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堆:失落的古蜀文明
¥69.80
本书探讨古蜀文明与以中原文明为主导的黄河文明及长江中下游文明的血缘关系,而确立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地位;亦将古蜀文明置于全球史视野之下,由此观察古蜀文明对推人类文明史的作用。如果说,在中华文明起源“满天星斗”之时,古蜀文明乃是长江上游最亮的星;那么,当中原文明崛起,引导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而呈现出“月明星稀”乃至“皓月凌空”之际,古蜀文明之星却依旧在西南大地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以三星堆文明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中下游文明同源同体,相辅相成,四五千年一路过来,栉风沐雨而风颜不改。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意识的观照下,甚至全球史的视野中,古蜀人民都极富前瞻性、创造性,极具发明精神并勇猛精,且兼有宏大的放胸襟以及细腻的家国情怀、人类情怀。他们为中华文明推动人类的步作出了贡献,他们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里,一直默默闪烁着独有的光采,烛照着人类充满希望的云帆远航。


遗迹里的中国史
¥59.99
◎内容简介 6处大型遗迹,近300张遗迹及文物照片,跨越2000余年 ——讲述“何以中国” 本书选取了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魏安釐王墓、睡虎地秦墓、马王堆汉墓、海昏侯墓等大型遗迹,讲述了它们的发掘起因、发掘过程、发掘收获以及出土文物的溯源过程,涉及88位帝王及诸侯,收录近300张照片,包括考古现场、历史遗迹、文物真貌、遗失古籍、珍贵遗存、墓穴骸骨等。让读者身临其境,从考古遗迹的视角解读中国历史,更轻松地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并还原我国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前世今生。


灿烂敦煌
¥28.99
敦煌石窟是闻名世界的佛教文化遗迹,也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宝库。季羡林先生认为,敦煌文化的灿烂,正是世界各族文化精粹的融合,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著名敦煌学家樊锦诗、赵声良长年身处戈壁,在数十年研究的基础上合作撰写本书,介绍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解读石窟的塑像与绘画艺术,道出数代敦煌人的坚守与热诚。


殷墟甲骨岁祭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58.80
祭祀在商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岁祭是其中重要的祭祀之一。岁祭是对祖先神之先公、先王、先妣、高祖、父、母,兄、子及异族神、自然神的一种常祀。采用董作宾的五期分法结合陈梦家的卜人分组法对收集到的2394例岁祭卜辞行分期、分类研究,发现:各期岁祭有着严谨的制度,体现在岁祭对象、用牲规格等方面;而其文例与特定的岁祭制度相表里,有着明显的规定性。 大乙、祖乙的岁祭始终受重视,而祖乙是最主要的受祭对象;先公、先妣的受祭位置在一至四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让位于先王。 随着时间的推移,岁祭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又表现出趋于简化的一面,第五期的岁祭完全成了一种极其简约的例行祭祀。


天赐王国: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惊世记
¥57.99
四川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以其神秘的出土文物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瑰丽的玉石器、形似外星文明的青铜面具、造型精巧的青铜神树、熠熠生辉的太阳神鸟金箔……如此种种,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古蜀文明的绚丽多彩。那么,三星堆和金沙文化分别处于古蜀文明的哪一阶段?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它们的兴起和消失经过是怎样的?出土的文物都有哪些丰富的寓意和内涵?这些问题,在本书都能一一得到答案。 本书生动呈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始于20世纪初直至现今的发现、发掘过程,相关各方围绕文物保护和归属展的博弈,以及对出土文物分析、修复、展览的细节。阅读本书,您将一场充满地域特色和探索意味的精彩旅程。


千古学案:夏商周断代工程解密记
¥57.99
1996 年,为了建立夏代和商代前期的年代框架,复原商代后期和公元前841年之前西周各王比较准确的年代,国家启动了“夏商周断代工程”。最终公布的《夏商周年表》,把我国有科学依据的历史纪年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作为一部描述这一工程的纪实文学,作者随“工程”追踪、采访数年,全景展现了专家们针对二里头、殷墟、郑州商城、晋侯墓地等夏商周遗址,用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等多学科行交叉研究的全过程,为读者大大拓宽了对中华远古文明的认知范围。


古代天文历法
¥10.00
本书内容包括了有远古制定历法的传说、远古的天文历法成就、天干地支的起源与影响、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秦汉二十四节气的确立、先秦到魏晋时期的历法、隋唐以后的历法沿革、少数民族的地方历法等内容。


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
¥60.00
《两晋墓葬文化因素研究》从考古学的视角,研究了汉唐之间中国制度文化的变迁。作者先以墓葬文化因素为切入点,分地列举考古学的实证,形成证据链,阐述制度文化的变迁轨迹,再与文献文本研究相结合,形成二重证据,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
¥117.60
《考古中国——玉成中国一万年》是一本以玉文化遗址及典型玉器呈现中国万年玉文化的通识读本。书中介绍了查海、红山、仰韶、凌家滩、良渚、龙山、殷墟、三星堆等30余处史前及夏商时期的遗址,以及上述遗址所出典型玉器的造型、工艺、用途等,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信仰并呈现了玉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担任主编,参与撰稿的有知名考古学家、人类学研究者、博物馆馆长等13位学者。叶舒宪教授以“玉成中国”的独到观点统领全书,呈现了万年来玉文化构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历程。


寻找祖先:“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记
¥57.99
1929年,裴文中等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震惊全世界。然而,在之后的战乱中,这些国宝却在转移途中神秘失踪。几十年来,关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下落,有毁在中国说,有被劫往日本说,有美国人调包说,还有随轮船葬身海底说.....众说纷纭。 本书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扑朔迷离的命运为蓝本,结合作者的调查和采访,讲述了周口店遗址发掘和化石从发现到转移、遗失以及后来各方寻找的曲折过程,再现了当时时局动荡的历史背景,为我们展了一幅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作者还对化石下落的各种说法,一一分析,为将来解“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失踪之谜提供了可能。


复活的军团: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记
¥57.99
关中平原,骊山脚下,巍峨的秦始皇陵已沉睡两千多年。直到1974年3月,附近村民在井时出一堆“瓦爷”,几处兵马俑坑重见天日,才拉了秦始皇陵发掘考古的序幕。 本书全景展现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现、发掘的详细过程,后世对兵马俑的保护情况和国宝出土后各方的恩怨纠葛。此外,作者还通过对兵马俑等文物背景的分析,再现了秦始皇及其臣僚妃嫔的跌宕命运,探讨了大秦帝国的荣辱兴衰和秦始皇一生的是非功过。


风雪定陵:明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
¥57.99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在位近50年,却有20多年不上朝,导致祖宗200多年的基业,一步步滑向深渊,这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万历为何荒怠朝政?他在位期间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这种种问题的答案,随着1956年明定陵的石门洞,平添了许多文物的明证。 本书是一部全景展现明定陵发掘过程的纪实文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考古人员定陵地下玄宫的曲折经过、墓中棺椁和尸骨情况、随葬文物的各种细节。同时还穿插讲述了万历皇帝在位期间,他与朝野上下、后宫诸妃之间的诸多纷争。随着历史故事与考古发掘场景的切换,我们得以见证大明王朝的跌宕历史和新中国考古的艰难探索。


日暮皇陵:清东陵地宫珍宝被盗记
¥57.99
清东陵是清朝皇帝后妃的陵墓群,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五位皇帝和孝庄、慈安、慈禧等十五位后妃就埋葬于此。令人慨叹的是,1928年7月,清帝逊位不足二十年,军阀孙殿英就以军事演习为名,率部炸清东陵乾隆、慈禧地宫,不但将墓中珍宝洗劫一空,还劈棺抛尸,酿成了震惊中外的盗陵大案。 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回顾了孙殿英从浪荡少年到军阀头子的发迹过程,讲述了其东陵盗宝以及案发后因时局动荡而全身而退的详细经过。此外,作者还介绍了清朝诸位皇帝后妃的葬背景和陵寝的建制、规模等,堪称一部大清王朝的由盛转衰史。


绝代兵圣:银雀山《孙子兵法》破译记
¥57.99
孙武、孙膑是否同一个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什么关系?这些争议千年的学术悬案,随着1972年山东临沂一座汉代古墓的发现,而冰消雪释。这座古墓,就是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的银雀山汉墓。 本书用纪实文学的手法,讲述了银雀山汉墓的发现、发掘过程, 并对众多学者通过研究考证出土竹简从而澄清“孙武、孙膑并非一人”的全过程,行了忠实记录。在此之余,本书还对姜子牙、管仲、伍子胥、孙武、孙膑等一批兵家人物的形象,行了生动再现。


万世法门 : 法门寺地宫佛骨现世记
¥57.99
1981年的一个风雨之夜,位于陕西扶风县的法门寺宝塔,半个塔身轰然崩塌。时隔数年,为重建法门寺,考古人员在清理废墟时,却无意间发现了民间流传多年的法门寺地宫。随后发掘出土了数千件唐朝的奇珍异宝,甚至还包括四枚珍贵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堪称“地宫一,大唐盛况扑面而来”。 本书便是一部全面反映法门寺地宫发现、发掘和佛指舍利重现人间全过程的纪实文学。作者还围绕法门寺的历史展,再现了唐朝皇家敬佛礼佛、奉迎佛骨的情景,详细介绍了佛教传中国后的发展历程与中国历史的兴衰。


丰碑如薮 宝刻成林:西安碑林博物馆
¥59.99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早的博物馆,它以收藏、陈列和研究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成为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艺术博物馆。 本书介绍了西安碑林的历史、沿革、展室巡礼、馆藏文物等。详细讲述了画像石、颜真卿书法碑刻、唐墓志、地下石刻、馆藏敦煌写经等馆藏文物,及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


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古蜀文明
¥24.00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一个考古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一个失落的文明,甚至改写了一部文化史。 这是一段被湮没的辉煌历史,如此灿烂、神秘、独特,有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谜,它正向世人展示着穿越时空的巨大魅力。 从目前所发现的8座祭祀坑内出土了大量能够代表古蜀文明高度的精美器物。这些器物不仅因其独特的个性而有别于其他古老文明,而且埋藏方式极为奇特怪异。在此之前,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偏处西南边限、四川腹地不起眼的小村落竟有如此辉煌发达的古代青铜文明。这种文化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中原商周文化不相伯仲,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多少有些“另类”的文化面貌。古蜀人恢诡浪漫、雍容大雅的艺术世界,更令世人惊诧不已,玩味无穷…… 本书以文学笔法、图文并茂的形式,追溯了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的过程,对三星堆古蜀文明的起源、发展、兴盛、衰亡进行了考证和梳理,并将其与中原及其他地区文明以至西亚古代文明进行了比较研究。全书广搜博采,将历史、文献与考古新发现融为一炉,不失专业性和学术高度,同时又具有普及性、阅读性的特点。作者层层解密湮没于历史的远古之谜,开启了三星堆古蜀文明的探寻之旅,将一个失落已久的古蜀王国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中华文明格局的起源:考古学的视角
¥52.80
考古学具有大历史的宏观视角与长时段的时间尺度,有助于认识中华文明格局的形成与特。从考古学角度看,中华文明格局有四个显著特: 第一个是多元一体。这造就了中华文明的广大与悠久。第二个是南北相依。南北两个农业起源中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缓冲空间,是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经济基础。第三、第四两个特代表中华文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向内陆发展,西北半壁与东南半壁河山形成共生关系;另一个是向海洋发展,稻作农业向东亚其他地区以及东南亚、大洋洲地区扩散。中华文明不仅是农业文明,而且具有多元的文化基础,其来源就是史前时代形成的文化生态格局。这个文化生态格局由四个部分组成:以农耕为主的东南板块、以游牧为主的西北板块、处在两者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板块,以及海洋块板。四个板块之间的密切互动构成中华文明格局的基本框架。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
¥29.99
良渚文明是中国个进入早期国家的区域文明,良渚古城是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圣地。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良渚古城遗址载入《世界遗产名录》。2019年良渚文化被写进中学历史课本。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目前我们所知道的良渚,并无历史文献记载,是通过考古将无数碎片拼缀而成的。本书将带你听见良渚传来的隐密不可察觉的声音。 这是一本记录良渚文明及其考古、申遗历程的大众读物,作者用“考古发掘式的写法”、从城墙、低坝、王陵这三块碎片集中展示了良渚文明的各个方面:复杂的王国古城、当时世界上的水利系统、超精微雕刻具有统一精神信仰内含的良渚玉器、良渚人的生活和生产;良渚考古80余年的历程:良渚的初始发现、良渚王墓的发现过程、良渚古城的发现、良渚水利系统的发现;良渚申遗的历程:良渚申遗文本的产生、良渚申遗评审、见证良渚申遗成功等等。 作者马黎是钱江晚报的记者,她在考古现场奔跑了近10年,长期追踪报道良渚考古发现。亲历一线,贴身采访,透物见人。写良渚,写考古,更是写背后的人。她报道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受到专业人员的普遍赞誉。她是考古所的编外人员,她的报道是考古所的“准官微”。她是良渚考古的参与者、旁观者和传播者。她以记者的身份,用戏剧场景式的描写方式,辛勤耕耘,探寻良渚的脉络,一步步还原良渚考古面貌。讲述良渚的古与今。把自己站在考古现场,和考古人员一起,去探索、追问、破案,将站在角落中的所见所感,呈现在大众面前。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写良渚、看良渚的故事和心得,记述了良渚考古一路走来的历程。没有学术著作的严肃冗长,也没有其他普及读物的详实铺陈,是目前良渚相关读物中内容丰富全面的普及性读物。阅读是了解良渚文化不可替代的方式。本书是一部适度阅读的作品。它具备准确的细节,有灵魂的数字,考古发掘式的层层进入。给读者献上一份精神大餐。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
¥47.40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家》比较全面地对出土道家文献及其思想行了研究,对于先秦道家哲学的研究和还原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五章组成,主要研究了郭店简《老子》《太一生水》、上博简《恒先》《凡物流形》、马王堆帛书《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的哲学思想。 第一章研究了楚简本《老子》的思想内涵及其特征,第二章讨论了《太一生水》的主要概念、命题、分篇及其学派性质等问题,第三章深检讨了《恒先》以“亘”和“亘先”为中心的两个关键概念,第四章以“一”和“道”为中心讨论了《凡物流形》的哲学思想,第五章着重论述了帛书《道原》的本体论思想。本书还包括两个附录,对《太一生水》《凡物流形》两篇竹书行了注译。 本书议论深,分析细致,新见迭出,是作者研究出土道家文献的重要著作,推动了早期道家哲学和先秦哲学研究的深展。


走进博物馆(套装12册)(陕西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博物馆,一馆一册,以物说史,以物证史,以物串史)
¥299.99
“走进博物馆系列”丛书有《渭南市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汉中市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安康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延安革命纪念馆》选择陕西*有代表性的一批博物馆,一馆一册,重点挖掘文物藏品的内涵价值,以物说史,以物证史,以物串史,通过文物呈现文化,讲好陕西文化故事,展现文化自信