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满3件6折 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本)
茶道入门——识茶篇(修订本)
蔡荣章著
¥41.40
如何制造出好茶?怎样增强品茗能力?本书从茶叶的外形、茶青的成熟度、茶叶的汤色、茶汤的味道、茶叶的香型、茶叶的叶底等各种细节分析解读各种茶之间的差异,并详细分析了影响识茶正确性的各种因素,从茶树到茶叶到茶汤,也从茶汤反推到茶叶、茶树,有助于我们较为全面地认识和欣赏所有的茶。 即使不知道手中的是什么品种的茶,只是凭着眼前所看到的茶况,我们也能设法把茶汤泡到当时的“好”,获得看茶泡茶的知识。
满3件6折 文明的比较
文明的比较
艾伦·麦克法兰
¥41.40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们可以通过纵向的历史镜鉴和横向的文明互鉴,信守独立的文化认同,并热爱我们的文明。
满3件6折 匠心致远:影响全球文明的中华工匠技术
匠心致远:影响全球文明的中华工匠技术
潘天波
¥41.88
本书选取中华工匠技术史上扇子、磨子、罗盘、鼓风炉、耕犁、轮子、马镫、火器、烟具、漆器等十大具有代表性的技术物,讲述它们在各自独特的历史环境下行全球传播、交往与互鉴的曲折历史,再现了中华工匠技术从物质位移到工匠精神裂变的全球历程,展示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贡献。
满3件6折 魏晋文学史
魏晋文学史
徐公持编著
¥42.00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徐公持研究员撰写的《魏晋文学史》,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总纂的“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的一种,是徐先生“十年磨一剑”打造出来的断代文学史精品。该书内容*,材料丰富翔实,评价准确公允,比较*地阐述了魏晋文学的基本面貌。出版以来广获好评。
满3件6折 香料在丝绸的路上浮香
香料在丝绸的路上浮香
许晖
¥45.00
尚书郎在朝堂上含的“口香糖”鸡舌香,故乡远在太平洋中央的热带火山岛;印度佛教仪式中熏燃的苏合香,在唐代中国化作一种柔美的舞蹈;没药是古代中国人的止痛剂,也是耶稣受难的象征物……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生发出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本书选取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中国的十四种香料——胡椒、丁香、安息香、乳香、沉香、郁金香、苏合香、龙脑香、旃檀、肉豆蔻、肉桂、合欢、没药、龙涎香,为你详细读解它们的“旅行”足迹、多样变迁以及在不同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带你步一幅幅中西对照的历代名画,兼容并蓄中一睹香料在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场倾情演出的无穷魅力。
满3件6折 秦汉文学史
秦汉文学史
徐公持 刘跃进著
¥46.00
秦汉文学史主要书写了公元前246年至公元220年今五百年间的文学演变史,涵盖了中国历史早期的秦代、西汉、东汉三个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由发轫到发展壮大的时期,其中尤以赋体文学成绩最为突出,被后世学者推为“一代文学”之代表,此外,汉代的乐府诗歌创作由滥觞而发达,成为后代诗歌发展的近源,为乐府、五言诗等题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充分展现了秦汉文学史的各个方面。
满3件6折 浮生一日
浮生一日
人间后视镜工作室 编著
¥46.62
日常的生活值得被记录吗?快手相信:“我们从不缺有趣的灵魂,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看见。”本书邀请中国知名非虚构特稿记者,选取快手上的80位用户,以生活蒙太奇的方式重现国人真实且精彩的一天。当草原上养狼的姑娘郑晶晶和狼群成一片时,西北的歌手张尕怂正在采风,与此同时,“无用爱迪生”手工耿正沉迷在稀奇古怪的发明世界里……本书特别截取24小时中每个时间段内具有代表性的用户生活场景,搭配富有生活气息的快手视频截图,以此展现每一种平凡生活里的蓄力与坚守。个人的浮生一日连缀起来,就是国人的生活万象。
满3件6折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
简·T·梅里特
¥47.40
《茶叶里的全球贸易史》创作了一部优雅的商品史,本书将茶叶放置在更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用令人信服的分析描述了18世纪北美地区的茶叶消费,并描述随之产生的经济与社会现象。在书中,茶叶随着贸易公司的推动和市场潮流的发展成了一种典型的全球贸易商品。而英国与东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全球贸易能力,并且用巧妙的市场策略和加勒比地区充分的糖供应能力,将北美变成了茶叶的重要消费市场,使得美国消费者渐渐习惯了这种饮料,也使茶从一种奢侈品变成了必需品。而这一必需品也成了影响北美经济与社会的重要符号。
满3件6折 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
植物在丝绸的路上穿行
许晖
¥48.00
阿拉伯新娘手中的石榴果,辗转染红了武则天的石榴裙;中国的“花中宰相”芍药,有着一个源自古希腊医神的拉丁名;《奥德赛》里的希腊人,早已披上了“长羊毛的树”上采摘并织成的丝绸衣……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生发出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本书选取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中国的十二种植物——小麦、葡萄、石榴、曼陀罗、黄瓜、红蓝花、枣椰树、水仙、甘蔗、淡巴菰、大蒜、芒果,以及由中国传西方的四种植物——桃、杏、芍药、桑,为你详细读解它们的“旅行”足迹、多样变迁以及在不同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带你步一幅幅中、西对照的历代名画,兼容并蓄中一睹植物在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场倾情演出的无穷魅力。
满3件6折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吴晓波年度新作,超越对城市历史传记的一般想象。诗文般的叙事+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画作,构成吴晓波迄今作品中尤为独特、充满人间感的佳作)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吴晓波年度新作,超越对城市历史传记的一般想象。诗文般的叙事+220余幅历代珍贵照片画作,构成吴晓波迄今作品中尤为独特、充满人间感的佳作)
吴晓波
¥48.00
     《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书写的是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或者说,更像作者吴晓波对这座城市的私人记忆。       从5000年前良渚文明的诞生,到“肮脏、繁乱又生生不息”的运河带来财富,从“天真正直”的白居易力排众议、兴建白堤,到“自诩为前世杭州人”的苏东坡为杭州和西湖写下450多首诗词,从胡雪岩的败局之夜,到90年代以宗庆后、冯根生为代表的善贾者的复活。在书写的过程中,作者一直试图捕捉杭州的“城市性格”,它底层的文化基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在历史的层叠历练下形成为今日的面貌。       跟随作者的讲述,我们发现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甚至悲剧性的小说家,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用“浮诞”来形容它。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它被美景包围,并一直沦陷于此。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曾经或正在生活于此的人们,如果有一个哲学意义上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好好地活着?       书中收录了220多张作者亲自甄选的历代照片与画作,是吴晓波所有作品中用图多的一部,它们构成了文字之外的另一条叙述线。       这部作品也是吴晓波迄今为止个人化、投多私人情感的作品。每一个历史片段的呈现,对每一个出场人物的描写,处处透露着作者的观、态度、喜好与情感。用吴晓波自己的话来说:“我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年,它塑造了我,也给予了我一次叙述的机会……写这一本书,如同我当年那家书店,仍是一件可爱而不会有什么着落的事情。我把它当成一个念想,你把它当成一个人对城市的私人记忆就好了。”
满3件6折 你不了解的古人智慧(套装共8册)
你不了解的古人智慧(套装共8册)
¥49.99
古人的智慧在今天看来,让人惊叹。 无论是治国理念还是日常修身处事,都能给人以启迪和指引。 本套书精选古代的人文社科作品,既包括治国方略,如《群书治要》《商君书》,也有古代百科全书著,如《天工开物》。品读这些闪耀着人类智慧之光的书籍,不仅可以开阔视野,更能给今天的生活添砖加瓦。 《天工开物》是一部由宋应星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编写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全书几乎涉及到工业文明以前的所有农业、手工业各部门各领域各工种的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设计文化以及诸多问题。 它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为丰富的一部,外国学者称其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尉缭子》从人性论的视角考察了人的心理,提出了不少精辟治国思想,如“民非乐死而恶生也”,“委积不多则士不行;赏禄不厚则民不劝;武士不选则众不强;器用不便则力不壮;刑罚不中则众不畏”,后一句话可以作为尉缭子经国治军思想的总纲领。 《尉缭子》反对迷信鬼神,主张依靠人的智慧,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它对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认识是相当深刻的。在战略、战术上,它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反对消极防御,主张使用权谋,争取主动,明察敌情,集中兵力,出敌不意,出奇制胜。这些观点即使在今天也仍有值得参考的价值。
满3件6折 文化商丘·商丘民俗(精)--文化商丘
文化商丘·商丘民俗(精)--文化商丘
刘玉杰主编 刘秀森编著
¥51.00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之一。《文化商丘》是从文化视角系统整理商丘地区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挖掘保护传承商丘地区优秀历史文化资源。本册《民间文化》是丛书之一。该书从帝王文化。火文化传说、五谷医药月舞文化、远古发明、英雄文化、节日文化等多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商丘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
满3件6折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Ⅵ,青年德意志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Ⅵ,青年德意志
(丹)勃兰兑斯著 高中甫译
¥54.00
勃兰兑斯在哥本哈根大学的讲演汇编成《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纵论法、德、英诸国浪漫主义和民主主义运动,涉及文艺、宗教、政治等。这部里程碑式巨制波澜壮阔,诗情如炽,不啻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文学之《史记》,亦是比较文学经典,闪耀着批判的光芒,张扬着追求社会公平步的理想主义精神。     《青年德意志》剖析了1848年“三月革命”之前数年德国思想界僵化与落后,赞扬了海涅、伯尔内等德国作家向专制制度和鄙陋现实发起的勇敢挑战。
满3件6折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文献萃编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文献萃编
于殿利;郑殿华;李红燕
¥55.00
本书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是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始文献汇编,主要是为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提供难得的原始资料,也可以让对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感兴趣的一般读者产生直的观感。一部部文学作品让读者认识苏美尔和巴比伦人关于世界、人类起源和自身的理解,一篇篇铭文让读者了解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演,一份份契约和管理文书让读者看到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生动的经济生活,一封封书信让读者感受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鲜活的生命。
满3件6折 支付的故事
支付的故事
[英]戈特弗里德·莱伯兰特, [英]娜塔莎·德特兰
¥55.30
现金会消失吗? 业务不断被蚕食的当下,银行的作用何在? 金融犯罪分子与监察机构的“攻防战”如何不断升级? 为何支付方式越方便,人们花钱越多? 为何各国、各家银行卡、信用卡年费不一致? 支付便捷与隐私安全之间如何保持平衡?数字货币将往何处去?…… 追踪金钱流转的路线与模式,探究其背后的经济、地理与权力逻辑,洞见新型支付手段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满3件6折 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
文明的体验:人类学视角下的英国
[英]艾伦·麦克法兰
¥55.30
    英伦半岛为何能影响现代世界?英国人为何古怪、自嘲、难以捉摸?英国人为何虚伪:相信平等,却在奴隶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较》续篇,记录了长达七十多年的观察和体验,以亲历者的身份解读英国社会和英国人。从法律、政治、经济等维度了解英国的“化历程”,探索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以亲历者的身份解读英国人的虚伪与虔诚、幽默与哀伤。
满3件6折 早期中国的鬼
早期中国的鬼
蒲慕州
¥57.99
中国古代有一个鬼的世界,它在广被受的文化话语体系或宏大叙事中并不明显。然而,这个阴暗的鬼世界一直是中国过往的一部分。想要完整认识中国,洞察历史与人心,就不能不了解鬼。 在早期中国,人们认为鬼是从哪里来的?它们长什么样?人们如何认知和对待鬼,如何想象它们与生人的关系?鬼在信仰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如何影响文学、艺术,并改变人们的世界观?是什么让鬼变得可怕?是什么让它们充满恶意?又是什么让它们也很脆弱?人们从什么时候始以温和的方式谈论鬼,以及为什么? 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蒲慕州,采用跨学科的方法,从宗教、历史、社会理论、心理认知等多角度,追溯了从远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存在的鬼观念;并将中国的鬼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美索不达米亚的鬼行比较,揭示每种文化的个体特征。
满3件6折 中华文化根脉
中华文化根脉
郭齐勇
¥59.40
中华文化的根底在五经,礼乐文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四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平民百姓安身立命之本。诸子以及儒释道的争鸣,表现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内在张力与融合取向。中华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天人之际与性命之源。中华文化也是学习的文化,有深厚的“劝学”传统,人文教化、做人做事之道是文化传承的主要内容。中华文化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在治世传统中形成了灿烂的制度文明。王道仁政是儒家的社会理想,也是现实批判的精神武器与终极目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融合中的根基和发展的源泉。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包容,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满3件6折 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
文明的观察:汉语文化圈的特质
[英]艾伦·麦克法兰
¥62.30
    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刻板印象从何而来?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文明三部曲”之一、《文明的比较》续篇,是一部长达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探寻汉语文化圈的特质,研究西方偏见和焦虑的根源。作者从人类学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了中国社会,探讨了西方国家早期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偏见的根源:无知和恐惧,再加上半遮半掩的政治和经济竞争。麦克法兰从字母A出发,行至字母Z,从儒家、道家思想,到科举制度与现代科技,再到中国人的谦逊与人际关系,用自己的实地研究刺破这种偏见和焦虑的“泡沫”。同时也为长期生活在汉语文化圈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观察自己的角度。
满3件6折 古代丝绸之路文明文献萃编
古代丝绸之路文明文献萃编
武晓阳
¥66.00
《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以“一带一路”所经行且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古文明文献为对象,并对之行译注、研究,以中国人的视角审视世界文明的源头,展示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杨共乐教授有关这个课题研究的阶段性重要成果。丛书覆盖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古代文明地区的重要文献资料,选择了大量典型性古典文献,收录了大量经实地考察采集得来的信息资料,因此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能够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古代历史,触摸古代文明。“丝绸之路”一词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来源于学者们对客观历史的真实提炼和高度概括。从历史上看,这条大道的建成并非一人之力,而是东西方众多先驱共同拓的结果。《古代丝绸之路文明文献萃编 》探寻古代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发展,让读者更加了解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
满3件6折 古代希腊文明文献萃编
古代希腊文明文献萃编
倪滕达
¥66.00
本书为新时代“一带一路”古文明文献萃编丛书中的一本。本书所收集的资料,主要反映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代希腊地区的政治、军事和社会文化发展状况。由于古代希腊早期传世文献有限,因此本分卷所收录的资料主要出自公元前5世纪之后的作品,如修昔底德、亚里士多德、普鲁塔克、狄奥多罗斯和阿里安的著作等。这些作品是后人研究古代希腊文明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