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藏品管理与应用
¥29.99
《美术馆藏品管理》作为指导美术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培训教材,从藏品征集、藏品登录、藏品保管、藏品数据资源管理与应用以及藏品管理机构与人员等多个角度,深解读美术馆藏品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原则、工作要求、工作方法,特是针对美术馆藏品鉴定(定级)、分类、定名、计件、档案建设以及信息采集的程序和方法等实际问题行专题讲解,并在附录部分收录了指导美术馆藏品登录、管理的多部行业标准规范,对于基层美术馆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论文集
¥30.99
《艺术清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教师论文集》是为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华诞而编辑的,本文集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造型艺术专业教师们在多年的艺术教学和艺术创作实践中,对艺术理论、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和探讨,既具有学术深度,又对教学和创作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中国画报画刊(1872-1949)
¥31.19
这是一本系统研究整理1872-1949年中国画报画刊出版的史书。该书展现了众多近现代的画报、画刊、照片等珍贵资料,有不少资料在国内还是首次披露。本书填补了中国近现代画报研究的空白,是一部研究中国出版史、中国报刊史、中国图像史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美术学院的历史
¥31.20
《美术学院的历史》向读者展示了从文艺复兴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术学院发展的历史画卷。 本书篇将academy这一术语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柏拉图学园的哲学传统,并介绍了在美术学院诞生之前这一古典传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复活并得到蓬勃发展的大背景。在下来的篇章中,作者以大量的史实和生动的叙述,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到法国皇家美术学院,再到巴黎美术学院和国立包豪斯学校,一步步引领读者领略了美术学院兴起与发展的图景。 佩氏以讲述四百年欧洲各地美术学院的性质、目标、组织法与教学法的演为主线,讨论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美术学院与行会的关系、艺术家与公众及政府的关系、艺术创作与艺术市场的关系等重要话题,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史料与趣闻。 作者将美术教育这一主题置于欧洲广阔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背景下行考察,他就艺术教育所提出的问题是超时代的,至今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同时也使得本书成为从社会学角度(趣味史、艺术品交易史、展览史、收藏史)研究美术史的一个早期范例。
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
¥31.20
《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于1746年在巴黎首次出版。这本书在艺术史和美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将诗、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演讲术及建筑等统称为“美的艺术”,认为它们遵循同一原理,即都是对美的自然之模仿,从而对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具有重大影响。本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讨论艺术如何模仿美的自然,包括艺术的分类与起源、天才如何通过模仿美的自然来产生艺术、模仿的方式,以及演讲术与建筑如何异于其他美的艺术等。第二部分主要关注趣味及其与模仿的关系,探究趣味的种类与法则,趣味如何模仿自然,如何评价作品等。第三部分涉及诗(包括史诗、悲剧、喜剧、抒情诗等)、绘画,还有音乐与舞蹈。在巴托看来,模仿原理适用于这几种美的艺术,而它们也因此属于同一体系,具有某种共通性。
极简欧洲美术史
¥31.37
《极简欧洲美术史》是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埃里克·牛顿向大众普及欧洲艺术史和艺术鉴赏常识的一部经典之作。 《极简欧洲美术史》以时间为纬线,以地域为经线,或做正面解读,或挖背后的故事,兼而比较东西方艺术的异同,将欧洲美术的千年往事,娓娓道来。作者埃里克·牛顿以凝练、通俗的文字,带我们畅游欧洲千年艺术长河,借助《欧洲美术简史》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
看
¥31.50
一个多世纪以前,动物与人仍在相互凝视,彼此确认,而今人们前往动物园观看一只又一只动物,只会感觉到自己的孤单;当我们看到麦卡林在顺化所拍摄的照片,我们看到的是战争被违背其本意地非政治化,照片变成了人类普遍境况的一项证据;库尔贝早体认到的景物和声音是流水,以至于当他画穆提耶的岩壁,都如同池塘里映照出的风景……不同形式、不同对象、不同结果的“看”,似乎都可以找到某种宿命般的因果逻辑,如同作者在本书后所说:“你眼前的原野,就如同你自己生活中的视野一般大小。” 这部批评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以我们看动物的方式为切,回溯人类与动物漫长而悠远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是永久地失落了;继之以对摄影功能的思考,与苏珊桑塔格遥相唱和;后则聚焦于艺术,谈绘画、论雕塑,从容游走于社会。心理与艺术各个层面,颇得瓦尔特本雅明的遗风。
听绘画 看音乐——名画名曲鉴赏不可不知的故事
¥31.60
本书既通过同一时代的西方画家与音乐家的交往和相互之间受影响的故事,向读者讲述绘画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同一艺术流派中绘画和音乐的关联性,通过这些故事让我们对绘画和音乐这两门看似不同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和喜爱。绘画和音乐是两种不同的艺术,一个是视觉的,靠形状与色彩塑造出人物的美感;另一个是听觉的,靠旋律与音色编织出情感的律动。但这看似不同的两者,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通,那是无论用什么样的形式或媒介表达感受,画家和音乐家对世界的认知变化是同步的,他们的精神是相同的,所以他们的艺术所表达的内涵也是相同的。
巴黎卢浮宫(伟大的博物馆 少年版)
¥31.99
“伟大的博物馆·少年版”系列图书以博物馆为依托,在内容编写上融合了博物馆与相关国家、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作品与其社会文化背景,使艺术与历史、与文化融为一体。希望能够帮助少年读者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融世界艺术的大环境之中。 《巴黎卢浮宫》通过两部分内容来介绍卢浮宫:*部分“卢浮宫是什么”,介绍了卢浮宫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的历史,与之相关的皇室收藏的历史以及*终变成对公众放的博物馆的故事;第二部分“卢浮宫有什么”,对精选的十四件重要艺术作品行详细解读,包括作品赏析、艺术家简介,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风格流派、材料技法和文化背景等。
一幅画看日本
¥32.99
吉卜力创始人及灵魂人物,日本动画界殿堂级人物,影响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大师,《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平成狸合战》《辉夜姬物语》等经典动画的导演、编剧高畑勋,是动画大师,更是一名画痴,于其56年动画导演生涯中,流连于世界各地美术馆,从艺术中吸取创作灵感,成就慧眼。 在这本书里,高畑勋选择了30幅日本历史上的名画,从平安时代的绘卷、室町时代的水墨、桃山时代的屏风画、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到现代细腻写实的动画……介绍雪舟、尾形光琳、葛饰北斋、香月泰男等日本艺术史上的主角级人物,带领读者游历1200年日本艺术史。 像简笔画一样粗糙的线描画为什么能成为日本国宝?伟人们为什么要找人画下自己的“陋容”?……高畑勋以深厚美术功底和文化底蕴,解读画作重要细节,呈现画作背后的日本文化。 前作《一幅画启的世界》获得超50万读者的喜爱和关注,本书升级了纸张和工艺,封面采用宣纸纹理的非涂布纸,内页采用表现力强的超感纸,高清呈现其中28幅名画的细致纹理,带给读者身临其境的赏画体验!
巴黎奥赛美术馆(伟大的博物馆 少年版)
¥32.99
“伟大的博物馆·少年版”系列图书以博物馆为依托,在内容编写上融合了博物馆与相关国家、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艺术作品与其社会文化背景,使艺术与历史、与文化融为一体。希望能够帮助少年读者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融世界艺术的大环境之中。 《巴黎奥赛美术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奥赛美术馆是什么”,结合巴黎的城市历史讲述了奥赛由火车站变成美术馆的故事,并介绍了对该馆极为重要的印象派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奥赛美术馆有什么”,对精选的十五件重要艺术作品行详细解读,包括作品赏析、艺术家简介,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风格流派、材料技法和文化背景等。
都市中国的乡土音声:民俗、曲艺与心性(明德书系·潜望镜文丛)
¥33.00
在乡土中国向都市中国的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参差共生,多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并呈。相声、二人转、传说故事、民间信仰、传统节日、方言俚语等原本与乡土相伴相生的民俗的演和扬弃,实际是融于都市文明及其生活方式的扩展过程之中的,始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伴。如同民众与精英、东方与西方,乡土与都市是一对矛盾共生体,分别有着自己的生命流程,二者之间的起承转合也反映在个人和群体对于艺术、自我、他者、社会的认知取舍之中,各有其微妙的情绪和心性。 基于多年在城乡的调查与思考,本书力图展示快速都市化的中国城乡共生体之间复杂而交错的情绪与心性。由此,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部分“城墙内外”展示的是相声、二人转等民间艺术的当下生态;第二部分“都市断章”是对都市新旧参差的民俗现实和都市子民心性的关注与思考;第三部分“房舍小品”重在通过当下在乡村盛行的言语和信仰,展示乡村之于都市可能有的更多的意义;第四部分“现代民俗学之庠”则是对已有的乡土文化认知论及方法论的回观,倡导对频频回首的“守旧”的民俗学的扬弃。 基于多年在城乡的调查与思考,本书力图展示快速都市化的中国城乡共生体之间复杂而交错的情绪与心性。由此,本书分为了四个部分:首编“什样杂耍”一组展示的是相声、二人转等民间艺术的当下生态;次编“我们是谁”则是对都市新旧参差的民俗现实和都市子民心性的关注与思考;三编“我们都是亲戚”重在通过当下在乡村盛行的言语和信仰,展示乡村之于都市可能有的更多的意义;末编“经验之殇”则是对已有的乡土文化认知论及方法论的回观,倡导对频频回首的“守旧”的民俗学的扬弃。
顽石的风流
¥33.57
石和中国人的艺术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爱石,赏它,玩它,品味它,将石当作朋友,甚至当作自我生命的象征,以石来安慰心灵,并通过石头来看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品石,不光是对石的欣赏,所看重也不全在其审美价值或者实用价值,很多者是在玩味自己的生命,从中寻找生命智慧的启发。 这本书主要是讨论围绕盆景、假山、品石艺术等形成的特别的艺术观念,其中体现出中国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是作者研究中国艺术观念所涉及的一个方面。
何路无痛
¥33.60
此书是源于梁玖老师自己在生活、教育、情趣、艺术、理想、学术、友情、闲思等方方面面的随手所写。是作者个人悲欣情趣的及时应答实录,是与学生对饮的心灵鸡汤。 此书中所录,有的是作者笔录自己存在状态与心境的小文;有的是为激励、宽慰、引导学生安顿生命、或勤勉修业、或走出迷障、或走向新途等事项而即时倾情撰写;有的是作者想让远离自己肉体的那些思绪存在,表明自己除了好吃饭以外,还有些非物质性的想法;有的是记叙亲情、交往和友情的文章;还有的篇章是作者自己闲思填空人生状态的反映;作者自己置身艺术原野的体悟,有散文、有诗词、有艺术话语等等。
艺术学研究:9
¥34.00
《艺术学研究(2015年刊 总第9卷)》汇集了30多篇专业论文。分为10个板块。收集了一年来国内各相关高校研究院所艺术学界专业研究者的新论文。涉及艺术学、艺术史学、艺术理念与方法、艺术教育、学位论文写作、及一些文史哲问题。作者都是全国各高校院所的各年龄梯队的业界学者,具有当下性。
超实用鉴赏力:西方美术怎么看
¥34.00
本书以西方美术史演进为基础,以23件世界名作为例,透过通俗但又精辟的图文解说,深入浅出地介绍14世纪文艺复兴至20世纪波普艺术的变革,帮助读者精准分析名画绘制技巧、创作背景。通过聚焦这些引起西方美术革命的决定性作品,可以学习到“不依赖感性的美术鉴赏”。
超实用鉴赏力:日本美术怎么看
¥34.00
本书精选了19幅能了解日本美术脉搏和继承审美意识的名作。为读者讲解日本美术中一定要掌握的要点。透过通俗但又精辟的图文解说,深入浅出地介绍以平安时代后期到明治时期日本美术的代表作品,帮助读者精准分析日本美术的绘制技巧、创作背景,并借此了解与之相关的日本文化知识。
浮世绘名作)大名道中:广重、丰国名画百种 歌川广重、歌川丰国、月冈芳年领衔;日本江户时期歌川派集体创作
¥34.00
《大名道中》是歌川派以日本百年不遇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绘制的浮世绘名作。大政奉还之前,1863年幕府将军德川家茂前往京都朝觐天皇,这是自从1634年德川家光上洛朝觐二百年来的初次,又适逢倒幕运动,因此成为举国瞩目的重大事件。这使得《大名道中》不只是单纯作为风景画的“名所绘”,而是具有历史意义和内在联系的一组作品。其次,这是江户时期浮世绘一大流派歌川派,以二代广重(森田镇平)和三代丰国(歌川国贞)领衔,联合月冈芳年、河锅晓斋等16位知名画师、25位出版人集体制作的浮世绘作品集,是难得一见的集体创作。东海道沿线的风景名胜、古城风貌、繁华街市、名店特产、人物故事,也都被绘师们一一收画中。每幅画均附有版画专家薛冰父女所作的解说,便于理解。
艺术真的无用吗?
¥34.80
在普通读者眼中,当代艺术令人难以理解,毫无实际效用,却日渐成为网络和社会中的流行词语。人们说的艺术修养是什么?如何欣赏艺术?艺术能为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这本对谈集收录了这些大众好奇的问题,并对此一一行解答。本书的作者之一——东京大学教授三浦俊彦,站在专业的角度,用逻辑解读艺术,在带领读者欣赏20世纪以来的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破生活经验带来的固有观念,启发艺术思维,指引读者“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现代社会中的问题,找到解决之道。
轻笔淡痕 : 逸品与庄子美学
¥34.80
本书为杜觉民先生的著作。全书分逸品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神品与逸品之比较、逸品画家案例解读、庄子美学思想对逸品意识之影响四部分来论述逸品,对质疑、虚静、无欲、体道这些庄子的美学思想做了深入分析。
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
¥35.00
本辑《世界3》以“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为专题。 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艺术史研究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是西方新艺术史集中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拓展新方法的时代。这个时期既出现了对文人生活行全面解剖的解构性论著,也出现了具有重建艺术史野心的通史写作;既有来自人类学、考古学的整体思维,也有来自后现代哲学、文学研究的纷繁术语,意识形态化也成为这一时期部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基本特征。一方面艺术史研究的视野已经远远超出绘画史领域,形成青铜器研究、宗教美术研究、墓葬艺术研究等领域的同时并,另一方面展示方式、观看方式、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空间性、物质性等观念的兴起也极大地拓展了所有研究领域的广度与深度。 这样的变化,伴随着80年代后国际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全球化领域中兴起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同时也为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海外”背景带来新的语境。期间,中国艺术史与整个艺术史及文化研究的关系不断随着时间和地的推移发生转变,产生了新的思想。事实上,“海外”对于三四十年前与今天的中国艺术史届而言或许有不同的意义,但它仍然能概括这一时间段中的一些学术反思:本辑副标题重提的“海外”概念,其本质意义就更近于“知识生产地”,反映出不同地的研究特性,其中的跨学科领域思考、不同研究旨趣、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等塑造了中国艺术史的转向和未来。《世界3: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希望对各地的知识生产行部分总结和介绍,关注不同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史研究”,在比较中反思三四十年来这个学科的图景。 关于《世界3》 《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组织编辑的中文艺术史理论丛书,是OCAT研究中心的核心出版物,由主编黄专先生于2014年创办。主要登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和译文,也对相关课题的国际资讯、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行报道与评介。《世界3》将通过为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出版平台,力图为这一领域新的汉语思想模式和知识形式的形成创造条件。 《世界3》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论焦”、“前沿动态”、“机构概览”和“书评”等。“专题研究”是《世界3》的核心栏目,刊登美术史、建筑史、影像史、设计史为主体的艺术史理论和方法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论文和译文。“理论焦”是介绍世界当下重要的理论动向与理论研究,并突出其与艺术史研究的相互借鉴意义。“前沿动态”是《世界3》的综述性栏目,主要综述报导上述领域中重大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评论性报导年度内重大学术活动、人物、会议、出版、展览的现场。“机构概览”是介绍世界代表性的艺术史研究机构的概况及研究主题为主。“书评”是推介前述学术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前沿位置和独特方法的著作、学术期刊和学术展览的专栏性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