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Pagini de istorie american?
Pagini de istorie american?
Radu Claudia Maria
¥46.36
Aceasta este prima lucrare scris? ?n limba rom?n? care se concentreaz? asupra operei lui Thomas Kuhn, probabil cel mai influent filosof al ?tiin?ei din ultima jum?tate a secolului trecut. ?n particular, lucrarea analizeaz? ?n detaliu, ?ntr-o manier? original?, o idee foarte provocatoare a filosofului american, teza incomensurabilit??ii conceptuale, conform c?reia, ?n dezvoltarea cunoa?terii ?tiin?ifice, teoriile noi utilizeaz? un limbaj ireductibil la cel al teoriilor anterioare. Totodat?, lucrarea se apleac? ?ntr-o manier? sistematic? asupra conceptului de paradigm?, introdus de Kuhn, care avea s? fie utilizat ulterior pe scar? larg? ?n filosofie ?i ?tiin?ele sociale.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逄锦聚
¥46.38
本书是作者近若干年特别是近十年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论研究和实际探索的小结。全书分为四篇:*篇探讨了马克思主基本理论和经典著作学习,第二篇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第三篇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第四篇总结了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力图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出发,集中探讨作为一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本书适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干部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各个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阅读。
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
法律东方主义在中国
魏磊杰
¥46.50
本书的基本主旨是,法律东方主义造就的结果经常是作为主体的西方观察者可以不自知地声称拥有对于中国法的终诠释权,对于这样一种垄断性的话语霸权,不可能不对其行反抗,但反思甚至反抗并不等于就是简单否定,而只是意在否定偏狭的原旨主义式的法治观念。从“法律东方主义”迈向“东方法律主义”,本质上是在现有体制构造基础之上如何建构中国法治话语体系与法治国家的问题。当下中国学人既要续后现代法学的批判精神,确立一种明确的自省意识,重新审视自己的法治观,在法治建构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现代性的傲慢与偏见,尤其是对个人理性的盲目乐观和对形式法的过分张扬;又要以放的心态迎他者,寻求共同语言与共同关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真诚对话与沟通来克服文明的失语或自闭,找到互补互利的机遇,而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国情又轨国际的法治中国新路径。
墨学与现实文化趣谈
墨学与现实文化趣谈
孙中原
¥46.50
 用现代科学方法,全方位、大视野,系统展示墨学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详论墨子创说、后学创新、微型百科全书《墨经》十八门学科的范畴与原理,分论墨家自然科学五门、人文社会科学十三门,融通墨学与现实文化,促墨学研究的科学化、现代化与世界化。生动有趣,可读性强。
欧悌弗戎
欧悌弗戎
柏拉图
¥46.50
《欧悌弗戎》是柏拉图的一篇早期对话作品,它还有一个为后人所加的副标题“或者论虔敬的东西”。对话人物苏格拉底和欧悌弗戎相遇在国王执政官的门廊前,他们各有将要处理的官司。苏格拉底急于向这位神学家学习“什么是虔敬”,来面对将要到来的法庭上的指控,即指控他是一位不虔敬、不敬神的人。对话以苏格拉底当下所面临的困境为契机,以对“什么是虔敬”的发问而展,在苏格拉底不断追问下,自诩擅长宗教事务的神学家欧悌弗戎并没有把“虔敬”的问题解释清楚。后,对话仓促结束,苏格拉底一个人走向法庭去为自己辩护。柏拉图的这篇对话,对古希腊传统神学提出了质疑,也暗示了对苏格拉底的指控是毫无理性根据的。
59元6本 哲学:西方哲学史(罗素版)(套装共2册)
哲学:西方哲学史(罗素版)(套装共2册)
(英)勃特兰·罗素著,解志伟、侯坤杰译
¥46.60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勃特兰·罗素的哲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1945年,全名为《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其写作目的是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在这部敦厚的著作中,罗素将他认为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人物辟专门章节以作详细论述。 全书具体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近代哲学”三卷,我们将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一二卷为*册,第三卷为第二册,以古希腊文明的兴起端,分别介绍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哥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到逻辑分析哲学为止。共计80余万字,规模宏大而严谨,通俗易懂,振聋发聩。
59元6本 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精)--陈鼓应著作集
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精)--陈鼓应著作集
(美) W. 考夫曼编著 陈鼓应,孟祥森,刘崎译
¥46.80
《存在主义——从陀斯妥也夫斯基到沙特》,原为美国世界出版公司1956年出版的一部英文著作,是美国存在主义研究专家考夫曼(Walter Kaufmann)对陀斯妥也夫斯基、齐克果、尼采、里尔克、卡夫卡、雅斯培、海德格、沙特八位存在主义哲学家原作的编选,对系统了解存在主义基本观和各家的重要思想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本书由陈鼓应、孟祥森、刘崎三人合作翻译而成。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重要的哲学流派,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该学派著名和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陈先达
¥46.80
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本观和基本原理,在存在论的高度上阐释了马克思的生产、劳动、资本、现代和历史等概念。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科学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中国哲学元理
中国哲学元理
张立文
¥46.80
依据中国哲学元理逻辑体系的天、地、人和合生生道体,中国哲学可以生发为七大原理:元亨利贞论、体用一源论、理一分殊论、能所相资论、不离不杂论、内圣外王论、融突和合论。中国哲学的七大原理(元理)是特定时空环境内在世哲学家通过思维、思想所构建的,其哲学理论思维是那个时代哲学家对人与自然、社会、人生关系的自我体认的升华;是反思人与自然、社会、人生互相关系,超越一般性的诠释而构建的概念、范畴的逻辑;是对人与自然、社会、人生的价值、理想、审美地再反思。这是在哲学家理论思维所把握的那个时代的精神,也即哲学的时代精神。中国哲学是在“继往圣之绝学”哲学理论思维成就基础上,在世哲学家在其理论思维方式引导下地再反思、再体认,以赋予价值理想、伦理道德、审美旨趣、终极关切新生面、新创造、新品格、新气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刘建军
¥46.80
本书是作者多年思考和积累的结果。书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创新机制;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和学术崛起;考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探寻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与微循环、科学研究的育人作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等。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信仰的根基、爱国的理由,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步骤。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名称和同一性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名称和同一性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龙小平
¥46.80
《命名与 然性》是美国 的逻辑学家、哲学家克里普克的代表作,主要阐述了克里普克的名称的指称理论和名称的同一性理论。本课题主要从可能世界的视角和本质主义的研究纲领出发,抓住 然性这一重要路线,把握理论的历史和现实逻辑,分析和考察克里普克的名称理论和同一性理论,澄清以往对克里普克理论观的误解和讹传,还克里普克思想以本来面目,系统地诠释《命名与 然性》一书的主要思想观。
逻辑全能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逻辑全能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陈晓华
¥46.80
本书围绕“逻辑全能”与“逻辑无能”之间必要的张力的把握,对当前认知逻辑研究中的根本问题、问题的症结与合理研究指向做出了系统性与深刻性的分析。作者基于上述“问题症结”的认识,认为逻辑全能问题是认知封闭原则在形式系统中的体现,对逻辑全能问题的回答可以视为对认知封闭原则的解答。本书的基调是拒斥逻辑全能问题,实则是不受认知封闭原则。在这个基调之下,本书从两个层面来分析逻辑全能问题:(1)、技术层面。在避免逻辑全能问题的诸多方案中,绝大多数的学者都是在考虑如何不逻辑全能的问题,但有一个问题常常被忽视,即不逻辑无能的问题,这个问题是由H.N.Duc提出来的。本文试图刻画这一标准,使用这一标准来评估各种方案。(2)、哲学层面。这主要是使用认知逻辑形式工具来探讨认知封闭原则下的各种哲学疑难,从而推动认知逻辑和认识论的融合。
客居忆往——哲学人生问答录(守望者)
客居忆往——哲学人生问答录(守望者)
洪汉鼎
¥46.80
本书系洪汉鼎先生以答学生问的形式而写的学术自述性文字,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作者个人从年少时代至今的种种经历,包括无锡辅仁中学、北京大学求学、反右斗争中误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发配至大西北、改革放后重回北京、德国修深造、台湾十余年讲学等,整个经历充满悲欢离合,是幸与不幸、祸与福的交集;第二部分作者透过个人经历回忆了我国哲学界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情况,其中有师门的作风、师友的关系、文人的特性、国际的交往,以及作者个人的哲学观,不乏一些不为人知的哲坛趣事;第三部分是作者过去所写的回忆冯友兰、贺麟、洪谦、苗力田诸老师,以及拜访伽达默尔的文章的汇集。
哲学的星空:问题导向与观念交融
哲学的星空:问题导向与观念交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组编,臧峰宇主编
¥46.8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十多位知名教授在《哲学的星空:问题导向与观念交融》一书中探讨了许多前沿的哲学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哲学等领域的问题行了系统阐释和深剖析。作者们既突出内容的前沿性,又为解析各个哲学前沿问题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案例,还介绍了研究这些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全书以问题为导向,体现了“观念交融”的视角,探讨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和关联,有助于读者阔视野,从整体上把握哲学与多个学科的关系。
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
中西文化的精神分野:传统与更新
赵林
¥46.80
中西文明中的上古神话有哪些异同?神话之后的世界如何展?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生存哲学中,为何发展出了两条路数迥异的文化主脉?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中国文化曾遇到哪些身份焦虑,又经历了多少争执与变革?……这本书是一部条理清晰、深浅出的中西文化溯源之作,以文化比较的方式讲述了大约4000多年以来的中西文明,其中,作者不仅阐述了两种文化内部的若干源流传统,而且还以源流传统的演变与更新为视角,分析了中西文化的近代启蒙历程和现代转型,以及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文化的自我更新;等等。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从神话时代出发,重走中西文化时至今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历史与哲学的角度切两种文化在不同时代中的基本精神,探寻埋藏在文明底部的思维逻辑。
通往人的全面发展之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通往人的全面发展之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张智
¥46.80
“人的现代化”,虽是西方学者于20世纪中叶率先提出的“旧命题”,但却是今日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直面的“真问题”。人的现代化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密切相关的。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问题,梳理了马克思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描述了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客观事实、发展态势,总结了人的现代化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建立了人的现代化的动力模型,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和关联,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的学术话语和发展理念,归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因果关系和价值导向,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推人的现代化的解释模型和政策建议。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杨国荣
¥46.80
有关王阳明研究的一部佳作。作者从一个新的视野出发,对阳明心学展开多维度的阐释,思路开阔,创见颇多,具有开拓性。尤其从“存在”的维度上阐明阳明心学的个体性特征,进而提出“存在意义”的转换问题,明确肯定阳明心学将情感、意志视为主体应有的规定,这都是同类著作中少见的。又如从阳明学关于“心体”、“本体”与“工夫”等方面所表现的二重性引出其演变分化的历史叙述,得出阳明形而上学的消解过程完成于黄宗羲的结论,亦有前人所未言者。此书199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早已脱销,它的再版必将推进阳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研究
郭晓旭
¥46.80
本书在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内涵、当代价值以及创新转化的必要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基础与路径选择;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内在机制、过程与方法;从现代世界发展的人类共同课题手,从科技、生态、人学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对重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的重要性,阐述了二者相结合在当代世界的重大意义与价值,寻找理论从中国走向世界的问题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前景做了展望。要一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使理论永葆生机与活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民族精神精华相结合,实现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转化,重现传统哲学的当代价值,从而创哲学发展的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自我”的当代重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转型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持与理论依据,也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史论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史论
聂敏里
¥46.80
《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哲学史论》是一本从中国学者自己的思想视野出发对古希腊哲学的正本清源之作。它不重在知识的梳理与介绍,而重在思想的分析与检讨,上溯公元前6世纪的米利都学派,下迄公元6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上下1200余年的古希腊哲学,深其思想内部,探寻其内在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思想根底与究竟,力求勾勒出西方思想*初的源流与脉络,指陈其思想深处的得失与转捩,阐明其对二千余年西方思想的奠基意义与形塑作用。
59元6本 哲学纲要
哲学纲要
李泽厚
¥46.80
  全书由《伦理学纲要》、《认识论纲要》、《存在论纲要》三部分组成。即将李泽厚先生各著作中关于伦理学、认识论和存在论的部分摘取汇编而成。虽然摘取自不同著作,但其内在脉络及论证说法则相当一致,且彼此之间相互补充、扩展,可弥补原先单部著作中论述不足的遗憾。   在伦理学方面,本书中的内容主要是继承了中国的情本体传统,在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哲学视角下探讨伦理学的根本问题。《认识论纲要》内包含了李先生对认识论某些问题的看法:“‘度’作为范畴在认识论需重视‘数’的补充,阴阳、中庸和反馈系统的思维方式需强调抽象思辨之优长以脱出经验制限。‘秩序感’作为‘以美启真’和‘自由直观’更值深入探究。”在《存在论纲要》部分,李先生则将关于“人活着”及某些宗教—美学的论述进行摘取汇编,为本无形而上学存在论传统的中国“哲学”开辟一条普适性的“后哲学”之路。
为中国哲学立法——西方哲学视域中先秦哲学合法性研究(国际中国哲学精译系列(第3辑))
为中国哲学立法——西方哲学视域中先秦哲学合法性研究(国际中国哲学精译系列(第3辑))
成中英 冯俊 主编
¥46.80
在西方哲学视域中,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何在?这是中国哲学界讨论了多年的重要问题,也是国际中国哲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本书从荀子、《周易》、墨子和列维纳斯四个主题手,展示国际中国哲学研究为中国哲学立法所做的艰辛努力。如何借用本质主义和心灵哲学来诠释荀子,如何借用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如海德格尔等西方形而上学思想来诠释《周易》哲学,如何借用西方的政治思想来讨论墨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如何在列维纳斯和中国哲学之间建构一座理解的桥梁,这些都是西方哲学界关注和探索的重要主题。本书是在西方哲学视域中努力为中国哲学立法的力作,有助于国内学界了解国际中国哲学研究的状况,更加全面深地理解西方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