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本电子书0元读

万本电子书0元读

治本修身──中醫內分泌調節養生法
治本修身──中醫內分泌調節養生法
徐小萍
¥73.33
本書從中醫學、美容學、西醫內分泌學的角度,系統分析了面色蒼白、痤瘡、黃褐斑、脫髮、眼球突出、頸腫、皮膚乾燥症、多汗症、多毛症、肥胖、消瘦、乳房發育不良等12種常見病症的發病原因與機理,以及西醫的常規治療方法。闡明了中醫調節內分泌失調的方法與機理,突出整體治療,治病求本的中醫學理念,並具體介紹通過內服中藥、針灸耳針、外敷按摩、食療食養、日常護理等綜合措施,以達到美容塑形,展現自信美的目的。
長跑運動全攻略──健體、訓練、比賽 (增訂版)
長跑運動全攻略──健體、訓練、比賽 (增訂版)
楊世模
¥73.33
本書從鍛鍊體魄的好處開始,仔細講解跑步前的風險評估,按個人體能和目標設計的多種長跑訓練計劃和訓練方法,如長距離跑、節奏跑及間歇跑的要點,還詳述如何預防受傷、處理傷患、配合飲食營養,加強鍛鍊效果。
戰火下的詩情 ── 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的文學翻譯
戰火下的詩情 ── 抗日戰爭時期戴望舒在港的文學翻譯
鄺可怡
¥82.81
本書收錄著名詩人戴望舒在抗日戰爭期間於香港翻譯的文學著作,包括法國著名左翼作家馬爾羅長篇小說《希望》及其他英法小說家作品。相關篇章的整理和出版不僅為戴望舒的翻譯研究提供豐富卻長期被忽略的文獻材料,也將為戴望舒的詩學理念與翻譯、抗日時期戴望舒與香港文學及大眾媒體、中國現代派與歐洲左翼文藝思潮、戰爭歷史以及跨文化語境(從巴黎、上海到香港)下法國現代主義文學的譯介等研究課題,提供重要資料。同時,讀者亦可從中了解抗戰時期詩人香港的文學活動。
理性思考的藝術
理性思考的藝術
余錦波
¥61.77
在紛擾雜亂、訊息爆炸的時代,眾說紛紜,事件瞬息萬變,要求現代人有更高的判斷力,方能保持腦筋清醒。而要增進個人的判斷力,可通過有效的理性思考訓練。本書以簡明及實用為宗旨,附以不少出自日常生活的真實例子,扼要地解釋理性思考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每章開首的熱身練習,加上章末的練習題及摘要,讓讀者輕鬆學會基本的理性思考技藝,既可作進一步追求真知實學的準備,又可有一技旁身,提防受人愚弄或誤導。
四十自述
四十自述
胡適
¥58.70
本書是胡適記錄其早年經歷和心路歷程的自傳,也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名篇。為推動傳記文體,胡適曾勸告林長民、梁啟超、梁士詒、蔡元培、陳獨秀、張元濟、高夢旦、熊希齡、葉景葵等先生寫自傳。不幸的很,他們雖然都答應了,終不肯下筆。胡適踐行己見的這部傳記,以“青春胡適”特有的明亮、睿智、幽默與文化氣質,將自己童年、少年與青春時代的人生經歷娓娓道來,從而成為後世胡適傳記的“模本”。
兵書上的戰車——宋代的《孫子兵法》研究
兵書上的戰車——宋代的《孫子兵法》研究
邱逸
¥51.34
自宋太祖黃袍加身登基稱帝始,宋室為穩定政權,採取了一系列「強幹弱技」、「崇文抑武」的政策。有宋一代,對外宋軍屢戰屢敗,對內武人地位低微,一派武風不振的景象。有趣的是,宋人著述兵書的數目卻較前朝有大幅度的增加,兵書撰述、注解及編輯風氣異常興盛。這個「崇文抑武」和「兵學興盛」的矛盾現象耐人尋味。 本書從宋代孫子兵法的研究出發,旁及目錄、軍事、政治、科舉及文化史等方方面面,在糎清宋代兵書數目及其存廢、宋人對兵法研究的貢獻等問題後,深入探究了宋代「崇文抑武」而又「兵學興盛」這現象的歷史及社會因素。
道教史——道家及預備道教底種種法術
道教史——道家及預備道教底種種法術
許地山
¥64.99
"既是部道教專史,也是道教研究的傳世經典,國學大師陳寅恪心服之作“寅恪昔年略治佛道二家之學,然於道教僅取以供史事之補證,於佛教亦止比較原文與諸譯本字句之異同,至其微言大義之所在,則未能言之也。後讀許地山先生所著佛道二教史論文,關於教義本體俱有精深之評述。心服之餘,彌用自愧,遂捐棄故技,不敢復談此事矣。”——陳寅恪
城境——香港建築1946-2011
城境——香港建築1946-2011
薛求理
¥106.93
本書聚焦戰後香港建築的形成、機制、事件、作品和人物。介紹了戰後重建的求存拮据和1980年代的起飛輝煌,既涉及公共建築、公共屋村建設也談到私人開發項目,同時記錄了1950年代在香港開拓的建築師以及戰後成長起來的本土代表人物的成長歷程和作品。建築環境孕育着生活,見證着城市發展之路。透過此書可了解香港現代歷史、探索香港建築設計的演進。
中國太極拳的學與術
中國太極拳的學與術
謝秉中
¥81.75
夫輕靈貫串,捨太極拳而宗誰。虛實剛柔,微長拳而孰主。養生養氣,俱循八卦之形。得勢得機,同本五行之象。內外互合,啟以靜制動之先河。上下相隨,開積健為雄之大道。此內家拳也。倘習焉久矣,鍥而不捨,又奚止卻病益壽延年而已哉!
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
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
周佳榮
¥63.68
明清兩代為中國史上轉折時期,小說呈現從古典走向近代之趨勢,其於反映社會複雜多歧及時代急遽變遷,誠屬不可多得之文化寶庫。本書題名《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即以此為鵠的。書中所述,過半乃明清小說基礎知識,作為入門階梯固宜,視曰研究之資恐有所不逮。
簡明香港史(第三版)
簡明香港史(第三版)
劉蜀永
¥116.33
《簡明香港史(第三版)》內容涵蓋史前至1997年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領域,是一部全面、系統、權威的香港通史性質的中文著作。本書由著名香港史專家劉蜀永教授主編,在2009年的版本基礎上重新審定了文獻引用出處,進行了多處補充和修訂,令全書條理清晰、考證詳實、簡明易懂。
貫古通今 融東會西:扎根史學五十年
貫古通今 融東會西:扎根史學五十年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125.49
香港中文大歷史系成立於1963年,至2013年已經歷了五十年。在這五十年的歲月中,歷史系的前賢和師輩奠下了嚴肅的學術風氣與扎實的研究根基。莘莘學子,遂得以承傳錢穆、牟潤孫、全漢昇、嚴耕望、王德昭、孫國棟等眾多史學名宿的治學精神。 為了慶祝歷史系踏入金禧之年,我們邀請校友撰文論述前輩老師的個人風骨、學術成就、治史理念、研究心得及教學旨趣等,編成此書以總結五十年來歷史系前賢的開創、耕耘之功及治史業績,好讓後輩繼往開來,延續並發展創系以來的理念和精神。
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
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
馮珍今
¥50.28
中國人愛說故事。中國的故事經久綿長,因為這些故事植根在古老的土地上。古老的中國也有新鮮的故事,因為中國人還在這大地上生息,新故事源源不絕。中國故事的風格跟中國人一樣,直率、簡潔,充滿樂天知命、奮鬥努力的精神,有時奇幻,但總帶有人性的光輝。
中國人的故事-領袖和改革家的視野
中國人的故事-領袖和改革家的視野
張倩儀
¥50.28
本书包括 管仲的安定天下大計、商鞅變法雷厲風行、北魏孝文帝的抉擇、王安石不怕天變等内容。
新雅·名人館-愛心天使·德蘭修女
新雅·名人館-愛心天使·德蘭修女
饒遠
¥41.94
德蘭修女一生救助窮病孤弱,效法耶穌,但她謙稱自己只是“窮人的手臂”和“上帝手中一枝小小的鉛筆”。人們卻稱頌她為“貧民窟的聖人”和“窮人的聖母”。
聆聽學
聆聽學
朱少璋
¥52.40
本書詳細分析「說話」在「語文教育」前提下施教或自學的種種策略;全面觸及說話的動機、內容、技巧及信心四個主要範疇,為讀者打開「有話想說」、「有話可說」、「有話會說」和「有話敢說」四面天窗,並同時提供「說亮話」的具體方法。
人性的提升
人性的提升
王春永
¥24.12
溫家寶總理是中國擅長引經據典的國家領導人之一。 本書倡導輕鬆高效的工作、學習觀念和從容快樂的生活態度。書中結合當下人們感煩憂的人生處世問題,從六個方面提供了錘煉自我、提升“人性”、把握成功的有效方法,案例豐富、生動,所教方法極具操作性,輔以趣味情境插圖,輕鬆活潑。
香港世外桃源
香港世外桃源
黃梓莘
¥15.70
香港人缺的就是時間,盡管知道花一天時間郊遊,就會讓身心健康,但還是無法起行。用小半天時間吧,探賞一下交通便利的天然美景,讓我們不花時間地洗滌心靈。
天心月圓悟禪機:李叔同說佛(插圖本)
天心月圓悟禪機:李叔同說佛(插圖本)
李叔同
¥64.99
佛經裡問佛觀心 塵世中修身養性李叔同是近代極具傳奇色彩而又頗有爭議的人物。前半生,閱盡繁華,是濁世中的翩翩佳公子;後半世,超然塵外,是玄門中的潛心念佛人。本書從李叔同的著作、演講稿中,輯錄了他自述的生平經歷,關於佛學入門和日常修持的文章,以及對《華嚴經》、《無常經》、《地藏經》等佛教經典經文的專門論述。
幾許風雨——香港早期社會影像1911-1950
幾許風雨——香港早期社會影像1911-1950
鄭寶鴻
¥132.03
自一九一一年孫中山等革命人士發動辛亥革命開始,到二十年代廣泛的罷工潮,三十年代末的太平洋戰爭,四十年代日軍佔領香港,以至一九四九年大陸政權更替,香港在政治與社會動蕩不已的這約四十年歲月裏,經歷了高低起跌的風風雨雨。然而,香港的發展步伐始終沒有凌亂,逐漸從鄉村漁港,發展成為工商金融業中心。作者鄭寶鴻透過一幅幅珍貴歷史圖片及大量材料,見證香港懷著鬥志走過的每一步。本書特色:1. 本書從20個主題,包括中國與香港、風雲人物、社會與人口、交通、財經金融、工商業、土地發展與房屋等,用大量圖片配以簡短的介紹文字,展現1911-1950年香港的發展及生活面貌。2. 作者為上下兩個篇章分別撰寫一篇短文,以概括當時期值得注意的大事件及重點,讓讀者在閱覽圖片前對主題有一個大概認識。3. 本書刊載大量珍貴圖片及檔案資料超過260件,絕大部分更是首次公開,具有珍貴歷史價值。
談電影 看哲學
談電影 看哲學
梁光耀
¥81.75
為什麼我們要道德?死亡讓我們找到人生意義?什麽是理想的教育?為何要環保?愛是什麼?何謂真實?我是誰?一個個發人深省的哲學問題,全部來自我們視為娛樂的電影。哲學是一個古老的學科,電影則是現代的娛樂;無論是哲學借電影「翻生」,走進日常生活,還是電影靠哲學來增加「深度」,對觀眾來說,都是好事。在增加欣賞的趣味之餘,又可以引發大眾對哲學的興趣。作者通過由逾七十部新舊中外電影組成的光影世界,引領讀者探討「道德」、「死亡」、「教育」、「環保」、「自我」、「情愛」、「自由」等八個議題,在閒聊電影的同時,思索人生的種種疑問。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