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还能看到多少次满月升起
¥48.30
“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只剩半年的生命了。” 这是2020年12月,发现癌细胞转移时,医生的宣告。 然而,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有些话必须要说。 关于艺术创作和社会活动背后的哲学,关于坂本家的历史和家人的羁绊,以及关于自己离后的世界…… 本书是继回顾幼年至五十七岁人生的《音乐即自由》后,记录坂本龙一暮年足迹并将遗赠给未来的决定性自传。 收录由好友铃木正文亲自撰写的后记,记录作者后的时光。


维尔姆·霍森费尔德传
¥27.99
1945年1月。 远处沉重的炮火声在墙壁之间回响。步枪子弹碎了墙上的灰泥,破了窗户,钻屋子里。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士兵正在拼命逃离华沙——这座他们已经占领了五年的城市。 时间回溯到三个月之前,曾经的钢琴家、现在的废墟逃难者什皮尔曼头发蓬乱,缺少光泽,胡须一绺一绺的,上面满是污垢。他皮肤蹭满了灰,额头上满是结痂。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在脑海中回忆他曾经演奏过的所有作品。什皮尔曼幸运地发现了几份罐装食品,却没有注意到一位高大的德国军官从旁边的厨房走了来:“您在这里找什么?”万幸的是,什皮尔曼遇到的是维尔姆·霍森费尔德。什皮尔曼只是这个德国人救下的六十多个波兰人之一。就像霍森费尔德自己说的:“我尽力拯救每一个可以救下的人。” 一个德国军官如何摆脱纳粹的宣传去救助“敌人”?个人道德选择与历史洪流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复杂的。霍森费尔德留下了八百多封家信和一本华沙日记,让人们得以了解这位教师、军人如何展现个人勇气和同情心的力量,以及他这些力量的源泉。 在罗曼·波兰斯基根据什皮尔曼回忆录改编的电影《钢琴家》中,拯救主人公的德国军官只出场了十几分钟,而真实的维尔姆·霍森费尔德在一切相信人性的心灵中永不退场。

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
¥3.99
李叔同出家前就驰名艺术界、教育界。他所创作的《祖国歌》、《送别》等妇孺皆知,连学堂里的孩童都能哼唱几句。他一生有三次考取功名的机会,但均名落孙山。他具有惊世才华,却无缘官场,只得从事编辑、教师的职业。他自称是一个不通晓人情世故的书呆子。他教育有方,培养出刘质平、丰子恺、李鸿梁这样的高徒。《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旨在解读李叔同的前半生(以1918年出家为界)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作者秉承严谨的创作态度,在保证细节均有出处的前提下,进行通俗的表达,让喜欢李叔同的读者了解这位艺术奇才是如何造就的。李叔同在其人生事业达至*时,忽然归于平淡成为苦行僧,让很多人惋惜。他的故事是写不尽的,也是读不完的。《世间曾有李叔同(弘一法师绚烂至极的前半生)》由张吉编著。


张艺谋访谈录
¥47.99
张艺谋,一个备受争议的导演,一个标志性的电影人。不管是在拍文艺片、频繁拿到海外电影大奖的时期,还是拍商业大片、冲世界电影市场的阶段,又或是执导奥运会幕式、闭幕式的时刻,张艺谋总会引发讨论甚或争议。 本书由“张艺谋小传”“张艺谋电影访谈录”“张艺谋奥运访谈录”三部分构成,横跨四十年,涉及张艺谋职业生涯的方方面面:为北影学习所付出的艰辛、从摄影一跃成为“影帝”的过程、执导奥运会幕的幕后故事、转型商业大片的曲折和取舍、对舆论与批评的回应,等等,对张艺谋不同时期引发的不同争议行回顾和梳理,旨在从当事人视角,破解持续多年的“张艺谋现象”。


唐伯虎画传
¥24.99
他是文章巨擘,也是风流魁首,是才情横溢的诗文大家,造诣全面的书画家,放言谠论的清谈家,足迹遍布江南的旅行家,同时又是放荡不羁的浪荡子,牡丹花下死的风流鬼。风流韵事,漫传海内,惹得四百年来,议论蜂起。民间捧他为情圣,正史对他却保持着矜持。 本文从勾栏瓦舍的传奇弹唱、闾巷乐道的故事传说中钩稽一个活脱脱的风流才子唐伯虎。 用他画、他的文、他的传说、他即使身遭困苦坎坷,却依旧绽放的真正艺术家的微笑,展现给我们一个五百年前一个有趣的灵魂。 本书图文并茂,文采飞扬,学术价值与文学修养兼备,历史考据与个人心得并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代格局与艺术天才人生的一次雅致的探索,更是对人应该怎样走过自己的一生的精彩诠释。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
¥18.99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是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网红”。达?芬奇能将艺术、科学、技术和想象力融为一体,同时,他能对自己稍显异类的状态泰然处之:私生子、同性恋、素食者、左撇子、容易分心。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达?芬奇孜孜不倦地投入对众多领域的创新与探索,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以及军事装置。他的笔记不仅是有史以来对好奇心难以超越的纪录,而且是激动人心的指南,跨学科的才华跃然纸上,带领我们去了解这个好奇心旺盛的人。 涌现了达?芬奇、哥伦布和古登堡的15世纪,是一个通过新技术发明,探索和传播知识的时代,就如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一样。达?芬奇的天才之处正是基于那些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提升的能力:热切的好奇心、认真的观察,以及异想天开的想象力。 本书的起点不是达?芬奇的艺术杰作,而是他的笔记。《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以列奥纳多?达?芬奇令人震惊的7200页笔记,以及关于他的生平和作品的新发现为基础,用电影般的叙事娓娓道来。他剥去尸体面部的皮肉,绘制嘴唇运动的肌肉,然后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出了历史上令人难忘的笑容;他探索光学的数学原理,阐明光线如何照射在视网膜上,然后制造出了《*后的晚餐》中视觉变换的错觉,他毕生对舞台演出的热爱也促进了绘画和发明创造。他的人生提醒我们:无论是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孩子,都不应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要充满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时代的“异类”天才和创新者一样。

画坛奇才黄永玉传
¥1.99
画坛奇才,名门之后,丹青圣手;湘西奇人,不老顽童。他,就是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画坛奇才黄永玉。多样性的性格和行止,孕育了他独特而义奇异的艺术生活和成就。


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
¥19.99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导演李安以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电影生涯个十年的追梦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 美国《时代》周刊说,李安荣膺“全球*影响力的艺术与娱乐人士”,当之无愧。 张艺谋说,在东西方世界里游刃有余地行走的导演,恐怕华语影坛里只有李安一人。 陈文茜说,李安终于跃上*,成了东西方电影世界没有人可以忽视的导演。 站在荣耀的*,李安却通过《十年一觉电影梦》告诉所有人,他眼中的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 他,两次高考落榜,却意外步舞台生涯; 他,在纽约名校高分毕业后,遭遇“毕业即失业”; 他,在美国煮饭、带孩子,做全职“家庭煮夫”,整整六年; 人往四十岁走,他才华满腹,却只能在剧组守夜看器材,扛沙袋,做苦力。他“不好意思再谈什么理想”,却不知理想已深埋心底。 李安活得很明白。他说,我真的只会当导演,做其他事都不灵光。 《十年一觉电影梦》,讲述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

五十年代的尘埃(唐德刚作品8)
¥18.88
《五十年代的尘埃》,五十年代唐德刚在纽约发表的作品之精选,多为遗忘多年后重新整理发现的作品,故而称之。其中《梅兰芳传稿》既是唐德刚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之一,几十年来在海外反复刊载,被评家认为是所有写梅兰芳的传记、文章中*出色的。文章如名剧,屡屡上演,屡屡为人喝彩,当真像梅兰芳演《贵妃醉酒》一样了。《我的女上司》等几篇小说的有趣,除了能让我们一窥五十年代留美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更可以令读者领略一位优秀史学家的人生洞见和生命态度。《俄国的苍蝇和皮匠》由唐德刚根据老友何炳棣的一次旅行而记,文字亦十分有趣。 现在回头来看,《海外论坛》除了为五十年代的留学生留下声音之外,还不能否认,它是至今为止留学欧美中国知识分子所办的水准*高、文字*好的杂志之一。也因为办了这个杂志,才逼得唐德刚写了好些上乘文章。他说这些都是五十年代“尘埃”下的“流沙坠简”,我们却毋宁视为那是尘埃中不褪色的珠玉。

漫画人生 幽默大师:方成传
¥9.99
方成,中国当代*代表性的漫画家之一,与漫画家华君武、丁聪被并称为中国“漫画界三老”。这位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新闻漫画的泰斗,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漫画作品,于1980年在北京美术馆举办漫画展,成为新中国举办个人漫画展的人。他在水墨漫画的创作上做出了有力的探索,他的作品如一面时代的镜子,亦如一把社会的解剖刀,直指社会弊端。其代表作《武大郎开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位老人的一生,活得很精彩,诚如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采访方成时的开场解说词所言:“一位九旬老人,用画笔影射世间百态,用幽默抚慰春夏秋冬,而他曲折的一生更是20世纪整个中国社会变迁的缩影。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面时代的多棱镜,一把社会的解剖刀,见证、欢笑与淡定。”《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主要讲述了方成的漫画人生。《方成传(漫画人生幽默大师)》由张维著。


白石老人自述(艺文志)
¥19.99
本书为齐白石口述生平往事,由门人张次溪笔录而成的一本传记。口述过程起于白石老人71岁时,终于其88岁时,故本传记记述年份止于1948年。书中,其从出生的家庭、成长经历、求学过程、平生阅历、艺术造诣等方面进行自述,文中所自述的文字不掩饰,不玩弄笔调,以诚挚的心情,说质朴的事实,表现出白石老人那朴实无华、充满乡土气味和感情深挚的风格。本书以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的《白石老人自传》为底本,对初版文字明显的错漏之处做了适当的修润,并随文意插配了四十余幅齐白石作品。

贝多芬
¥1.92
为了让读者很好地把握和学习这些名人,我们还增设了人物简介、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相关内容,使本套丛书更具可读性、指向性和知识性。 为了更加形象地表现名人的发展历程,我们还根据人物的成长线索,适当配图,使之图文并茂,形式新颖,设计精美,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收藏。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 大量yi手资料 讲述从张大千到常书鸿再到段文杰、樊锦诗的百年敦煌。央视十套《读书》栏目推荐)
¥35.20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为写作此书,叶文玲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非常好友谊,收集了大量*手资料。 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全书30章,从常书鸿的少年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 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有此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他虽然承受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种种磨难与,却仍以苦行僧般的坚忍与执着,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


吴昌硕设色花卉册(南山册页)
¥23.99
“南山册页”是我社自主选编的一套名家册页小品集,以函套的装帧形式出版,题材集中于历代和近现代国画大家的花鸟山水册页作品,既适合临摹、学习、研究,又可以作为装饰素材。本册为《吴昌硕设色花卉册》,选取了“近代四大家”之一——吴昌硕具有代表性的设色花卉题材的作品24幅,编选制作成册页精品集。吴昌硕是晚清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本书收录梅、兰、菊、牡丹、荷花、水仙等多种代表作品,以体现其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是书画爱好者欣赏、研习、临摹的极佳范本。


齐白石鱼虫册(南山册页)
¥23.99
“南山册页”是我社自主选编的一套名家册页小品集,以散页函套的装帧形式出版,题材集中于历代和近现代国画大家的花鸟山水册页作品,既适合临摹、学习、研究,又可以作为装饰素材。本书以齐白石先生的草虫册页为题材,精选24幅该画家的草虫作品编选制作成精品集。齐白石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在他草虫题材的作品中,草虫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与视觉中心。他的绘画不仅种类繁多、刻画入微,更是独创“兼工带写”的画法,将浓墨重彩的大写意与细致入微的精细描写完美结合,超越了前人,使草虫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亲爱的提奥:梵高传
¥12.99
对许多人来说,梵高完美诠释了什么是疯狂的天才艺术家,但他也是一个善于思考、富于智慧的人。梵高的每一幅画作基本上都在他给弟弟提奥和友人的信中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出来,在他的信中,人们可以读到他对艺术的信仰和独到见解,他对感情的态度以及他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本书萃取梵高数百封信件之精华,将这位伟大艺术家的人生轨迹和闪光思想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漫画大师丁聪传
¥11.57
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联合打造! 入选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


傅雷谈达·芬奇(傅雷西方艺术史)
¥30.99
《傅雷谈达·芬奇》一书选取傅雷讨论达·芬奇艺术的文章,并选择达·芬奇*有代表性的绘画、素描作品,加上内容详实的作品名、创作年代、尺寸、材质、收藏地等信息,辑结成册,以飨读者。达·芬奇(1452—1519),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科学家、发明家、画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完美的代表”。本书将傅雷对达·芬奇优美的文字描述和绘画作品结合赏析,带领读者领会这位博学家的世界。


回忆吴昌硕先生(艺文志)
¥12.99
吴昌硕是近现代艺坛巨匠,其在书画、篆刻、诗文等诸多方面,皆有所创获,对于后人颇具示范和启发意义。于非闇等著的这本《回忆吴昌硕先生》精选了于非闇、潘天寿、陆丹林等回忆及研究文章,他们或为吴氏弟子,或为书画名家,对理解吴氏艺术思想有其深刻见解,今将其汇为一编,以便读者阅读学习。

张大千的敦煌佛缘传奇
¥8.00
本书包括有抗战胜利考察西康、荷花出水画赠润之、印度考察苦中作乐、移居南美定居巴西、与毕加索结下友谊等内容。

爱伦·坡传
¥67.35
埃德加·爱伦·坡至今仍然是最受欢迎的美国作家之一,因其创性的侦探小说、恐怖故事和非凡诗歌而受到全世界的喜爱。他的生活是神秘和想象力的代名词,他塑造了现代文学的程——而你是否知道,这位文坛惊悚大师,其实也是不折不扣的科学狂人? 在这本传记中,作者约翰·特雷什探究了爱伦·坡艰难而辉煌的一生,描绘了一幅令人着迷又充满矛盾性的人物肖像。在那个娱乐、思考与科学界限模糊的时代,爱伦·坡有着对科学的痴迷以及毕生推和质疑人类知识的雄心。他除了在文学界发表文章并四处奔走,也追求着非凡的科学猜想与独特的美学视野,亮了 19 世纪美国科学体系的暗夜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