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49元5本 男科三十计
男科三十计
王彬,王继升
¥30.00
本书以李海松主任《养生堂》节目内容为主,以“三十六计”形式解读男科疾病诊疗思路,将较为枯燥的医学知识转化为趣味性强的内容,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同时为广大男科医生提供一种新的沟通方式,便于医生以更通俗的方式向患者交待病情,此外,本书可拓中医院校在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
49元5本 古方今用之名医集验.不孕症篇
古方今用之名医集验.不孕症篇
黄震洲;荣宝山
¥30.00
本书为名老中医临床运用经方治疗不孕症的经验。主要内容分为不孕症的中西医诊治概述及名老中医的经验。名老中医经验部分包括刘云鹏、蔡小荪、许润三、田淑霄等的简介、经方诊疗心法、验案、经验发微等内容,分别论述了不孕症的基本病因病理、中医病机及辨证要、经方的临床运用及加减配伍。本书内容详实,方药精当,按语评简短而准确,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参考,也可供中医爱好者阅读学习。
49元5本 考研中医综合研霸笔记针灸学龙凤诀(2023)
考研中医综合研霸笔记针灸学龙凤诀(2023)
李杰·张林峰
¥30.00
本书作者深刻剖析了《针灸学》这门学科的特并集结各大中医药大学高分学生的智慧与思考,以九版《针灸学》教材为参考,以独特的创新性编排(三经一节)结合规律总结和快速记忆,汲取《针灸学龙凤诀》(版)和《经络穴位速记法》一书的优精心编写而成《针灸学龙凤诀》(第二版)。本书内容包括核心考篇与冲刺高分杀手锏篇两部分,两部分都有其不同的 侧重。本书是考研学子的高分宝典,亦是考研后期冲刺的得分秘籍。上篇,有记忆歌诀和快速记忆,每小节后面有特性汇总和规律总结;下篇,有重的汇总,并附有各种歌诀和规律总结。新增[ 助研团按] 内容,行知识考分析。同时,本书在后附有中医综合针灸学考研大纲,加深对知识的把握及考的掌握。
49元5本 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要
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要
余仲权,林建华 
¥30.08
余仲权(1912—1991),四川省万县人。*名中医 针灸学家。在数十年的针灸临床、教学中,余*古 践今,兼收并蓄,临床上娴熟地运用中医辨证施治、 整体观念及脏腑经络学说,指导遣方配穴,紧扣病机 设计治疗方案。把皮肤滚针和毫针结合起来治病,是 其针灸医术的重要特色之一?br/> 林建华、马烈光编*的《余仲权经穴辨证运用精 要》为《巴蜀名医遗珍系列丛书》之一(原名《经穴 运用辨证学》),以经络为纲,病证为目,对每一经 的主治功用加以归纳;再根据十四经主治小结,以病 证为纲,把十四经腧穴主治行对病对证的整理归纳 ,从而为临床辨证运用经络腧穴提供依据?br/>
49元5本 诸病源心论(修订版)
诸病源心论(修订版)
刘健
¥30.08
  《诸病源心论(修订版)》是作者在陕西科学技术出版(2007年10)首版的《诸病源心论》基础上修订而成,融佛学、道家思想理论为一炉,增添了《疗心百药谱))《心为妇女百病之源的辨证论治》《心为小儿多发病之源的辨证论治》《心为癌瘤发病之源的辨证论洽》《心为癫狂痫发病之源的辨证论治》等内容,一步指出“百病唯心造”的含义,明确提出“诸病源心,病由心生,疾因人作”的病因学理论,并附名医经验与三川验案,以及其他论文4篇。   《诸病源心论(修订版)》内容新颖,条目清晰,是执业中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师及中医爱好者的一部参考书和研究中医治疗心病经验的重要文献。
49元5本 实用整脊医术
实用整脊医术
杨大力,杨大冬
¥30.08
《实用整脊医术》2004年出版,数次印刷,深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再版,在保持原书整体框架结构的基础上,重点增加了脊椎侧弯、反张、滑脱的分析;拓展了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等整脊治疗病种;补充了整脊治疗后的功能锻炼、再次损伤及预防;论述了脊椎伤病与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的关系;增加了案例影像照片;总结了整脊医术的四大的特色,修订后全书共五章,约30万字。
49元5本 内经评文灵枢(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内经评文灵枢(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周学海
¥30.08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医经02:内经评文灵枢》为《内经评文》之一,与《内经评文素问》为姊妹篇,由清末著名医家周学海撰。全书十二卷,作者按断句分节,并用圈点、旁批、夹批和总批形式,对各篇的布局格式、文法笔势等进行了评点,本次整理以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皖南建德周氏藏版《内经评文》单行本为底本。
49元5本 伤寒论辨证广注
伤寒论辨证广注
(清)汪琥
¥30.08
1949年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展了系统的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1958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北京成立,负责指导全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1982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召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制定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卫生部先后下达了两批200余种中医古籍整理任务,掀起了中医古籍整理研究的新高潮,对中医文化与学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49元5本 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
李乐愚
¥30.08
李乐愚主编的这本《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等。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糖尿病的基本认识、诊断与分型、中西医治疗方法,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治疗,近现代中医名家治疗糖尿病经验汇总,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调养与护理,以及近年来糖尿病中西医防治的新研究进展等。 本书立足临床,内容新颖,实用性强,中医特色鲜明,适合糖尿病专科医师、科研人员、医药院校师生、中医药爱好者及糖尿病患者阅读参考。
49元5本 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
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
叶橘泉
¥30.08
  叶橘泉编著的《叶橘泉现代实用中药》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医“方证药证”学说临床家叶橘泉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书中选辑实用中药545种,以药名笔画为顺序,每药分异名、学名、科属及形态、产地、性味、成分、效用、用量及用法、附方等项目。为了沟通中西医学,特于效用项下分为1、2两部分:第1部分采用现代医学名词,以冀新用途的展;第2部分采用中医学的名词,以利传统经验的探究。附方项下重介绍编者自己的经验处方。编者的临床实践证实:只要辨证合理,小处方与小剂量也同样能见效。因此本书的附方多数是选用三至五味中药的简方,剂量也相对比较轻。此外在用量单位上,编者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已经全部采用国际单位制。   本书适于中西医药工作者临床使用,也适于所有热爱中医药研究的人们阅读参考。 ?
49元5本 诊治有道方有术
诊治有道方有术
贠克强
¥30.08
  《毓涵斋中医夜话:诊治有道方有术》为《毓涵斋中医夜话》之一。克强先生积30年中医之学验,以严谨的逻辑思辨、独到的视角维度,对中医理论构建和临床实践,从生理病理到诊治方药,从辨证到辨机,从治疗到养生,从自然到人体,从传承到发展等,行了触底式本质性的揭发和梳爬,有专论,有概述,论中举案,以案映理,以案说法,虽案案精彩,但不止于一招一式之经验。   书中颇多创新,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贯穿着作者“天人合一、对立统一、动态平衡、一气周流思想下的辨机论治观”;虽高树一帜,高瞻远瞩,然深浅出,贴合临床,具有实实在在的普适性,于当下的中医同仁和中医学子定有不小的引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49元5本 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从国学到国医
一个“伤寒天才”的医道求索:从国学到国医
文愈龙
¥30.08
——我的中医之路 ——国学与国医 ——临证录验 ——伤寒心得 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作者的学医心路。
49元5本 《扁鹊心书》灸法讲解
《扁鹊心书》灸法讲解
柳少逸
¥30.08
《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窦材辑,清代胡念庵参论。本书共分三卷。主要内容介绍灸法。卷上论以经络、灸法(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等施治原则;卷中、卷下介绍各病症的治疗,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二十二个灸穴(其中包括手、足三里)。书后有附方,多用丹药及附、桂等热药,内载"睡圣散",于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 为彰窦氏“灼灸”之法,传承黄帝、扁鹊、医经学派之术,柳少逸先生以《<扁鹊心书>灸法讲记》立题结集,以期“关中老医”之术得以传之。柳少逸先生解读《扁鹊心书》,亦“日夜勤求”,“洞贯其理”,学研窦材之灸术,探讨其“当明经络”,“须识扶阳”,“大病宜灸”之奥蕴,验“黄帝灸法”、“扁鹊灸法”、“窦材灸法”于临床,并“触类引伸”之,亦“效如影响”,并诚信诸法“非谬”。尽管其法“周身用穴”仅有26处,然其施用临床有122种疾病之多。具有取穴少而精,方简力宏、执简驭繁的学术特,即将复杂的症候,高度概括为一穴一法验于临床的特。且便于推广应用,尤适用于基层医务人员之学习和应用。
49元5本 赵金铎临床经验集
赵金铎临床经验集
赵金铎,朱建贵
¥30.08
本书主要由赵老平素的讲稿、讲授记录、会诊记录和临床病例整理而成,并经赵老亲自一一审定,力求实事求是地反映赵老的学术风貌。 2015年10月,广安门医院举行“纪念董德懋、赵金铎诞辰100周年,谢海洲教授逝世10周年学术研讨会”,本书的整理者之一,即赵老的学生朱建贵主任(现为广安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为将赵老学术思想发扬光大,欲将本书重新出版。 这次再版,将加一些新的内容,包括赵老生前未公之于众的验案、医话,文前补上赵老生前临床、带教、参加教材编写会、与其他名老中医学术探讨等珍贵的老照片。
49元5本 医方丛话
医方丛话
清·徐士銮
¥30.08
  《医方丛话》,八卷,清代徐士銮辑,初刊于光绪十五年(1889),后由其曾孙徐世章补刊于庚午年(1930)。本书从300余种笔记、医书以及亲历见闻辑录(应验之方,与夫论病、诠药、论医之言),以医方验方为主,兼及药物、医理、医案医话乃至符箓,病种涉及内外妇儿,亦有养生饵食等,内容极为丰富,汇集保存了很多珍贵中医药资料。本次整理以光绪十五年蝶园刻本为底本。
49元5本 伤寒全生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伤寒全生集(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陶华
¥30.08
《伤寒全生集》为明?陶华晚年的作品,系陶氏一生习医之精华。对仲景《伤寒论》言而未尽者有发挥之妙;对伤寒症状及证候的辨证论治不拘成法和成方,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本书共四卷,173篇,约14万言,内容包括序、凡例、目录和正文四部分。目录分属各卷之前,正文四卷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总论及六经标本,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正伤寒,温热病,类伤寒,阴阳相似,合病,并病,风温,痉症,疫疬天行等;第二部分为各种症状及证候的辨证论治,并列方药及加减变化,书中收部分针灸治法。
49元5本 《黄帝内经》二十论
《黄帝内经》二十论
曹炳章,王英,江凌圳
¥30.08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黄帝内经》二十论》首先对先秦诸子学术思想及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西汉的《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等相关文献行梳理,认为《黄帝内经》成编于司马迁《史记》之后、刘歆编纂《七略》之前,但其中传载的生命科学知识应当是“黄帝时代”以降,我国先民养病治病经验的结晶。其次,厘清了“养生”“阴阳”“五行”“精气”“神论”“天论”等重要命题演的历程。再次,应用“河图”“洛书”及天文、历法知识对《黄帝内经》中关于心、肝、脾、肺、肾五脏及论“神”、论“气化”等内容的相关原文行再认识,使其内涵更近传统中医文化的原本含义。*后,对“为何学、怎样学《黄帝内经》”做了回应。
49元5本 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进展
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进展
邢玉瑞,王小平
¥30.08
  中医哲学方法论可谓中医理论建构与临床实践思维的核心。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展》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哲学方法论的研究情况,分为气、阴阳、五行、中医思维方法四个大的方面,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与介绍,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行了评。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中医哲学思维方法研究展》可作为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人员提高理论与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与思维方法的人员参考。
49元5本 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
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
沈元良
¥30.08
绍派伤寒宗《内》《难》,法古人,匠心独运,别生面,是中医地方流派的代表之一。沈元良主编的《绍派伤寒名家学术精要》汇集张景岳、陈士铎、章虚谷、俞根初、何秀山、周伯度、赵晴初、何廉臣、胡宝书、祝味菊、裘吉生、曹炳章、杨则民、徐荣斋等绍派伤寒名家的学术思想,发人深省,值得中医临床人员品鉴和玩味。 ?
49元5本 魏雅君妇科临床证治
魏雅君妇科临床证治
魏雅君、夏梦主
¥30.08
  魏雅君教授临床擅治各种疑难杂症,尤长于中医妇科,擅采用多种方法治疗与多种途径给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孕不育生殖障碍性疾病、月经病、急慢性盆腔炎、输卵管不通、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乳腺增生、*年期综合征等的治疗有丰富经验和独到之处。   魏雅君、夏梦主编的《魏雅君妇科临床证治》即为魏教授50余年中医妇科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的结晶。先是简要介绍其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妇科综合精准疗法。主体部分为魏氏妇科临床证治,下分月经、带下、胎病、产后、妇人杂病5个部分。具体每一病下,首列经典病例,病名前示病机,从而统领治则方药,病例后均予解析,而说明医理方理。诸例之后行临床分析,综述其病证特及鉴别等。书末还附有魏教授妇科临床膏方验案。可谓一部深浅出,别具风格,具有很高临床实用性和科研价值的中医临床学术专*。
49元5本 小儿推拿学(十三五)
小儿推拿学(十三五)
刘明军,王金贵
¥30.10
  《小儿推拿学(新世纪第二版 供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等专业用)》特:   1.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中医经典地位   针对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正本清源,突出中医思维方式,体现中医药学科的人文特色和“读经典,做临床”的实践特,突出中医理论在中医药教育教学和实践工作中的核心地位,与执业中医(药)师资格考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2.精选编写队伍,汇集专家智慧   主编遴选严格按照程序行,经过院校推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评审、编审专家组认可后确定,确保公、公平、公正。编委优先吸纳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和一线教师,集中了全国范围内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专家,确保了编写队伍的水平,体现了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的整体优势。   3.突出精品意识,完善学科知识体系   结合教学实践环节的反馈意见,精心组织编写队伍行编写大纲和样稿的讨论,要求每门教材立足专业需求,在保持内容稳定性、先性、适用性的基础上,根据其在整个中医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学生知识结构和课程设时间,突出本学科的教学重,努力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的关系。   4.尝试形式创新,注重实践技能培养   为提升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配合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教学的发展,服务于中医药教学改革,本套教材在传承历版教材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主体框架的基础上,将数字化作为重建设目标,在中医药行业教育云平台的总体构架下,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广阔的互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