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竭宝峰
¥0.99
谚语在语言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哲理丰富,质朴明快,以含蓄隽永的艺术语言向人们揭示真理、传授经验,使人们从中获得智慧、受到启迪。千百年来,谚语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中华谚语(第十卷)
中华谚语(第十卷)
竭宝峰
¥0.99
谚语在语言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哲理丰富,质朴明快,以含蓄隽永的艺术语言向人们揭示真理、传授经验,使人们从中获得智慧、受到启迪。千百年来,谚语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中华歇后语(第九卷)
竭宝峰
¥0.99
明代时的江南竹刻艺术达到了全盛时期,发展成为了各具特色的两大流派,一派是以南京竹刻为代表的“金陵派”,一派是以上海嘉定竹刻为代表的“嘉定派”。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六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六卷)
姜忠喆
¥0.99
唐王朝经黄巢起义的打击,已名存实亡,许多军阀拥兵自立,全国形成割据的局面。公元907年,朱温废唐昭宗帝,自立为帝,建立后梁。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七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七卷)
姜忠喆
¥0.99
元朝(1206~1368)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王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国于蒙古高原,号大蒙古国。此后通过不断的战争征服,控制了亚欧两洲广大地区。1260年忽必烈即位,遵用汉法,改革旧制,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元军消灭南宋,统一全国。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竭宝峰
¥0.99
《中华家训》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在魏晋南北朝,我国部“家训”形式的著作出现了,这就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随后,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清末,这种“齐家”文化开始进入了它的繁荣期。其各种形式的家训、家规、族训、族规、治家格言、诫子弟书等等,纷纷出现,难以倒数。这类著作以家族和家庭中长辈对晚辈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谕的形式,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和儒家文化精神通俗地灌输传授给子孙后代,使其“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即利用血亲伦常关系和长辈对晚辈的*影响力、约束力、达到“助人君,明教化”的目的。各种家训中有关立志、勉学、修身养性、待人接物的训诫,无非是要求“养君事君,忠孝为本”、“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慎言可偿还迹,立身扬名”,以维持世族的社会地位。这种家教的传统在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延续下来,并且影响到近现代。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竭宝峰
¥0.99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故大学之诚意章,两言慎独。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则大学之所谓“自慊”,中庸之所谓“戒慎恐惧”,皆能切实行之,即曾子之所谓“自反而缩”,孟子所谓“仰不愧,俯不怍”,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皆不外乎是。
中华典故(第一卷)
中华典故(第一卷)
竭宝峰
¥0.99
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嫦娥的女人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但她吃的多了点,就不由自主地飞到月亮上去了。这就是典故“嫦娥奔月”的由来;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替罪羊”这个典故来源于圣经,喻指为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人。
中华典故(第二卷)
中华典故(第二卷)
竭宝峰
¥0.99
《中华典故》的来源大致有三个:,来源于民间故事、传说、民间习俗、神话、历史上的事件,或是某个地名等。如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嫦娥的女人偷吃了长生不老的药,但她吃的多了点,就不由自主地飞到月亮上去了。这就是典故“嫦娥奔月”的由来;第二,来源于一些历史书上或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如古代有个叫谢灵运的诗人,说世界上所有人的才华加起来要有十斗的话,曹植一个人就占了八斗。他自己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后来人们就称才华超出普通人很多的人为“才高八斗”;第三,来源于佛经、圣经等宗教书上的故事、人物、礼仪等。如“天女散花”这个典故来源于佛经,后来常用来形容下雪、落花地的情形。“替罪羊”这个典故来源于圣经,喻指为代替别人承担过错的人。
中华典故(第三卷)
中华典故(第三卷)
竭宝峰
¥0.99
“白面书生”的意思是少年文士,含有年轻见识少的意思。
中华典故(第四卷)
中华典故(第四卷)
竭宝峰
¥0.99
猎人们熟悉了大雁的这一套方法,于是在捕获大雁的时候,就先举火照耀。这时放哨的大雁看见了火光,立刻叫起来,猎人便很快把火灭掉。群雁被叫声惊起,环顾四周,发现毫无动静,于是又睡了。这样折腾了好几次,群雁以为雁哨故意欺骗它们,就都去啄它。
曾国藩全书(第六卷)
曾国藩全书(第六卷)
姜忠喆
¥0.99
《曾国藩全书》讲述了曾国藩,晚清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曾国藩全书(第八卷)
曾国藩全书(第八卷)
姜忠喆
¥0.99
《曾国藩全书》讲述了曾国藩,晚清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占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
随园诗话(第一卷)
随园诗话(第一卷)
袁枚
¥0.99
《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大的论诗之作,共有二十六卷,其中《诗话》十六卷,《诗话补遗》十卷,可谓皇皇巨著。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述一评,或记一事,或采一诗(或数诗),有其很强的针对性。《随园诗话》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
随园诗话(第六卷)
随园诗话(第六卷)
袁枚
¥0.99
古代的陶太尉及欧阳少师,他们的母亲都因教子有方而显贵起来,并且能名传千古。然而这两位母亲的作品却没有流传下来。即使像宣文夫人那样讲解经义,几乎和孔子齐名并称,其所吟咏著写之作也没能使后人知闻。
随园诗话(第七卷)
随园诗话(第七卷)
袁枚
¥0.99
嘉兴人江浩然在江西为人做幕僚的时候,在集市上买到了一封白色信札,上面用楷书写着:“我十五岁那年才许配给夫君你,我听到的关于夫君你的情况就像不知道一样。十七岁那年正式出嫁后才得以相见,仿佛春风忽然吹拂,我的心永久地爱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