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大数据:迈向共建、共享、开放、个性的未来教育
¥29.99
本书旨在全面介绍教育大数据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分析大数据技术发展及其对教育产业之潜在影响的基础上,应用丰富案例,对教育大数据的生态体系行了深梳理。教育大数据将促放、共享、个性的未来教育模式的建立,对教育、学习和管理都将产生深远影响。本书为有志于应用大数据升级教育产业的相关实践者提供了用于数据收集、管理、分析、展示的相关资源和工具,并对教育大数据的未来发展前景行了大胆展望。
面向未来的校外教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培养
¥29.99
本书以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文献梳理、调查访谈、行动论证等方法,研究顺应未来要求、符合校外教育特点的校外教师核心素养结构及其要素,制定校外教师专业标准、职业规范,探索校外教师个性化培养的路径,形成一套围绕校外教师核心素养培养的配套保障体系,总结提炼出一系列面向未来的校外教育内涵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成果。 本书既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校外教育研究热衷的学者参考借鉴。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29.99
七号病房的癌症晚期病人火鸟女士在等待她的儿子来看她。 为了让她活下去,作为实习医生的“我”始给她讲故事。 “我”就像是《一千零一夜》里的山鲁佐德,用其他人的故事来延长病人的生命。 在守护火鸟女士的同时,“我”也记录下了急诊科里来来往往的人、毫无掩饰的真相。 “我”不确定在这条跑道上,故事能否跑得比死神还快。 穷尽医术之后,这是的办法。
终于看见了自己
¥29.99
现在的你,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是父母眼中希望的“乖乖女”,还是爱人希望的贴心伴侣; 是孩子希望的温柔妈妈,或是公婆希望的贤惠儿媳…… 那么你自己呢?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思想激烈碰撞的时代里,我们该拥抱变革,活出独一无二的人生?还是遵循传统的轨迹,安稳地度过一辈子? 这个问题,或许能在本书找到答案: 上野千鹤子,不婚主义者,一生奉行自由与独立; 樋口惠子,两度结婚,始终维护着自我与家庭的平衡。 她们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却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这场关于“如何看见自己”的对谈里,关于恋爱、婚姻、工作、自我、自由等30个女性生命课题,她们通透看待,真诚分享。 她们让我们领悟到:生活可以有多种选择,但唯有看见自己,顺应内心,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
¥30.00
《后革命时代的中国》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讲学社丛书”第二辑,内容以2010年著名土耳其裔美国汉学家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在清华园为“梁启超纪念讲座”发表的系列讲演为基础扩充而成。德里克教授从“全球现代性”的视角对20世纪初尤其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知识话语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作了批判性的反思。其所涵盖的主题非常广泛,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到社会学和人类学,再到儒学与国学。在本书中,它们都被理解为进入一个根本问题的共同窗口,即后革命时代的中国思想对文化与历史的调适。 全书共分八讲:前两讲通过厘清现代性、全球性以及历史等基本概念,说明了作者进行反思的方法论,提出我们的认识途径是“全球现代性”的视角;接下来逐次反思过去百年中国的社会史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科以及儒学和国学等知识领域经历的变革;后再次总体反思全球现代性以及中国当下的发展,并对未来作出警示。 按照“讲学社丛书”的体例,本书在讲稿之外增加了丛书总序、课后讨论、讲座主持人及评议人刘东教授的评议文章、译者董一格的印象记、媒体的专访,以及2010年德里克来华照片等内容,希望未能莅临讲演现场的读者也能多角度地领略国际知名学者的风采。 丛书简介 民国时期,梁启超组织的“讲学社”曾促成中国现代*著名的几次来华学术交流,先后邀请到杜威、罗素、杜里舒和泰戈尔,不仅轰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因此,“讲学社丛书”是接着讲学社的计划来讲的,是接着梁任公未竟的事业来讲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复建之初即创办了“三大纪念讲座”,包括“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奖座”,分别处理“思想与宗教”、“美学、比较文学与汉学”、“边疆民族史”等课题,以追念并继承民国时期清华国学院三大导师的传统。讲座同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对话和评议,以体现学术全球化时代的文化间性。其成果汇集成“讲学社丛书”,以期为社会提供一个文化交锋的鲜活案例。
高等职业教育策论
¥30.00
《高等职业教育策论》展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基本规律,以及独特的育人模式和教学方式,用高职的内在逻辑主线反映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要义。有凝练,也有创新;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探索,还有实践借鉴。内容包含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状况及启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状况及发展路径等课题的见解,对服务国家战略的思考,对聚焦内涵建设、培养卓越人才、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对完善治理结构、打造梦幻校园等课题的新思维。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自身的发展状况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关乎多样化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传承和积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使命和职责。高职就本质而言,与普通教育不同,承担“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神圣使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类型,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根本理由。《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本位、理论体系比较完整、培养学科型人才的逻辑,高等职业教育遵循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的逻辑。高等职业教育就是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把培养学习者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质量的“定海神针”,打造学习者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促进社会成员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本书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出发,着眼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既有理论上的探析,也有实践上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集团化办学、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概括和设计,还运用综合分析,借鉴国际经验,客观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国内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中的典型案例。
青少年孝道研究——链接家庭与自我
¥30.00
《青少年孝道研究:链接家庭与自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重点资助基金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国青少年新孝道信念和孝道行为差异及变化。书稿既有视野开阔的理论研究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同时也有访谈、案例质性研究,结合有力的实证研究,获取一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借鉴已有丰富的孝道理论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时代背景来展开研究。
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文明担当
¥30.00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面临五千年未有之情势,五百年未有之变局,五十年未有之困境,中国模式,如何做到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中国故事,如何做到基于历史而引领未来?中国外交,如何做到影响自己而改变世界?中国崛起,如何做到始于华夏而惠及四海?中国通过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正在塑造和引领全球化和全球治理。
出梁庄记
¥28.32
作家梁鸿在其生命困顿匮乏之时,重返故乡,探访梁庄生活内部的驳杂与丰沛,叙述梁庄生命个体的迁徙与流转。前后历时五年,铸就《中国在梁庄》与《出梁庄记》,关于每个人都在沦陷的故乡,关于每个流落在外的异乡人,关于早已隐没在时间长河中的温柔与哀痛。本次率先出发的是《出梁庄记》,《出梁庄记》是作家梁鸿继《中国在梁庄》之后集中书写离开梁庄去外地打工的父老乡亲生存状态的非虚构作品。此书由梁鸿探访10余座省市、400余位打工者,以200万字图文资料整理撰写而成,是“梁庄”范本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细节的观察。
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语义云服务研究
¥30.00
《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语义云服务研究》介绍了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在图书馆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语义云服务研究》提出通过构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图书馆服务,以关联数据作为信息资源连接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语义分析和互联,达到信息资源的融合,促进知识发现和创新。通过进行实验论证,《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语义云服务研究》证明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云服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中国社会改革评论(第3辑)
¥30.00
社会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组织编写,全面分析了中国社会改革的特征、基本框架、目标、任务等,科学、客观地解读近年来中国社会改革的成效、成就、不足之处,包括在收分配、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医疗改革等方面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为什么?社会生活中的理由(“21世纪社会学之父”查尔斯?蒂利写就的优秀通俗读物,顶尖社会学者对日常生活的有力透视!)
¥30.00
这是一本关于我们所给定的理由以及这些理由如何给定的书。它考察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给出的理由如何取决于社会关系,并反过来构建社会关系。本书以简易平实的风格探讨了人们如何通过不同的理由来确认、建立、协商、修复或终止与他人的关系。 蒂利将人们所给出的理由分为四类:惯例、故事、准则和技术性说明。人们会根据谈话对象和场合的不同给出不同类型的理由,有时还会在不同类型的理由之间进行转换。例如,一个医生可能使用生物化学的专业语言来理解病症,但在不懂生物化学的病人面前,他会诉诸惯例和故事。 全书随处可见关于(包括作者本人的)日常生活体验的精彩轶事。本书告诉我们,故事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
功与过:社会生活中的赏罚
¥30.00
世界著名社会科学家查尔斯·蒂利在他那本令人大眼界的书《为什么?》中,揭露了一些关于人们寻找借口和给出理由的惊人真相。如今,他带着对人类关系之复杂性的更为深的探索回来了,这一次他所检视的是,当我们评功论过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人人都评功论过,但其背后隐藏的动机却鲜为人知。蒂利带着他惯有的机锋和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对人们互相之间,以及面向自我的责怪和夸扬的方式投去了兴味盎然和发人深省的一瞥。他在本书中收集的故事,有些很是日常,有些不太常见;有些是个人的经历,有些是别有深意的幽默故事——有奥斯卡得主热情过火的演讲,有在国会小组前的证词,有情侣间的恶言相向,还有职位晋升和诺贝尔奖颁奖中的各种争议。借取自文学、历史、流行文化中的例子,蒂利主张人们不仅寻求对功与过,还寻求对正义的理解。罚当其罪,论功行赏,罪有应得。《功与过》构思精巧,行文精湛,是一本革新我们对我们所施予的功过的理解的好书。
传播机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
¥30.0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讨论各民族的交往心理时,曾多次谈到“情感”因素,认为其在传受双方的互动中会起到调节、甚至决定性作用。本书将这一中介作为研究对象,是在传播学尚未出现相关系统理论研究,而在实践中已涌现大量理论需求的背景下行的,颇具创新意义。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借助多学科视角,为构建传播学视角下的情感研究,探索出一条有迹可寻的研究路径;二是结合互联网语境下新的传播表征,提炼出了几类具有代表性的情感类型;三是探讨了个人视角下,传播要素与情感因素的作用机制;四是分析了群体冲突、团结中的情感逻辑。本书为互联网语境下的传播规律探索等相关基础性研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案例。
乡村建设理论
¥30.00
《乡村建设理论》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从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入手,系统地阐述了梁漱溟对中国社会改造与乡村教育关系的思想。他以乡村为中国文化之本的思想,以及通过教育手段来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组织结构,培养新伦理,建设新礼俗的思想,都是对中国社会根本问题思考的积极实践。
徐惟诚文集(第10卷)
¥30.00
作者长期关注教育问题,特别是学校的思想教育和少先队工作。本卷共收录这方面的文稿176篇,重在分析教育现象,总结教育规律,推介教育经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
成思危论职业教育
¥30.00
成思危所著的《成思危论职业教育》收录了成思 危先生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期间发表的有关职 业教育的文章和讲话(记录稿)47篇。在文章的编排 上,按照时间顺序,从成思危先生1999年的任职演讲 到2013年*发表的讲话。均收录其中。《成思危论 职业教育》的内容涉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 各个方面。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 和推动作用。
阿拉宁波话
¥30.00
本书一本宁波方言读本,是原书的修订再版,在原书基础上对宁波方言词条等行了大量补充,是目前为止收录内容全的宁波方言图书,学术性和通俗性兼顾,共收录词语4831条、短语422条、谚语2328条、歇后语73条、谜语101条、绕口令14条、歌谣129首。方言词语按词义类别排列,分名物类、动作行为类、性质状态类、虚词类四大类,绕口令和歇后语按字数和笔画多少排列,谚语分故乡、家庭、生活、社交、行业等10类,歌谣分乡情、乡俗、岁时等六类。
椰壳碗外的人生: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回忆录
¥30.00
《椰壳碗外的人生》是享誉世界的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回忆性著作。书中回顾了他幼年从昆明到加州再到爱尔兰的辗转,在伊顿和剑桥的求学经历,在美国康奈尔的研究和教学经历,在东南亚印尼、泰国、菲律宾的田野调查经历,以及退休之后的种种新尝试。本书是安德森应日本友人之邀而作,于2003年前后始构思,2009年日文版面世。英文版的出版有赖于其弟佩里?安德森的促成,然书未面世,作者便于2015年12月在印尼朗玛逝世。 回溯五十余年的学术人生,安德森坦陈其以《想象的共同体》为代表的众多学术成就的灵感与起源;直现代学术和教育体系的弊病;反思认为全球化出路单一的普遍展望,为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解锁更多可能。安德森一生经历丰厚,他的写作更是精妙幽默,富有个人魅力,不论是学者还是大众读者都会在本书阅读中有所收获。
销声匿迹:数字化工作的真正未来
¥30.00
系统出现的一个小故障导致琼的MTurk账户突然被冻结——这是按需工人*可怕的噩梦。“没有一封电子邮件通知我软件出了问题;我只知道自己不能再登陆了,”她说,“我给客服电话,他们告诉我必须等网站修复这个问题。账户冻结让我损失了近200美元。我失去了高薪工作,原因是平台自己出了问题,而不是我的工作质量有问题。”当事情出错的时候,琼这样的幽灵劳工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更别提追索补偿了。“我等了40个小时,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工作,能不能维持收,也完全不知道原因。” 人类学家玛丽和计算机科学家西达尔特联手,揭露了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背后隐藏的人类劳动力。这支看不见的线上就业大军正不断扩张,它既不存在于现有的法律中,也未得到固有文化的承认,而算法无意识的残酷又带来了诸多未知。
看不见的孩子:美国儿童贫困的代价
¥30.00
通过追溯美国历史意识形态对贫困的忽视、美国长期以来对贫困的怀疑、根深蒂固且仍在持续的种族主义、反移民的态度、依赖资助流于表面的学术研究等原因,作者杰夫·马德里克提请大家注意美国官方对贫困人口数据的故意低估。美国官方的贫困衡量标准是政府提供的不负责任的统计数据之一。马德里克对美国所面临的紧迫、有害、令人心碎的问题之一,美国儿童的普遍贫困,行了根本而又不容忽视的考察。作者在本书中仔细研究了贫困儿童所遭受的伤害,并描述了这些儿童的实际生活。生活在贫困中,即使是暂时的,也不利于认知能力、情绪控制和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美国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